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訊化發展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8日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改善教學過程和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及終身學習能力已經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一種必然趨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素質教育資訊科技切入點研究

  一、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現代教育發展的歷史選擇

  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對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做了科學精闢的闡述,明確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堅持以“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思想為指標,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加強和改進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為宗旨,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深化教育改革,構建適應終身學習需要的教育體系。

  一三個面向--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方針

  目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我國迎接新世紀挑戰的戰略性決策。鄧小平同志關於“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思想,已成為研究與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性指導方針。教育的“三個面向”意味著:中國教育應在服務於社會、經濟、文化的可持續性發展,以創新求得自身的進步與發展;中國教育應以開放系統的方式執行,讓中國更好地走向世界,讓世界更好地瞭解中國,在中國與世界互動之中尋求自身發展的制高點;中國教育的發展應進行雙向定位,即立足現實預測未來,依據對未來的預測反觀現實,從而將現實與未來的落差化為自身發展的強勁動力。

  二以德育為核心,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重點———素質教育的總目標

  “國運興衰繫於教育,振興教育人人有責”。從我國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局出發,素質教育應該以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資訊素養———滲透素質教育的核心要素

  今天,基於知識與資訊的新經濟形態已經嶄露頭角,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為代表的資訊科技取得的飛速發展,使“21世紀是知識與資訊的時代”成為共識。面對新世紀的挑戰,為了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我們必須將迅速提高青少年的資訊素養作為滲透整個素質教育的核心要素。

  四建構主義———研究與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理論依據

  眾所周知,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強調刺激———反應、並把學習者看作是對外部刺激作出被動反應即作為知識灌輸物件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已經讓位給強調認知主體的內部心理過程,並把學習者看作是資訊加工主體的認知學習理論。隨著心理學家對人類學習過程認知規律研究的不斷深入,近年來,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逐漸流行。由於多媒體技術和基於Internet的網路通訊技術所具有的多種特性特別適合於實現建構主義學習環境,換句話說,多媒體技術和網路通訊技術可以作為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理想認知工具,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所以,隨著多媒體技術和Internet網路教育應用的飛速發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愈來愈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建構主義觀點對教與學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引人注目。為此,我們應該汲取該學說的合理核心,從知識觀、學習觀、課程觀、教學觀和評價觀等五個方面建構素質教育的理論框架。

  二、積極開展資訊科技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

  中小學資訊科技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資訊科技教育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的能力,傳輸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涉及的知識點主要有三大部分:①基礎知識:包括資訊學的基礎知識、資訊科技的發展史和軟硬體知識等。②相關軟體的應用:包括作業系統、文書處理軟體、網頁製作工具、多媒體創作工具等軟體的應用。③程式設計:程式設計的基本知識和相應的語言。由此而及的資訊科技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①資訊獲取的能力。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發現資訊,並能通過各種媒體,如網際網路、書籍、報紙、電視等,或者自己親自調查、參觀等,收集到所需要的資訊。②資訊分析的能力。能夠將獲取到的大量資訊進行篩選,鑑別選擇出自己所需要的資訊,判斷它們的可信度,然後對認為真實有用的資訊進行分類。③資訊加工的能力。將不同渠道獲取的同一類資訊進行綜合,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重新整理組織、儲存,並能簡潔明瞭地傳遞給他人。④資訊創新的能力。資訊加工時,通過歸納、綜合、抽象、聯想等思維活動,找出相關性、規律性的線索,或者從表面現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創新的資訊。⑤資訊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資訊,使用資訊科技或其他手段,分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實際問題。⑥協作意識和資訊交流的能力。能夠通過網際網路等平臺拓展自己的交流範圍,面向世界,開闊視眼,並能利用資訊科技加強與他人的聯絡、協作。資訊素養是一個內容豐富、涵蓋面廣的概念。它不僅包括利用資訊工具和資訊資源的能力,還包括選擇、獲取、識別資訊,加工、處理、傳遞資訊並創造資訊的能力。資訊素養是學生根據社會資訊環境和資訊發展的要求,在接受學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過程中形成的對資訊活動的態度,以及利用資訊和資訊手段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既應該包括學生對資訊基本知識的瞭解,對資訊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未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所應具備的學習資訊知識與技術的能力,還應該包括對資訊倫理道德的瞭解與遵守。具體來說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①資訊意識。即人對資訊的敏感程度,是人們對自然界和社會的各種現象、行為、理論觀點等,從資訊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評價。通俗地講,面對不懂的東西,能積極主動地去尋找答案,並知道去哪裡、用什麼方法去尋找答案,這就是資訊意識。資訊時代處處蘊藏著各種資訊,能否很好地利用現有資訊,是人們資訊意識強與不強的重要體現。培養學生使用資訊科技有效解決工作、學習和生活問題的意識,是資訊科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②資訊知識。既是資訊科學技術的理論基礎,又是學習資訊科技的基本要求。只有牢固掌握資訊科技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與應用它,才能進一步掌握更加豐富、複雜的資訊知識與技術。③資訊能力。包括對資訊系統的基本操作能力,對資訊的收集、傳輸、加工處理和應用的能力,以及對資訊系統與資訊進行評價的能力等。這也是資訊時代必須具備的生存能力。身處資訊時代,如果只是具有強烈的資訊意識和豐富的資訊常識,而不具備較高的資訊能力,還是無法有效地利用各種資訊工具去收集、獲取、傳遞、加工、處理有價值的資訊,還是不能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無法適應資訊時代對未來人類的要求。資訊能力是資訊素養諸要素中的核心,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資訊能力,不然難以在資訊社會中生存和發展。④資訊道德。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資訊倫理道德修養,讓學生學會對媒體資訊進行判斷和選擇,正確選擇對學習、生活有用的內容,自覺抵制不健康的內容,不組織和參與非法資訊傳播活動,不利用計算機網路從事危害他人資訊系統和網路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這也是資訊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資訊素養的四個要素共同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資訊意識是先導,資訊知識是基礎,資訊能力是核心,資訊道德是保證。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主人,提高他們的資訊素養,是教育的最基本要求。

