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農村耕地壓力變化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7日

  四川省是我國人口和農業大省,也是西部大開發重要省份之一。2008年全省耕地面積395.95萬hm2,佔總土地面積的8.2%;總人口8907.8萬,人均耕地0.044hm2,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2.1%;糧食總產量達3140.0萬t,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6.0%。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糧食安全問題日益突出,耕地資源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耕地資源的變化影響糧食生產與糧食安全。因此,研究四川省耕地壓力時空變化對於增加該地區糧食產量和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許多學者通過構建模型和評價指標體系等,從不同角度對耕地壓力進行研究。任桂鎮等根據生態足跡原理,利用耕地生態壓力指數對我國耕地壓力進行測算。硃紅波等利用最少人均耕地面積和實際人均耕地面積的比值構建的耕地壓力指數模型對我國耕地資源所承載壓力的時空規律進行了實證分析。吳文盛等用人均佔有耕地面積、人均耕地後備資源量、耕地補充係數、耕地質量指標對我國耕地資源安全進行評價和預警。李啟宇等運用灰色GM模型和對數需求函式模型對四川省的糧食消費需求和最少耕地面積保有量進行了預測。這些研究大都從國家尺度分析耕地壓力變化情況,或僅從耕地數量和質量上來分析區域耕地變化,缺乏全面性,空間內部差異也無法比較。因此,該文運用耕地壓力指數模型對四川省及其各市州的耕地壓力進行了測算和評價,以期為該省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保障的理論研究及實踐工作提供依據。

  1、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

  1.1資料來源該研究以四川省21個市州為基本空間單元,資料來源於《四川省統計年鑑》1991~2009和《中國統計年鑑》2008,2009。由於涉及行政單元地域範圍的變更,為保證資料的可比性和分析結果的準確性,該文對統計年份資料採取如下處理:11993年新增廣安市、巴中市,資料分別從南充市和達州市分離出來,之前二者資料納入其所轄市區統計;21997年和1998年分別新增眉山市和資陽市,資料分別從樂山市和內江市分離出來,之前二者資料納入其所轄市區統計;31997年及之前,原重慶市、萬縣地區、涪陵地區和綦江地區雖從屬四川省轄區,但相關資料不納入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耕地壓力指數模型耕地壓力指數是最少人均耕地面積與實際人均耕地面積之比,它可以反映一個地區耕地資源的緊張程度,該模型由兩部分組建而成。1最少人均耕地面積[6-8],是指在一定區域範圍內、一定的糧食自給水平和耕地生產力條件下,為滿足人們正常生活糧食消費所需要的耕地面積,即人均耕地面積的警戒值。此概念給出了保障一定區域食物安全而需保護的耕地數量底線,計算公式如下:式中:K為耕地壓力指數;Smin為最小人均耕地面積hm

  1.2.2耕地壓力等級劃分標準為了準確劃分耕地壓力等級,該研究按照上述方法分別計算出了1998~2008年四川省及21個市州的耕地壓力指數。通過對結果進行聚類分析,並結合該省耕地資源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制定了耕地壓力等級劃分標準表1。

  2、結果與分析

  2.1四川省耕地壓力時序變化

  2.1.1最小人均耕地面積和實際人均耕地面積變化情況該文以每年每人消耗糧食400kg作為人均糧食需求量,根據公式1和2計算出四川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積和實際人均耕地面積,其變化趨勢見圖1。從圖1可以看出,1990~2008年間四川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積整體上呈現減少趨勢。最小人均耕地面積從1990年的0.061hm2減少到2008年的0.048hm2,減少了0.013hm2,年均減少1.12%。同時,該省實際人均耕地面積也在持續減少,從1990年的0.059hm2減少到2008年的0.044hm2,減少了0.015圖11990~2008年四川省最少人均耕地面積、實際人均耕地面積和耕地壓力指數變化情況hm2,年均減少1.34%。隨著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實際人均耕地面積也在不斷減少,2000年後實際人均耕地面積也處於國際人均耕地警戒線以下,加劇了該省人多地少的矛盾。從時間段看,1990~2000年間該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積減少速度快於實際人均耕地面積,而2001~2008年間兩者減少速度相反,這間接導致耕地壓力指數的增加。

