淺談金融貨幣政策畢業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2日

  中國貨幣政策在維持經濟穩定中的作用日漸顯現,中央銀行通過影響貨幣供給量、利率和信貸等中介目標,來達到穩定產出和通貨膨脹率等最終目標的目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銀行資產負債表下的貨幣政策演變 》

  摘要:

  如果把一個國家作為一個經濟體,那該國中央銀行的資產負責債表所反映的就是該國經濟活動的結果體現,從政府職能分配來看,則主要體現為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的結果。因此通過分析不同貨幣政策下的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結構、資訊變化情況,能夠較好地把握該國貨幣政策的實施過程和有效性,判斷央行調控巨集觀經濟的力度、政策走向以及與經濟的關聯度,以便於及時調整貨幣政策,更好地服務於國民經濟的發展,更好地推進央行開展巨集觀調控,更好地應對國際金融形勢的發展變化。

  關鍵詞:

  中國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貨幣政策

  一國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的效果集中體現在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上,因此通過分析不同貨幣政策下的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結構、資訊變化情況,能夠較好地把握貨幣政策的實施的有效性,判斷央行調控巨集觀經濟的力度,以便於及時調整貨幣政策,對促進中央銀行積極有效地發揮職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對2007-2014年以來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分析,探討我國中央銀行在不同經濟背景下的貨幣政策演變情況,瞭解貨幣政策對巨集觀經濟的影響力度,從而更好地更好地服務於國民經濟的發展,更好地推進央行履行巨集調控職能,更好地應對國際金融形勢的發展變化。

  一、2007-2014年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變化情況

  根據我國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顯示,2007年至2014年末,我國的資產負債表規模由169140億元增長到了338248.79億元,增長99.98%,居全球中央銀行首位,其主要特點體現在:一規模居全球第一,擴張速度自金融危機後放緩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官方網站單位:億元從圖1可以看出,從2007年到2014年我國的資產負債規模由169140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338249億元,增幅99.98%,規模居全球第一,高於美聯儲、歐洲央行等國家的水平,佔GDP的比重一直在60%左右的高位,2009年達到最高值67.85%;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資產負債的擴張速度放緩,佔GDP的比重也在逐年下調,從2007年至2014年的逐年增速來看,2008-2010年年增速為22.44%、9.92%、13.9%,2011-2014年增速放緩,分別為8.4%、7.7%、6.6%。

  二中央銀行各項資產結構分析1、國外資產主導資產變化趨勢。2007-2014年的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顯示,國外資產專案是資產的主要專案,如圖2所示,2007-2014年,國外資產在中央銀行資產結構中的比例從73.80%上升到82.37%,2014年末達到278623億元。國外資產中又以外匯佔款為主,其比重一直保持在92%以上,2014年末高達97.15%。2、債權維持較低水平。在我國中央銀行資產專案中,債權所佔比重一直維持的較低水平,且呈逐年下降趨勢,其佔總資產比重在2007年達到最高點9.65%,之後一直處於下降趨勢,2014年降至4.53%。3、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增長顯著。2007年度2014年間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絕對額增長2490664億元,增長316倍,期間只有2009年比2008年有所減少。特別是2012年-2014年以來,分別同比增長63.14%、577%、2108.21%。

  三中央銀行各項負債結構分析1、儲備貨幣占主導地位,貨幣發行佔比下降。如圖3所示,我國中央銀行負債專案中,儲備貨幣一直是重要組成部分。2007-2014年,我國儲備貨幣的規模不斷擴張,由101545億元增長至294093億元,增幅為189.62%,佔總負債比重也不斷增大,由60.04%上升至86.95%。在儲備貨幣中貨幣發行佔比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從原來的32.47%一路降至22.83%,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則大幅增長,在總負債的佔比從40.26%增加至67.09%。2、發行債券呈下降趨勢。發債規模由2007年的34469億元下降到2014年的6522億元,下降81.08%,其中2008年發債規模到達45780億元的高峰後持續減少,佔總負債比重也從最高點的22.11%下降至2014年末的1.93%。3、政府性存款大幅增加。2007年至2014年政府性存款由17121億元增長到31275億元,增長82.67%。政府存款在總負債的佔比較為穩定,從2008年達到最低點後持續增長,一直在7%-10%之間浮動,逐漸成為儲備貨幣以外中央銀行負債資金的重要來源。

