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科學與技術研究論文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自從電腦科學與技術的崛起,不斷更新的資訊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開啟了現代化的新時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學年論文實踐教學探討 》

  摘要:本文以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探討在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本科課程體系中開設學年論文實踐教學環節,訓練學生學術論文的寫作技能,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為提高後續畢業論文的質量打下基礎。

  關鍵詞:學年論文;實踐教學;創新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4-0129-02

  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作為一門新專業,目前很多本科高校都已開設,而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實踐教學體系不夠完善。本文結合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實踐教學現狀,探討在該專業中開設學年論文教學環節的必要性和實施方案,並對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對策,以增強該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一、在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開設學年論文教學環節的必要性

  一學年論文是該專業本科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

  資訊與實踐科學專業是資訊科學與計算科學交叉形成的新專業,特別強調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整個培養體系中,學年論文作為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對大學生的學習研究能力與知識創新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在學年論文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閱讀文獻,明確研究的目標和方向,分析研究的重點和難點,並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進行邏輯推理、分析論證、歸納演繹等完成學年論文,有助於該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學年論文是提高該專業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有效途徑

  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的畢業論文是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資訊科技解決科學與工程計算問題的綜合檢驗,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但是,目前該專業學生畢業論文普遍存在缺乏創新內容,撰寫不規範,不能很好地體現專業特點,無法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等問題,從而大大影響了畢業論文的整體質量。究其原因,教學模式、課程體系等忽視研究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重要方面。要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根本在於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寫作能力。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本科生研究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僅靠畢業實習期間突擊訓練效果並不良好,應在四年的實踐教學體系中不間斷地突出論文寫作的訓練內容。

  二、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學年論文實踐教學環節的組織實施

  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學年論文實踐教學環節的基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資料檢索、文獻綜述、調查研究、理論分析、演算法設計、計算機應用、科技論文寫作和獨立工作等能力,進而促進畢業論文等後續實踐環節的開展。主要包括論文選題、教學指導和保障措施三個方面。

  一論文選題

  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學年論文的選題應以教師擬題為主,學生自擬為輔。教師應對課題的創新性和可行性切實把關。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允許學生自擬題目,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對選題的研究,使學生初步掌握該專業課題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方法,掌握學術論文的撰寫規範,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為將來畢業論文的撰寫做好準備。選題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內容:1選題應當從本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出發,滿足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體現本專業教學訓練的基本內容;2選題應當注意基本技能的綜合訓練,對文獻檢索、實驗資料分析、演算法設計等內容要綜合考慮;3題目難度和工作量要適當,確保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經努力能完成任務;4選題儘量與導師科研課題相結合;5選題儘量與生產實際相結合。

  二教學指導

  學年論文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完成,應體現學生個人的見解和寫作的獨立性。教師在指導學年論文的過程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注重與學生的交流討論,深化學生對理論的研究理解和獨立思考,以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學術素養。指導教師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1指導學生確定論文選題,明確研究內容,進行文獻檢索和閱讀;2指導學生擬定研究計劃,並對其進展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3指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資料分析及計算機應用等;4指導學生擬訂論文提綱,並對論文的撰寫提出指導意見;5審閱學生論文初稿,反覆提出修改意見,注重論文質量的提高,並督促學生按期完成寫作任務;6評審論文終稿,評定成績,並給出恰當的評語。

  三保障措施

  學年論文是學生實踐教學環節的一個組成部分,需要有一系列措施予以保障。1必須從制度設計、過程管理和成績評定三環節入手監控,以保障學年論文質量。2組織形式上應多樣化,鼓勵創新,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3加強師資培養,定期組織骨幹教師進行專業進修,促進教師自身專業水平的提高;要求教師指導學生較早接觸相應的理論和實踐課題。另一方面,也要對指導教師責任心和耐心提出要求,激勵教師能夠全程認真負責地完成論文的指導工作。4加強計算機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和電子資源等的建設,為論文寫作提供所需軟硬體條件,保障學年論文的有效開展。

  三、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學年論文實踐教學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高

  一些高校對學年論文重視不夠,導致部分教師在指導學生學年論文時責任心不強,學生對學年論文的實踐性和創新性認識不到位,很多學生把它當成一次作業來完成,忽視了論文的學術性,使得學年論文的整體質量不高。

