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環境下創新性學習的設計和實踐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31日

  創新性學習是適應變化萬千的未來社會所應具有的一種學習體系和形式。就是要求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拘泥書本,不迷信權威,不墨守成規,以已有的知識為基礎,結合學習的實踐和對未來的設想,獨立思考,大膽探索,別出心裁,標點、新思路、新問題、新設計、新途徑、新方法的學習活動。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網路環境下創新性學習的設計和實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網路環境下創新性學習的設計和實踐全文如下:

  摘要:網路為資訊社會的創新性學習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創新性學習的五個中介要素都可以在網格學習環境中找到實踐支點。將創新性學習大學習觀點和建構主義思想,與網格技術、多媒體技術結合,設計並實踐自主探索學習和互動協作學習兩種模式。自主探索學習有五個基本環節,學習主題設計和資訊資源設計是重要原則。互動協作學習的關鍵是合理組成協作小組,在分工、協作中完成學習任務,競爭與合作交融。創新性學習中學生是積極的知識探索者、建構者,教師是領航者、組織者。

  關鍵詞:創新性學習 網格環境 自主探索 互動協作

  一、網路為創新性學習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資訊社會是學習化社會,學會學習、學會創新性學習是人的發展的內在要求。羅馬俱樂部在著名的研究報告《回答未來的挑戰》中提出,要推進一種新的學習觀——創新性學習。創新性學習是與傳統的學習方法——維持性接受性學習相對立的一種學習,是指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主探索、發現新知的過程,對知識整合、建構的過程,進行發散思維與輻合思維的過程,通過學習提高發現、吸收新資訊和提出新問題、創新資訊的能力。

  自主創新性學習的主要特徵是預期性、參與性。1預期性主要表現為:學習目的明確,能主動規劃自己的學習;善於有選擇地學習,具有捕捉、理解資訊的能力;自主學習,能獨立思考,多向思維,探索新問題等。2參與性強調社會化實踐,善於人際交往、能主動適應群體生活,有責任感,善於協作。預期性和參與性的結合,體現了人的個性化和社會化的統一。反映在學習方式上,即是自主探索學習與互動協作學習的結合。

  網路及網路環境下的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手段,為創新性學習提供了理想的認知工具和理想的學習環境、學習資源。創新性學習有5箇中介要素,它們都可以在網路學習環境中找到實踐支點。

  1語言。這一中介要素歷來受到重視。網路環境大大增添了語言的魅力。

  2工具。工具是人的認識器官的延長,基於網路環境的工具具有其它一切傳統學具無可比擬的優勢。

  3價值。價值是最重要的學習要素,是創新性學習的動力。重視這一因素,旨在使學生學會主動選擇,網路學習為學習者提供了巨大的選擇空間。

  4人際關係。維持性學習中的人際關係是一種垂直的、教師權威型的、不平等關係,成為學習的障礙。在網路作為工具的創新性學習環境中,學習者本人處於中心,是知識和資訊的探索者,又是提供者和分享者。

  5形象。形象引發直覺、聯想和綜合概括才能,在創新性學習中有不可缺少的獨特作用。網路的多媒化、形象化特徵,是非網路環境下的學習難以企及的。

  自主探索學習和互動協作學習是基於網路環境下的創新性學習的兩種主要學習模式。這兩種模式都是依據創新性學習原則,以建構主義學習論為支點。建構主義學習論強調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生在一定的學習環境下主動探索,主動發現,主動建構知識意義,即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學習目標。同時,皮亞傑指出,協作學習在兒童的認知發展建構中也是一種主要的方式。協作學習進一步完善和深化了對主題的意義建構。

  在自主探索學習和互動協作學習中,教師是設計者、組織者、導航者。教師也可以以學習夥伴和合作者的身份,參與探索和協作學習的過程,指點學習路徑,點撥學習疑難,豐富學習交流,深化學習結論。

  我們將創新性學習大學習觀和建構主義思想,與網路技術、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相結合,設計並實踐了兩種創新性學習模式:自主探索學習和互動協作學習,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學習能力、創新素質起到了良好作用。

  二、 自主探索學習

  一學習設計

  基本環節:自主探索學習設計以學為中心,以情境創設為前提,以問題驅動為導向,引出學習主題,學生圍繞主題展開學習,查閱資訊資料,進行邏輯推理,完成對問題的理解、知識的應用和意義的構建。其基本環節如下:

  情境創設→問題導向→查詢資訊→探索思維→意義建構

  基本過程:1情境創設。必須建立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情境,接近知識產生、使用的實際情境,能讓學生進入積極的學習情感狀態,提取記憶中的有關知識、經驗,激發聯想和想象。2問題導向。一是在情境中設定問題,誘導學生積極思維,二是啟發學生觀察、思考後提出新問題、新想法。3查詢資訊。學習者圍繞學習主題上網蒐集資訊,分析、辨別,加以歸類、整理。4探索思維。學習者對獲取的資訊進行批判,探尋現象與本質、原因與結果、或然與必然等規律、關係。5意義建構。利用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圖式”去“同化”和索引分析、檢驗、確認當前學習的新知識,如果不能“同化”,則引起“順應”,實現對新知識的意義建構。

