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師職稱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高職教師是集理論與實踐於一身的教師群體,擁有著一技之長,擔負著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渴望有所收穫的學子的重任。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淺談高職教師素質

  【摘 要】從二十世紀末期開始興起的高職院校,到現在全國有超過千所高職院校,已大大超過了其它型別的普通高校。而高職教師作為這個環境中所必須的參與者,曾經一度是社會和政府部門所關心的。對於什麼樣的教師適合職業教育,有很多教育管理者和學者做了研究,頗為糾結和複雜。筆者以一個職業教育參與者的角度,從“品德”與“能力”兩個主要方面分析了高職教師所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關鍵詞】高職教師;品德;能力;素質

  從二十世紀末期開始興起的高職院校,到現在全國有超過千所高職院校,已大大超過了其它型別的普通高校。同時,隨著國家制造業和一些高精生產工業的發展,一些專業門類較為集中的高職院校也不斷湧現。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高職教師的來源也越來越廣,有從中職學校轉型而來的,有從普通高校畢業而來的,也有從行業中走出來的,這樣就使得我們的高職教師隊伍良莠不齊,學歷差別很大,教師綜合素質也不盡其意。

  從百度搜索“高職教師”詞條可以得到:高職教師是集理論與實踐於一身的教師群體,擁有著一技之長,擔負著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渴望有所收穫的學子的重任。同時針對高職學生文化知識基礎差、自卑心理較嚴重、思想比較活躍、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以及適應性比較強等特點,需要對症下藥,以便增強學生的優勢,彌補不足之處。雖然高職教師擔負著比較繁重的任務,但是辛勞不會白白付出,最好的回報就是學生們極高的就業率。

  由此可以看出,高職教師應該是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還具備引導學生、因材施教的教育基本能力。簡單的講,高職教師應具備的主要素質有“品德”與“能力”兩大方面。

  一、“品德”,即高職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教師品德

  教師,是一個古老的職業。在我國秦朝以前,以吏為師;漢代以後,以儒為師。唐朝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近代,教育學辭典中,教師定義為“向受教育者傳授人類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需要的人才和專業人員”。古往今來,教師有著諸多雅稱,更是將老師與“天、地、君、親”並稱。同時,1993年頒佈的《教師法》第三條指出,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從老師的含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老師是一個崇高的、神聖的、受人尊敬的群體,從事教育工作儘管非常辛苦,責任重大,但無尚光榮,令人嚮往,意義重大。

  高職院校的學生特點是文化知識相關較差,思想比較活躍,在高考成績上相對靠後的一群學生,有的甚至是在中學階段已經養成了厭學思想。面對這樣一個學生群體,作為一個高職院校的教師,我們更應該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言行舉止更要甚思,循循善誘,耐心引導,以培養學生更加完善的人格和社會觀。

  同時,高職教師必須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嚴於律己,為人師表,敢於肩負起三方面的主要責任。

  一是崗位責任。首先,教師必須樹立忠於職守、獻身教育的信念。幹一行,愛一行。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在教師職業倦怠的背景下,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決不能為金錢所動,為名利所惑,為地位所誘,同時還應保持高度的教育積極性。其次是教師必須熱愛學生、誨人不倦。再次,教師必須刻苦鑽研業務,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二是社會責任。高校是社會的主導力量之一,而大學之大,在於大師。高校老師更是一所高校的核心,大學教師的社會責任在於把“自己所獲得的知識,真正用於造福社會”,藉助自己的知識探索活動為社會提供一個學者所能提供的最大化服務,從而實現“社會完善”。

  三是國家責任。教師肩負著重要的國家使命。高校教師在大學中擔負著培養青年學生的主要角色,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肩負著培養青年學子理想信念和民族憂患意識與責任意識的重任,這一點,我們教師一定要明確。高校教師肩上的擔子有千斤重。一頭挑著學生的現在,一頭挑著國家的未來,教師必須承擔“責任”,奉獻“師愛”。

  二、“能力”,即高職教師應具備較強的職業教育能力

  高職教師是普通高效教師的一部分,因此他肯定要具備普通高校教師的通用能力,包括較高的知識水平與知識優化能力,較強的教學創新與教學研究能力等主要方面。同時,因為高職教師所面對學生的特殊性和高職教育的特點,高職教師還應具備一些與普通高校教師所不同的能力,包括紮實的實際崗位工作技能與較強的崗位任務分析能力,以及社會實踐與交往能力。具體如下:

