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親子教育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親子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科學的家庭教育模式,強調父母孩子在情感溝通的基礎上實現雙方互動,針對父母與孩子之間關係的協調而進行對父母的培訓與提升,使父母和孩子能夠更好的溝通。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0―3歲親子教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

  摘 要: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中國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但在親子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忽視兒童的遊戲與交往;家長忙於工作,忙於進修,很少有時間與孩子進行交流,有的甚至把孩子託付給爺爺、奶奶,親情變得有些淡漠了;家長覺得親子教育中沒有什麼可做,孩子還太小,吃好、喝好就非常好了。好俗話說:“一歲看小,三歲看老,七歲定終生。”由此可見,早期親子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關鍵詞:親子教育 發展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親子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科學的家庭教育模式,強調父母孩子在情感溝通的基礎上實現雙方互動,針對父母與孩子之間關係的協調而進行對父母的培訓與提升,使父母和孩子能夠更好的溝通。“親子教育”與一般意義的“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及“兒童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腦科學發展為基礎,推行從0歲開始教育的觀念,打破以往那種幼兒只要吃的飽、吃得好的養育觀念,強調全程教育、全程發展,形成早期性格和各種能力、習慣。

  1問題的提出

  1.1家長重視

  早教市場潛力巨大且一片紅火。在我國,每一個小時誕生2000名嬰兒。按照統計資料,我國目前有0-3歲嬰幼兒約有7000萬,其中有1100萬孩子出生在城市。嬰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國家、社會和家庭所重視。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了早教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全國掀起了一股早教熱潮。特別是1998年以來,無論是大城市,還是中小城市,形形色色的0-3歲早教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了,他們打著五花八門的旗幟亮相於早教市場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早教機構為0-3歲的嬰幼提供了內容豐富的早期教養內容,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家長對機構教養的需求。

  1.2法規缺失

  早教機構良莠不齊且無人監管早教機構的質量關乎千家萬戶,關乎子孫後代,關乎國家競爭力和民族未來。科學的早教對一個人的發展無疑是極為重要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任何早教都會對孩子的發展起積極作用,違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早教有可能帶來不可逆轉的身心傷害,因此必須加強對早期教育的管理和引導。但是直到目前為止,我國只有只北京、上海等少數地方有對0-3歲的早期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在《教育法》規定的四個獨立學段中有《義務教育法》《職業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唯獨學前教育還沒有專門的獨立的法律來保障。已有的《幼兒園管理條例》《幼兒園工作規程》等法規沒有0-3歲嬰幼兒的教養規定,不能完全適應和有效保障新時期學前教育事業新的發展需要。何況我國大部分省、區至今仍沒有把0-3歲的早期教育納入現行的學前教育體制中。教育部門、衛生保健部門、婦聯、人口計劃生育部門、街道、鄉鎮委員會,好像誰都可以管,又誰都沒有管。早教機構只要在工商註冊就可以開辦運營了,沒有準入門檻,沒有質量標準,沒有收費標準,沒有外部監管,導致目前我國0-3歲早教機構實際上處於一種混亂的狀態,一種良莠不齊的狀態。有些早教機構的教育理念存在嚴重偏頗,甚至是方向性問題,這必將影響早教機構的教育質量。3歲前的孩子正處於生長髮育的快速期,一生中80%到90%的精細動作都要在這3年中奠定基礎,0-3歲也是大腦發展最迅速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教育將為兒童一生生理和心理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研究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的心理現狀可以發現,許多心理障礙、學習障礙等問題都與嬰幼兒期教育引導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教育法規與管理的缺失無論是對兒童發展,還是對早期教育的發展都是不利的。

  2親子教育的闡述

  親子教育是20世紀末期在美國、日本和我國臺灣等地興起的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它是以親緣關係為主要維護基礎的教育,是看護人與幼兒之間的以互動為核心內容的親子關係。所以“親子教育”是以愛護幼兒身心健康、潛能開發、性格培養、習慣養成為目標,同時提高幼兒整體綜合素質為宗旨的一種特殊形態的早期教育。具體地說,親子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科學的家庭教育模式,強調父母孩子在情感溝通的基礎上實現雙方互動,針對父母與孩子之間關係的協調而進行對父母的培訓與提升,使父母和孩子能夠更好的溝通。

