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金融保險本科論文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發展的快速推進,金融保險專業已經成為最熱門的行業和人才需求最大的行業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金融保險本科論文,供大家參考。
金融保險本科論文範文一:淺議防範和化解保險金融風險
摘要:分析了保險業非壽險保險存在的主要金融風險,闡述了保險金融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對防範和化解保險金融風險對策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保險;金融風險;防範;化解;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保險業也得到快速發展,保險企業實力不斷增強,保險市場日趨活躍,保險企業涉足的領域越來越廣,投資的範圍更大。作為重要的金融機構,保險企業同樣面臨著一定的金融風險,特別是在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後發展時代,金融風險是保險企業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保險業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重點防範和化解保險金融風險,對促進保險業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主要非壽險保險金融風險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保險業發展迅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保險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其潛在的保險金融風險也日益突出,保險金融風險主要存在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
一保險業系統性風險。系統性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風險:一是利率變化帶來的風險。利率風險是指因利率變動對資產、負債價值而對保險企業造成負面影響而帶來的風險。受利率槓桿的影響,會影響人們參保、投資的方向,進而影響保險公司的業務量,導致保險資金緊張,財務的穩定性受到挑戰,嚴重時甚至會引發購買人退保,影響保險公司的可持續發展。二是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隨著我國保險業國際化程序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保險企業業務範圍不斷拓展,本外幣匯率的波動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可預知的風險,很容易給保險業增添整體性風險。三是競爭引發的風險。隨著金融與保險的高度相關性發展,傳統的各自為戰式的經營模式將被徹底打破。金融機構與保險機構間,業務相互交叉、高度關聯,導致相互競爭異常激烈。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發展,保險公司往往會不斷推出新的保險品種和產品。
若新產品的推出缺乏科學的精算分析與合理的贏利分析,不但無法獲得競爭優勢,反而會引發一些經營風險。四是投融資風險。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保險企業的投融資渠道更加寬闊,投融資領域的拓展增加了保險資產、負債不匹配的潛在市場風險。五是通貨膨脹風險。通貨膨脹風險對索賠發生率和索賠規模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在保單的賠償以重置成本為基礎計算時更是如此。無論是全域性性通貨膨脹還是區域性通貨膨脹都將導致公司經營的損失,其中全域性性通貨膨脹對整個保險行業的影響最大。
同時,由於我國保險業資本金先天不足,再加上保險資金運作一直受到限制,導致整個保險業的償付能力充足率處在較低的狀態。六是監管風險。保險行業還缺乏科學的強制性退出機制,往往會導致行業風險轉嫁為政府風險,這種狀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保險機構的道德風險,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明顯的制約作用。
隨著保險業國際化程序的不斷加快,保險監管環境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些都給保險監管帶了挑戰。七是會計準則變化產生的風險。新會計準則全面引入公允價值,使得保險企業會計核算與複雜的資本市場和巨集觀環境聯絡更加緊密,會計準則的變化給保險企業風險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非系統性風險。非系統性風險也即個性風險,包括償付能力不足重點是準備金提取不足;資產負債管理,如投資風險;產品定價,如風險選擇;銷售風險,如從業人員素質、產品條款設計、銷售渠道、銷售物件、銷售地域等;再保險風險;法律風險和資訊風險等。重點探討以下幾種型別的非系統性風險:一是經營風險。主要是由於保險公司在經營、投資過程中,由於受不良因素的影響,而導致投資者收益受到損失的風險。這也是保險業最可能遇到的風險。二是財務風險。財務風險主要是由於保險公司出現資不抵債,資金鍊條破裂,而產生的風險。這種風險不僅會使保險機構喪失公信力,也會產生連鎖反應,甚至會導向保險企業破產。三是信用風險。信用風險也即違約風險,通常是指保險機構不能按時、足額向保險、投資受益人支付保險金或者是紅利,而使投資者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這也是保險企業健康發展必須要認真對待的問題之一。
二、保險金融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