  三、資訊科技教育給素質教育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一積極開展資訊科技教育有助於推進創新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創新教育是旨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創新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創新能力需要終身培養,創新動機需要終身激勵,創新教育也是終身教育。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的創新意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首先對資訊科技課有興趣,充滿好奇心,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它,想方設法地想知道其所以然。資訊科技跟其他課程相比,有明顯優勢,因為許多軟體跟實際生活比較接近,學生學起來就比較感興趣。比如,用超級解霸可以播放VCD,學生就會自覺去操作、應用;通過幻燈片的演示,學生就會躍躍欲試地自己去製作幾張幻燈片;通過桌面屬性的設定,學生就會想方設法把自己的桌面弄得漂亮一點。創新意識是指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趨向,是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只有在強烈的創新意識引導下,學生才會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樹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創新潛力和聰明才智,釋放創新激情。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是喚起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也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它。學生常常對一些問題感興趣,發生疑問,從而產生好奇心理,這正是創新的萌芽。

  2.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良好的思維品質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鑰匙,是孕育創新能力的土壤。良好的思維品質包括抽象思維、發散思維、收斂思維、創造性思維等,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學生順向思維、逆向思維、多向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多方面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創新性。如,在講授windows98的目錄操作和檔案目錄屬性的設定後,可故意將學生以前建立的檔案拷貝到一個隱藏的目錄中,學生上機時便發現自己的檔案”不見了“,紛紛提出為什麼。此時再適時引導學生進行分析,他們便可能找出”被刪除、被更名、被設定為隱藏屬性、被移動到其他目錄中“等多種答案。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的思維就會朝多種方向擴散,形成擴散思維。在學習文字編輯時,讓學生思考可用幾種軟體進行文字編輯,是WORD,還是WPS,還是記事本,或是寫字板。這時,學生便會充分發揮發散思維,思考著究竟用哪一種軟體比較好。多種思維在教學中的有機結合和應用,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另外,豐富的想象力和高效的動手操作能力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形成同樣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學生的創新能力中佔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鼓勵、指導學生大膽、靈活地運用已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各種競賽,進行自由辯論,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啟發思路,以實現解決實際問題與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機統一。

  3.讓學生體驗創新樂趣,塑造學生的創新人格。創新能力要有一定的知識和智慧做基礎,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對知識、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有了新發現和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時,要及時表揚,給予肯定,並讓他們把自己的新發現、好方法說出來,並把自己創造的成果展示出來,讓他們體會創造的愉悅,爭取更大的成功。創新人格主要包括頑強的意志、毅力,能夠經受挫折、失敗的良好心態及堅韌頑強的性格。程式設計中的程式除錯最能達到這個目的。因為程式要執行成功,很少有一次就能成功的,而是需要對程式中的語法錯誤不斷地進行修改、反覆執行除錯才能得到最終的正確結果。有的學生就是在語句中缺少了一個分隔符號,經過好多次的檢查才得到正確答案的。看到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學生當然就會有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這樣會促使下次學習投入更大的熱情。

