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相關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當前我國社會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而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更是存在諸多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校教育》

  [摘要]隨著我國現代化程序的不斷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大規模地向城市轉移,同時,他們的子女卻留在了農村家裡,成為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留守兒童越來越多,據統計,中國有2億左右的農民工,每年遞增人數10%,留守兒童已達5800萬之多。在全社會關注教育的今天,留守兒童成了家庭教育和義務教育的盲區。本文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校教育做了分析。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學校教育;分析

  入學率底,學習成績差,人格發展不健全,思想品德問題較多,是這些兒童的突出表現。他們之中,有多少人沾染了不良習氣,又有多少人釀成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惡性事件。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來。生活中留守兒童的60%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學校也因此成了教育這些孩子的主陣地。學校一方面要發揮自身優勢,關注孩子的身心變化,另一方面,不斷改進教育方法,採取下列措施,使這些孩子能在一個健康、和諧、友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一、開展相關法制安全講座,減少兒童安全隱患

  留守兒童是一個弱勢群體,年齡普遍較小,好奇心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差,自制力較弱,對危險缺少預見性,易受到廣播電視及犯罪團伙的影響而產生一些不良行為。長期以來,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銜接上的真空,學校不能面面俱到,監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導致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事故頻頻發生。學校開展一定層面的法制教育,可使兒童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合法權益,自己的那些行為是法律所禁止的,從而大大減少各種違法犯罪事故的發生。

  二、開設適當的心理教育課程

  據公安部的一項統計顯示,我國30.3%的留守兒童存在各種明顯的心理問題,兒童專家提醒: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引導和幫助,這些孩子的性格發展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教育對其人格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而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通常是半個月或一個月給家中打一次電話,有的外出父母甚至一年回家一次,造成了家庭教育的中斷,致使這部分孩子性格多內向、孤僻、多疑、自卑、不合群、,不善與人交流,人際關係薄弱;或自私、任性、冷漠、脾氣暴躁,衝動,叛逆、情緒不穩定,自制力差,懶惰等。適時對這類兒童進行心理輔導,使之充滿自信,學會理解,關心別人,與周圍紛繁複雜的社會環境相適應,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校可充分利用閱覽室,圖書室,興趣小組等陣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定期開展心理諮詢活動,進行心理矯正,給與這些孩子特殊的關照,消除因親子關係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帶來的消極影響。對兒童的顯性和隱性心理壓力進行疏導,引導兒童走過人生髮展的關鍵時期,幫助這些兒童健康和諧地發展。

  三、教師由單純的施教者轉變為“臨時父母”

  留守兒童常年缺乏父母關愛,在情感發展上缺少了支援,常表現為內向不合群,孤僻自卑,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教師要及時進行較色轉換,不能只關心這些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由單純學習上的指導者轉換為關注和疏導他們學習、生活、情感、心裡等問題的臨時父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應時時留心這些孩子思想的變化,對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興趣給與相應的關注,經常與其交流,給他們以精神上和知識上的解答。

  四、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留守兒童的父母或監護人常常採取“物質+金錢+放任”的教育方式,對子女的倫理和道德教育關注較少,致使這些孩子逐漸養成了好逸惡勞,擺闊氣,產生拜金主義等思想。在這些家長及監護人的眼中,孩子只要不犯大錯,一般不會過問生活上及學習上的問題,因而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制,導致部分兒童紀律散漫,不遵守規章制度。遲到、曠課,逃學,進網咖等現象出現,有些兒童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五、建立家長,學校,監護人三位一體的聯動機制

  為了改善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土地,到城市謀生,而把孩子留給了爺爺奶奶,或親朋好友監護,有的甚至讓孩子自己照顧自己。外出務工的家長整日忙於工作,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興趣關注很少。而長輩親屬忙於操持家務,對孩子的教育僅限於完成作業,家庭教育基本處於空白狀態。所以家長在外出之前應給孩子講清家庭的經濟狀況及孩子在生活上的注意事項。到達工地後,應及時與學校取得聯絡,以便及時瞭解孩子的身心發展狀況,同時也使孩子能感到“千山萬水割不斷父母的愛”,孩子也可體會出父母外出打工的良苦用心。同時學校要定期把孩子在校的表現告之父母和監護人,使孩子的一切行動時刻處在父母和監護人的掌控之中。一旦孩子的生活和心理出現異常,教師、監護人、家長可聯合行動,採取相應措施,使孩子能儘快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六、學校與當地的村委會、派出所等單位聯絡,淨化校園周邊環境

  學校一方面要加強社會輿論宣傳,使村中儘可能多的人關心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另一方面可與當地派出所聯手清理整頓校園周邊的遊戲廳,網咖,彩票投注站,共同營造一片使孩子積極向上的良好環境。

  七、學校實行寄宿制模式,是最有效的措施

  留守兒童白天在校學習,放學後返回監護人家,這段時間就成了學校教育的盲區。有條件的學校可動員家長和監護人把孩子送入學校寄宿。學校可以在生活上對這些孩子進行照顧,同時可促進孩子的個性發展,提高學習成績,降低輟學的風險,培養孩子的道德情感,提高留守兒童的社交技能。寄宿制學校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的群體中健康成長,使留守兒童能得到更多的監護、照顧和關愛,使這些孩子感到學校就是一個溫馨的家。

