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科學與技術方向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現今電腦科學與技術的不斷前進發展,在給高校中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挑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關於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研究與實踐 》

  論文摘要:加強專業建設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從專業改革目標、建設思路、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實踐教學及專業建設保障措施等方面詳細探討了河南理工大學專業建設的實踐經驗,以期對同類型高校 計算機 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建設提供示範和借鑑作用。

  論文關鍵詞: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

  為適應新形勢下計算機技術的 發展趨勢及滿足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 教育部高等學校電腦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先後頒佈了《高等學校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專業規範試行》2006年、《高等學校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公共核心知識體系與課程》2007年及《高等學校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與規範》2008年等系列著作,指導及規範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體系及人才培養模式。

  河南理工大學以下簡稱“我校”計算機專業本著適應計算機技術發展新形勢需要的精神,結合高等學校計算機教指委的相關檔案精神,不斷探索高校人才培養新模式,打造品牌專業,全力提升專業建設水平。繼2008年獲得河南省特色專業建設點,2010年我校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又獲得了國家第六批特色專業建設點。為了加強專業建設,實現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的目標,我校從專業改革目標、專業改革方案及相關保障措施等方面對專業建設進行了深層次探索。

  一、專業建設與改革目標

  結合目前國家對電腦科學與技術人才需求狀況,我校確立了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與改革目標:第一,堅持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主導,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培養具有“強能力、寬適應、重創新”的創新型人才。第二,根據資訊社會的發展及行業發展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要求,從“強化基礎、突出實踐、重在素質、面向創新”四個方面深化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專業建設與改革方案

  為了實現改革目標,確定了我校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的總體建設思路:第一,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訂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及專業建設實施計劃,在課程改革與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教學改革與管理等方面落實相關人員責任,落實專業建設經費,保證按期達到專業建設的目標。第二,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借鑑國內外高水平大學成功的經驗;瞭解資訊社會對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需求狀況,結合區域 經濟發展和行業經濟發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明確辦學方向,準確定位,制訂與社會需求和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專業發展規劃。

  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要進行專業建設,面臨的首要問題也即關鍵問題就是首先要確定培養什麼樣的人才,也就是要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雖然目前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但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卻面臨尷尬局面。一方面 企業抱怨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另一方面,學生就業困難已成為一個普遍問題。究其原因,關鍵在於學校不瞭解企業對學生知識結構、綜合素質及實踐能力等方面的需求,也即專業設定的培養目標沒有同市場需求有效接軌。

  按照目前各工科高校的情況看,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主要集中為研究型和應用型兩類。為了明確我校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結合目前市場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高等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的背景以及我校的具體辦學條件、我校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專業辦學條件及本專業所招收高考學生的層次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將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應用型”人才的規格上。但這裡定位的“應用型”人才並非單純指《高等學校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專業規範試行》所指的資訊科技專業方向所培養的應用型人才。除此之外,還包括軟體工程和計算機工程兩個專業方向所培養的應用型人才,是綜合這三個專業方向來進行人才培養的。

  2.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建設

  確定了“培養什麼樣的人才”這一目標後,接著就是要解決“如何培養”的問題,即如何圍繞該目標制訂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設定合理的課程體系。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上,我校堅持培養方案要以體現優化知識結構、突出專業特色、適應區域和行業經濟發展為原則;以“體系優化、內容先進、結構合理”為目標,努力汲取學科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將其體現在人才培養方案中。

  我校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在多年的建設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強化基礎、突出實踐、重在素質、面向創新”的教學指導方針。依據該方針,我校在培養方案的制訂及課程體系設定過程中堅持以下主要原則:

  1在教育部高等學校電腦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所頒發的相關規範的指導下,合理安排培養方案的各個環節內容。建設由學術、技術、職業和人文交織的剛性課程平臺和多樣化的柔性課程模組,共同組成“知識面寬,應用性強,理論與實踐滲透”的多元課程體系。

  2課程體系設定體現方向性。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時,基於“軟硬並舉、平衡發展”的思路設定課程體系,涵蓋了計算機硬體及軟體相關課程內容。硬體課程體系以嵌入式方向為核心,軟體課程體系以Java課程群為核心。

