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來主義優秀教案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4日

  《拿來主義》是魯迅先生所作的一篇著名的雜文,文章深入淺出,耐人尋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拿來主義》的優秀教學的設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理解魯迅先生“拿來主義”主張的內涵;

  2學習作者的論證藝術,體會詞語的諷刺意味。

  教學重點:學習魯迅的論證藝術,揣摩詞語的諷刺意味。

  教學過程 :

  一、指導預習。

  讀課文,思考1魯迅先生在提出“拿來主義”之前,為什麼先批“送去主義”?由此理出文章結構層次,歸納每部分的大意。2勾畫出犀利、幽默的詞語和比喻論證的語段,並體會其含義。

  二、簡介魯迅先生的創作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創作,對我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有巨大的影響。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集《吶喊》、《徬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以及大量的雜文集《墳》《而已集》《二心集》《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等。

  三、匯入新課。

  同學們課外閱讀範圍比較廣泛,書也讀得不少,科技作品不說,中外文學作品,書的種類也較多,有唐宋詩詞、明清小說,外國作品也不少,如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戰爭與和平》,巴爾`扎克的《高老頭》、雨果的《悲慘世界》等。總之,古今中外的作品都有。古代和外國的這一些文化遺產,我們在接觸的時候,採取怎樣的態度才是正確的呢?學習魯迅的《拿來主義》,從中可受到啟發,得到教益。

  四、寫作背景簡介

  本文寫於1934年6月4日,最初發表在6月7日《中華時報》副刊《動向》上,署名霍衝,後由作者編入《且介亭雜文》。

  本文寫在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我國東北三省之後,妄圖進一步佔領華北地區,中華民族面臨嚴重危機,而國民黨反動政府頑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賣國反共政策,對外出賣國家領土,對內實行反革命軍事“圍剿”和文化“圍剿”。一些資產階級買辦文人,甘作“洋奴”,極力鼓吹“全盤西化”,完全否定我國的文化傳統,以此對抗革命文化。革命陣營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對待文化遺產的問題上,存在著種種錯誤思潮和觀念。為了揭露和打擊敵人,澄清認識,魯迅先生寫了這篇《拿來主義》板書標題,闡明瞭馬克思主義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實行“拿來主義”的主張。

  五、研習新課。

  1.分析寫作思路和課文結構層次。

  提問:作者要論說的是“拿來主義”,為什麼課文前半部分寫“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

  討論、明確:作者要論說的是“拿來主義”,但它是針對歷史和現實存在的問題提出來的,近代的“閉關主義”必然導致“現在”的“送去主義”。“送去主義”是一種有往無來的賣國行徑,必然導致國勢日弱,被動挨打,從長遠看,將造成亡國滅種。因此,採取與“送去主義”針鋒相對的“拿來主義”就刻不容緩。“送去主義”和“拿來主義”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破”正是為了“立”,“破”得徹底,“立”得才牢靠。這個問題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結構層次就基本上清楚了。

  全文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及其嚴重後果。

  第1、2段是揭露批判國民黨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義”的媚外求榮和欺世惑眾的可恥行為。

  第3、4段是揭露“送去主義”的實質和危害。

  第二部分第5--9段:闡明“拿來主義”的基本觀點,批判在對待文化遺產問題上的錯誤傾向。

  第5段正面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

  第6段揭示“送去主義”的危害和實行“拿來主義”的必要。

  第7段揭示“拿來主義”的含義就是“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第8段批判對待文化遺產的三種錯誤態度。

  第9段從正面具體而形象地闡明“拿來主義”的原則和方法。

  第三部分第10段:總結全文,指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具有的膽識和品質,以及“拿來主義”對於創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義。

  2.研習第一部分:弄清“送去主義”的實質與危害,體會幽默、諷刺的語言在批判錯誤觀點時的表現力。

  1提問:第1段“別的且不說罷”一句有什麼作用?作者列舉了哪些事例來揭露國民黨政府實行“送去主義”的媚外醜態的?