  2.1.2耕地壓力指數變化情況

  1990~2008年四川省耕地壓力指數波動較大,但整體上呈現增加趨勢。1990年耕地壓力指數為1.0425,2008年增加到1.0796,壓力指數均超過1,耕地壓力十分明顯。根據公式3計算結果,四川省耕地壓力指數變化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

  11990~1994年耕地壓力指數緩慢上升。期間城鄉工業發展迅速,投資建廠佔地等使得耕地面積持續減少,從1990年的465.7萬hm2減少到1994年的457.9萬hm2,年均減少1.6萬hm2,相當於每年減少半個攀枝花市的耕地面積;糧食單產也呈階段性減少,從4335kg/hm2減少到4288kg/hm2,每公頃減少47kg。另外,期間最小人均耕地面積也略有增加,從而導致該階段耕地壓力的增加。

  21995~1999年耕地壓力指數持續下降。該階段耕地壓力指數從1995年的1.0033減少到1999年的0.9115。其主要原因是受國家農業政策的影響,耕地政策實現了從“計劃型”向“市場型”的轉變,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9],糧食播種面積也迅速增加,1998年達到峰值733.81萬hm2,糧食播種面積佔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例高達75.54%。此外,耕地綜合生產力提高、科技投入加大等促使耕地複種指數從1995年的2.04增加到2000年的2.18,糧食單產也從4612kg/hm2增加到5206kg/hm2,從而緩解了該省耕地壓力。

  32000~2008年耕地壓力指數波浪式上升。該階段耕地壓力指數從0.9423增加到1.0796。其原因可歸納為:①耕地面積銳減。國家實行退耕還林還草政策,2002年四川省耕地面積中坡度在25度以上的還佔11%,退耕還林還草的任務較大,到2008年底實際退耕還林還草面積達185.16萬hm2。此外,城鎮擴充套件和工業園區建設也佔用大量耕地。這些因素導致耕地面積9年內減少了38.66萬hm2。②1999年前糧食連年豐收,出現了階段性供過於求,糧食價格急轉直下,大大降低了農民種糧積極性;雖然2003年後糧食價格有所提高,但農民從糧價上漲上獲得的收益甚微,種糧積極性依然難以提高,僅2003年該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調減絕對量為33.8萬hm2,減幅達5.3%[13],糧食播種面積佔農作物總播種面積比例也持續減小。自然災害嚴重乾旱頻率95%,洪澇災害頻率94%,導致部分耕地失去耕作能力,糧食歉收或絕產,造成巨大經濟損失。2.1.3耕地壓力等級變化情況從壓力等級變化情況來看,1990~2008年四川省份耕地壓力均處在預警區,耕地壓力十分急迫。隨著時間的推移,耕地壓力也在升級。1990~2000年耕地壓力基本處在預警稍小區,2001~2008年上升到預警稍大區,並接近壓力明顯區,壓力指數超過1。據研究預測,2015年該省耕地壓力將突破1.10,壓力等級上升到明顯較大區或進入明顯大區。2.2四川省耕地壓力空間格局變化為了進一步研究四川省耕地壓力的時空差異,該文以各個地級市為基本研究單元,運用公式1、2和3分別測算了1990~2008年各個市州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積、實際人均耕地面積和耕地壓力指數,並將耕地壓力進行等級劃分,結果如表3。1990~2008年四川省各市州的人均耕地面積和耕地壓力指數呈現如下變化特徵:1各州市區實際人均耕地面積均呈現減小趨勢。這是由於各州市區人口不斷增加,而耕地面積卻不斷減少所致。其中實際人均耕地減少最多的是阿壩州,人均減少0.039hm2;其次是內江市和成都市,均減少了0.021hm2。2除阿壩州和甘孜州略有增加外,其餘各市州最小人均耕地面積也在減少。其中減少最多的是宜賓市,最小人均耕地面積從1990年的0.065hm2減少到2008年的0.044hm2;其次是雅安市和達州市,分別減少了0.013hm2和0.012hm2。1990年除遂寧市、成都市、德陽市和自貢市外,最小人均耕地面積均在國際人均耕地警戒線以上,到2008年僅有攀枝花市、阿壩州、甘孜州和涼山州這些欠發達的市州由於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得以提高,糧食單產和複種指數有所增加,最小人均耕地面積得以保持在警戒線以上,其他市州最小人均耕地面積卻不斷減少;最小的為廣安市,2008年人均僅為0.036hm2。3各市州耕地壓力也在不斷增加宜賓市和涼山州除外。其中耕地壓力指數增加最多的是阿壩州,其次是成都市和甘孜州,與1990年相比分別增加了1.1019、0.5831和0.5385。1990年耕地壓力指數超過1的市州只有6個,到2008年增加到13個。從耕地壓力等級來看,除德陽市和眉山市耕地壓力不明顯外,其他市州耕地壓力均處於預警區或進入壓力明顯區,半數以上市州耕地壓力較大,形勢不容樂觀。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該文計算了四川省及其各市州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積和耕地壓力指數,通過對耕地壓力時空變化特徵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結論:1由於城鄉建設佔用耕地,退耕還林政策減少可用耕地,以及糧食價格下降等因素導致近20年間四川省實際人均耕地面積和最小人均耕地面積呈現逐漸減小趨勢,耕地壓力逐漸增加。最小人均耕地面積從1990年的0.061hm2減少到2008年的0.048hm2,減少了21.31%;耕地壓力指數從1990年的1.043增加到2008年的1.080,增加了3.54%。2各市州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積也呈現逐漸減少趨勢,除宜賓市和涼山州外,壓力指數都在增加,且區域間壓力差異顯著。耕地壓力較大的市州主要分佈在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耕地綜合生產能力低和經濟落後的地區,如阿壩州、甘孜州和涼山州;以及人口密度較大、城市化程序較快和工業發達的地區,如成都市和攀枝花市。

