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觀念論文
家庭教育是教育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家長教育則是家庭教育當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教育者首先應該是受教育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中學生德育建設中家庭教育問題及應對策略 》
摘要:家庭教育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開端,作為小型教育單位,家庭對學生的德育發展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重視家庭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思想道德建設有深遠的影響。我國教育發展和經濟發展處於轉型階段,家庭德育問題成為思想品德研究者關注的重點內容。本文通過分析家庭教育的內涵和特徵,進一步分析家庭教育對中學生德育教育的影響,從而提出優化家庭教育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新形勢;中學生;德育建設;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對中學生德育建設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教育環境對中學生德育建設的影響
中學生的價值觀和思想觀念處於初期發展階段,他們思想品德的養成存在一個模仿別人的過程,處於這一階段的學生各種各樣感官發展較快,並且已經具備一定的觀察事物的能力,但是對於問題的分析還沒有形成自主判斷能力,這一時期家庭環境對他們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家庭環境對中學生的德育建設有促進作用,家長能夠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從而對孩子的教育盡職盡責,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相反,不良的家庭環境會對學生德育建設產生負面的影響,家長重分數輕素質教育,認為德育教育是學校的事情,這樣的教育理念和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嚴重阻礙學生的德育發展。
二教育方式對中學生德育建設的影響
現代教育有多種教育方式,以下幾種典型的教育方式也是生活中常見的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德育發展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例如,專制教育,很多家長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對子女過於苛刻、專制,將自己的思想強加於子女,不僅遏制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得他們的自主性受到壓迫,這種教育方式下培養出的學生存在逆反心理;溺愛教育,現代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孩子是家裡的一切,父母將他們看做掌上明珠,過度的關懷導致孩子的能力欠缺,一些孩子從小享受,不知道奉獻,從而形成自私心理;放任教育,很多家長忙於工作,對孩子的關注較少,認為只要物質上滿足他們的要求孩子就能健康成長,忽略他們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對孩子思想品德培養極為不利。
三教育觀念對中學生德育建設的影響
很多家庭教育中,家長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認為成績是衡量一個孩子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因素,只要孩子的成績好,其他的價值觀、是非觀就是次要的。還有一些家長認為德育教育是學校的事情,孩子在學校接受教育,家庭中無需注重這些問題,這種教育觀念造成德育教育誤區,最終對學生的人格和心理等方面都會造成消極影響。
二、優化家庭教育提升學生德育水平的對策
一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良好的德育教育需要有好的環境作為支撐,學生德育建設的基礎是家庭教育,因此,需要不斷優化家庭環境,讓學生處於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圍當中,使他們的思想品德覺悟得以提升,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學生所處的環境對他們的思想品德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家庭是中學生的主要生活場所,同時也是影響他們思想品德的首要環境。不同的家庭環境對於中學生德育建設起到難以估量的作用。為此,家長應該為孩子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尊重孩子的選擇,加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溝通,多瞭解他們的想法,對孩子不正確的思維加以引導,從而讓他們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父母相處融洽,很好地處理他們之間的關係,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此外,家長的期望是家庭環境構成的一部分,現代家庭獨生子女較多,家長往往會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不僅會給學生造成過重的心理壓力,因為不能實現父母的願望會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產生負效應。所以,家長必須在對子女的期望值上加以控制,根據子女的實際狀況合理調整期望值,這樣有利於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有利於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二採用民主開放型的教育方式
父母應該採取民主開放型的教育方式,寓教於日常言談中,平等地對待孩子,並且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的教育方式對於培養學生的自律性、穩定性及聰慧性等各種優秀品質方面有突出的優勢。父母不應該過分溺愛孩子,在給予孩子愛的同時還應該教會孩子學會愛人,學會付出,這樣能夠培養學生愛集體、愛他人的良好品德。父母要把孩子的權力還給他們,讓他們適當做做家務,讓孩子懂得家庭成員既有享受的權利,又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通過勞動讓孩子的智力得到開發,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從勞動中體會到父母的艱辛,這樣他們才能夠學會換位思考,才能夠學會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孩子能做的事情父母應該交於他們做,讓他們在做事中學會關愛,學會與人交往,學會尊重別人,這對他們德育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要使家庭教育在學生德育建設中發揮良好的作用,家長必須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和教育思想,把握德育發展的變化和要求,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給予子女尊重和理解,子女犯錯誤時,不應該採用棍棒解決,應該給他們多講道理,讓他們明辨是非,從而讓他們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此外,父母應該給予子女認可,不要一味用成績衡量對錯,衡量子女的能力,應該多給予他們鼓勵,增強他們學習自信心,這對於他們人格成長和健全有很大的幫助。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該教會子女學會認識自己、發展自己,學會幫助他人、理解他人,這對促進子女思想道德健康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人的發展主要受三方面教育因素的影響,分別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是其他兩個教育無法取代的內容。現代教學中,學生主要表現為自覺性較差、生活自理能力弱、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因此,需要不斷改善家庭教育方式,採取正確的教育手段加強對子女的教育,從而為中學生德育健康發展提供內在動力。
作者:陳博 單位:武漢大學附屬中學
參考文獻:
[1]侯淑芳.和諧的中學生德育建設呼喚良好的家庭教育[J].商情,201332:279.