  3親子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應該從零歲開始現代研究表明,從出生之日起,孩子就是一個對周圍環境積極主動的探索者,在語言、動作、情感及社會性等方面有著驚人的發展潛能。4-5個月的胎兒已經具備了視覺反應能力,出生後三天的嬰兒能將視線集中在母親的臉上,半歲的嬰兒能夠形成初步的概念,一歲以後的嬰兒開始具有推理能力和語言能力。所以,我們要從生命形成的那一刻起,就為孩子不斷創造每個階段生存和發展需要的環境刺激,讓孩子生理、心理和行為產生相互作用,刺激孩子的發展。只有從零歲開始的教育,才是不失時機的教育,才是完整教育的開始。良好的品德和習慣必須從小培養,一個人的知識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不斷擴充和熟練化,但是人的基本品性、習慣必須從小培養,才能為良好性格的形成、意志情感的發展以及智慧發展提供保證。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說明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會變成比較穩定的個性特徵,所以我們要從一個人本性形成的起始點上就為其提供適時、適量的條件,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代腦科學、思維科學、生命科學研究成果,為三歲教育提供科學的依據。腦神經學研究證明:0-3歲是大腦發展的黃金期。人的腦神經細胞大約有140億個左右,其中70%是在3歲前形成的。出生後,原來相互之間沒有什麼聯絡的大腦各部分,由於神經細胞集聚的生長觸覺有許多分支的樹狀突起,彼此間發生聯絡。大腦的健康發育,一方面靠吸收合理充足的營養物質,另一方面靠來自外部的刺激――優質的環境和合理的教育。

  早期大腦可塑性強。大腦可塑性是一種潛在的適應能力,在大腦迅速發育階段,大量的神經連線或突觸給成長的大腦帶來很大可塑性和恢復功能。外部適宜的刺激使大腦在神經連線中進行有選擇的刪除或儲存,形成根據社會要求和遺傳稟賦達到的最佳結合,兒童早期最初形成的大腦結構和功能模式將影響其終身。

  4親子教育的具體措施

  4.1親子教育的內容要反映現實生活

  對於家長來說,選取生活當中她們所熟悉的內容進行親子教育,做起來會更得心應手。同時,來自於日常生活的事物,也能隨時用於生活中,能提高孩子的認知水平。如:1―2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完全取決於成人在日常生活中為他們創設的語言環境,如帶寶寶逛街來到“十字路口”,父母可以讓寶寶觀察馬路上景觀,有站牌、紅綠燈、有人行道、車道、快車道、慢車道等等,同時發出“小轎車”“公共汽車”“大卡車”等詞彙音,讓寶寶區分出各種車子,瞭解各種不同的車子,這樣在生活中利用一切的機會讓寶寶多看多聽和多說,促進寶寶的語言發展和認知發展。

  4.2遊戲是親子教育的主要途徑

  其實,親子教育很簡單,家庭就是教育的第一課堂,家長可以順應寶寶愛遊戲的天性,在有限的親子時間和空間裡,就地取材開展各種親子游戲。比如,1-3歲嬰幼兒撕紙遊戲――家長在紙上畫出若干條直線,指導寶寶沿直線將紙撕成麵條狀,可以鍛鍊孩子手部小肌肉的靈活性以及左右手的協調能力;1-2歲嬰幼兒猜一猜遊戲――讓孩子大聲說出家中某一種物品的名稱,並指導孩子給它貼上文字標籤,能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並培養孩子對文字的興趣;1-3歲嬰幼兒聽音樂跳舞――播放兒歌磁帶,家長教孩子隨著音樂跳舞,並且鍛鍊了寶寶全身肌肉的協調能力,培養寶寶對音樂的感知能力;2-3歲幼兒玩彩泥遊戲――讓寶寶扮演小雕塑家,家長與寶寶一起通過揉、團、搓、捏等動作,將彩泥雕塑成各種形狀,此遊戲鍛鍊寶寶對色彩和形狀的認知能力以及想象力、創造力等。

