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環境教育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對幼兒實施生態環境教育,使他們從小具備生態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態環保行為十分必要。環境教育是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幼兒園生態環境教育的策略》

  摘 要: 對幼兒實施生態環境教育,使他們從小具備生態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態環保行為十分必要。環境教育是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保護環境,應從娃娃開始。因此,我們採用綜合主題活動的教學形式,圍繞不同的環境教育主題,有計劃地組織了系列活動。在各領域、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與環境教育目標相關的因素,積極調整教學內容,努力實現環境教育在幼兒園各領域、各學科教學中的有效滲透。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 幼兒園 環境教育 領域滲透 環境創造 親近自然

  對幼兒實施生態環境教育,使他們從小具備生態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態環保行為習慣十分必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要求,幼兒園環境教育一方面可以採用綜合主題活動的教學形式,圍繞不同的環境教育主題,有計劃地組織系列活動。另一方面必須在各領域、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與環境教育目標相關的因素,積極調整教學內容,並且及時剝離有悖於環境教育目標的部分,努力實現環境教育在幼兒園各領域、各學科教學中的有效滲透,使綜合性的環境教育主題活動與各領域、各學科的滲透教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一、環境創造

  蒙臺梭利認為:“對幼兒的心理和生理髮展來說,準備一個適宜的環境是十分重要的。”正在成長中的兒童,是一個精神胚胎,他需要自己特殊的環境,這種環境充滿了愛的溫暖,有著豐富的物質營養。新的教育體系中,除了教師和兒童發生關係外,教師和兒童都和環境發生關係,雖然幼兒心理的發展是受其內在的本能引導的,但外部環境為幼兒心理的發展提供了必需的媒介。

  1.創造一個適宜的精神環境

  1創造自由發展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裡,幼兒精神生命自然得到發展,並揭示它內在的祕密。因此,我們在園內、班內儘可能減少障礙物,讓環境更適應幼兒內在發展的需要,有利於孩子自我創造和自我實現。我們在班內提供了對孩子發展必不可少的工具,供孩子創造,使孩子變得獨立,豐富其精神生命。

  2創造有秩序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能安靜而有秩序地生活,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快樂地成長。一個適宜的精神環境必須能滿足幼兒天賦的發展需要,因為幼兒的生長和發展有賴於有利的外部條件;一個適宜的精神環境,實際上為幼兒開拓了一條自然的生活道路,沒有這種有利的環境,他的精神生命就不能發展。

  2.創造豐富的物質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幼兒園的空間、設施等應有利於引發、支援幼兒的各種探索活動;有利於引發、支援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因此,我們充分挖掘園內資源,儘量為幼兒創造一個接近自然的綠色環境。園內開闢有竹林小徑、種植園地、沙灘等自然場景的活動場地,讓幼兒觀察、瞭解、感受不同的生態環境。各班窗臺開設有自然角,讓孩子們學習照料、觀察、感受植物種類的多樣化。我們還組織幼兒共同設計“不隨地吐痰”,“少一個腳印,多一塊綠地”等,一些富有情趣的環保標誌牌。另外,在室外、樓梯間的牆壁、走廊、牆裙等地方設計環保題材的壁畫,如設計壁畫《小鴨子找家》,畫出被汙染的河流和沒有被汙染的河流,讓幼兒思考小鴨子該走哪條水路才能回家。讓幼兒學會思考、學會保護環境從自己做起。還利用櫥窗及張貼標語,向家長宣傳環保知識、宣傳世界環境日、植樹節、愛鳥周、地球日、臭氧日等環保節日的意義和內容。

  二、領域挖掘

  《中小學環境教育實施指南》中指出:“從學習內容上看,環境教育兼有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內涵,環境教育幫助學生從各種角度全面理解環境系統掌握社會環境與生態環境及其內部各種組成要素之間的密切聯絡和相互作用,環境教育可以跨學科的方式融入各課教學之中。”如科學活動“水”“聲音”等內容,讓孩子懂得乾淨的水和安靜的環境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意義,教育幼兒不浪費水、不喝髒水、不在公共場所裡大聲喧譁;藝術活動中《愛護小樹苗》、《小烏鴉愛媽媽》,讓幼兒從小愛護樹木,敬愛媽媽;在第26個“愛鳥周”來臨之際,我們組織幼兒觀看“鳥叔叔”精彩的口技表演。婉轉動聽,惟妙惟肖的鳥叫聲,更加深了孩子們對鳥的喜愛,家長和幼兒共同收集鳥類圖片1000多份,師生共同佈置“愛鳥園地”16個,幼兒動手創作愛鳥圖畫800餘幅,我們還帶孩子設計鳥巢,掛鳥巢。為了讓孩子懂得“愛”與“被愛”的雙重情感體驗,我們開展生態體驗教育活動:“做蛋寶寶的爸爸媽媽”,電視臺、廣播電臺都做了報道。活動為五個小活動,滲透五大領域,科學活動:認識蛋寶寶;美工活動:打扮蛋寶寶;社會活動:給蛋寶寶看病;語言活動:做蛋寶寶的好父母;健康活動:照顧蛋寶寶;最後我們進行談話活動,讓孩子進行反思性表達活動。