[2]楊豔,王芳蓉.和諧的中學生德育建設呼喚良好的家庭教育[J].東方企業文化,201118:276.
[3]劉新權.中學生德育對策研究[J].工會博覽•理論研究,20112:113-114.
[4]潘壽生.淺談中學生德育工作的缺失與對策[J].科技資訊,20125:422.
篇二
《 中學歷史家庭教育的思考 》
一個對自己歷史一無所知的民族,必會被視為無文化民族。沒有歷史的借鑑一個民族也無法進步。所以對孩子歷史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而家庭教育作為孩子的啟蒙教育,在孩子一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論述中學歷史學科家庭教育的現狀、中學歷史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意義。
一、家庭教育概述
一家庭教育的定義。一般說來,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家庭教育不僅為家庭中的每個成員的成長起到關鍵性作用,同時它也關係到整個社會。家庭中家長期望將孩子培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也希望孩子在家庭教育中養成獨立堅強的人,以此來適應社會的發展節奏。家庭教育促使孩子全面發展,同時也督促家庭其他成員的自我成長,使家庭中的成員互相學習來跟上時代的腳步,所以家庭教育不僅是學前教育也是終身教育。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形成了教育體系。據專家統計,在中國,一個人的成長中,家庭教育佔據百分之七十,佔據著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的絕大部分。可以說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在孩子世界裡,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個學校,也是終身受教育的永恆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孩子呆在家裡的時間大於呆在學校的時間,孩子的性格、處事方式和思維模式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這都說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三家庭教育的現狀。自學校產生以來,家庭教育的功能逐漸被人淡忘。特別在近代大工業生產後,義務教育制的確立使學校作為制度化教育的核心。自19世紀以來,學校取代家庭成為未成年人受教育的首要場所。非制度化的家庭教育逐漸被遺忘。在今天的中國,學校教育仍然處在一個很高的位置,升學率促使學校教育制度得到進一步強化,反觀家庭教育卻在社會上一直被人們所詬病,尤其在獨生子女式的中國式家庭,家庭教育的成效就收效甚微。家庭教育伴隨著家長的文化素質、生活素質和家庭的生活條件影響,不能像學校教育教育規範,導致家庭教育的沒落,直至家庭教育在家長的失望中收場。
四進行中學歷史家庭教育的原因。青少年通過家庭式教育學會如何變成一個社會人,學會去生活,學會去競爭。歷史教學具有對公民素質教育的性質。培養全面發展的公民,一個國家的公民教育必須在本土的文化和精神的基礎上實施,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樣歷史與公民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家庭教育同樣是對社會公民進行的教育,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教育,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中學歷史家庭教育的現狀。在我國,中學歷史教學現狀是老師不重視,學生不在意,學校也不督促。在2014年武漢市就宣佈歷史學科不參加中考的訊息。更加說明歷史學科在中學教學中的不重視程度。在比較規範的學校教育體系中,歷史學科的教育尚且如此,更別說在非體系化的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中,歷史學科的教育通常只是:聽爺爺講故事來概括了。其他像語文、英語、數學等在考試製度中所處的位置不一樣,受到了家長的重視,不光學校安排的課時較多,甚至家長根據自身的素質對孩子進行輔導,更有甚者,是將學生送到補習班中再次接受教育。面對如此境況,要實現家庭教育和歷史教學的雙贏仍然需要改變歷史在家庭教育的地位。
二、促進中學歷史家庭教育發展的方略