  3課程體系設定體現系統性。課程體系不是多門課程的簡單堆積,在設定課程體系時充分考慮課程間的相互聯絡及次序,將所開設的課程通過一條主線貫穿起來。也就是以課程間的相互關聯來支撐專業的方向性,進而以課程體系的方向性保障培養方案的系統性。

  4堅持“五個結合”的原則。堅持“加強基礎與拓寬口徑相結合”,堅持“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堅持“教學手段、方法的改革與課程體系的改革相結合”,堅持“統一規格要求與促進個性發展相結合”,堅持“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教育相結合”。

  5堅持校企共建原則。加強專業發展趨勢及人才需求研究,吸引產業、行業和用人部門共同研究課程計劃,制訂與生產實際、社會發展需求相結合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6堅持“名師、名課、名教材”課程建設思路。名師,就是通過課程建設造就國家級、省級及校級教學名師與教學團隊;名課,就是通過課程建設將相應課程建成國家級、省級及校級精品課程、雙語課程或 網路課程,並進一步構建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平臺;名教材,就是建設國家級規劃教材或行業規劃教材。同時,以 現代教育技術為切入點,加強多媒體教學課件建設,積極開展 電子立體化教材建設,進行網路教學、多媒體及視訊技術等現代化教學平臺建設,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3.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是關鍵。因此,在 計算機 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中,推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並重的教學理念,努力探索、構建由基礎實驗教學模組、專業基礎技能訓練模組、專業實習模組、科研訓練模組、社會實踐模組組成的實踐教學新體系,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及工程素養訓練,著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為此,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1建成由專業研究實驗室、開放實驗室和教學實驗中心一體化的綜合支撐多層次、跨平臺、軟硬體結合的教學實踐環境,建立以“工程性”為核心的實驗室開放制度。採用該方式,一方面有利於強化學生的科研素養、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還可促進實驗教學裝置的利用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嚴格實踐環節管理。強調實驗課、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的重要性,將實驗教學、課程設計與課堂教學同樣要求,要求教師在制訂教學進度表的同時也要明確實驗教學應完成的內容和要求,制訂出實驗計劃表,定量或定性地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評價。

  3以參加學科競賽活動為依託,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以全國軟體專業人才設計與開發大賽、河南省程式設計大賽、全國 電子設計大賽、“飛思卡爾”杯智慧汽車競賽等各類學科競賽為平臺,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4加強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環節,採用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及就業一體化教學模式。一方面,畢業實習前的就業指導等活動使學生對專業的就業形勢、就業現狀及 企業需求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瞭解,從而使學生結合就業意向開展實習,提高實習效果,增加就業機會;另一方面,畢業實習前分配相關畢業設計任務,學生帶著畢業設計相關問題到企業實習、調研、實踐,增強了實習過程的針對性和目地性,既豐富了畢業實習的內涵也提高了畢業設計的質量。採用該方式既有效完成了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兩個關鍵教學環節又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積累了實踐經驗,從而為學生的高質量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三、保障措施

  為了保障專業建設的順利開展,我校主要採用了以下保障措施:

  第一,高度重視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工作,組織廣大教師開展“轉變 教育思想,更新教學觀念,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討論,明確專業建設的目的和任務。

  第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探索學校與企業共建師資隊伍制度,加強年輕教師的培養及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吸引企業優秀人才加入師資隊伍;引導教師到產學研基地掛職,鼓勵他們參加相關應用技能的培訓;鼓勵教師積極轉換從理論到理論、從書本到書本的角色,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第三,建立以強化能力為導向的應用性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的長效機制,為實踐教學改革提供製度保障,形成與之相適應的領導體制、管理制度、質量保障措施、考核評價體制等,構成完整的運作框架。

  第四,建立和健全學院的各項教學管理制度,規範教學行為。為了保障教學改革工作的順利開展,學院制定了精品課程建設管理辦法、教學指導小組工作條例、關於加強新進教師指導工作的規定、畢業 論文設計實施辦法、教學督導實施辦法、實驗教學管理規定及關於加強新進教師教學指導工作的規定、教材選用規定等檔案,保障各項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五,充分發揮系部作用。按照我校“重基層、重建設、重實效”的原則,加強系部作用,將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團隊建設等工作重心由學院一級下放到系部一級。由系部組織討論有關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管理和教學改革等方面的問題,為專業建設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提供決策 參考。