  二、基於資產負債表的貨幣政策分析

  一外向型經濟的發展與現行匯率制度的相互作用導致外匯儲備大幅增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確定了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的戰略,出口型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出口創匯規模逐年增長。2007年我國國際收支經常專案順差3718億美元,2014年國際收支順差2318億美元,外匯資產比2013年增加外匯1181億美元,持續的國際收支順差導致外匯儲備逐年增長。而現行的匯率制度是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取消了經常專案下的強制結售匯制度,但資本專案未開放,美元仍是國際主要支付貨幣,而且自2008年以來人民幣持續升值,企業和個人都不願意持有過多的外匯資產,避免外匯貶值損失,於是導致央行資產債表的外匯佔款始終居高不下。

  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導致儲備貨幣大幅增長。2007年的貨幣政策基調為穩中適度從緊,2007年至2008年10月人民銀行16次上調準備金率。而2008年下半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加劇、國內通脹壓力減緩等情況,2008、2009、2010、2011年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從資產負債表上來看,中國人民銀行調整金融巨集觀調控措施,連續三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取消對商業銀行信貸規劃的約束,並引導商業銀行擴大貸款總量,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上為規模迅速擴張。2008年儲備貨幣比2007年增長27.26%,2010年、2011年、2012年同比分別增長28.79%、21.22%、12.33%。

  三多項經濟刺激措施使政府存款顯著增長。近年來隨著財政收入的增長,政府存款規模不斷擴大,同時國庫集中收付改革要求預算單位將經常性存款逐步集中到中國人民銀行的單一賬戶中,導致政府存款科目餘額走高。

  四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改變了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和結構,使資產負債規模持續擴張。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為了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廣泛和靈活地採用公開市場業務、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等多項貨幣政策工具,對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等方面具較強的指向性和靈活性。連續多次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和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等從總量上對貨幣供應和信貸規模進行調節;大規模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動用大量外匯儲備對國有商業銀行注資、2013年實施的常備借貸便利政策滿足金融機構大額流動性需求等等,大量增加市場流動性,擴張資產負債表規模。

  三、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調整及貨幣政策路徑選擇

  一改革現有外匯政策,使其與經濟發展策略相協調。外匯佔款受制於我國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資本專案的管制及結售匯制度等諸多因素,因此,我國應當儘快採取有效措施,在資產專案管理上,採取措施適當減少外匯資產的規模或減緩其增加的速度,變藏匯於“國”為藏“匯”於“民”,緩解中央銀行資產規模過快增長的壓力,也能解決中央銀行對衝外匯佔款的被動局面;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適當增加人民幣為國際結算貨幣的途徑。

  二提高對政府債權在資產的比重。從資產負債上來看,2007-2014年“對政府債權”佔其全部資產的比重平均只有6.29%,2014年僅為4.5%,這與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調控基礎貨幣的要求不相匹配,制約了中央銀行調控基礎貨幣的手段應加快完善國債的發行與流通市場建設,增大國債的發行規模,優化國債的結構,增加發行短期國債的比例,不斷豐富國債品種,提高資產負債表中地政府債權的比重,便於中央銀行更好地進行公開市場操作。

  三推動國庫現金管理,實現對貨幣政策的有效調節。政府存款作為中央銀行用來調控社會貨幣供應量的基礎貨幣,其流入、流出對全社會資金流量和貨幣供應量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應進一步推動國庫現金管理,實現國庫存款在央行與商業銀行之間的合理分配,從而有效調控社會資金供應量,調節中央銀行負債結構。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M].2008-2014年各期.

  [2]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課題組,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及其危機應對能力研究三———央行應對危機措施對其資產負債表的影響[J].

