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單親子女青春期心理問題的研究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單親家庭在當前初中學生家庭生活環境中的比例呈上升趨勢。這與社會的開放、人格自由和自我認知水平的提高是呈正比的。然而,家長婚姻的失敗和家長的自我解脫卻對他們的子女生活環境和心理引起巨大的變化,使他們生活在單親家庭環境,這一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和心理素質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注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對單親子女青春期心理問題的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對單親子女青春期心理問題的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單親家庭是指父母離異或一個亡故的家庭,其子女即為單親子女。隨中國社會離婚率的不斷上升,單親子女的數量也急驟增多。單親子女的思想、學習、性格以及健康都具有極大的特殊性,在青春期單親子女暴露出更多的心理問題。家長的無奈、教師的困擾、學生自身的發展危機,使單親子女在青春期的心理問題成為一個不容忽視、值得特別關注的問題。

  一、單親子女成長環境剖析

  一家庭狀況

  1.離異父母的收入對單親子女的影響

  父母收入水平低,單身父母沒有時間、精力和物質條件對孩子進行教育,對孩子疏於管教,形成管理的真空。孩子在家中不受重視,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體會不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作用。有些單親子女由於生活所迫,過早的承擔生活壓力,易產生一些不良情緒和行為。

  父母經濟水平高,雙方都想以金錢來彌補子女對父愛或母愛的缺失,用金錢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導致孩子形成不良的價值觀,在學習上不求上進,靠金錢交友,情感冷漠,容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2.子女與長輩生活

  長輩們為彌補孩子對父愛母愛的缺失過分寵愛,對孩子百依百順,孩子紀律性淡漠,行為不受拘束,為所欲為。另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與孩子年齡差距大,人生觀、價值觀不同,存在更深的代溝,缺乏有效的溝通,不能相互理解,所以單親子女更容易產生孤獨感,幸福感較低,性格暴躁。

  3.離異父母的關係對單親子女的影響

  有些父母離異後關係相處不融洽,雙方處於“互罵”狀態,使子女處於仇恨的環境中,造成其心理扭曲,滋生出對人生、對社會的提防和恐懼甚至產生仇視心理,無法正確處事待人。

  二家庭教育方式存在的弊端

  1.監控程度低

  離婚給孩子帶來的適應困難會通過各種途徑表現出來,離婚家庭中父母監控程度低的狀況會導致青少年更容易出現吸毒和早孕等問題行為。由於成長環境的變化,單親子女易產生心理失衡。由於缺少一方的監管,在青春期這個叛逆的階段,單親子女會因為想引起家長的注意,或因缺少約束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2.期望過高

  父母離婚後家長將子女作為精神支柱,對子女產生較高的期望,子女易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有的子女由於無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走向家長的對立面,與父母進行抵抗,易產生過激行為。有的子女為了不讓家長失望,自己承擔過度壓力,性格變得孤僻、消沉、沉默寡言,鬱悶不樂。家長過度的期望和教育要求不利於孩子的學習和健康,容易使孩子出現許多心理問題。

  3.遷就溺愛

  離異父母因為感到對孩子的虧欠而對孩子進行彌補,因此對子女一味嬌寵,有求必應,對孩子過分溺愛。為了減輕孩子心理上所受到的打擊,無條件地滿足孩子過分的物質要求,使子女產生驕縱任性等不良情緒。單親子女在家裡處處以自我為中心,行為散漫放任,在學校裡遲到、曠課、打架,不尊重老師同學。

  4.簡單粗暴

  有些單親家長對其子女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家長在子女犯錯時非打即罵,甚至有的家長以自己心情為轉移,使單親子女感到惶恐不安。其個性發展受到嚴重壓抑,形成孤僻、膽小、倔強、不自信、暴力、急躁等不良品質。

  二、單親子女在青春期的心理問題

  1.性別角色混亂

  性別角色混亂是指兩性在社會文化規定的各自相應的社會位置和行為規範模式上的混亂,即通常所說的男孩像女孩,女孩像男孩的現象。

  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各有不同,父親對子女的獨立性、自信心、社交能力、智力發展等方面影響較大。母親則在撫愛、謙虛、舉止規範、認真細緻、嚴於律己等方面影響較大。在青春期階段,青少年心理和生理髮展迅速,而單親家庭中由於性別角色的缺失,容易導致子女的性別角色混亂。因父愛的缺失而出現的男孩女性化,男孩缺少陽剛之氣,孤僻、膽怯、吝嗇,喜歡與女孩相處,穿著、語言、體態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對女性的模仿。而女孩則缺少與異性親切交流的訓練,表現為冷漠、拘謹、沉默寡言,缺少與異性相處的能力。

  2.疑懼心理

  疑懼心理是指無法真正理解他人的正常關愛,產生懷疑和恐懼的心理。在青春期這個特殊的階段,青少年的心理髮展迅速,需要更多的關愛。然而具有此心理的單親子女擔心別人的關愛是出於什麼目的,不願將自己的困難和處境告訴他人,不願敞開自己的心扉,讓人感覺難以接近。