  一較高的知識水平與知識優化能力

  由於知識在不斷更新,各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越來越強烈,交叉學科、綜合學科大量產生。掌握單一學科知識和知識面比較窄的職業教育教師,就越來越不能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形勢。這就要求職業教育教師知識面要寬廣,他應是一專多能的“通才”,“給別人一碗水,自已應該要有一桶水”。同時,面對現今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教師應能根據崗位的實際需要,先優化自己的知識,以較為合理的形式成現在學生面前。因此,作為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工作需要,以某項專業知識為核心,以多方面的與本職工作密切其他知識作為輔助知識,注重有用的知識的積累。

  二較強的教學創新能力與教學研究能力

  “教無定法”,教學過程應是一個不斷完善與變化的過程。傳道、授業、解惑是傳統教師的三大職責。作為現代職業教育的教師更應著眼於培養學生的道德智慧、能力膽識、策略方法、特別是科學思想、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等。注重學生主動獲取、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培育開拓、創新、合作、奉獻、負責精神。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建立平等、和諧、融洽、健康之師生關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思想上有創新能力。靈活運用各種已有教學方法,不斷創新更適合於學生,有利於學生的新方法。一方面促進學生髮展,另一方面又依靠學生智慧提高和個性發展來推動教學。

  要求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而應該成為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的高素質、創新型教師。按照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經常地開展教學總結研究工作,逐步掌握和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形成具有個體特色的教學研究理論成果。

  三紮實的實際崗位工作技能與較強的崗位任務分析能力

  職業教育是重視實踐能力培養的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現代職業教育的一大特點。要讓學生具備較高的崗位工作技能,教師必須先行具備學科實踐能力、動手能力、指導能力、實踐與實訓教學能力,甚至真實的實際崗位工作經驗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區別於一般的崗位工人,教師更應該在崗位工作中不斷思考,仔細分析每一個實際崗位工作任務,除了自己能做之外,還應該根據工作經驗,帶著學生以簡單快捷的方法完成任務,獲取下一步工作的經驗。

  四社會實踐與交往能力

  職業教育離不開市場,校企辦學、產學研結合、職業培訓、學生生產實習、就業,新專業的申報和論證都是教師的工作之一,同時,隨著社會的變化,教師還應不斷地去企業瞭解產業變化,現代職業教育必須緊跟市場,不能照本喧科,應及時掌握市場對人才需求要資訊,及時掌握市場新型技能。要完成這些與社會緊密相聯的工作,教師的社會交往能力至關重要。因此,高職教師應具備較強的社會實踐與交住能力。

  篇二

  高職教師素質分析

  摘要:隨著社會進步和時代變遷,高職教育的特點更加明顯,高職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教學能力、溝通能力、企業實踐經驗和雙師素質,以及不斷更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較強的就業和市場意識。本文在問卷調查、統計和分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提高高職教師綜合素質的有效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高職教師;素質;提高;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碼:1674-9324201210-0278-04

  在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中,高等職業教育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種重要作用既體現在傳統的知識傳播、人才培養、科技推廣等方面,更體現在高職院校以互動的方式介入行業和區域經濟建設,特別是在新型工業化、勞動力轉移與再就業等方面。提高教師素質,優化知識結構,培養實踐能力,是高職教育發展的一個戰略環節。因此,對高職教師素質現狀進行分析和研究,探索提高高職教育水平的措施和途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職教師應具備的素質要求

  教師的素質,一般來說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學效果並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影響的思想觀念、學識能力和心理素質的總和,主要表現在師德水平、知識水平、能力水平等方面。高職教育要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科學定位、科學分工和科學佈局,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系統性和多樣化,培養高階技能型人才。高職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關愛學生、為人師表,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要有跨越時代的優秀素質。高職教育的特點、社會進步和時代變遷,對高職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高職學生特點要求教師應該具備更高的教學能力與溝通能力。2010年河北專科二批一志願錄取結束後,六成院校出現缺檔,需要參與二志願徵集來完成招生計劃,部分專科院校首先感受到了2010年考生數量銳減帶來的影響。2011年河北省高考報名總人數為48.5萬人,比去年減少1.8萬人。受生源減少的影響,部分高職高專招生形式依然不容樂觀。

  “很多學校為了完成招生計劃把錄取分數一降再降,分數低得已經難以想象”,一位高職院校的招生負責人介紹,有的學生高考分數只有兩位數,也被順利錄取,學生綜合素質“慘不忍睹”。①