  第六,充分利用學校投入的教學建設經費,更新教學儀器裝置,優化教學育人環境,改善教學實驗條件,最大限度地滿足實驗教學的需要。

  第七,加強畢業生就業服務與跟蹤調查,多渠道瞭解資訊,建立畢業生社會評價反饋系統,加強特色專業畢業生的後續管理,努力提高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專業吸引力和社會聲譽。

  篇二

  《 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勢在必行。以大連大學計算機專業為例,討論了人才培養模式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介紹了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的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 改革與創新 實踐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7c-0171-02

  大連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成立於,2001年和2007年分別被確定為校級重點專業和示範性專業;2003年獲得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08年以來先後被批准為遼寧省重點學科、優勢特色重點學科,2011年又獲批了電腦科學與技術和軟體工程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獲批“遼寧省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

  計科專業從2000年開始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利用大連軟體外包領軍城市的IT技術優勢,建立了頗具特色的3年在校內培養和1年在企業培訓與實習的“3+1”校企聯合軟體人才培養模式。與大連市軟體外包企業永佳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合作,聯合成立“外向型軟體人才培養基地”,並陸續與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大連華暢電子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大連文思創新軟體技術有限公司、中軟國際教育科技集團大連實訓基地等十幾家軟體企業及培訓中心簽約聯合成立軟體人才培養基地。

  2009年,我校計算機專業加入大連IT教育聯盟,與企業更為深入地開展合作,派教師到企業參加培訓和研發,邀請企業高階技術人員到學校做技術講座。並以2009級培養方案修訂為契機,通過科學完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創新實踐教學模式,積極探索CDIO教育模式培養IT工程人才。具體措施如下。

  1 重構實踐教學體系

  為了推行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早在制定1999級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培養計劃時,我們就將四年的主要課程壓縮到三學年左右時間內完成,所剩約一年的時間部分學生到軟體公司從事一年的軟體工程實訓,另外一部分學生留在學校內繼續學習專業選修課,同時參加老師的科研課題。

  通過不斷摸索實踐,在“3+1”校企聯合軟體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中,2006級本科培養方案中逐漸形成了“兩主一輔”的實踐教學體系。一條主線以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為主要環節,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條主線是認識實習、專案實踐或IT企業實習,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一輔是通過創新課題和科技競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實踐教學改革中,以修訂2009級本科培養方案為契機,重構了實踐教學體系,創新實踐教學模式,不斷完善“一條主線、三個層次、五大模組”的實踐教學體系。一條主線即以專案為主線圍繞培養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而展開,分為基礎、綜合、創新三個層次,具有實驗教學、實習、科技創新、社會實踐、畢業設計五個模組。

  把國際上先進的工程型人才培養的CDIO理念,即“做中學”和“基於專案教育和學習”融入到新的實踐教學體系之中。建立“以專案設計為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 分類設定實踐教學專案,構建實踐專案架構,使整個課程體系以專案為主線,把專業知識、能力、素質等培養目標融入到專案實踐教學過程中;開展企業有效參與的專業認識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專案實踐、創新設計等,改革實踐教學內容,創新實踐教學模式;校內和校外結合,加強實踐環境建設,拓寬工程實踐渠道;建立考核監控機制,注重實踐教學實效,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在實踐教學體系中,不僅增加實踐教學學分比重,而且增加團隊設計專案,目的是引導學生對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培養。

  實踐教學專案按規模和範圍劃分為三類:綜合設計類專案,包含本專業主要核心課程及能力要求的專案;課程群類專案,為包含一組相關課程及能力要求的專案;單門課程類專案,在單門課程內為增強該門課程能力與理解而開始的專案。

  綜合設計類專案:在一年級進行以介紹本專業核心內容及調動學生興趣為目的認識實習和新生研討課;在四年級安排校企聯合進行IT專案實訓。每個該類專案作為一門課程單獨計分。

  課程群類專案:主要以專案為載體加強本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與應用。本類專案結合個人工作和團隊工作,同相關課程的關聯緊密。作為一門課程單獨計分。

  單門課程類專案:為單一課程開設的專案,如專業課中的課內實驗和課內設計等。

  2 改革實踐教學內容,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建立企業參與實踐教學的設計和實踐教學過程的機制,確保實踐模擬的準確性及實踐的廣度、深度和技術上的先進性。