  二積極開展資訊科技教育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首先,資訊科技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門學科都更強調學生的操作能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知識,特別是軟體的應用,如果單憑課堂講解或演示操作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只有親自動手操作,解決在操作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才會把概念理解的更好。比如在學”磁碟作業系統“時,要求學生用DIR命令查詢檔案,讓學生在操作時帶上各種引數DIR/P、DIR/W、DIR/W/P等,學生就會對P、W等引數的含義理解的更深刻;在講BASIC程式設計時,學生只有通過對程式的不斷除錯才會得到最終的正確結果,這遠遠比讓學生在紙上談兵好得多。其次,資訊科技教學的關鍵在於“學以致用”,而“學以致用”的關鍵在於“用”,即將學過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學習中。在運用中進一步掌握操作的方法、技巧,在操作中獲取資訊,獲取資訊後進一步分析和處理資訊。如,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指導學生使用電子表格為自己建立一個成績單,通過成績單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跟蹤分析。這樣,不僅學會了電子表格的使用,而且能夠及時發現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能及時糾正,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也可以讓學生將計算機這一工具應用到其他學科的學習當中。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讓學生利用計算機上美術課,利用計算機創作音樂,利用計算機上寫作課,甚至利用計算機做理化生實驗,那樣是否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學生不僅會喜歡上資訊科技這門課,而且對那些平常令他們頭痛的課程也會重新評價。再次,實踐是創新的重要基石,是創意與創新的橋樑,實踐能力是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親自動手實踐,才能使創新思維的成果物質化,才能看到自己的創新成果,體驗創新樂趣,進一步引發創新探究的意識。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多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讓他們通過動手操作去掌握理論知識、深化理論知識,並運用所學知識去不斷地解決新的問題。例如,學生在學習了資料庫應用後可以為班級整理考試成績,為教師提供考試質量分析報告;學生可以將資料庫應用於地理學習,自己編寫”世界各國資訊小詞典“,推廣給同學用於幫助地理複習;學生也可以使用幾何畫板等工具軟體為抽象的數學模型提供形象直觀的計算機模擬;學生還可以幫助其他學科教師編制教學課件,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三積極開展資訊科技教育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目前的資訊科技教材,在內容選取上只羅列了當前大多數人所應掌握的資訊科技知識與應用,而沒有考慮到資訊科技更新發展的變化,更沒有照顧到素質教育對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給學習者帶來了不斷地去更新自己已有知識的要求,對於資訊科技課尤為顯著。層出不窮的計算機軟體、日新月異的計算機應用技術、浩如煙海的網路資訊,這些都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完全學到的。這一點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特別指明,使其意識到知識更新的重要性。明確了更新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後,學生就有了自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中,我們應儘量給學生提供自學機會。例如,將教材中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內容,如計算機基礎知識、資訊科技的發展及趨勢和資訊科技在社會中的應用等專題,先讓學生自學,再通過討論、辯論後發表自己的見解,最後由教師對學生的理解作出修正或對學生的問題作出解答;有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去學習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教材之外的知識,如,各種簡單動畫軟體製作,讓學生各顯神通,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或閱讀書籍、或查詢資料、或學習多媒體教學軟體、或請教老師和其他學生,在一段規定時間的自學之後,經過測評,讓一些學有所成的學生走上講臺,向其他學生介紹自己的學習內容,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四積極開展資訊科技教育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協作能力

  在經濟一體化與專業分工日趨精細的大趨勢之下,合作意識與協作能力已經成為人們生存發展的強烈需要和重要品質。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協作能力,是素質教育給我們提出的全新課題。合作意識與協作能力要在學習中培養。我們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供的教學媒體、網路環境,積極營造師生共同學習、探索和研究問題的環境氛圍,建立對話式、互動式、小組協作式等合作學習模式。合作學習是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體在一起互促學習、以提高學習成效的教學形式。合作學習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尤其可以使學業上存在不足的學生在同伴幫助的過程中體驗成功,重塑自尊;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學習消除了在應試教育環境下由於競爭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孤立,形成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生生關係。我們要為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發展協作能力搭建舞臺,給學生更多地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機會,為學生更多地創設相互協作、共同參與的環境,使學生更多地體驗到互相幫助、共同分享的快樂,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中完成合作意識的內化與協作能力的提高。

  五積極開展資訊科技教育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

  美國資訊學家尼葛洛龐帝和資訊業鉅子比爾•蓋茨分別在《數字化生存》和《未來之路》中指出:資訊科技將滲透到未來生活的每一個細微方面。儘早培養學生的資訊科技能力將會極大地提高他們步入社會後的生活素質、生存能力。之所以將資訊科技能力提高到學生未來生存能力的高度,不得不提到”功能性文盲“的概念,這個概念最初是指未能獲得讀、寫及計算能力的人。時至今日,讀、寫及計算能力有了巨大的擴充套件,”功能性文盲“的標準也有了更為廣泛的內涵。讀不僅要會讀印刷的文字,而且要能有效、快捷地獲取網上豐富的資訊資源;寫不僅要會使用紙筆書寫,還要會使用計算機“寫”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通過網路與世界各地的人交流,以便獲取更多的啟發和幫助;算可不是過去的算術,計算機的出現,使計算工具的功能有了極大提高,掌握它才能節約大量時間精力,提高效率。不難發現,資訊科技能力的缺乏,將導致“功能性文盲“,而一旦成為”功能性文盲“,將有可能出現如下的尷尬局面:在電話費諮詢系統的電子觸控式螢幕幕前無從下手,手持信用卡卻無法在ATM自動取款機中取出錢來,在浩如煙海的因特網中找不到急需的資訊等等。當前流行”外語、計算機、駕駛執照是步入現代社會的通行證“這種說法,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計算機技能正被看作是未來生存的必備技能。因此,培養學生的資訊科技能力將會極大提高他們步入社會後的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