  選擇就讀高職院校,是部分學生在與本科類院校無緣的情況下,被動接受繼續深造的方法。他們一般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積極性不高,多數學生文化基礎差、底子薄,這是不容迴避的事實。部分學生對所學專業不甚瞭解,或者缺乏熱情,還有部分學生的主體意識不強,學習目的不明確,這一點剛入學的新生表現得尤為突出。同時由於擴招,高職院校的整體生源質量有所下降,部分學生基礎不紮實、自學能力較弱,加之自身不夠努力,考試常會不及格。

  另外,當今高職院校的學生獨生子女較多,學習興趣不高,學習動力不足,個性比較明顯,雖然接受新鮮事物比較快,但是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不良風氣影響。部分學生認為大學很自由,上課經常逃課,考試時臨時抱佛腳,或者採取作弊等不良手段。高職院校學生的這些特點不容忽視,可以採取職業認知、職業培訓或者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社會中找準定位,更好地規劃未來、規劃人生。

  教與學是在師生的相互溝通中進行的,成功的教育取決於多項因素,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質量。由於高職院校重理論更重實踐的教學特點,老師需要在短期內,將更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溝通的效果自然會影響學生的聽課效果,進而影響教學質量,甚至會影響到學生的就業和個體發展。考慮到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做好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並非易事。部分學生本身自制力不強,學習積極性較差,如果教師沒有較強的溝通能力,沒有與學生進行深入、有效的交流,就不能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就不能較好地掌握所學知識,教學雙方就不能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因為教育對學生髮生效能,是通過師生之間人際關係的有效程度來決定的。親其師而信其道,也就是說,沒有良好的溝通,就無法有效解決教與學的矛盾。可見高職教師掌握較強的與學生溝通的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學技術含量要求教師具備企業實踐經驗和雙師素質。企業和社會需要大批在生產、服務一線從事製造、維修、管理、營銷及技術服務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根據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層次的界定,培養這一層面人才的歷史使命就由高職院校來承擔,具體的培養工作,就責無旁貸地落在高職院校教師的肩上。可以說,高職院校能否培養出高技能人才,教師是關鍵。“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雙師素質教師具備較高的實踐與動手能力、現場教學與指導實訓能力、分析與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學生畢業後迅速融入企業和社會、勝任職業崗位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作為從事高職教育的教師,必須適應現代科技發展和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在掌握現代科技、管理知識的同時,還應具有從事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實踐能力,既能講授專業理論,又能指導實踐和技能訓練。

  3.知識經濟時代要求教師動態更新專業知識和技能。當前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新技術、新工藝、新成果不斷湧現。面對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新知識、新理論、新學科、新課題的不斷出現,對於高職教師來說,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動態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自然科學知識如此,社會科學知識亦如此。從這個本質上講,課程改變了,教師的知識不改變就會誤事,學生把教師的舊知識當作新知識學習,就會造成知識與社會的脫節。因此,從更深層次上講,教師的知識更新應該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範疇,就跟醫生做手術絕對不能把紗布留在病人肚子裡面一樣。

  4.人才需求趨勢要求教師適當增強就業和市場意識。高職院校的畢業生一般擁有雙證書,這是在就業方面的一個優勢。但是,要想找到合適的工作,僅靠證書還是不夠的,過硬的技能才是就業的敲門磚。高職教育區別於本科教育的特點,是突出技能和實踐方面的培養。作為用人單位,出於節省培訓費用和時間成本的目的,也願意招聘經過簡單培訓即能上崗的員工。所以,高職院校畢業學生應該根據就業市場變化,適應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增強就業技能。   目前就業市場呈現出自發、自由、分散的特點,就業市場不規範,高職畢業生參加招聘會的效果並不明顯。從目前形勢來看,一方面存在社會產業結構調整和高職院校專業調整不對接的現象,表現在學校辦學定位不準、特色不明顯,開設專業沒有很好地進行市場調研,沒有著力培養行業或區域經濟所急需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由此產生的結果是學校培養與社會需求出現嚴重錯位,造成不少高職畢業生結構性失業,①這也是目前高職學生在人力市場中面臨的不容忽視的問題;另一方面是高職學生在校期間實訓動手少,畢業時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較差,達不到用人單位需求的真正操作型人才的需要。

  所以,作為高職教師,在增強實踐教學技能的同時,應該適當加強就業和市場意識。高職教師可以通過廣泛接觸社會、密切聯絡企業,認真調研人才需求的變動狀況和趨勢,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根據人才需求狀況,對教學計劃、專業規劃、新專業設定提出合理化建議。