  對實踐類課程採取基於專案的教學,讓學生了解軟體設計開發環節及相關規範要求,培養學生軟體系統的分析與設計能力、軟體程式設計和測試能力,訓練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提高學生編寫軟體文件的水平,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創新精神,使學生畢業後能成為IT行業急需的應用型人才。

  課程實驗單門課程類專案: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提高相關課程實驗教學中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題目比例。在基礎課程實驗中,主要為驗證性實驗,主要為驗證、理解、掌握課程的知識點服務,但也需具有一定的設計能力,這類實驗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高於15%;專業方向課程中,要求學生注重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其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高於50%。

  課程設計單門課程類專案或課程群類專案:本課程體系安排7個課程設計,其中資料庫系統課程設計和軟體專案開發課程設計為獨立教學環節課程群類專案,校企合作聯合指導,集中進行。其餘5個課程設計安排在相應的課程中單門課程類專案。教學內容根據相關課程群而設定,體現課程之間的緊密聯絡,學生也可以自行設計專案內容,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真正地作為主體參與到實踐中,主動地去了解和掌握課程知識之間的關聯,培養其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工程能力。   認識實習綜合設計類專案:其內容增加東軟、大連達內等IT企業的參觀學習和請企業技術專家來校講座,通過參觀和專家公開課的形式,使學生對企業文化、IT領域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和本行業技術領域的前沿技術等有所瞭解,有利於學生學習目標的確定和職業素質的提高。

  IT專案實踐和畢業設計綜合設計類專案:IT專案實踐和畢業設計採用校企合作方式,利用在校外的實習基地,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提前適應企業環境,並通過合作企業的實際應用專案的研發訓練和相關培訓,提高學生的技術開發水平。

  創新設計和科技競賽綜合設計類專案:為學生提供參與企業實際專案開發和工作室創新設計的機會,組織學生參加多種、不同級別的競賽。競賽包括ACM/ICPC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全國計算機模擬大賽、IBM校園解決方案大賽和“藍橋杯”全國軟體和資訊科技專業人才大賽等,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3 加強實踐環境建設,拓寬工程實踐渠道

  在校內,與企業共建校內IT專案實訓室。在校外,在多年進行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確立校企合作的有效運作機制,逐步形成教學、科研、生產、培訓四位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實踐教育基地,使學生更加真切地體會到生產、管理的實際,增強動手實踐能力和科研轉化能力。

  1在企業實際的專案培訓與實踐中,使學生加深對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夯實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

  2通過在企業環境的專案培訓與實踐,使學生了解熟悉企業級的專案流程和工作規範,培養學生工程化的意識和職業技能,鍛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

  3通過企業文化培訓和軟體專案的培訓與實踐,使學生充分體驗軟體公司工作的緊迫、積極、團結協作的氣氛,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使學生成為企業需要的合格的人。

  4 注重實踐教學實效,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針對不同的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實踐教學效果考評和監控,依據考核標準採用不同的形式評價學生的能力水平。對16學時以上的課程實驗要求進行實驗操作考核並計入考試成績;對課程設計要求學生綜合運用課程中所學習的知識和技術,並以實際工程問題為背景,分析和設計一個完整的系統軟體,最終以現場演示和答辯的形式進行考核;在畢業設計環節,通過採取教師資格審查、題目質量審查、開題報告審查、中期檢查、論文互評、分組答辯等一系列措施,保證畢業設計質量。

  根據學校對於畢業設計過程管理的要求,利用本專業自行設計開發的畢業設計管理系統,對畢業設計進行全程管理。在企業實訓基地開展的實踐教學,按照企業要求進行考核和全程管理。

  參考文獻

  [1] 劉英,高廣君.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及其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127-129.

  [2] 別敦榮.論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及其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1111:20-22.

  [3] 黃先開.地方高校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的探索與實踐――以北京聯合大學為例[J].中國高教研究,20115:61-63.

  [4] 宋軍麗.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1:50-53.

  [5] 盧葦,蔡圓媛,邢薇薇.國際化軟體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76-83.

有關推薦:

淺談電腦科學與技術論文
電腦科學與技術研究論文範文
相關知識
電腦科學與技術方向論文
電腦科學與技術研究論文範文
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論文範文
淺談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論文
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論文
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就業方向
電腦科學與技術求職信
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與教學體系的建設研究論文
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推免面試英語自我介紹
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求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