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積極心理學下的高職生德育模式構建

  學生的德育工作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近年來,高職生德育工作也取得了極大的進展,但由於目前高職生德育工作多沿襲了普教德育模式,這種傳統的德育模式由於沒有很好地把握高職教育的規律,對學生德育工作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性似乎已經達到了瓶頸狀態,需要有一種新的思想和思路來打破。而積極心理學的興起和發展恰為新時代高職生德育工作開展提供了新的視角。積極心理學主張要打破傳統心理學關注“問題、障礙”的消極模式,探索和研究人的積極層面,把研究的視角轉向關注人、社會以及生活的積極方面,倡導利用積極的力量和品質幫助有問題的人、普通人或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潛能,獲得良好的生活。因此,從積極心理學的視野出發,對當代高職生德育工作新模式構建加以思考,對高職生德育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當前高職生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德育目標消極化

  傳統的德育模式德育目標定位具有明顯的消極化特徵。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往往習慣於從“問題學生”的“問題方面”出發進行“管、糾、訓”,把德育教育目標片面地理解為關注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把學生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當作是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德育工作陷入了被動和片面。此外,以“學生問題”為取向的傳統德育模式過分關注部分學生問題方面,忽視了教育的首要目的應該是面向全體同學,注重潛能的開發和素質的培養。

  二德育思想片面化

  傳統德育模式德育內容具有明顯的片面化特徵。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往往對德育教育物件的問題認識過於片面化,使實踐過程中過分關注學生問題的消極方面,忽視了問題本身可以是一把“雙刃劍”,導致在處理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出現管理多服務少、批評多褒揚少的模式,這樣的問題處理方式可以暫時性地壓制學生的問題。但這種簡單的、片面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很可能會通過消極的暗示作用對學生本人或其他學生產生負向的激勵作用,使學生本人以及其他高職生開始關注自己的消極方面,甚至導致部分學生形成了過分關注消極問題,而忽視積極品質培養的思維定式。這種過分關注問題消極方面的、片面應對問題的德育思想,嚴重偏離了德育的培養目標,無法有效地實現德育注重潛能開發和素質培養的目標。

  三德育內容空泛化

  傳統德育模式德育內容具有明顯的空泛化特徵。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往往從社會本位出發,沒有充分挖掘學生成長的內在需求“歸屬”“尊重”“自我實現”等,過多強調了“成才”教育,相對地忽視了學生“做人”的個人道德和素質的培養。導致德育內容無法貼近學生,對學生道德激勵作用不強,流於形式,無法引起學生共鳴,甚至出現一些牴觸情緒。

  四德育途徑刻板化

  傳統德育模式德育途徑具有明顯的刻板化特徵。學校德育工作往往長於“灌”和“管”,疏於“導”和“放”,方式呆板,無法完全貼近學生的思想實質。德育工作載體創新性不夠,仍以傳統的“說教式”“灌輸式”課堂教學為主,在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往往作為高高在上的“管理者”,未雨綢繆地提前制訂條條框框來“管”學生,無法充分“放手”,讓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去辨別和判斷,限制了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導致學生參與性不強,引起逆反情緒。此外,活動載體的創新性不夠,隨著高科技的發展、新媒體的出現,學生德育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目前我們的德育工作者還缺乏足夠的認識,沒有很好地利用這個陣地,導致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無法真正的“接地氣”“生活化”。

  二、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職生德育教育的途徑

  一深化德育內涵,用積極的力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與傳統德育模式相比,從積極心理學視角出發構建的新的德育模式德育目標定位不僅僅是幫助個別學生消除問題,更強調全體學生健全的道德和素質的培養,從根本上講,預防和發展性的目標,比簡單地幫助學生消除問題的目標更有意義。首先,積極心理學認為,人自身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是預防問題產生的最好工具,因此,只要個體的潛能得到更好地發揮,形成良好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就能自然而然地消除問題和困擾。新的德育模式應該從關注學生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心理品質出發,充分挖掘學生潛在的力量,把他們培養成為有擔當、有責任感、誠信、勇敢、樂觀的成年人。其次,積極心理學認為,關注個體發展的潛力而不是問題,更能達到避免問題產生的目的。人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問題,如果缺乏積極的品質或內心力量不足,就會出現一些消極的情緒體驗或不良的應對方式。因此,在平時德育工作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樂觀精神,在活動中提升他們的幸福體驗,在校園中為他們營造團結、和諧的氛圍,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積極力量,才能更好地預防問題發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轉換德育思想,用積極視角發現和解讀學生問題

  與傳統德育模式相比,從積極心理學視角出發構建的新的德育模式倡導對個體或社會存在的問題做出積極的解釋,並使個體和社會能從問題中獲得積極意義。積極心理學認為,問題本身雖不能幫助人類增加力量和優秀品質,但問題的發生卻可以為人類提供展示自己優秀品質和潛在能力的機會。陶行知先生的四顆糖的故事是所有教育者耳熟能詳的,對於一個用泥塊砸了自己班上同學的男生,陶先生不僅沒有批評他,反而用四顆糖獎勵了他的守時守信、尊重他人、正直善良、知錯能改,通過此事不僅強化了學生的積極品質,還引導學生自己認識到了錯誤,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因此,在德育工作過程中,把傳統的從“問題學生”的“問題方面”出發進行“管、糾、訓”轉變為用積極的視角“啟、導、獎”,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幫助其消除問題,發揮其潛能,促進其健康的成長。

