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青少年犯罪心理學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青少年是我國社會經濟未來的新興力量,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因此青少年發展好與壞不僅是個人問題,更是整個社會所應該關注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探析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

  【摘要】心理學指出,人的行為是由一定的動機支配並推動的,而動機來源於人的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需要。青少年犯罪的現象不斷上升,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青少年作為建設祖國的接班人,家庭,社會各方面都必須引起重視,應該加強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

  一、青少年犯罪概念

  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最新資料統計表明,我國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佔到了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歲的少年犯罪案件佔到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

  那麼何謂“青少年”,顧名思義就是青年和少年,在我國的法律條文中並沒有明確地指出,只對未成年做了闡釋。那麼在青少年犯罪學領域,我國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已滿14週歲至未滿25週歲的人觸犯了刑事法律而應受到法律規定處罰的行為。按照法律規定,未滿18週歲的人為未成年人,已滿18週歲的人為成年人。故青少年犯罪既包括未成年人中的少年犯罪已滿14週歲至未滿18週歲,也包括成年人中的犯罪已滿18週歲至未滿25週歲。

  二、青少年犯罪特點剖析

  根據青少年特定的年齡階層,叛逆是形容這個時期最貼切的詞。首先,青少年犯罪具有“突發性”,就好比一顆不定時炸彈,我們並不清楚什麼時間或者什麼事物引起了某一犯罪者的好奇心繼而產生了潛在犯罪的動機,於是他們採取過激的方式達到他們的目的,這種感情用事,不顧後果,肆意妄為的行為往往很單純,並沒有預謀,只是“想”然後就去“做”。他們盲目而衝動,受不了激怒,往往逞強好勝。這種突發性行為反映了青少年情感易衝動,不善於控制自己,有的僅僅是為了偷點錢去上網而殺人。

  其次,青少年犯罪具有“合夥性”,針對這個年齡段,並不是單一行動的個體,他們存在著膽小的心理,個人並不成事,因此這些青少年往往結伴壯大聲勢,在中小學門口實行恐嚇勒索,他們往往醉翁之意不在於勒索到錢財而是那種氣焰,覺得很自我,正因為此時青少年的心態十分的不穩定,因此很容易講所謂的“義氣”而盲目跟隨。

  然後,青少年犯罪的主體多是輟學在家,遊逛在娛樂場所,遊戲廳,檯球廳等地,他們接受的教育水平低,不能有一個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對於大是大非並不能很好地抉擇,也因此更容易被社會上的不良分子帶入深淵。所以,青少年犯罪具有普遍“文化水平低”的特點。

  再次,青少年犯罪動機單純化,很多青少年犯罪往往就是單純的受到電視作品的影響,例如:古惑仔系列,他們只片面看到一些場面,每天打打殺殺的日子以及讓人崇拜和受矚目,他們覺得那樣的日子很“風光”,很“精彩”,在電視作品的影響下,他們在沒有錢打遊戲的時候便想到模仿影視去偷去搶去勒索。

  最後,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的型別也多樣化。青少年樂於在物質上的享受,他們的享樂主義在腦海裡一旦形成,便總想要不勞而獲,在慾望的唆使下,他們偷竊家裡錢財,繼而偷盜他人,甚至開始明目張膽的搶劫。在淫穢物品的影響下,也出現了嫖娼,強姦,賣淫,賭博,詐騙等多種犯罪行為。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剖析

  人的發展是由本能的生物人向理智的社會人發展的過程,在相近似的環境中,青少年之所以比成年人更易於越軌,主要是身心發展及社會化程度的差異而所致。很多時候,青少年心智發展的不健全,他們的認知能力比正常孩子差,在很多方面更容易偏激,敏感多疑,較之更衝動,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加之不良的客觀環境,這些青少年便極其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首先,我們從主觀層面上,就是在犯罪人身上進行剖析。青少年犯罪根本的原因在於青少年本身。由於青少年文化素質較低,分辨是非能力較差,其為人處世的無知性、盲目性就很難應付來自社會各方面的誘惑,很容易被別人影響。在生長髮育階段,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他們都是不夠成熟的,在辨別是非時,往往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而缺少理智。在自我約束力差的同時,外界的誘惑給他們一種神祕感,想要探索,處於那個階段的青少年好奇心頗重,想要去嘗試的心理總是戰勝一切,容易誤入歧途。在道德方面,在家庭和學校的薰陶下,父母老師的言行對他們有一定的影響,道德對於他們而言是一種泛泛的理論,在他們心裡並沒有形成正確的道德觀,於是,犯罪也是一種必然。

  然後,我們再從客觀上進行闡釋,分三個部分:

  第一,家庭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的和諧對孩子的心理髮育是非常重要的。家庭結構是否合理、家庭教育的方法是否恰當、家庭的心理環境是否和諧,都直接作用於一個孩子的心靈成長。我們說,青少年犯罪,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家庭環境的影響。三字經裡就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作為啟蒙老師,父母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孩子在家庭中成長,都在受著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家庭環境,對於每一個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從一下生便處在這個環境中,他所有的生活方式,技能操作,道德規範都是從這裡開始萌芽便逐漸認知形成的。父母作為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我們的健康成長。如果父母的生活方式不良,給青少年做了不好的作用,例如,在零用錢方面沒有節制,隨著孩子的性子,“要”就“給”,就會養成他們不勞而獲,揮霍無度的壞習慣,忘記中華傳統美德。再比方說,玩牌賭錢,雖然在競爭壓力頗大的現實社會,父母因為工作壓力在閒暇時間打牌消遣,但是不論籌碼是多大,都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久而久之,當青少年看到贏家輕而易舉的就獲得收益時,便會產生“錢生錢”的錯誤想法。不僅如此,談吐對孩子的言行也息息相關,有素質文化的父母必然能教授孩子不講粗俗的語言。還有一點,不是非常普遍卻足以引起青少年犯罪,那就是家庭結構失調,父母離異的孩子,心智多少都會有一些彎曲。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離異,對孩子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單親家庭教育出來的子女,他們的性格和言行偏激或自閉,總是走向極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尤其是青春期,由於缺乏父與母一方的關愛,或者是“後爸”、“後媽”對自己的冷眼排斥,使得這一部分的孩子產生嚴重的“仇恨心理”、“報復心理”,從而慢慢走上犯罪道路。總之,缺少健全家庭的溫暖,孩子的性格容易變異,心理會扭曲,最終走向犯罪。家庭的環境和型別不同,對青少年的社會態度和行為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因此,良好的家庭環境,會孕育子女健全的人格,給子女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必要的良好的條件。相反,不良的家庭環境則會導致子女的人格向變態的方向發展,往往是造成子女犯罪的主要客觀因素。

  第二,學校作為孕育國家英才的場所,是最純潔高尚的地方,可是,近年來電視媒體卻頻繁的報道“校園暴力”,暴力的實施者和承受著都可能是在校學生,前者已經構成了暴力犯罪,殊不知後者在受到不公的對待後,產生的報復心理,久而久之心生怨恨產生的狀態和行為,則會出現難以預計的慘烈結果。素質教育已經實行多年,但不乏大多數的學校依舊是應試教育,學校為了抓升學率,為了名聲,文化課的比重佔據了思想道德課程和法制課程的時間,致使他們的法律意識淡漠,鋌而走險。在攀比盛行的風氣中,一些資質稍差的學生,因為總是得不到老師的鼓勵和家長的理解,便逐漸對自己失去信心,隨之不再熱衷學習將注意力轉向其他方面,他們在學習上得不到成就感變自暴自棄,想得到大家的認可目光得到關注,繼而走向極端。

  最後一點,便是社會的影響。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組成了我們一個複雜的環境,社會才是一門真正的大學,在校園裡的知識並不足夠在這裡揮灑自如。作為社會人,不良的社會因素,也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在市場經濟下的今天,人們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慾望只增不減,到處都有“金錢至上”的影子。人們受著“拜金主義”的誘惑,只顧自己,自私自利,青少年的心智尚未純熟,因此也極容易變得唯利是圖。網路發展給我們帶來了便利,同時這把雙刃劍也給我們帶來的隱患,青少年網癮問題一直層出不窮,網路交友,網路遊戲,使得多少學生泥足深陷,不能自拔,沉迷在虛幻的世界裡,彷彿他們才找得到自我。網路上還到處隱藏著淫穢色情,凶殺暴力的文化,長期被這些低俗文化薰染,怎麼不會發生問題。在學校附近還存在著一些不良的娛樂場所,致使家長在孩子放學後經常去那裡找人,裡面的烏煙瘴氣和不良分子,無業遊民很多,經常在裡面教唆恐嚇學生,表面上哥們義氣,實際上完全是利用他們進行更多的勒索等犯罪活動。

  四、結語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擔負著國家的重任。梁啟超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通過多方面的努力減少青少年犯罪,刻不容緩。

  篇二

  《青少年犯罪心理學探究》

  摘要:青少年犯罪是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它事關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事關整個社會秩序的穩定,事關祖國的未來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是長期以來社會各界普遍關注和進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從最本源的解決方法和研究途徑——青少年的犯罪心理進行研究,並提出建議。

  關鍵詞:青少年犯罪心理學校園環境

  狹義的青少年犯罪,是從刑事法學觀點出發給青少年犯罪所下的定義,一般指14—25歲這一年齡段的人所實施的依法應當受刑事處罰的行為。這個定義以我國開始追究刑事責任的年齡14歲為起點,我國刑法對不滿18歲的青少年犯罪做了相應較輕的刑事處罰的規定。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