  二組織不完善,安排不盡合理

  1宣傳不到位。一些學校對學年論文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宣傳不到位,導致很多教師和學生對學年論文訓練不夠重視,出現諸多問題。2時間不恰當。高校大多將學年論文安排在學期末最後一到兩個月進行,而這一時間段正是學生準備期末考試的時間,時間上的衝突,導致學生把主要精力和時間都用在應付期末考試上,對學年論文敷衍了事。3選題隨意性大。一些題目太具體,過於專業,學生在短期內較難完成;一些題目又過於簡單陳舊,雷同率較高,要求也差別不大;特別是一些論文的選題和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的特點以及科研實際又嚴重脫節,達不到訓練的目標。4指導力度不夠。由於高校擴招造成師資緊張,教師平均承擔的本科生論文寫作指導任務較為繁重,在一些具體環節上的指導精力有限,如對學生如何選題、如何進行檔案檢索和閱讀,發現和解決難點問題,制定研究計劃,進行實驗設計和論文撰寫等各個環節難以進行充分指導。5與畢業論文銜接不夠。畢業論文是衡量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學生完成學位教育的最後一個環節。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作為內容相繼但時間相隔的兩個環節,做好銜接很重要。   三缺乏有效管理和監控

  一些高校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降低了對學年論文質量的要求;缺乏制度保障,將學年論文混同於畢業論文,延用畢業論文的管理辦法;由於缺乏有效監控措施,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存在抄襲和敷衍了事的現象;個別學校沒有健全的管理規定,學年論文管理混亂、不規範;缺乏對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學年論文教學過程中的檢查和監督。

  四、提高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學年論文質量的對策和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加大宣傳力度

  學年論文是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其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應加大宣傳,提高師生對學年論文的認識。通過撰寫研究性論文,加深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掌握學術論文撰寫基本規範,為畢業設計做好準備。

  二科學組織,合理安排

  要想較好的開展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學年論文工作,應結合專業特點和辦學實際,科學組織,合理安排。1將學年論文納入教學計劃,從規範管理、監督指導、過程控制和成績評定等各環節保障學年論文質量;2應妥善安排學年論文工作的時間和工作流程,綜合考慮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學生承受能力、教師的工作量等各個方面,從論文選題、教師指導、論文成績評定幾個環節合理安排,真正發揮學年論文在實踐教學環節中的重要作用;3命題應難易適中,符合專業培養目標,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可操作性,保證絕大多數學生通過努力能在規定時間內按時完成。

  三加強過程管理

  完善過程管理對提高學年論文的質量至關重要。科學規範的管理機制是學年論文這種教學形式順利執行的基本保證。學年論文教學環節作為實踐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需與其他教學環節相互配合,保障論文工作的順利完成。首先要建立學年論文過程管理的長效機制,由相關管理部門統籌規劃,並結合該專業特點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其次,每篇學年論文既要有指導教師,又要有專門的評閱人,制定成績評定標準。總之,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學年論文的過程管理直接影響到最終論文的質量,應當制定專門的學年論文過程管理細則,從規範命題選題,指導教師安排,對論文基本要求和撰寫規範,學生紀律管理,成績評定,材料存檔等方面加強指導監控,以保障學年論文的質量。

  四明確目標,重視實踐創新能力培養

  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應當以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為目標,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當重點突出,注重學生寫作過程中對於論文內容的學術性和撰寫的規範化的把握,重視訓練學生綜合運用邏輯分析、論證推理、歸納演繹等方法完成論文寫作,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思考,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鍛鍊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周富照,王晚生,仝青山.資訊與計算科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研究探析[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10,241:103-105.

  [2]翟雲會.淺談高校學年論文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技資訊,2011,11:543.

  [3]劉海嘯.學年論文、畢業論文指導探討[J].教學研究,2005,286:532-534.

  [4]吳文文.基於創新能力培養的會計學本科學年論文教學探討[J].財會月刊,2009,23:95-96.