  基本原則:1學習主題的設計。主題的選取和設計非常重要,要遵特維果茨基的“最鄰近發展區”原則,創設智力上有挑戰性的問題,有思考價值,有可探索的空間,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願望,能完成任務驅動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2資訊資源設計:確定學習當前主題所需資訊資源的種類、內容、每種資源在學習中的作用及相關的更多資源,教師可視情況指導部分學生獲取資源的路徑和分析利用資源的方法。

  二例項:網路—計算機輔助地理教學

  我們在聯入Internet的Intranet環境下的網路多媒體教室裡,開展了多個學科的網路環境下的多媒體教室裡,開展了多個學科的網路環境下的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實驗。其中,初二地理“森林資源”的整個教學過程如下:上課前教師運用學校自主開發研製、已通過專家組鑑定驗收的國家重點課題成果“ 初中地理電子教材” ,經過重組製成MCAI軟體,教師從網上搜集下載了大量的森林資源內容,分三個專題放在網上,並製作添加了一些網頁。

  過程A:視訊動畫演示黃河泛流與斷流現象,在情境中提出問題:森林破壞後,為何會引起如此嚴重的結果?過程B:演示電子教材軟體,進行任務驅動,提出學習要求。過程C:學生上網查閱資訊,分析,整理。限定時間。教師通過計算機監控學生的查閱活動,相機指導。過程D:學生討論、交流。限定時間。教師參與討論,學生提出一些觀點。對“涵養水源”、“調節大氣成分”等難點問題,教師演示“電子教材”MCAI,加強學生的直觀、形象理解。過程E:師生共同得出結論,用所學新知識解決過程A提出的問題,並進行點撥遷移,學生談論日常生活中保護森林和保護環境的看法,教師對學生的表現作適當評價,課程結束。

  上述學習過程中,教師是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學習資料的提供者,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激起興趣,上網查詢後,進行深層次的心理思考,選擇網路資訊中的要點,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總結,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思維。

  三、 互動協作學習

  一學習設計

  基本含義 : 互動協作學習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組織在一起,為進行某項主題學習活動而互助合作、共享資源、共同完成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

  基本步驟:

  1組成協作小組。一般以2-4人為宜,可以是同質學習程度、興趣、個性、性別等,也可以是異質,一般異質為宜,互補性強,更能體現和發揮互相包容、互相幫助、互相合作的精神。

  2分工與執行任務。依據主題任務,根據每個人的特長作不同的分工,各自先行完成自己的任務。

  3交流。小組成員交流、彙報自己任務完成的情況,互相提出評價與建議,取長補短。

  4合作提高。小組成員集中智慧,共同完成任務,成員之間可以互換角色,以求得問題的最佳解決。

  基本特點:

  1合作下的競爭。激發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2競爭中的合作。培養組織能力、交往能力和寬容、協作精神。

  二例項:網路學習,製作網站。

  下面是一次網路學習、製作網站的主題學習活動過程,採用互動協作學習模式。這次活動中汪東、何維、汪茹、張玉婷四位同學協作完成的網站作品,2000年9月被安徽省教委選送教育部參加競賽、展覽。

  過程A:選定主題——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選定感興趣的主題,設計網頁、網站。過程B:實時閱讀——上網搜尋資訊,開闊視野,篩選有效資訊。過程C:下載儲存——動手操作,加工處理資訊,建設小組個性風格的網頁、網站。過程D:合作交流,互相傳送電子郵件,討論、探究網頁的製作技巧、特色,交流網站內容,提出修改、評議意見。過程E評選賞析——通過電子郵件奇文共欣賞。

  網路互動協作學習中:

  1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師是領航者、組織者。全體學習者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實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習者和學習媒介互動,培養了積極的學習習慣、學習情感。

  2協作方式。培養了學習者的責任心、協作精神及創新品質。

  3培養了資訊時代學生的基本學習技能:主題瀏覽技能,交流技能,溝通技能,資訊釋出技能和網路參與技能,為學生將來投身資訊化時代進行終身學習,實現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關於小學數學論文參考範文
怎麼正確引導學生對待網路高中技術論文
相關知識
網路環境下創新性學習的設計和實踐論文
基於網路環境下英語教學分析論文
淺談計算機網路協議棧實驗平臺的設計與實現論文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計方案
淺談線上教育系統學習路線模組的設計與實現論文
網路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管理創新
網路環境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創新
網路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
數字化網路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採編工作的思考論文
淺談資訊化環境下創新型企業文化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