保險金融風險的產生具有多種原因,筆者認為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財務結構不合理。有的保險企業財務結構的不合理,財務控制機制不科學,對償債能力缺乏有效控制,會造成資債比例失衡,無力償還到期的債務,再加上利率變動、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將進一步增加債務償還風險。這種狀況的延續,將會進一步使公司的財務狀況惡化,進入惡性迴圈的怪圈,導致公司負債比率的加大,降低公司對債權人的債權保證程度,從而阻斷保險企業融資的渠道。形成財務風險的因素主要有資本負債比率、資產與負債的期限、債務結構等因素。一般來說,公司的資本負債比率越高,債務結構越不合理,其財務風險越大。
二風險防範能力有待加強。保險機構內部的監督制約機制還不夠健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保險機構在完善內控制度和風險管理制度方面得到長足發展,制定了一系列經營管理制度法規,但內控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健全和發展。同時,還存在制度落實不嚴,從業人員違規操作,執行制度不規範等現象,這些都是產生金融風險的內部誘因。有的保險機構從業人員來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管理工作滯後。有的保險企業重展業,輕管理,規章制度形同虛設,為了追求本單位、本部門和小團體的利益,冒風險違規經營,加劇了金融風險。同時,存在缺少精通業務的精算師等專家型管理人才,導致風險防範能力不強。
三業務範圍盲目擴張。一些保險企業盲目擴張,急於將業務範圍不斷拓展,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許多收入預期模糊的領域,盈利水平很難控制。有的保險機構償債能力弱,信用觀念淡薄,償債約束弱化,增加了金融風險發生的機率。同時,由於保險機構之間過度競爭,造成金融資產高風險的狀況,給保險業帶來了潛在的風險與危機。特別是中國的保險業尚處於較初級的、數量擴張型的發展時期,相應的風險管理技術和手段相對滯後,這是潛在的風險極有可能成為現實風險,是中國保險企業最需要的關注、及時進行化解的風險。
三、防範和化解保險金融風險對策探討
保險業應高度重視防範風險,把償付能力監管置於保險監管工作的首位。要把制度健全、流程優化、技術創新作為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途徑,努力提高保險業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促進保險業可持續發展。
一健全制度,強化監管,增強保險企業合規經營意識。保險業防範和化解風險,持續穩定發展,必須繼續從深化改革入手,努力解決影響保險業安全營運、穩健發展的一些體制性和執行機制方面存在的問題。要正確認識當前保險業運營中存在的漏洞與不足,始終把堅持健全和完善監管機制作為防範金融風險的重要抓手,努力消除制度層面存在的風險隱患,並強化制度的執行力和約束力。要通過加強監管和行業自律,使保險市場主體的合規經營意識不斷增強,從而達到共同、自覺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增強行業抵禦風險能力的目標。具體包括:科學制定產品費率並嚴格執行,遏制惡性競爭;按規定提取和使用各類準備金,嚴禁人為調整;合規運用資金,杜絕非法放貸,確保資產保值增值;合理制定分保政策,有效分散經營風險;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同步發展,保持良好的收益率,促進財務結構不斷優化等等。為此,一方面需要完善保險監管體系,加大保險監管力度;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充實保險監管力量,增加現場檢查的頻度。此外,還應積極探索既有約束、又適當放寬的資金運用政策,進一步增強保險基金的增值週轉能力,提高基金的使用增值能力,不斷壯大經營實力。
二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優化流程,提升企業安全運營水平。隨著保險市場的不斷規範和日趨成熟,風險防範和風險管理能力將成為保險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保險企業需要完善內控制度,特別要採取措施,優化流程,確保制度的貫徹落實。企業應站在全域性的角度,全面梳理、再造業務流程,尋找、確定關鍵點和風險控制點,制定相應的標準化操作規範和風險管控措施,以達到業務流程科學合理、運轉流暢、風險可控的目標。通過強化內控、優化流程,有效降低企業對內部各崗位人員素質的過分依賴,既可以基本消除人工操作給企業帶來的隨機風險,還能夠根除違法違紀行為孳生的溫床,降低內部管理及業務流程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三強化技術創新,推動保險業持續發展。要積極借鑑國際上保險企業監控系統建設成功經驗,建立健全我國的保險風險監測指標體系;要在保險企業內部建立基於精算的業務質量監控體系,全面提升保險業經營評價體系和保險企業內控水平。要同時加快保險監管及保險企業內部人才的培養,構建梯層配備的精算、法律、核保、會計等多方面的人才隊伍,提高保險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監管人員的監管水平。要加強與氣象、地震、國土等部門的聯絡與溝通,綜合提高災害預警能力,增強保險企業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通過加強保險企業自控和強化監管機構的監督,淨化市場環境,促進良性競爭,確保市場主體安全管運、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崔曉東,曹家和.我國保險監管問題研究[J].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01.
[2]趙迎琳,於泳,楊融,丁文輝. 保險業風險管理理論與方法的探討[J].保險研究, 2003,07 .
[3]劉璐,金素.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中DFA模型的構建[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0,05.