一以身說法。歷史是向前發展的,每個人都是歷史的見證者,相對於中學生來說,家庭中的其他成員所經歷的事也是歷史的一部分。中學生在學校接收歷史知識就是教師在課堂的敘述,這樣的工作家長也可以做。尤其對於一些課本上涉及不到的歷史層面,家長也可以進行教導。例如,爺爺奶奶輩將他們所經歷的時代講出來,使學生來對比現在的生活,這樣也可以得到對比的歷史資訊。用講故事的方法將歷史呈現出來,中學生在感受親情的同時也學習到歷史知識,這樣也鍛鍊了學生的思辨意識,看到了課本以外的歷史。
二身臨其境。現代教育方式倡導的是教育方式的多樣化。相對於學校教育的制度化,家庭教育處於相對自由的境地,不限時間和地域。家長可以利用學校教育外的其他時間來對孩子進行歷史教育,帶孩子去博物館、歷史遺址等場所,讓中學生感受課堂外的歷史,直觀生動再現歷史場景,使學生產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讓他們去了解歷史、探索歷史。
三重點培養。現代教育仍然以考試作為標杆,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導致學生對於某些方面的欠缺,這就延伸出來了教育培訓機構。面對中學生弱勢的歷史學科,有些家長會花重金去找老師來培訓。這也是家庭教育中比較特殊的環節,不是家庭中的成員來進行傳授,而是聘請其他社會成員來進行教育。
三、促進中學歷史家庭教育發展的意義
家庭教育指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生活、實施教育、施加影響教育的具體場合。教育環境直接影響教育工作的進行和效果,同時,環境本身也是一種教育因素,對人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把中學歷史帶入到家庭教育當中本身也是教育的一部分。父母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各方面發展,讓其受到環境的薰陶,萌發了學習歷史的興趣。
一改變歷史學科的尷尬地位。現代教育強調全面發展,可仍然出現了分科教育,並且在分科教育中仍然以傳統的語數外佔主導,理科受重視的狀態。而文科在大眾眼裡就是讀讀記記,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政治屬於社會生活的主題必然要得到老師、家長和社會的重視,地理學科的趣味性和挑戰性也使學生帶有濃濃興趣,歷史學科就顯得太枯燥乏味了。中學歷史教育也只是略講,講述式的方式也讓人昏昏欲睡。但是中學生的歷史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歷史課標中也提到用學到的歷史知識去認識世界,繼而為生活服務。中學學校教育對歷史知識的不重視,又孕育家庭教育中對歷史教育的必要性,改變作為歷史人卻不知道歷史的現狀。
二促進民族凝聚力和認同感。一個沒有歷史文化的民族就好像沒有靈魂的軀體。學生在家庭教育中接收到的歷史知識,有利於幫助學生形成歷史意識。歷史意識就是要學生掌握歷史知識,考查社會發展的規律,探尋歷史發展的軌跡,更好把握現實與變革,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在家庭教育中融入歷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大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文化的力量熔鑄了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才使中華歷史文化綿延不絕、歷久彌新。中華歷史文化不僅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而且對人類的進步和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培養公民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主要是面向全體公民和學生的教育。《教育法》規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對於每個學生而言都應在學校、家庭和社會全面而健康發展,而不是一味要求學校教育培養“高分型”人才奮鬥。中學歷史的家庭教育也是為加強培養社會的人才,它倡導將原有的社會面貌呈現出來,結合當今的社會局勢,再通過家庭中成員的雕塑後,轉化為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從而為社會作貢獻。故中學歷史家庭教育也是實現公民素質教育的一個視窗。本文試論中學歷史的家庭教育,從方法和意義兩方面闡釋了中學歷史教育的必要性。其中還有很多方面都沒有敘述出來,例如在家庭教育家長的文化程度、家庭的生活方式以及家庭的教育觀念等方面對中學歷史家庭教育的影響。
有關推薦:
家長教育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