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能熄滅孩子的天性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8日
     曾經在《湖北知音》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某位記者在紙上畫了一個圓,分別向研究生、本科生、中學生、小學生提出了同樣的問題:“你看到這個圓想到了什麼?”研究生聽後面面相覷,不知該說什麼;本科生聽後說自己會聯想到“句號”;中學生聽後說自己會聯想到“句號、太陽、月亮”等;而小學生聽後就嘰嘰喳喳說開了:句號、太陽、月亮、月餅、鐵環、車輪、燒餅……這位記者最後提出了這樣的困惑:為什麼知識層次越高卻思維越來越狹隘、聯想越來越貧乏?人們最後會不會把自己的思維和聯想丟得一乾二淨?筆者和這位記者深有同感:為什麼我們的教育最後會產生這樣的結果?我們的教育制度和教師的素質、教育方法、教育理念都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這是當今世界公認的箴言警句。一支德才兼備且掌握了現代化教育技術的師資隊伍,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希望所在。新時期的教師,不僅要研究如何“教”,更要針對學生的特點,更多地指導學生如何“學”;不能只看到終結性評價,還要注意診斷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現在在中考高考這根指揮棒的指揮下,為了提高學生的應試水平,教師的教學不是按照教育理論和心理學理論,遵循教育規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各自的愛好和特長,展現學生的個性,真正達到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的目的,而是站在“考什麼,教什麼;考多難,教多難”的立場上,考試成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指揮棒,升學率變成評價學校辦學質量的硬性指標。
        對於普通中學來說,會考和高考就成了評價學校辦學質量和考核教師教學水平最具權威性的準則,在這種環境下,“教什麼,考什麼;考什麼,教什麼;教多難,考多難;考多難,教多難”就成了中學教學工作的根本原則,年復一年,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基本上就圍繞著這個指揮棒轉。 
而社會上又往往以升學率高低作為評價一所學校教育質量的主要標準,為此,無論重點中學還是一般學校,都崇尚加班加點,全力以赴提高“升學率”。擠佔學生時間,毫無同情心地給學生布置大量的習題作業,讓學生不加思考,重複機械地抄寫,節假日都要加班加點補課,一天到晚都為了考試而疲於奔命,沒有機會也沒有閒暇來提高自己,學校成了名符其實的考試訓練場,教師教學只為考試,使學生對知識的追求變成了對考試分數的追求,取得高分成了學生的一種精神寄託。學生在這種環境的薰陶下,泯滅了個性、自主性、創造性和好奇心,形成了“學生學得辛苦,教師教得辛苦,校長管得辛苦,師生終日辛苦”的苦行僧式的教育教學體制,使整個教學變得越來越僵化。目標取向的片面性,導致了教育的畸形發展,高分低能成了它發展的必然結果。 
        真正的素質教育要改革整個的教育教學,筆者並不是說一定要取消應試,而是要把考試素質教育化,或者儘可能素質教育化。按現在的考試製度和考試方法,確實難以“考”出學生的素質來,只能引導孩子死扣書本。但這是可以改革的,可以考活題,可以考研究性題目,可以考事先完全無法準備的題目,這樣就能比較真實地看出學生的素質。當然,這對閱卷教師的素質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還可以減少考試分數的權重,注重平時作品的水平,但是這對師生的“誠信”水平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我們還可以期望我們的社會不久就會從“學歷社會”走向“能力”社會,當人們發現高學歷者為書呆子的時候,事實將迫使人們改變觀念,去錄用學歷相對不高卻真有素質者,於是學校的教學就只好以培養孩子的真本事為己任了。相信到了那時候,“考研”專家們就要“英雄無用武之地”了。然而考試改革只是推行素質教育的部分任務,我覺得最重要的任務是轉變觀念,轉變校長的觀念、教師的觀念、家長的觀念,每個人都要學習,以跟上時代的發展。 不放鬆應試教育,但應儘可能讓教師和學生少做無用功。應試也有靈巧的和笨拙的兩種,我們要靈巧一點。同時,我們可以在考試方面、教學方面、作業批改方面、備課方面、班級管理方面,進行一些素質教育型的改革。既不坐等上級的新措施出臺,也不冒進;邁小步,但是不停;不盼望奇蹟,但相信如果教師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如此去做,學校局面就會是另一個樣子,雖然它離真正的素質教育還比較遠。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只有端正教育思想,改革舊的考試、評估制度,扭轉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局面,努力提高學校管理工作者和教師的業務素質,振興民族的希望、振興教育的希望將指日可待。 

每個學生都是一朵別樣的花兒
對青少年進行科技教育必須做好四個結合
相關知識
教育不能熄滅孩子的天性
家庭教育中應培養孩子的五點品質
讓教育走進每個孩子的世界
愛孩子的教育名言_關愛孩子的哲理名言
不能打罵孩子的原因
家庭教育中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家庭教育為什麼對孩子那麼重要
為什麼教育不能產業化閱讀答案
2017年幼兒教育新政策給孩子什麼
如何教育孩子的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