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政治論文集休莫
道德,是評價行為正當的觀念標準,是指一定社會調整人們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下面是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和諧政治的道德建設
[摘要]和諧政治的一個主要的特點是民主,而民主政治建設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制度建設;另一個方面就是作為權力的主體的官員道德建設。官員道德問題並不是個新問題,是個古今中外都倍受關注的問題。在古代中國奉行的是以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軸心的道德自律原則;在西方社會則是以制度監督為主的道德他律。2002年開始實施引咎辭職以來,一批官員相繼引咎辭職,再次把官員道德建設問題置於社會關注的焦點。加強官員道德建設問題就是要堅持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的辨證統一。
[關鍵詞]和諧社會官員道德建設引咎辭職道德自律道德他律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和諧政治。和諧政治建設既包含了民主法制的完善,同時又不能忽視權力執行背後所蘊涵的道德問題。作為權力的執行者,官員的道德建設問題既是直接關乎政府行政效率的重要問題,更是關乎著我國建設和諧社會與和諧政治的重要問題。
一、何為官員的道德建設
1、官員道德建設是構建和諧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前有學者把官員道德簡稱為“官德”,筆者認為這有些官本位思想。儘管當今的中國社會仍然沒有完全擺脫傳統的官本位思想的束縛,但是過分地強調官員的社會地位及其重要性似乎與我們構建和諧政治和建設民主政治社會相悖。
官員道德建設和諧政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社會處於十分重要的位置,這是由官員的特殊社會地位決定的。在我國實行的是首長負責制與委員會制度並行的政治管理制度。首長負責制是指行政機關的法定最高決策權力集於一人的個人負責制。這就把政府官員尤其是行政領導幹部置於權力的中心。他們的道德水平與行政能力直接影響著整個大的政治環境和政治氣候。就某種程度上說,政府官員的道德水準代表著政府的形象。因此,在探討構建和諧政治的巨集觀問題時,我們不能忽視官員道德建設的具體問題。
重視官員道德建設也是現實的要求。這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面:第一、我們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需要一個良好的政治環境;第二、這是當今反腐的迫切要求。改革開放來,我國社會各界均致力於經濟建設,但是經濟發展需要良好的環境,其中政治環境就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而政治環境的好壞與官員的道德水準直接相關。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在政治上暴露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尤其黨政官員的腐敗問題。反腐倡廉一直成為社會最熱門的政治話題。僅2002年1―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偵察貪汙、賄賂、瀆職犯罪39萬多件,查辦縣處級以上幹部2963人之多。官員腐敗問題的不斷暴露,一方面有損於我們長期樹立的政府公正廉潔的形象;另一方面也不利於經濟的快速、穩定、健康發展。所以官員道德建設問題是影響到經濟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問題。
2、中國古代儒法並行的“官德”建設。
如上所述,把“官德”放在官本位思想統治下的古代中國社會比較合適。古代中國是官本位社會,一切社會生活都從屬於政治。因此,古代社會對“官德”的重視是前無僅有的。一直影響古代政治思想的基本上是儒法兩家,它們對古代官德的塑造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又以儒家的“仁政”思想影響最為深遠。
儒家思想對官員的道德教化主要集中為道德上的自律教化。這種道德自律教化思想在儒家經典中隨處可見。就孔子而言就有“為政以德”,“道之以德”《論語・為政》,“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修己以敬”,“修己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論語・憲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除了思想上確立一個以“仁”為目標的道德自律原則,儒家還提倡人要“自省”與“自責”。如“見賢思齊,見不賢則內自省”《論語・里仁》,“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人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論語・學而》。儒家的道德教化思想用《中庸》的一句話來解釋人人要作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個人尤其是官員要“治國平天下”也即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先修身齊家。在儒家思想看來只有身修家齊才具備成為官員的條件,也就是說要做官就必須先具備官德。
與儒家思想同時作用於中國古代“官德”的是法家。法家思想主要提倡的是以“嚴刑酷法”來約束個人行為,包括官員的道德行為。戰國時期慎到在其著作《佚文》中提出“治國無其法則亂,守法而不變則衰。有法而行和謂之不法”,主張政府要依法行事。韓非明確提出“吏者,平法者也”《外儲說左上》,“法也者,官之所以師也”《說疑》。這就明確提出了以法令來約束官員的行為。在古代中國一直是以儒家思想為主旨,法家思想僅處於從屬地位,所以在“官德”問題上,古代中國社會基本上還是以儒家的道德自律為主要方式。
3、西方社會官員的道德建設。