  留守兒童的教育是一個漫長過程,也是教師學習探索的一個過程。我們每個教師要增強責任意識,服務意識,主動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積極營造良好的班級環境,給留守兒童以更多的關愛。對留守兒童不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從細微處做起,用心去愛他們,用情去感化他們。讓他們樹立起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自信心,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這些孩子能順利地走過這段艱難的人生之路。

  篇二

  《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摘要】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不僅是一個教育問題,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將最終演變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留守兒童特殊的成長環境和發展困境應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及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而這個問題的解決有賴於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

  在我國社會的快速轉型和城市化過程中,人口遷移流動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外出務工。有些農民工把子女扔給了老人監護或寄養他人,我們把這些孩子稱為農村“留守兒童”。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並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有近2000萬人,且呈增長的趨勢.由於留守兒童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些兒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嚴重斷層或缺位.兒童成為在某種意義上的“孤兒”或“單親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父母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由於父母外出打工使家庭教育缺位,對子女良好習慣的養成,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長都產生了諸多不利影響。有關人士呼籲,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不僅是一個教育問題,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將最終演變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留守兒童特殊的成長環境和發展困境應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及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1留守兒童存在哪些問題

  1.1安全問題。留守兒童雖然有一定的監護人,但父母所委託的監護人如長輩家屬、親戚以及代理家長等,由於年齡、經濟、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無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監管。而且他們往往認為只要讓孩子吃飽穿暖就算盡到了監護責任了,至於其他的事情則是孩子學校的事了。因此在課餘和節假日等老師無法監管的情況下,留守孩子則成了絕對自由的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我們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父母不在身邊,沒有他們直接的關愛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擊物件。此外,由於父母不在孩子的身邊,孩子缺乏親情的溫暖照顧,導致孩子輕生自殺的案例也不少。

  1.2心理人格問題。據大部分有關留守兒童的調查顯示: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也是最突出的問題。由於留守孩子缺乏與父母溝通交流的機會,存在嚴重的“親情飢渴”,而其他監護人替代不了父母應該要履行的完整的監護職責。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敗、進步、憂鬱、悲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時,沒有自己信賴的長輩可以傾訴和指導,往往只能自己處理。尤其當他們遭遇挫折時,他們不願意與監護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極端。

  1.3道德品行問題。留守兒童正處於心理成長的關鍵時刻。如果是有祖父母來隔代撫養教育,往往意味著由文盲來撫養孩子;而託付親戚照管的,親戚普遍認為不便過多管教或經常盤問,畢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農村教師由於受到教育條件的限制,對每個學生的關注也十分有限。所以留守孩子由於長期處於這種狀況中,在行為習慣上容易發生消極變化,且難以及時得到糾正,有的甚至出現了較為嚴重的違法亂紀的現象,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

  1.4學習問題。那些有祖父母隔代撫養的孩子,由於爺爺奶奶的文化水平較低,無法在學習上得到幫助和指導。而雙親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樣很難得到父母在學習上的輔導。因為留在家的父親或母親一個人承擔了全部的家務和田間工作,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的學習。有調查表明,留守兒童大多數成績中等或中等偏下。當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學習認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過高,孩子學習壓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兒童由於自控力差,無人督促學習,再加上受外界的影響,認為學習與否都一樣,對學習毫無興趣。

  2如何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問題

  農村留守兒童出現的問題,不僅會危及這些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且會給農村的教育以及社會發展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能否解決好這一問題意義重大。而這個問題的解決有賴於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2.1從家庭教育角度講。家長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使孩子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要正確處理生產、創收與子女教育的關係,不能以犧牲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為代價來換取眼前暫時的利益;要與學校和老師保持經常性聯絡,隨時瞭解子女學習和發展情況,並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臨時監護人要真正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努力為他們營造近似完整結構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境。

  2.2從學校教育的角度講。學校教育應該成為影響留守兒童成長的主渠道。努力使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這就要求學校教育不僅要完成校內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同時應該有意識地向留守兒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彌補他們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進他們的健康發展。對此,學校應充分發揮教育優勢,特別注意與家長的聯絡溝通,提高他們對教育的認識。對於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學生,老師要加大家訪力度,或通過電話、信件等形式,向家長彙報孩子的學習、生活和思想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疏導。針對留守兒童的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問題,定期開展心理諮詢、心理矯正工作。同時,學校可以開展圍繞反映留守兒童家庭的班會,引導學生形成關於父母外出打工現象的正確認識;也可以邀請有外出打工經歷的父母參與班會,通過他們打工經歷的講述,和打工者與學生間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兒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確的生活觀。

  2.3從社會的角度看。留守兒童較之普通兒童只是由於生活環境中約束因素、溝通與指導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種被周圍不良環境影響的更高的可能性。為此,應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為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儘管學校生活是留守兒童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是整個社會生活中的任何一類因素都會或主或次、或隱或顯、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留守兒童的成長與發展。所以要加強農村鄉鎮文化建設,大力整治校園周邊環境:打擊違法經營的網咖、電子遊戲室等,根治各種精神汙染對孩子的毒化,讓農村中小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接受教育和薰陶。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不僅對家庭、學校而且對我們整個社會教育體系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目前各項教育遠未完善,學校教育還沒有條件深入到留守兒童學校生活之外的情況下,留守兒童的教育任重而道遠。

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相關的論文
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的論文
相關知識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相關論文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有關論文
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相關論文
論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論文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研究的論文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參考論文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案例分析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案例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有關論文
談農村留守兒童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