  [3]陳靜,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與政策效果研究———基於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跨國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13年第2期.

  篇二

  《 社會融資結構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

  內容摘要:

  近年來,隨著新型金融機構、金融工具和金融產品的不斷湧現,我國社會融資結構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本文在社會融資規模被引入貨幣政策調控目標三年之際,通過HP濾波法分離出變數的波動成分,並以此為基礎構建SVAR模型,探討了社會融資規模結構變化對貨幣政策效應的影響,從而得出相關結論並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

  社會融資結構;社會融資規模;SVAR;貨幣政策

  作為貨幣政策調控中介目標之一,近年社會融資規模引入的目的是想通過社會融資規模這一指標更好地反映出貨幣政策執行效果,因此在社會融資規模被引入貨幣政策調控目標三年之際,探討社會融資規模與貨幣政策效應是一項有實際意義的研究課題。

  一、不同融資領域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一銀行業表外融資的增加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銀行業表外融資使大量資金從銀行體系滲漏,干擾了貨幣政策的信貸傳導渠道。從負債方來看,表外融資替代了相當部分的銀行存款,從而使存款準備金的繳存基數下降。這樣既影響到中央銀行運用存款準備金率調控金融市場的效力,同時又大大降低了銀行體系的貨幣創造能力,弱化了M2的調控效果。從資產方來看,銀行業表外業務規避了中央銀行對貸款規模的控制。如天津市在信貸控制相對趨緊的2010-2013年,銀行業表內信貸年均增加8.7萬億,比2009年少增1.3萬億,但是通過信託、委託以及銀行承兌匯票年均發放貸款3.7萬億,比2009年多增2.1萬億。另一方面,表外理財產品的定價有利於我國利率市場化,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貨幣政策的利率傳導。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銀行業存貸款利差逐步收窄,各商業銀行競爭日益加劇,為了留住客戶,增加收益,各銀行不斷推陳出新,開發滿足客戶需求的各種理財產品,實際上已經突破了央行的利率限制。以天津市為例,2014年4月份,商業銀行新發售15511支理財產品,其中最低收益率為1.46%,最高收益率為5.89%,按照對應的期限來看,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平均比存款基準利率高出2.7個百分點。短期來看理財產品利率可以為基準利率的確定提供參考,長期來看理財產品發展為推進利率市場化程序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二直接融資現狀尚不利於貨幣政策傳導一是由於我國目前資本市場發展不夠成熟,運作尚存在很多制度缺陷,導致我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無法對貨幣政策的調控訊號做出靈敏、準確的反應徐曉颯,2015。二是我國直接融資主體以大型企業為主的現狀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貨幣政策的傳導。三是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發展,分流了相當部分信貸資金,弱化了貨幣政策信貸傳導渠道的效率。

  二、實證檢驗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主要借鑑閆力等2010的研究方法,先用HP濾波法分離出各變數的波動成分相應指標名稱後加了字母“B”,然後構建SVAR模型來檢驗各融資專案對貨幣政策效果的影響。

  二變數選取和指標說明依據2003年《中國人民銀行法》的規定,我國“貨幣政策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因此,我國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包括保持幣值穩定和促進經濟增長兩個方面,為此我們選擇了GDP、CPI、社會融資規模SR、銀行表內信貸佔社會融資規模比重BN、銀行表外信貸佔社會融資規模比重BW、直接融資佔社會融資規模比重ZR六個指標,所有指標都使用了2002-2013年的季度資料。

  三實證分析結果1.時間序列平穩性檢驗。由於只有平穩時間序列或存在協整關係的序列才能建立SVAR模型,因此本文對6個指標分離出的HP波動值進行了單位根檢驗。單位根檢驗結果顯示:CPI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其他所有指標均在1%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可以認為上述6個指標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均是平穩變數。2.社會融資規模與GDP及CPI的關係檢驗。經檢驗,對社會融資規模與GDP及CPI構建的SVAR模型的所有單位根均在單位圓內,所以該SVAR模型平穩。經Granger因果檢驗見表1得出:社會融資規模和GDP互為Granger原因,也就是說社會融資規模的變動會對GDP產生影響,GDP的變動也會促進社會融資規模的調整;而社會融資規模不是CPI的Granger原因,但CPI是社會融資規模的Granger原因,也就是說將社會融資規模的擴張和收縮不是造成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原因,但是可以根據貨幣的寬鬆或緊縮情況來調整社會融資規模。所以可以說,我國將社會融資規模作為貨幣政策調控中介目標是有效的。