西方社會素有民主法制的傳統,在制度安排上,西方發達國家有著較為完善的法律制度與權力監督機制。在西方,官員不僅要遵守嚴格的法律,而且還要接受議會和媒體的監督。所以,西方社會對官員道德建設的要求也相對集中在制度和法律對個人的監督制約上,即西方是以道德他律為主的官員道德建設。其完備的法律和成熟的制度為官員道德建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制度保障,這也是我們可以借鑑的地方。2002年以來,在我國開始實施的引咎辭職制度就是從西方引進的。
二、引咎辭職及其蘊涵的官員道德建設問題
作為體現民主政治的一種重要形式,也作為構建和諧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引咎辭職逐步確立與實施並日趨完善。眾所周知,引咎辭職是西方政治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現象。在我國,引咎辭職作為政治制度確定下來經歷了許多實踐層面的考驗。引咎辭職本身蘊涵的官員道德建設的深刻意義不容忽視。
1、引咎辭職的逐步確立與實施。
在我國最早提出引咎辭職思想是在2000年,中共中央頒發的《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明確提出要建立包括引咎辭職在內的辭職制度。這是引咎辭職制度引進我國以來的第一個政策依據。最早在地方工作實踐中實施引咎辭職的是深圳市。2002年9月深圳市龍崗區委下發的《關於處級領導幹部引咎辭職的暫行規定》把引咎辭職制度貫徹到實際工作中。緊接著,江蘇、重慶、四川等省市相繼頒發了相應的檔案,具體規定了引咎辭職實施的相關標準。
自2000年在政策上制定引咎辭職制度以來,引咎辭職邁出實質性的第一步是在2002年。是年,重慶市彭水縣副縣長蔣成谷因對兩起重大交通事故負主要領導責任而引咎辭職,成為我國第一個引咎辭職的縣級官員。自此引咎辭職進入實施階段,一批官員相繼引咎辭職。2003年12月,重慶市發生的特大井噴事故,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馬富才引咎辭職。隨後,2004年4月北京密雲縣縣長張文因對該縣發生的春節重大踩踏事件負責引咎辭職。
對於官員引咎辭職,社會反映普遍良好。這對在構建和諧政治的中國來說是民主政治建設程序中的又一進步。
2、引咎辭職折射出的官員道德建設意義。
引咎辭職不僅彰顯了民主政治,還折射出制度背後的官員道德建設的重大意義。作為一種制度規範,引咎辭職體現的是道德制度的制約與監督,是在道德上對官員的他律。同時,從引咎辭職的具體內容來看,它所培養的是官員的職業道德良心和責任感,是道德意義上的完全自律。在我國從引咎辭職的具體標準來分析,引咎辭職可以細緻地分為主動引咎辭職和強制引咎辭職①,因此引咎辭職就承擔著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的雙重功能。引咎辭職是道德上他律與自律的結合,是以道德他律促進道德自律的制度機制。
引咎辭職作為制度規範,一經確立就具有法規的強制性,就這方面來說就是道德他律,即強制引咎辭職。但引咎辭職的本旨在於通過政策的他律性,培養官員的普遍的道德良心和責任心,提升官員的道德自律意識,即要通過強制引咎辭職達到主動引咎辭職。
3、加強官員道德建設就是要堅持道德上自律和他律的辨證統一。
加強官員道德建設是時代的要求,是構建和諧政治的重要步驟和組成部分。官員的道德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道德教化過程,其中包含十分複雜的社會環境因素和具體性、特殊性的個人因素。因此,加強官員的道德建設不能單純地依靠道德他律或道德自律,必須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自律是基礎,他律是保障。加強官員道德建設就是要堅持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的辨證統一。
堅持官員道德建設中的道德自律和他律的辨證統一首先要繼續加強道德他律的制約與監督,就是說我們要不斷完善法律和制度規範,為官員的道德建設提供一個有法可依的法律基礎和制度保障。加快公務員立法勢在必行。同時我們還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監督機制。我們要加強的不僅是人大的監督,還應該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毛澤東在闡述新民主主義思想是就指出:“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政息人亡。”②
堅持官員道德建設中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的辨證統一還不能忽視道德自律意識的培養與提升。在《領導幹部一定要講政治》一文中指出:“各級領導幹部更應該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在各方面以身作則,樹立好榜樣,要求別人做好,自己首先要做好,禁止別人做的,自己堅決不做。”③“四自要求”從實踐角度提出政府官員道德自律的具體要求。
官員道德建設是一個長期的教化過程,要提升官員道德自律意識,就應該不斷加強官員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改造,在思想上培養職業道德良心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官員在自我的道德約束下做到“在其位,謀其政”,真正做到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註釋:
①王能昌.《論作為道德自律的引咎辭職》.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4.
②黃炎培.《延安歸來》[M].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94.
③.《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7.13.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道德和政治論文集休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