  三、親近自然

  我國著名學者、自然之友主席樑從誡先生曾在《與孩子共享自然》中說:“沒有孩子生來不愛樹林、池塘、草地,不愛護野花和小鳥,如果他們漠然,那麼現代都市生活對童心的歪曲,孩子們親近自然,在大地盡情遊戲,體驗人與人,人與自然,以及自然本身應有的和諧與平衡,這不僅是為了環境教育,而且是對稚嫩心靈的撫愛與陶冶。”工作中,我們解放幼兒的時間、空間,讓孩子用激情擁抱自然。他們用自己的眼睛發現、認識自然,用心靈體驗、感悟自然。自然中,小草有生根的土地,花兒有開放花蕾的空間,鳥兒有歌唱的平臺,孩子也有了放飛心靈的時刻,他們撲進自然的懷抱,和各種生命打成一片,認真地觀察昆蟲,用泥土為蚯蚓蓋房屋,拯救小溝溝裡的蝌蚪,傾聽花兒的言語及樹葉的吟唱,感受著自然萬物中一切鮮活的生命形象。

  我們遵循生態教育理論,認真挖掘自然中的教育因子,著力培養孩子強健的身體和完善孩子的人格。每年的登山活動、春遊、秋遊,我們不斷擴大教育的內涵,靈活運用多種活動形式、增加活動難度,讓孩子得到豐富的體驗,以培養多種能力。登山時,孩子們你拉我、我推你;過小河溝時,男孩拉女孩,大的牽小的。他們那麼認真、那麼負責,人性中的善良熠熠生輝。

  四、節日主題活動

  我們除了在教學中不斷滲透環保教育內容外,特別在國際國內一些主要的,與環保有關的紀念日裡,更積極地開展環保專題教育活動。一年中,有很多環境節日,如何深層次挖掘教育資源,讓每個節日都閃光,取得應有的教育效果,也是教育者應該深思的問題。

  在3月12日植樹節活動中,我園組織了“小手牽大手,共同植樹護樹”活動。孩子們把自制帶有文字和圖案的卡片掛在小樹上,如“請珍惜一片綠”、“我要發芽,別動我!”等,通過勞動實踐讓孩子明白人與萬物息息相關、共生共榮的關係,以及環境人類生存的意義,從而使孩子對自然產生崇敬心理、仰慕之情。

  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裡,我們舉行了“爭當綠色小衛士”系列活動。孩子們手拿“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小旗,遠足到公園。通過活動,家長也深深地認識到了“環境保護要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整個活動真正起到了以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群的作用。我們還帶領孩子們將關在籠中的小鳥重新放回到自然的懷抱中,激發了幼兒愛護小鳥的情感,並讓幼兒們知道小鳥是我們的朋友。

  五、習慣的養成

  英國哲學家、教育理論家洛克說得好:“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的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歸於自己的習慣。”良好的習慣能使人終身受益,醜惡的習慣會把人引向痛苦,甚至毀滅。幼兒可塑性大,是培養習慣的關鍵時期,馬卡連柯說:“再教育需要更大的力量,更多的知識,更高的忍耐。”的確,一個人要擺脫陳規舊習比建立新的常規和習慣要花更多的時間。我們教育孩子明確“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小做起”的觀念,他們在日常洗手時會將水龍頭關緊;喝水時不把水灑在地上、衣服上;回到家裡會告訴家人在洗臉、刷牙時讓水龍頭開小點,垃圾要放到指定的地方;叫爸爸、叔叔、爺爺等不要在幼兒園吸菸以免形成汙染;喝完飲料的塑料瓶會叫媽媽幫忙洗乾淨收集好,用收集好的塑料瓶做個有趣的玩具。

  六、家園互動

  有人說“搖動搖籃之手是推動搖籃之手。”還有說:“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握在掌權者手中,不如說操在母親之手。”家庭是幼兒成長的第一搖籃,家庭生活對幼兒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注重把環境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以幼兒的生理、心理髮展規律和認識特點為依據,根據互動原理,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幼兒在直觀、有趣、積極、愉快的活動中主動活潑地接受教育。如在垃圾分類的活動中,在幼兒瞭解了一些關於垃圾的知識後,我們再引導幼兒進行思考:如何做好垃圾回收工作,以減少垃圾,保護資源。首先,我們要求幼兒與父母在家中進行調查,注意在家中扔垃圾的情況;其次,由教師引導幼兒擬訂出在家設環保箱、垃圾箱,回收可利用垃圾,定期送回收站等方案;最後,鼓勵幼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幼兒園、家庭、社群自覺地進行垃圾分類活動。此外,組織豐富多彩的家園環保活動,如“巧用廢舊物”、“清山、綠水、藍天親子環保畫展”、“綠色行動、家庭植樹”等活動。幼兒在這種寬鬆、愉快的環境裡大大提高了參加環保活動的積極性,從而使幼兒園、家庭、社群之間產生了互動的教育功能。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幼兒環境教育論文
基於網路環境下英語教學分析論文
相關知識
幼兒園環境教育論文
幼兒園環保教育論文
幼兒園環境教育淺論論文
幼兒園環境教育工作計劃範文
幼兒園環境教育學期工作計劃
幼兒園環境教育工作計劃範本
幼兒園環境教育計劃
幼兒園三生教育論文
幼兒園社群教育論文
論幼兒園舞蹈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