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碩士論文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4日

  心理學作為一門公共課程,其實用性非常強,單憑語言講解、現象描述,顯得感性材料不足,欠缺說服力,使學生感到知識抽象和深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素質教育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同時也可以完善學生的人格,所以在小學教育中積極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以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為研究物件,從講授式、對話式、活動式和誘導式等4種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入手,並就其教學程序結構及實施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中圖分類號:G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36-0132-02

  隨著素質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深化,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教育對於小學教學提出的新要求。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所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既遵循普通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規律,也充分凸顯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可以確保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還完善了學生的人格,為其後續的人生髮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形式

  1. 講授式教學模式

  顧名思義,講授式教學模式是以講授的方式來開展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以心理學的知識和理論作為重點講授內容,它是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所演變而來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大多數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初期會採用這種學習方式來向學生灌輸心理學和心理衛生學等方面的知識,以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和調控自己的心理和行為,這種模式的具體應用步驟為:問題匯入――知識講授――實際運用。例如,在講解“情緒調節”部分心理學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藉助問題的合理匯入來為學生講解情緒和情緒調節的含義、重要性以及具體方法等方面的理論知識。

  另外,針對該模式的學習而言,教師都能較好地把握,他們只需按照學科教學的方式來講解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即可,這樣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從教學內容來講,講授式教學模式主要側重於心理學知識的講授,這無法有效地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增強學生的心理品質,並且心理學方面知識的記憶又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所以教師不可將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地理解為心理學知識和理論的教育,也不可將其按照思品課來進行教學,更不可採用考試的方式來評判學生的心理特徵,而應該將心理健康課作為優化小學生心理素質,提升他們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徑。因此,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儘量少運用該種模式,並要確保教學模式應用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避免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出現偏差。

  2. 活動式教學模式

  教師應該結合小學生實際的生理和心理特徵來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來豐富學生的心理體驗經歷,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該種教學模式要優於講授式教學模式,重點在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掌握有關的心理學知識和理論,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側重理論指導。就該模式具體的應用步驟而言,其主要為:“設計活動――參與活動――體驗感受”。例如,在講解“情緒調節”部分心理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一些多樣性的教學活動來使學生親身體驗情緒調節,同時要在活動中重視情緒調節方法和重要性的講解。

  該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學生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從而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心理體驗,這也是遵循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性原則的具體體現。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教學中主要以活動和遊戲方式為主來為學生營造一個合群、樂學的良好氛圍,但是該種教學模式應用的難度比較大,學生把握和控制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教師必須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組織管理能力,否則無法達到活動開展的預期效果。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把握該教學模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3. 對話式教學模式

  在對話式教學模式的指導下,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或教學要求來為學生合理確定教學主體,需要將學生分成適當的幾個小組,並要鼓勵各個小組的成員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暢所欲言,並形成小組意見,然後讓小組與小組互相討論,最後由教師就各組的意見進行總結和評價。通常而言,小組的人數最好為奇數,以確保意見形成的有效性,通常每組人數以6~8名為宜,並要儘量將具有同種心理問題的學生分到一組,同時要明確各個小組中的人員分工,如主持人、記錄員、檢查員、激勵者和總結人等,而教師則需要保持與學生平等的關係來進行對話。而就該模式具體的應用步驟而言,其主要為:“確定主題――分組對話――解決問題”。例如,在講解“情緒調節”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就自己在生活或學習中遇到的煩心事以及自己的情緒調節方法來讓學生進行探討,從而使每個學生均可在學習中掌握調節情緒的方法。

  該模式重點在於營造一個和諧平等、輕鬆愉悅、暢所欲言的課堂教學氛圍,並對學生提出的各種觀點進行合理點評,藉助小組討論或者辯論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行為模式,這樣有利於避免價值衝突問題。但是課堂畢竟是課堂,一味地討論勢必導致形式單一,並且該模式受學生年齡因素的影響比較大,所以不太適合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4. 誘導式教學模式

  良好的教學情景是激發學生行為反應和情緒體驗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師可以通過良好教學情景的創設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時要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我教育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心理品質,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其社會適用能力。就該模式具體的應用步驟而言,其主要為:“創設情境――操作體驗――問題感知――交流感悟”。例如,在講解“情緒調節”部分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一個有關情緒的小故事,然後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從而使學生從活動中來找出情緒調節的有效方法。另外,還可以藉助講故事、錄影等教學手段來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要儘量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且具有挑戰性的事例來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慾和興趣,從而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程序結構及其實施策略

  1. 形成合理的教學程序結構,促進教學效率優化

  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均有其獨特的教學程序結構,如赫爾巴赫所提出的“明瞭――聯想――系統――方法”課堂教學模式和誇美紐斯提出的“觀察――記憶――理解――練習”課堂教學模式,等等。這些課堂教學模式所具有的教學程序結構並非任意組合在一起,而是在特定教學理論和目標作用下長期實踐的結果。同理,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也是在借鑑其他優秀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再結合本學科特點的一種特殊的教學模式。

  就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的結構程序而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體現該學科的特性、型別以及物件等特性因素,還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來充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常見的心理健康課堂活動形式主要包括體育活動、行為訓練、心理劇和遊戲等型別,通過以上活動,教師應引導學生疏解心理煩惱,幫助他們通過體力的釋放加遊戲放鬆,逐步擺脫心理困擾,最終實現心理的健康發展。

  2. 適時採用不同教學模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實效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針對不同的教學任務和目標,教師需要採用不同的組合形式,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也不例外。比如,以信念確立、不良認知改變或者價值辨析等為主的課堂教學結構設計為:“認知――活動――體驗――分享――評估”的課堂教學模式;而以認識、矯正自己、理解他人和社會適應性為主的課堂教學結構可以設計為:“活動――體驗――分享――認知――評估”的課堂教學模式。這些模式都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習慣、認知風格、認知水平和特定的教學內容等合理調整,從而確保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的整體質量。

  當前,社會環境日益複雜,學生又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裡備受祖輩、父輩寵愛,幾乎沒有經受過什麼挫折。進入學校後會面臨與同學間的溝通、交流問題,往往承受不住教師的批評、指責,這就導致學生往往表現出較多的心理問題。對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心理問題,並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完善學生的人格,幫助他們走出困惑,最終幫助其實現全面發展。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心理學論文參考範文
心理學碩士畢業論文
相關知識
心理學碩士論文精選
心理學碩士論文
心理學碩士論文範文
財務管理學碩士論文
企業戰略碩士論文精選
心理學碩士畢業論文
精神信仰的心理學闡述論文
積極心理學期末論文範文精選
環境心理學調研論文
淺談護理心理學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