  三豐富德育內容,用積極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態

  與傳統德育模式相比,從積極心理學視野出發構建的新的德育模式所蘊含的德育內容更加豐富,更加貼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生活。首先,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些需要可以幫助人類激發出一系列的賴以生存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因此,德育工作應該充分挖掘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內在需要,根據學生的成長需求確定德育教育內容,幫助學生充分利用這些內在資源,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潛能,實現自我價值。其次,積極心理學認為重視人性中的積極方面,對人的幸福感、滿意度、樂觀、創造、勇氣等積極品質進行研究,關注個體的生存和發展,才更能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精神。因此,德育工作應以學生為本,把學生的實際需求、思想實際作為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從而真正實現“立德樹人,成人成長”的教育目的。

  四拓展德育途徑,誘發學生積極情緒體驗

  與傳統的德育模式相比,從積極心理學視野出發構建的新的德育模式倡導德育形式的多樣化、情境化、體驗參與化。首先,積極心理學看重現實生活對提升個體幸福感的作用,認為學生對現實生活意義的探索有助於提高自身的積極品質。因此,鼓勵德育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心理品質,結合現實生活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啟發、激勵等方式幫助學生髮展自己的積極心理。其次,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人存在巨大的潛能,都有重視自我發展的需求。因此,鼓勵德育工作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作用,充分利用學生喜歡的活動載體如新媒體等,通過設計多種的參與性強的活動,增加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促進學生積極潛能和正能量的發揮,真正做到把學生當作是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學生主體性和發展性,從而增加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範文二:積極心理學外語教學論文

  1積極心理學在研究生外語教學中的應用

  1.1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

  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對教學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生不同於本科生,他們知識結構相對系統,專業程度更高,接受能力更強,學習目的更加明確;但積極性較難調動,配合意識較差。在教學實踐中,可以把學生的主導情緒狀態分為三個類別:一是積極的、快樂的情緒狀態;二是既不快樂,也不沮喪的中性的情緒狀態;三是消極的、不快樂的情緒狀態,如經常人們經常變現出來的的焦慮、緊張、煩躁等情緒。研究表明:強烈的求知慾、清晰的自我意識、獨立意識和進取心等積極的心理因素是學生賴以生存,不斷突破自己的驅動力。

  1.2提升教師的積極情感

  積極心理學能夠發揮積極的心理能量,人們運用其自身外顯的或潛在的積極力量來調整心理狀態,並改變其悲觀的人生態度。外語教師應積極主動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課堂管理能力,不斷從教學中獲得滿足感與自信。在此基礎上形成獨特的人格魅力以吸引學生,影響學生。教師應正視各種壓力,以此轉化為動力,享受外語教學的樂趣。積極心理學理念幫助教師更好的掌控自己,由“消極”變為“積極”;激發自己的內在潛力,全面展現自己的愛心、責任心、耐心和寬容心。

  1.3構建積極和諧的研究生外語課堂

  外語課堂,不僅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對學生而言也是一種複雜的心理體驗過程,同時又是師生之間多形式的互動過程。研究生的學習時間和形式更加靈活,但這並不意味著外語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可以被淡化或者忽視。怎樣能構建一個和諧的外語課堂,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課堂這個空間,促進學生身心積極的發展、能力的快速提高,是研究生外語教育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首先,改變傳統的外語教育關注理念。以往的教育過於關注學生的缺點,過分強調彌補弱勢,會造成忽視學生個性特點,抑制學生天性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外語教師,應特別注重學生固有的積極能力和積極潛能,創設良好課堂氛圍,讓學生進行積極的體驗,培養並形成積極的品質;在教學活動中既要發揮教師的獨特主導作用,又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身心最優發展。第二,重視師生的情感需求。師生的情感需求既包括信任感、歸屬感、安全感,又包括自尊心、愛心、自信心、靈活性、趣味性等。在課堂上,教師需改變傳統課堂上的主宰者、決策者的角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學生換位思考,真誠的對待學生,努力營造寬鬆的課堂氛圍,有助於消除學生的焦慮感,形成其安全感。讓學生感受到課堂生活的快樂,這是學校教育的職責,更利於課堂環境中學生積極力量的調動、激發。學生,也應該尊重老師的付出,體諒老師的辛苦,積極的配合教師教學,讓教師在課堂上收穫滿足感,以更好的發揮積極力量投入到教學中去。學生之間,也要不斷增加積極的體驗,多參加小組活動,合作學習,增進了解和感情,以形成融洽的同學關係。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個充滿自主性、安全感、歸屬感的積極、和諧的課堂會更好的發揮它的作用。第三,重視師生的雙向活動,使用創造性的教學方法。課堂內容是有限的,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學科知識專長,豐富內容的情感性和趣味性。對教學內容進行情感性處理,儘可能賦予無情感因素的教學內容以適當的情感色彩。針對研究生的特點,也可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自己的科研內容,介紹研究方法與思路,或對社會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促進師生共同思考,參與性與趣味性共存,形成了積極參與的學習氛圍。

  2小結

  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師生的積極情緒體驗,培育師生的積極個性特徵,促進師生雙方充分交流。本研究是一次把情感與認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養有效結合的研究;有助於學生長效學習能力的培養,從而提升研究生外語教學的質量,因此為其他高校研究生外語教學提供了一定的啟示作用和指導意義。


健康管理論文
積極心理學畢業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談積極心理學的論文
積極心理學的論文
淺析積極心理學的論文
有關積極心理學的論文
淺析積極心理學的畢業論文
有關積極心理學的心理健康論文
對積極心理學的認識論文
基於積極心理學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積極心理學的相關探析論文
關於積極心理學的淺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