  通過GDP對社會融資規模衝擊的脈衝響應函式圖發現:當期社會融資規模的衝擊對GDP不產生影響,從第2期開始衝擊反應變大且為負向衝擊,第4期GDP的脈衝響應值變正,從第5期開始GDP的脈衝響應函式值逐漸變小並趨於0。因此,可以說我國貨幣政策短期非中性,長期為中性,短期內是可以通過社會融資規模的調整來實現經濟增長目標。

  社會融資規模對GDP衝擊的脈衝響應函式圖顯示:當期GDP的變動要對連續8期的社會融資規模產生影響,而後其影響才逐漸消減為零;第1期、第3期、第4期、第8期的影響均為負,第2期、第5期、第6期、第7期的影響為正,而且第2期的影響程度最大。

  可以說,為實現巨集觀經濟目標,社會融資規模要根據連續數期的GDP情況反覆從正反兩方面做出修正調整。社會融資規模對CPI衝擊的脈衝響應函式圖顯示:當期CPI的變動要對連續4期的社會融資規模產生影響,而後其影響才逐漸消減為零,而且對各期的影響均為負面影響,其衝擊程度要明顯小於GDP。可以說,為實現幣值穩定的預期目標,社會融資規模要連續5期做出逆向調整,且調整幅度要明顯小於為滿足巨集觀經濟增長目標的調整幅度。3.社會融資規模結構與GDP及CPI的關係檢驗。

  經檢驗,對各社會融資專案與GDP及CPI構建的SVAR模型所有單位根均在單位圓內,所以該SVAR模型平穩。經Granger因果檢驗得出:銀行業表內融資、表外融資和直接融資均為GDP單項Granger原因,GDP不是三項融資的Granger原因;CPI是銀行業表內融資、表外融資的單項Granger原因,而銀行業表內融資、表外融資不是CPI的Granger原因,直接融資和CPI互不為Granger原因。也就是說,對融資結構的調整會影響到GDP,但不會影響到幣值穩定,同時可以根據幣值狀況來調整銀行業表內外信貸規模。GDP對銀行業表內融資的脈衝響應函式圖顯示:當期銀行業表內融資的衝擊對GDP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從第2期開始GDP的脈衝響應函式值逐漸變小並趨於0。因此,可以說目前銀行業表內融資佔比的下降對我國GDP的負面影響顯著,且影響週期相當短,進一步驗證了我國貨幣政策的信貸傳遞渠道存在較大的梗阻。

  GDP對銀行業表外融資的脈衝響應函式圖顯示:當期和第3期銀行業表外融資的衝擊對GDP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第2期的衝擊對GDP產生一定程度的正面影響,且正反兩方面的影響程度基本相當,從第4期開始GDP的脈衝響應函式值逐漸變小並趨於0。因此,進一步驗證了銀行業表外融資是一把雙刃劍,且其對貨幣政策傳導的正負影響基本相當。

  GDP對直接融資的脈衝響應函式圖顯示:當期、第2期和第3期直接融資的衝擊均對GDP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從第4期開始GDP的脈衝響應函式值逐漸變小並趨於0。因此,可以說,目前的直接融資不利於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傳導。銀行業表內融資對CPI的脈衝響應函式圖顯示:當期銀行業表內融資對CPI的衝擊沒有響應,第2期的脈衝響應函式值為負,第3、4、5期的脈衝響應函式值為正,且負向衝擊的程度略大於正向衝擊,從第6期開始脈衝響應函式值逐漸變小並趨於0。