  二、高職教師素質現狀分析

  伴隨高職教育的發展和變革,教師素質提高和專業發展必然是一個內涵不斷豐富和充實的過程,也是不斷從專業不成熟逐步走向專業成熟的動態生成過程。高等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要適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開放性和職業性的內在要求,根據國家人事分配製度改革的總體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要增加專業教師中具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比例,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積累實際工作經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同時要大量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逐步加大兼職教師的比例,逐步形成實踐技能課程主要由具有相應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講授的機制。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工作學習經歷和科技開發服務能力,引導教師為企業和社群服務。逐步建立‘雙師型’教師資格認證體系,研究制定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任職標準和准入制度。重視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和教師的繼續教育,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與教學能力。‘十一五’期間,國家將加強骨幹教師與教學管理人員的培訓,建設一批優秀教學團隊、表彰一批在高職教育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專業帶頭人和骨幹教師,提高教師隊伍整體水平。

  高職院校教師的實踐能力普遍較低,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以教學為主,很少能做科研,在這批教師中又有一部分是“校門”教師,即走出大學讀書校門邁進高職教學校門,社會經驗不足,缺乏企業的工作經歷,在教學中就很難結合實際、結合專案來進行示範教學,在純理論的教學體系下培養出來的學生通常也缺乏實際操作的能力和技巧。而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目的,不是培養研究者,不是培養理論家,而是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一線工作者。高職院校的教師只有經過一定的實踐,擁有一定的技術專長,才能勝任現代高職院校的教學任務。

  多數高職教師具有較高的教學能力和很好的溝通能力,結合教師互評和學生評教的結果分析,滿意度較高;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動態更新情況尚可,但仍需加強。同時也應該看到,部分高職教師缺乏企業實踐經驗,企業工作經驗和雙師素質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參與應用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方面,省部級課題和效益良好的應用研究專案較少;多數教師能夠通過各種途徑,對本專業人才需求狀況進行調查,但是對專業規劃和新專業設定提出合理化建議比例較低,就業和市場意識有待加強。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在不同歷史時期,這種職責的內涵和外延是稍有差異的。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更需要大量掌握高新技術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教育的關鍵是教師。近年來,各高職院校在辦學實踐中也深刻認識到,教師素質在人才培養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高職教師素質的措施與途徑

  高職教育的發展進入到“十二五”規劃中,充分體現了國家對高職教育的高度重視,既為高職教育創造了一個極為重要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對其提出了非常嚴格的、高標準的要求。高職院校發展的基礎在於培養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因此,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成為大力發展高職教育的先決條件。

  賙濟同志曾提出:愛與責任是師德之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②因此師德不僅是愛,更是一種責任!作為新時期的一名合格教師,如果沒有責任心,就不能明確自己的職責和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就辦不好教育,教不好學生。作為教師,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的學業和前途負責任;作為老師,我們不能忘記新生入學時,家長對我們信任的眼神,不能忘記父母對孩子殷殷的期望;作為教師,要通過全方位的師德建設,真正成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排頭兵,成為科教興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生力軍。