  3.2建議

  1成都、南充和宜賓等市州人口總數在500萬以上,最小人均耕地面積和實際人均耕地面積均低於國際人均耕地警戒線0.053hm2,耕地壓力較大。在這些市州要緩解耕地壓力就要控制人口數量增長,維持低生育水平,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強素質教育,提高人口素質。2近年來攀枝花、德陽、綿陽、雅安和自貢等市州經濟發展迅速,城市化程序較快,大量耕地被佔用,加之大批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致使農村耕地撂荒、棄荒現象越來越嚴重,可耕土地面積不斷減少,耕地壓力不斷加大。因此,應制定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促使城市擴充套件沿著高效集約的方向發展,還要加大力度解決撂荒地,盤活存量土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從而減輕耕地壓力。3阿壩、甘孜、涼山、樂山和眉山等市州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農業投資不足,科技措施無法落實,尤其是農田建設和地力培肥滯後等原因,致使糧食生產的巨大潛力不可能得到充分發掘,糧食單產無法達到理論生產潛力水平。在這些市州要不斷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力度,調整農業結構,實現科技興農,提高耕地複種指數和糧食單產水平,增加糧食播種面積,有效降低最小人均耕地面積,從而達到緩解耕地壓力和保障區域糧食安全的目的。4四川省中低產田面積較大,分佈較廣;據資料顯示,2002年全省中低產田面積為371.15萬hm2,其中有206.7萬hm2生產潛力較大,通過對這部分耕地進行改造,估計每年可增產糧食594萬t,相當於增加78.12萬hm2耕地[10]。因此,可通過工程措施和農藝措施相結合的辦法,推廣良種、良灌、良制、良法配套,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資源生產利用率,從而緩解耕地壓力。5四川省自然災害頻繁,夏澇冬旱,秋冬春連旱時常發生,大部分地區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水利工程老化現象嚴重,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低。因此,要改變目前大型骨幹水利工程偏少情況,治理病險水庫,修復各類農田水利工程,加強生態建設,積極推廣節水灌溉技術,開源節流並重,提高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以便緩解耕地壓力,保障區域糧食安全。2/人;Sa為實際人均耕地面積hm2/人

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補償問題及對策分析
淺析農村甜菜收穫機器的設計
相關知識
探究農村耕地壓力變化特點
試論耕地壓力變化的特點
試論耕地壓力變化的特點
農村耕地租賃協議範本
農村耕地承包合同樣本
農村耕地土地轉包合同模板
農村耕地租賃合同模板
農村耕地承包合同範本
對農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的研究
淺析促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對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