  因此,可以說,我國銀行業表內信貸根據多期通貨狀況做出了逆週期調整,以期實現幣值穩定的目標。綜合來看,不論誰對誰的衝擊,最長的衝擊週期也不會超過5期,然後逐步衰減為零。這也進一步驗證了我國貨幣政策短期非中性,長期呈中性的特點。

  三、結論

  一從社會融資規模看,我國貨幣政策短期內有效從社會融資規模看,我國貨幣政策短期非中性,長期為中性,即我國貨幣政策短期內是有效的,短期內可以通過調整社會融資規模來實現經濟增長的目標。同時,為實現巨集觀經濟目標,社會融資規模要根據連續數期的GDP情況反覆從正反兩方面做出修正調整崔虹虹等,2011。此外,為實現幣值穩定的預期目標,社會融資規模逆向調整週期較長,且調整幅度要明顯小於為滿足巨集觀經濟增長目標的調整幅度。

  二從社會融資結構來看,我國信貸傳遞渠道受阻且利率傳遞渠道初顯銀行業表外融資是一把雙刃劍,目前其對貨幣政策傳導的正負影響基本相當封志平等,2011。雖然銀行業表外融資從干擾信貸傳導渠道、影響央行的視窗指導以及增加央行票據發行成本三個方面對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帶來不利影響,但實證結果顯示銀行業表外融資對貨幣政策傳導的正負影響基本持平,可見我國貨幣政策的利率傳導渠道有所顯現,而且貨幣政策的利率傳遞渠道效率比信貸渠道的傳遞效率更高,也就是說價格型貨幣政策傳導效率要高於數量型貨幣政策傳導效率。

  四、政策建議

  一是積極推進金融業綜合統計。隨著我國金融改革及創新步伐的加快,新型金融機構、金融工具和金融產品不斷湧現,基於目前的社會融資規模分析並不能全面反應我國貨幣政策的效果。因此,我國需要加快推進金融業綜合統計工作,待條件成熟,逐步將一些非銀行系金融機構業務以及一些創新專案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範疇,以便完善我國貨幣政策決策依據,進一步提高我國貨幣政策調控效果。二是進一步深化對錶外融資的監管和引導。一方面,需要對銀行業表內與表外融資之間建立一道比較堅固的防護牆,防止表內外資產的違規轉移。另一方面,銀行業表外融資促進了我國貨幣政策效果的利率傳導,因此對錶外業務也不能一概否定,而應進一步規範和適當引導。三是加快利率市場化步伐。利率市場化有助於實現資金的最優配置,提高貨幣政策傳導的有效性。我國已經為利率市場化改革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已經算是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我國貨幣政策傳導的利率渠道已經初步顯現,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管制,有管制的利率扭曲了信貸資源配置李全德,2013。為進一步提高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同時也為了與國際接軌,我國需要進一步加快利率市場化步伐。

  參考文獻:

  1.徐曉颯.從金融資源配置談區域經濟的非均衡性發展[J].商業經濟研究,201523

  2.閆力,劉克宮,張次蘭.貨幣政策有效性問題研究—基於1998-2009年月度資料的分析[J].金融研究,201012

  3.崔虹虹,胡建光.社會融資結構變遷對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基於2003-2010年中國資料的實證分析[J].華北金融,20118

  4.封志平,王耀宗,劉亞聰.社會融資結構變化對貨幣政策調控的影響與建議[J].華北金融,201110

  5.黃雋.社會融資結構變化對貨幣政策的影響[J].經濟縱橫,201110

  6.李全德.社會融資結構變化對貨幣信貸政策效應的影響[J].華北金融,20137

有關推薦:

金融貨幣政策探究論文
貨幣政策相關影響畢業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談金融貨幣政策畢業論文
金融貨幣政策探究論文
淺談貨幣政策畢業論文
大專金融貨幣政策分析畢業論文範文
貨幣政策研究論文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相關論文
淺談藝術教育本科畢業論文
淺談影視製作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淺談旅遊市場營銷畢業論文
淺談網路傳播標準畢業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