  四、素質教育對資訊科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們要在努力開好資訊科技課的同時,積極探索、實踐“任務驅動”、“分層教學”等資訊科技課教學模式;努力推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資訊手段,把資訊科技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積極探索資訊科技與其他學科教學整合的方法。在科學的教育觀指導下,將資訊科技的學習和應用與教育觀念更新有機地結合起來,應用資訊科技對教育體系、內容、方法和手段進行全面的改革,積極探索應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方法與途徑,真正發揮資訊科技對教育的變革性推動作用,為教育資訊化、教育現代化服務,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在推進教育資訊化、教育現代化的全過程中,要克服單純的技術觀點,加強對學生使用資訊科技的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養學生鑑別資訊真偽的能力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綜上所述,資訊科技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自學能力、協作能力以及生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對推進素質教育有重要意義;素質教育也給資訊科技這門全新的學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總之,面向全體,全面發展,培養個性,生動活潑,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是教育發展的靈魂和要求,也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源泉。只有這樣,才能使教育事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只有這樣,才能為祖國建設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型人才。

  範文二:小議移動電視對教育資訊傳播的作用

  數字移動電視在資訊傳播中對教育者的影響

  數字移動電視的出現為電視帶來了一個“井噴”發展期,使其做到“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成為更有影響力的傳媒方式。對教育者來說,通過觀看數字移動電視的內容,一方面可以瞭解國家的最新教育政策,各時各地發生的重大教育事件和現象,擴充套件自己的視野。另一方面,通過數字移動電視可以接收到一些具體生活與教育的知識,引發思考,從而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另外,教育者通過數字移動電視節目,關注全球目前亟需解決的各種問題,並把它們和自身的教學相結合,引導學生提高環保意識,減少空氣汙染、噪音汙染和用水汙染,積極參與文物資源保護,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教導學生提高自我防範意識與應對突發事故的能力。

  數字移動電視在資訊傳播中對受教育者的影響

  青少年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強,對於數字移動電視來說,青少年無疑是又一龐大的受眾群。從實用心理角度來說,他們比較關注考試資訊、時事政治資訊、購物折扣、美食等資訊。數字移動電視的內容若包含這些資訊,定能引起受教育者的高度關注,滿足他們選擇實用資訊的心理需求,從而提高了數字移動電視的傳播效果,還使受教育者在閒餘時間充分了解了自己想要的資訊,增加受教育者獲取資訊的途徑。從求新心理角度來說,學生對傳播的新事物、新資訊更容易產生興趣。傳播的資訊越新,越能得到學生的青睞。將國際國內、本地最新的新聞資訊編排在數字移動電視中,滿足了學生了解新事物、獲取新資訊的“先睹為快”的心理。

  數字移動電視在資訊傳播中對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

  數字移動電視這一新穎的傳播模式,在傳播內容上緊密聯絡生活實際、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習者、內容通俗易懂、形式新穎、涵蓋面廣泛,受到了眾多受眾的喜歡。而且數字移動電視成本低、受教育面廣、方便靈活的特徵更是方便了廣大公民。雖然其廣受歡迎,但是目前卻不能取代傳統的教育模式。因為每一個受眾不可能一直連續地關注每一期的節目內容,從而制約其成為發展成為主要的教育模式。對於數字移動電視的眾多優點,它促使傳統的教育模式進行改進,從而提高教育效果,達到教學目標。因此,傳統的教育模式應該借鑑數字移動電視內容、形式上的優點,針對自己的模式進行改進,從而滿足教育者、受教育者的需求,更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隨著數字移動電視技術的不斷髮展和成熟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的進一步完善和開放,越來越多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將出現數字移動電視。利用數字移動電視開展教育這種新的教育形式必將在提升我國公民整體素質,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小學生命教育探索研究論文
學校教育資訊化論文
相關知識
教育資訊化發展論文
尋求教育資訊化發展的槓桿支點
中學教育資訊化分析論文
教育資訊化優秀論文
教育資訊化應用論文
教育心理學發展論文
基礎教育資訊化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考
教師個人資訊化發展計劃
教師個人資訊化發展計劃書
幼兒教育資訊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