  3.早戀心理

  單親子女在青春期生理上的迅速成熟,要求心理髮展緊緊跟上,但由於他們個性發展以及認識能力的限制,尤其是在教育引導個性發展不及時、不得力的情況下,使他們的心理髮展表現出相對的幼稚性。由於他們在家庭中得不到應有的關愛,所以他們渴望他人的關愛,而異性的關愛比同性的關愛更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因而單親子女在青春期常常對身邊的異性產生好感。一旦對方作出迴應,雙方易將彼此的好感誤解為愛戀進而陷入早戀。

  4.自卑心理

  大多數單親子女都會具有這種心理,表現為沉默寡言、鬱悶不樂、意志消沉。在青春期階段,青少年自我意識高漲,心理活動集中指向自我,特別關注自己的身心變化以及感受,非常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觀察與評價。單親子女認為父母離異是不光彩的事,加上社會和周圍人群的不理解,他們受到一些不平等的待遇,自卑感便油然而生。單親子女往往情感脆弱、對別人的批評特別敏感,行動上比較被動,畏縮消極。

  5.人際交往障礙

  青春期面臨特殊的發展任務,在這些任務完成的過程中會暴露出新的問題。青春期是個體首度嘗試建立親密關係的時期,單親家庭會影響到孩子對關係和責任的看法。哈里斯?代克?蘇利文認為,青春期會產生對親密的需要,可以彼此分享情感和思想,進行親密的交流需要學會以對方能夠理解的方式去談論所感所思,由於單親子女所具有的疑懼心理、自卑心理、孤僻冷漠、暴躁易怒等特點,使他們很難與同伴建立親密的關係,容易產生人際交往障礙。

  三、單親子女在青春期的教育對策

  一提高學校教育科學性

  1.建立心理諮詢與治療機構

  學校應開設專門的心理教育課程和諮詢治療機構。使同學通過心理輔導課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育其他同學對單親子女要關心和關愛,不歧視和諷刺,建立同學間可傾訴和疏導的氛圍以及正常交往關係。

  2.建立單親家庭學生檔案

  學校在單親子女入學時建立人頭檔案,對其學習、心理、生活、行為及家庭情況進行了解、跟蹤並加以記載。

  3.定期與家長取得溝通,幫助他們改善家庭關係

  學校可以開設單親家長班,在教育單親子女方面給予家長一些知識與指導性意見。指導家長用正確的心理健康輔導方法,擔負起家庭教育的職責,主動配合學校教育子女。定時舉辦專家講座,請單親家長互相交流、總結經驗。另外家長可以在規定時間內走進教室與同學交談,瞭解子女狀況。

  二重視家庭教育

  1.採取寬嚴適度的家庭教育方式

  單親家長要加強理性,採取寬嚴適度的教育方式。要根據子女的具體情況,安排好子女的學習和生活,幫助子女學會自信、自立、自助、自強。不要為了彌補孩子感情的缺失,過分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溺愛、憐愛的教育方式不利於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但也不能對孩子放任自流。

  2.培養單親子女的社會性

  要教育單親子女自尊、自愛、自強、自立,鼓勵他們積極參與集體活動,不要逃避社會,要主動與人交往,虛心向他人學習,學會正確處理與他人的關係,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融入社會。

  3.對單親子女確立適度的期望值

  作為單親家長,要對子女確立適度的期望值,把生活的支點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子女身上,對子女有不切實際的希望,不要讓子女感到壓力,才能促進子女健康成長。

  4.注重廣博的情感培養

  家庭是以骨肉親情為紐帶形成的特殊組織形式。單親子女與父母的情感殘缺是不可迴避的現實,要幫助缺少父愛或母愛的子女克服情感障礙。單親家長儘可能多抽時間與孩子溝通交流,引導孩子面對現實,調整自我,用良好的意志品質克服挫折和困難,使孩子明白父母並沒有減少對他們的關懷和愛護。

  三健全社會保障

  1.成立指導或輔助性的機構組織

  社會應開設專門的心理輔導與治療機構及心理諮詢服務熱線,幫助單親父母解決自身的心理困惑,解決單親子女的心理問題。社會應建立相應的部門和機構,對單親子女的心理髮展狀況進行定期檢查觀測,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保障單親子女的健康成長。

  2.完善離婚子女監護權

  人民法院在判決離婚案,處理未成年子女歸屬時,要考慮是否有利於子女的成長教育,既要考慮到監護人的撫養能力,又要考慮到其教育能力,使單親子女儘可能多地得到雙親的教育和關心。
 

如何做好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和干預工作論文
淺議音樂教育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作用及途徑論文
相關知識
對單親子女青春期心理問題的研究論文
對音樂表演若干心理問題的研究論文
青少年叛逆心理問題的相關論文
關於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手抄報
網路視訊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論文
淺談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髮展的影響論文
對外漢語教學中價值觀交流的研究論文
淺析青少年心理問題的論文
女性犯罪心理分析的相關論文
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分析及干預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