  親子游戲的最好教具是父母利用安全衛生的廢舊物品自制的玩具,沒必要非得買高檔玩具。例如,對2-3歲寶寶可用兩個塑料瓶灌上水,再用繩子將兩個瓶子分別系在一根棍子的兩頭,做成扁擔。家長可以引導寶寶將扁擔挑在肩上走,也可以和寶寶一起抬著扁擔走。這不僅鍛鍊寶寶的平衡能力而且發展了全身協調能力。另外生活中的一些廢舊用品,都能變成有趣的遊戲材料。如:雞蛋殼、飲料盒、布球、橡膠球、封好的塑料罐、雪碧瓶等,在裡面放上可以發出聲音的物品,把這些可以滾動的東西散放在地毯上,家長和寶寶一起用手去讓這些物品滾動或者用腳去踢。1―1歲半的寶寶會意識到自己腿的功用,會很高興地到處抬抬腿,不停地用腳去踩這些物品,專注地聽發出各種奇奇怪怪的聲音,象一些沙沙作響的紙、塑料袋、積木、麻繩等,家長扶助寶寶站在這些物品中,寶寶會很高興地意識到這一點,高興了連身體都會搖晃。還可以放上歡快的音樂,家長在引領寶寶用腳去踩的同時,感受節奏。

  4.3父母要有科學的理念和正確的行為方式

  有的年輕的父母非常重視寶寶的親子教育,和寶寶共同參加一些正規的親子活動,然而家長在活動中行為的適宜度往往會很大地影響寶寶的身心成長以及個性的形成。例如在一次親子活動中,有這樣兩位家長不同的行為影響著寶寶,在《送積木寶寶回家》時,因為旭旭貪多,兩隻不大的小手竟拿了三塊大積木,前方的路被嚴嚴實實的擋住了,蹲在地上正撿積木的星星被撞倒了,這樣一來旭旭連同積木都壓在了星星的身上,受驚的星星立刻大哭不止!這時星星的媽媽並沒有及時來安慰自己的寶寶,反而向旭旭大呼大叫起來:“你這寶寶怎麼這麼討厭!眼睛長哪兒去了,家長是白吃飯的呀!真沒教養!”當即所有在場的家長和老師都特別驚訝,一個身為大學生的成年人竟會對一個不滿三歲的孩子如此訓斥!相反旭旭的媽媽手牽兒子的手忙給星星揉揉被踩的小屁股,還不時的安慰到:“好星星,不哭了,旭旭是不小心的,他是想讓小積木快點回家才拿那麼多的,以後旭旭一定注意‘交通安全’再也不超載撞人了,好嗎?”隨後老師和其他的家長也都連聲安慰起哭聲已停的星星來,誇獎他是個勇敢的寶寶。星星的媽媽卻在一旁尷尬的笑著……。家長是寶寶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寶寶行為,同樣寶寶的寬容、謙讓和共享也正是受著大人們的影響而改變著!

  由此看來,在整個親子活動中家長是和寶寶一同成長的,他們都學到了自己所渴望學到的知識和本領,同時也體會到了自身價值的所在。寶寶和爸爸媽媽們在這片快樂的天地裡,他們二者融為一體,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一位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說過:“沒有家庭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緻而複雜的任務。”對於這個任重而道遠的任務,家長和教師承擔著教育重責。而在寶寶0―3歲這段最為重要的時期,親子教育成為了關鍵。父母作為寶寶最為親密的第一任老師,要了解寶寶的個性特點,要及時為寶寶的成長設計方案,讓他們從生命的開始在身、心兩方面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激發潛能,為其將來一生的發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礎。

  寶寶需要從小就儲存知識資訊,構建學習的潛能,未來的學習是建立在早期學習基礎之上的。家長在寶寶成長的漫長過程中,要多多觀察、理解、尊重寶寶,不斷地提高自身的修養,增加自信,利用親子教育和寶寶一起成長。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Z].2001-7-2.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有關社群教育的論文
有關基本教育理論的論文
相關知識
有關親子教育的論文
有關情感教育的論文
有關校外教育的論文
有關中國教育的論文
有關應試教育的論文
有關義務教育的論文
有關中美教育的論文
有關學前教育的論文參考
有關幸福教育的論文
有關社群教育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