金融保險本科論文範文二:金融危機對保險監管的啟示
【摘要】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各國保險業在此次危機中均受到不利影響。本文針對了當前保險監管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同時也指出措施實行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並結合中國實際,提出加強我國保險行業監管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保險監管 金融危機 巨集觀審慎監管
在對金融危機的反思中,改革金融監管體系已成為各國共識。保險業作為金融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保險業的監管體系,加強保險監管,對防範危機、減小經濟波動起著重要作用。
一、加強監管的必要性
一金融創新與監管滯後
此次金融危機對保險業的影響主要來自保險機構開展的類銀行業務,而非保險業務。美國國際集團AIG雖然在保險業務上保持增長,然而大量的信用違約掉期合約CDS卻使AIG陷入財務困境。CDS用於對債務抵押債券CDO進行擔保,與保險的區別在於,CDS的購買者不需要真正持有CDO,因此CDS可以被用於投機活動。AIG的金融服務部門從CDS中賺取了豐厚利潤,2005年為32.6億美元,接近當年AIG總收入的20%。隨著2007年住房按揭違約率的上升,CDS所擔保的債券大量違約,AIG因CDO違約而對投資者和投機者進行賠付,使其2008年的虧損額達到993億美元,鉅額虧損導致AIG的信用評級下降,信用評級的下降又加劇了AIG的現金流危機,最終AIG依靠美聯儲378億美元的貸款才免於破產。
雖然保險機構不是此次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但其發行的CDS充當了傳導危機的載體,因此CDS的監管對防範危機至關重要。然而,CDS不屬於保險,不在保險的監管範圍,作為一種場外交易的金融衍生品,CDS也不受到證交會的監管。由於監管缺位,CDS業務的撥備長期不足,致使這些保險機構在危機發生時陷入了流動性危機。
二保險業的順週期性
保險業的順週期性與保險機構的經營有重要聯絡,特別是保費收入和保險資金投資的順週期性。在經濟上行時期,受到經濟利好訊息影響,保險機構採取積極的發展戰略,行業競爭加劇,為了擴大承保量,保險機構常常降低產品價格,擴大承保範圍,放鬆核保標準,保費收入增加的同時也使其面臨的潛在風險擴大。此外,投資是保險機構獲取利潤的主要渠道,當經濟上行時,保險機構保費收入增加,投資量隨之上升,同時資產價格上漲又使保險機構投資收益增加,促使保險機構進一步擴大投資量,而經濟下行則會使保險機構在證券市場上遭受嚴重的投資損失,從而擴大保險業的順週期性。
薪酬激勵機制過於強調短期績效也會增加保險機構投資的順週期性。許多保險機構是基於年度盈利而非風險狀況來制定具體的薪酬制度,這助長了高管的風險容忍度,高管為了追求短期利潤忽視長期風險,在經濟上行時期投資於高收益,高風險的資產。儘管短期內的績效提高,然而從長期來看卻加大了保險機構面臨的潛在風險,當經濟下行時,由於積累了大量風險,保險機構收益將會出現大幅下滑。
二、加強監管的措施
一微觀與巨集觀審慎監管相結合,縮小監管真空地帶
金融創新使保險機構的跨業經營越來越普遍,這些新業務的發展增大了風險的相關性和複雜度,有些業務甚至完全處於監管範圍之外。當前的監管體系主要強調單個保險機構的風險控制,缺乏對整體風險的考慮,要縮小監管的真空地帶,必須把微觀監管與巨集觀審慎監管相結合,保險監管部門要與銀行業和證券業的監管部門相互配合,解決分業監管問題,縮小監管真空。針對保險創新,巨集觀審慎監管在預留一定空間的同時,要加強對於過度創新所帶來的風險的預防。
二加強逆週期監管
為了緩解保險業的順週期性,在經濟上行時,應鼓勵保險機構採取較為保守的風險評估模型,減小保險機構的承保風險。對於償付能力和準備金的順週期性,可以引入逆週期的償付能力資本要求和前瞻性的準備金制度,允許以“預期損失”為標準,提前確認損失,鼓勵保險機構在專項準備金之上計提反週期的一般準備金作為緩衝,使資本和準備金在經濟上行時得到積累,在下行時動用,發揮“以豐補歉”的作用,增強保險機構應對危機的能力。
為了消除風險根源,應當完善薪酬激勵制度,加強薪酬發放的統籌安排,將風險控制納入績效考核指標,擴大中長期考核指標的比重,建立跨週期的薪酬分配製度,引導高管行為與保險機構的長遠利益相一致,克服其短期化行為。
三對中國的啟示
金融危機對我國保險業的影響主要在投資收益方面,資本市場的大幅下挫影響了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2008年國內保險公司的平均投資收益率僅為2%,遠低於2007年的10.9%。
國內保險業存在一定程度的順週期。對此,監管部門需要立足我國保險市場的現實狀況,針對我國保險行業中的順週期效應,加強逆週期保險監管。
我國保險業的系統性在資本市場、養老健康保障、“三農”等方面皆有所體現。由於我國各家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同質化程度很高,經營差異小,容易導致羊群效應,加劇系統性風險。監管部門要加強系統性監管,將微觀審慎監管與巨集觀審慎監管相結合,增強對系統性風險的應對能力。我國保險行業長期面臨著創新不足的問題,保險市場的發展需要推進我國保險業的創新能力,同時應加強對創新風險的防範,限制創新型保險產品所佔比例,保障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力偉.巨集觀審慎監管研究的最新進展:從理論基礎到政策工具[J].金融監管,201011:62-72.
[2]王茂琪,陳秉正.AIG陷入財務困境的原因及啟示[J].保險研究,200902:65-71.
[3]王瑭瑋.我國保險業在後危機時代的風險管理[J].保險研究,201107:105-108.
有關保險公司會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