  篇二

  《 技術教育在電腦科學與技術師範專業中的應用研究 》

  摘要:針對我國的技術教育剛剛起步,教學人才培養滯後的現狀,分析技術教育的知識體系和方法,提出技術教育的人才培養框架,闡述了技術教育方法在面向基礎教育的電腦科學與技術師範專業學生培養計劃中的應用。

  關鍵詞:技術教育;人才培養;基礎教育;師範生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0-0165-03

  一、引言

  多年來,中國的教育界一直以加強學生素質教育為核心,探索和實踐著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途徑。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出了十分明確的要求,課程改革在推進素質教育、培養21世紀技能的重要作用已經成為全國上下的共識[1]。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頒佈了《普通高中技術課程實驗標準》,並首次在“通用技術”科目中設立了“簡易機器人制作”模組,它是基於計算機技術的學習平臺,將機械傳動與微控制器的應用有機組合的一個選修課程模組。該模組為學生提供了運用當代先進技術和先進思想方法進行設計、製作,以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2]。與此同時,新的高中課程標準在“資訊科技”科目中也設立了“人工智慧初步”選修模組,邁出了我國高中階段開展人工智慧教育的第一步。現在,智慧機器人等技術教育內容已經逐步成為中小學技術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程的良好載體,它的學習過程,重視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情緒體驗,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受到學生的歡迎。另外,《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也明確指出:“在普通高中設立技術學習領域,既是加強和改進基礎教育中的技術教育,深人推進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的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落實科教興國的戰略決策,促進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由此可見,技術教育課程是高中新課程結構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3]。

  二、技術教育的現狀

  1.國外技術教育的情況。技術教育的歷史同教育一樣源遠流長,但“技術”作為一門科目,正式進入普通教育領域,卻是比較晚進的事。考察當今世界技術教育的發展狀況,美國無疑可以稱之為技術教育發展最快、也最成熟的國家之一。尤其是2000年《美國國家技術教育標準:技術學習的內容》STL的出版以及隨後一系列配套文獻的出臺,對世界各國普通技術教育體系的構建產生了較大的影響[4]。俄羅斯基礎教育領域中的技術課程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發展和完善,歷經多次變革始終是基礎教育領域中不可動搖的重要內容。從1993年,在俄羅斯進行的課程改革中,技術課程同樣以國家標準的形式被列為基礎教育領域中不可變更的組成部分,並且在不斷地繼承與發展中形成了教務完備的1~11年級的中小學技術教育體系。日本中小學技術教育起步比較早,從1958年頒佈中學校學習指導綱要技術――家政科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日本技術教育在小學極端課程設定為生活與家庭,小學高年級和初中及高中設為技術――家政科,是日本中小學課程中的強制性學習科目之一。韓國技術教育經歷了七次課程改革,從1969年開始正式形成了技術教育的課程後,在這七次改革的不斷探索發展中,從學科名、科目群、時間分配及內容和男女學生習修的環節上都有不同的變化,到第七次教育課程改革,技術成為全民的共同課程之一[5]。

  另外,2010年第72屆國際技術教育年會ITEA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舉行。本次大會的主題為“綠色技術――21世紀公民的STEM科學、技術、教育和數學解決方案”,吸引了世界眾多國家技術教育領域的相關工作者參加。當前,美國基礎技術教育仍在持續的改進,尤其是隨著美國注重改善學生的數理能力,技術課程在普通教育體系中被弱化的趨勢下,一些技術教育的有識之士,正嘗試將技術教育與工程教育進行整合,而國際技術教育協會也於2010年3月更名為國際技術與工程教育協會Th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Educators Association,ITEEA,旨在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的教育戰略下,開發K-12技術――工程教育T & E課程,以更好地促進STEM素養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素養,一場更為全面、深刻的教育變革,正在醞釀之中[6]。