  一家庭教育不當

  青少年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不當是造成其犯罪的一個重要成因。家庭環境不利用於青少年的情況:父母忙於工作忽略孩子,很少與孩子溝通,或父母感情不和,經常吵鬧,甚至離婚等,這些都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障礙;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溺愛孩子,容易使孩子養成好逸惡勞、自私自利、的惡習,一旦個人慾望達不到滿足就容易偏激;奉行棍棒政策,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形成以暴力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放任孩子,易使孩子失去家庭溫暖和監護,造成性格孤僻冷漠,經不起誘惑,沾染不良習氣,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校園環境

  青少年時期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的老師、同學、朋友,都對青少年的成長、成熟起到重要作用,老師在從教過程中體罰學生、不公平對待每個學生,很多老師不喜歡、排斥、甚至責罵成績不好、調皮的學生,久而久之,會給一些學生心目中蒙上一層影陰,隨著不斷積聚這種不被重視,被忽視和被排擠的情緒後,引發犯罪的導火索。

  三模仿他人

  青少年階段好奇心理非常強烈,喜歡模仿,但心智不夠成熟,對法律瞭解不多,對自己行為的合法性缺乏正確的認識,他們在模仿時並不能選擇合適的模仿物件。由於好奇心的驅使激起想嘗試的願望。一旦受到不良影視作品、網路、暴力行為或犯罪分子的唆使與誘惑,極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青春期叛逆

  青少年階段正處於生理和心理的成長期,沉重的學業和家長的管制與青少年渴望自由的心理髮生矛盾,特別是—些成績差、被認為品行不良的青少年,在學校受到老師的訓責、遭到同學的排擠,在家裡還要受到父母的責怪,導致他們的強烈不滿,在被教唆,或被指使等情形下容易做出報復家庭和社會的行為。

  五利己心理

  現在的青少年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家備受父母的嬌慣,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一切都要以自己的想法為宗旨,佔有慾望非常強烈,如果得不到滿足,長期積壓自己的不滿,一旦有機會就會爆發釋放或通過犯罪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六互相攀比

  在經濟大爆發的現代社會,青少年深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些青少年愛慕虛榮,互相攀比家境,攀比穿戴,攀比各種物質條件。在認為自己的物質條件不如別人時,非常容易偏激,容易衝動,再加上逞強好勝、頭腦簡單,分辯是非能力差等因素,稍被引誘或者教唆就容易實施犯罪行為,走上犯罪道路。

  二、對減少青少年犯罪的建議

  一注重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健全的家庭結構、和諧的家庭關係對青少年孩子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對青少年不能夠只給予物質,而應增加感情溝通和交流,只有青少年感受到父母的愛,他們才能夠學會愛別人;青少年的一些行為和想法應當得到父母的支援和關心和有效監督,得不到父母的重視和接受,父母不加以肯定和疏遠會激發青少年的叛逆和自暴自棄;父母就是青少年的模範和榜樣,青少年的很多行為和想法都是父母的言行的複製或擴大變形後的體現,所以父母一定要承擔起自己作為父母的責任,做一個正面積極的青少年的領路人。

  二積極友好的校園環境對青少年有著正面的影響

  老師在青少年心目中是非常威嚴和不可取代的,老師的言行和做法對青少年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老師在從教過程中不可以體罰學生、公平對待每個學生,這是最基本的。很多老師只喜歡成績好、聽話的學生,而不喜歡、排斥,甚至責罵成績不好。調皮的學生,久而久之,會給一些學生心目中帶來影陰。我們必須倡導老師一視同仁,並且更應該給那些問題青少年更多的關愛,化解他們心中的不滿和極端情緒。

  三加強心理輔導教育

  我們的心理輔導教育系統還並不完善,我們要從父母、老師等抓起,強化心理輔導和指引的作用,在中小學和高校都應當設立心理輔導機構,對青少年及其家長開放,並有效的解決青少年的問題,而不是一個空殼擺設,將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抑制在行為發生之前,而不是發生了惡性事件之後再進行反思和指責。

  三、結語

  青少年犯罪問題一定要充分引起家長、學校和社會的高度重視,並積極採取多方行動,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思考和反思階段。

  參考文獻:

  [1]劉邦惠.犯罪心理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景璐石,徐科,馮軍,蔣憲君,孟婕.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與個性特徵相關分析.中國公共衛生.2008.

  [3]王瑞霞.青少年犯罪心理透視.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6.

大學設計心理學論文範文
愛情心理學文章
相關知識
大學青少年犯罪心理學論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學論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論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相關探討論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及預防的論文
談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論文
有關犯罪心理的論文
預防青少年犯罪的體會精選
大學生網路犯罪心理淺探論文
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