  1.切實加強高職教師的綜合素質培訓。我國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容樂觀,提高高職教師的綜合素質就成為當務之急。開展培訓是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綜合素質、促進高職教師專業成長的最有效的途徑。高職院校教師綜合素質的培訓需要一系列政策支援。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離不開政府的支援。河北省教育廳在《關於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健全教師培訓制度,對教師參加“雙師”素質培訓、青年教師教學業務能力與專業技能培訓等制度化、規範化,發揮政府在教師培訓中的作用。高職院校在提高教師素質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高職院校應重視教師的進修、培訓等工作,做到統籌安排、協調兼顧,鼓勵和支援教師參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各種培訓工作。高職院校還可以建立促進產學研結合的管理體制和相應的執行機制,按照校企合作、產學互動的要求,積極鼓勵教師結合教學需要,開展生產性技術開發和科學研究活動。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2.引導高職教師通過進修或自學,提升綜合素質。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高職院校的教師也不例外,不間斷的學習也是提升自己綜合素質的手段之一。教師的自學活動不僅能夠一定程度上更新理論知識體系,而且也可使教師的思想和行為趨於理性,有效提升其對知識的洞察力和敏銳性,在以後的教學中及時發現自己的知識漏洞和創新火花。針對青年教師較多的情況,高職院校可以採取多種措施,全面提高青年教師的敬業精神和教學水平,進而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的在崗學習和培訓,培養青年教師學習能力和教學能力;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參加現代教育技術等各種形式的培訓,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高職院校可以推行青年教師導師制,從編寫教案、備課、輔導答疑、教學研究等幾方面對青年教師進行引導和規範,幫助他們儘快提高教學水平。   3.進一步優化師資隊伍,加強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1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優化師資隊伍。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引進和培養專業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加大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培養和引進的力度,提高教師隊伍結構和整體素質,特別是提高具有碩士學位教師的比例。高職院校可以制定相關政策,有針對性地引進高層次人才。圍繞學院重點專業、教改專業和特色專業的教學團隊建設,培養或引進能夠引領團隊建設的專業帶頭人。同時,吸引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專家學者到學院擔任兼職教授,聘請行業專家作為學院的兼職教師,提高專業建設水平。高職院校可以進一步培養和選拔校級名師,以教師隊伍結構和水平建設為重點,優化師資隊伍的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和知識結構,完善師資隊伍建設長效機制。高職院校可以支援、資助和選派中青年骨幹教師到重點院校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支援、資助和選派專業、學術帶頭人到國內外知名大學進行短期專題研修、課程進修或做訪問學者。例如,石家莊外事職業學院計劃在現有基礎上,精心建設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護理、酒店管理、物流管理、汽車檢測與維修、工程造價、計算機技術等8個教學團隊,帶動專業的全面建設和發展。2通過多種渠道,增強實踐經驗,提高教學水平。許多高職院校堅持立足培養、積極引進的方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現有條件,挖掘潛力,採取外聘內訓等多種措施,開拓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值得借鑑。從職業教育的本質看,教師應具備實踐工作經歷,或者相應的專業技術等級證書。因此,可以考慮安排教師到企事業單位生產、管理、服務一線進行實習鍛鍊,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考取相關的上崗證書或專業技術等級證書,把獲得證書與實際技能鍛鍊有機結合起來,建立一支能適應教學需要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同時,也可以通過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途徑,造就一批學術精湛的雙師型教師。高職院校可以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科研單位掛職鍛鍊,鼓勵中青年教師積極申報科研課題或參與企業的專案開發。通過科研攻關活動,不僅可以為社會創造經濟效益,提高學校的知名度,而且能夠培養出高質量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4.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歐美國家職業教育十分發達,有許多成熟的經驗可供學習借鑑。高職院校可以選派教師出國考察、研修、進修、培訓,也可聘請外籍教師擔任教學工作,通過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引進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先進的課程與教材、先進的教學方法與管理經驗等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教師的培訓層次與質量,提高教師的外向型素質。

  5.加強人才需求調研,培養就業和市場意識。高職院校可以組織教師在假期通過走訪用人單位、參觀人才市場、參加招聘會等途徑,實地調研企事業單位對相關專業的人才需求狀況,進而對專業設定、人才培養方案的更新、課程的安排提出建設性意見,進而更好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高職院校的發展。

  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使得教師的責任更加重大,提高教師的素質也日益成為國家和人民對教師賦予的歷史責任。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對高職院校發展至關重要。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學生素質的提高,學生素質的提高離不開教師的培養。所以,高職院校教師更要通過學習和反思,自覺提高自身素質,為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和職業教育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註釋:

  ①結構性失業,主要是由於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地區結構等發生了變化,現有勞動力的知識、技能、觀念、區域分佈等不適應這種變化,與市場需求不匹配而引發的失業。

  ②賙濟:《愛與責任——師德之魂》,《人民教育》,2005年8期。

  參考文獻:

  [1]屠榮生,唐思群.師生溝通的藝術[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許士群,張榮華.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J].職業教育研究,2009,10.

  [3]周永新.高職教師素質結構模型的構建[J].科技創新導報,2010,33.

  [4]安豔.高職院校教師職後培訓存在問題及對策探討[J].職教論壇,2010,1.

  基金專案:本文為2011年度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立項課題的研究成果,課題號:SZ2011404
 

  ""的人還看:

高中地理職稱論文
高校中級職稱論文
相關知識
高中教師政治論文
我國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探究論文
高中教師職稱格式論文
高中教師職稱論文
高職教師職稱論文
小學語文高階教師職稱評定論文
小學高階教師職稱論文
小教高階教師職稱論文
新形勢下對於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制度體系的探索論文
高階教師職稱論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