  2.技術教育在我國基礎教育中的現狀。技術教育與學科教育相結合,可以幫助科學、數學、力學等學科的教學,同時開展各種展示和競賽活動是普及技術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現在,我國的技術教育剛剛起步,人才培養的滯後性需要教育工作者要有超前意識。為此,教育部引入了以樂高技術教育為主的解決方案。樂高公司長期以來與世界各國教育界密切合作,不斷探究和開發出最先進的教育方案,並在25年的教學實踐中獲得成功應用,受到世界各國教育界的廣泛接受和推崇。樂高教育從2000年進入中國,已有江、浙、滬、寧夏等省市的學校嘗試引入樂高“做中學”的技術教育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根據教育部、樂高集團及樂高基金會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樂高集團及樂高基金會關於“技術教育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合作備忘錄》,為加強中小學技術教育教師培訓,2010年7月教育部在南京舉辦了“2010年樂高―教育部高中通用技術骨幹教師培訓”,旨在為中國培養首批使用樂高教育器材的通用技術骨幹教師,同時全而推廣樂高技術教育[7]。同時2012年8月啟動了教育部―樂高“技術教育創新人才培養計劃”二期計劃,以實施“區域性技術教育教師培訓基地建設專案”,該專案計劃2011―2013年,通過樂高集團對高等院校或教師培訓機構捐助技術教育裝置,在全國建設50所左右區域性技術教育教師培訓基地。每個基地援助裝置價值20萬元。通過基地建設,推動中小學技術教育的開展,提高中小學技術教育水平。

  3.技術教育所面臨的問題。由於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使得知識更新換代的週期大大縮短,對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一時代背景下,許多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呼籲在基礎教育中運用現代教學模式培養新時代的接班人,現代教學模式推廣的關鍵就在於掌握了這些現代教學模式的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實施。因而,近年來國內外高校和學術團體都在積極探索麵向基礎教育的綜合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但由於受本專業理論體系的影響,制訂的教學計劃仍然不能脫離原課程體系的框架,既要兼顧學生具有較完整的理論基礎,又要強調培養學生較好的應用能力,一些理論深、難度大的課程在教學計劃中仍佔有較大的比重,而另一些教授教新教學理念的課程難以全面進入教學計劃。   實踐表明,在基礎教育中實施技術教育將得到愈來愈多的重視,然而目前的基礎教育方法與技術教育理論的結合在我國尚處於探索發展階段,因而如何在面向基礎教育的師範專業學生培養計劃中推廣技術教育,以至於促進技術在基礎教育中的應用和發展,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三、人才培養體系

  1.人才的總體框架。技術教育的人才培養框架的研究是以技術教育教學規律為核心,研究如何結合實際情況,在面向基礎教育的電腦科學與技術師範生職業教育培養過程中,通過技術教育活動的應用和實施,探索麵向基礎教育的師範生職業教育課程教學計劃構建與設計,以及基於技術教育方法建立可控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相關的人才培養計劃,並以此為指導,探討技術教育理念本身的教育規律和在基礎教育中實施教學的本質性問題,在不同人才培養層次上,實現與基礎教育結合的課程教學方案設計。人才培養的總體框架如圖1所示。

  在面向基礎教育的電腦科學與技術師範類專業中進行技術教育創新人才培養,在這一過程中政府的推動與企業的支援是動力,教育專家的引領和優秀教師的培養是關鍵。因此,為了推動技術教育在中小學幼等基礎教育領域的教學中持續、穩定、更好地發展下去,就需要在相關政策的支援和引導下,實現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相結合、技術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相結合。同時,在面向基礎教育的師範類學生培養計劃中,也要以技術教育為核心,在研究基礎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技術教育活動的應用和實施,以及相關的技術教育創新人才培養計劃,並以此為指導,探索麵向基礎教育的師範生技術教育課程教學計劃構建與設計。由圖1所示,需要完成如下內容。①建立面向基礎教育的師範生技術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方案。技術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方案應與基礎教育相關教學方法對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素質的要求相關聯,包括學生的專業知識體系、個體素質、團隊協作能力以及課程教學方案的構建能力,並以此為培養目標。因此,構建多樣化的培養方案顯得尤為重要,培養方案按照基礎教育的教學過程來設定課程之間的關聯性,避免重複課程。②實施基於技術教育的課堂教學形式改革。技術教育強調以學生為主,以教師為輔,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依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來提高學習效率,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技術教育教學成功的關鍵,這主要包括: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師資隊伍的建設、文化氛圍的營造等。③建立多樣化的教學過程培養評價體系。在教學過程中,技術教育教學所追求的不是學習成果的唯一正確性,而是要求對學生個體在技術教育活動中獲得的成效進行評估、驗收。傳統的課堂教學是由任課教師來考評學生,重在知識的獲得,而技術教育的評價方法則重在能力培養,能力本位的教學觀貫穿課程設定和教學實踐的全過程。因此,必須確保能力評價過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採用不同的評價標準測評學生不同階段的能力。④教學資源的建立和師資培養方案的制定。教學資源的建立要以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實施為目標,靈活多樣地組織教學材料和資源,一方面要加強綜合性實驗、創新性實驗設施建設,達到教學資源共享;另一方面與基礎教育接軌,能夠模擬基礎教育的實際,開闢應用實驗室,使得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訓練。同時依託基礎教育師範生實踐基地等合作等形式,以跟蹤掌握最新教學動態和提升教學技能和經驗積累為中心,設計長期有效的師資培訓體系。

  2.研究的開展。我校作為普通高等全日制本科師範院校,教師教育學科專業特色明顯。我校開設的專業基本涵蓋了中小學開設的科目,辦學定位為面向基礎教育,培養教師人才,擁有一批熟悉基礎教育、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在師範生培養和中小學教師及校長培訓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本文的研究內容的開展,就是以我校電腦科學與技術師範類專業學生為試點物件,研究人才培養體系、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手段、學生實踐與實訓、教師培訓等方面的內容,包括:①制訂科學的技術教育培養方案。培養方案按照技術教育理論的實施來設定課程之間的關聯性,整個培養方案要體現基礎教育教學的特點以及可操作性特徵。②建立教學資源平臺。以技術教育的完整性實施為目標,建立教學資源平臺,採取靈活多樣教學形式,教師在組織教學內容時,也是以技術教育內容為目標進行。③制訂實踐教學方案。充分利用依託和加強基礎教育校際合作,建立健全實踐實訓基地建設。以面向基礎教育為導向和中心任務,培養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④制定完善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評價體系以評價學生應用技能為中心,以教學模組的完成過程及效果為主要手段,過程評價與效果評價相結合,建立可控的過程評價與激勵體系。⑤制訂先進的師資培訓方案。充分利用校際合作的平臺,深入著名基礎教育學校,瞭解最新基礎教育動態和發展趨勢,培養掌握先進教學理念的優秀教師隊伍。

  3.研究的效果。通過在基礎教育電腦科學與技術師範生教育課程體系中引入技術教育內容,探討結合技術教育教學理念進行面向基礎教育師範類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建立符合21世紀基礎教育關於發展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理念,方法科學,可操作性強。在實施過程中,以點帶面,從自身實際出發,發揮自身優勢,吸取眾長,揚長避短,符合教育規律,同時課程設定充分體現了技術教育的特徵,能體現差異性、層次性培養的方法,注重技能訓練,並以知識結構為組織形式,建立起立體式的圍繞主題的教學資源,注重過程評價與效果評價相結合,達到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

  四、結束語

  本文探討了在面向基礎教育的電腦科學與技術師範生課程培養計劃中,引入技術教學的教學方法,並構建相應的培養方案,分析了技術教育方法在基礎教育中實施技術教育的本質性問題,提出應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在面向基礎教育的師範生培養過程中,基於技術教育模式建立可控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並在不同人才培養層次上,實現與基礎教育結合的課程教學方案設計以及研究在技術教育模式下的課堂形式改革方案。對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將有效地推動和深化高等院校創新實踐教育的發展,進而為基礎教育培養和輸送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鄭作廣.加快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J].基礎教育研究,2002,2:5-13.

  [2]吳紅偉,柯林.高中機器人校本化教學策略與實踐研究[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2,10:55-56,61

  [3]蔣小紅.通用技術課程實施現狀及對策探討[EB/OL].

  http://.

  [4]陳向陽.美國技術教育課程百年變革的歷史考察[J].職教論壇,2011,12:81-84.

  [5]萬明秀,章潔.國內外中小學資訊科技教育比較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0,2:159-160.

  [6]張瑞梅.第72屆國際技術教育年會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舉行[J].教育研究與評論:技術教育,2010,3:88.

  [7]郝志國.宣化一中的創新教育展望與樂高“做中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1,14:40.

有關推薦:

電腦科學與技術方向論文
淺談計算機網路重要性的論文
相關知識
電腦科學與技術研究論文範文
電腦科學與技術方向論文
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論文範文
淺談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論文
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論文
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與教學體系的建設研究論文
電腦科學與技術的現代化運用研究
電腦科學與技術求職信
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推免面試英語自我介紹
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求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