  討論,明確:這一句把所要揭露、論述的範圍加以嚴格的限制,只講文化上的事。本文寫於1934年6月4日,那時日本帝國主義的魔爪已經伸到了東北、華北,國民黨政府推行賣國主義政策,變本加厲地出賣國家的領土、資源和主權,確實“成了什麼都是‘送去主義’了”。因此,用“別的且不說罷”的句子,不僅使論述的範圍明確,而且增強了揭露的深刻性。

  作者舉了三個“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不知後事如何”,即有去無回,這是媚外的可恥行徑;還有幾位“大師”們捧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掛過去,“捧”何其鄭重、恭敬,媚態可掬,幾張畫“一路的掛”,何其賣力,何其寒傖可笑,“發揚國光”,反語,諷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徵主義’……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用這種方式來顯示一點進步,多麼可憐,暗示“學藝”上的東西已經相當貧乏。作者諷刺批判的鋒芒不是對著幾位藝術家,而是指向賣國媚外的反動當局及其御用文人,字裡行間充滿著憎惡和鄙視。

  2提問:一味奉行“送去主義”會產生什麼嚴重後果及危害?

  討論,明確:作者以尼采自詡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作類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中國不是“豐富”,還要“大度”,“只是送出去”,同樣是愚蠢可笑的。說“掘起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幾百年之後呢”?我們的子孫,“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磕頭”、“討”和“殘羹冷炙”、“獎賞”等詞語,形象、深刻地寫出了“送”的結果是我們的子孫後代無法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

  3提問:“拋來”和“拋給”有何區別?

  討論,明確:拋來指把無用的東西拋棄掉,或者無代價地送人或施捨,一般不懷有什麼不良的動機或目的。

  拋給指有目的的、帶惡意的輸出。

  4小結:作者把對待文化遺產的問題放在歷史和現實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文章一開始便從“閉關主義”說起,進而揭露國民黨政府在“學藝”上實行“送去主義”的種種媚外求榮,欺世惑眾的事實,揭示“送去主義”必然使中國人民更加陷入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慘境地。因此,“送去”之外,還得“拿來”。

  3.佈置作業 。

  1給加黑的字注音並解釋:禮尚往來自詡殘羹冷炙冠冕

  2預習課文後半部分,學習比喻論證的方法和理解一系列比喻的含義。

  4.研讀第二部分:理解“拿來主義”的主張,領會運用形象的比喻闡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寫作方法。

  朗讀第5--7段,注意對吝lìn嗇sè、髓suǐ、蹩bié正音。

  1提問:第5段中哪些詞語含有諷刺意味?第6段的“送來”與“拿來”有何區別?第7段的“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怎麼理解?

  討論,明確:“摩登”是針對上文“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後……成了什麼都是‘送去主義’了”而言的,把賣國媚外的行徑說成“時髦”,一味地“送去”說成“趕時髦”,其諷刺意味是很濃烈的。“吝嗇”是針對上文“豐富”、“大度”而言的,兩者鮮明對照,對“送去主義”者進行諷刺鞭撻。

  “送來”是帝國主義對我國進行的經濟、軍事、文化侵略、掠奪,是“拋給”的同義語;“拿來”是根據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質不同,內容迥異。

  運用腦髓指用腦筋獨立思考,有主見;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別力;自己來拿指要有選擇,自己拿。

  2提問:第8段批判了對待文化遺產的哪幾種錯誤態度?第9段闡述了“拿來主義”者應採取怎樣的態度和方法?運用比喻論證說明有什麼作用?

  討論,明確:“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

  怕:徘徊不敢走進門逃避主義孱頭

  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虛無主義昏蛋。

  羨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義廢物。

  以上三種人對待文化遺產的態度都是錯誤的。

  對待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首先是“佔有”,然後是“挑選”。“佔有”是前提,不“佔有”就無從“挑選”;“挑選”是關鍵,不“挑選”,“佔有”就毫無意義。

  “挑選”的具體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魚翅比喻文化遺產中的精華部分使用,吃掉。

  鴉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類事物存放,供治病。

  煙槍、煙燈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類事物送一點進博物館,毀掉。

  姨太太比喻供剝削階級欣賞享用的腐朽淫靡的東西走散。

  文中運用“大宅子“、“魚翅”、“鴉片”、“煙槍和煙燈”等當時人們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對待文化遺產這個抽象問題具體化,深奧道理淺顯化,將怎樣“挑選”說得具體形象又清楚透徹。尤其是對“孱頭”、“昏蛋”、“廢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豐富,耐人尋味。

  5.研讀第三部分:要求學生朗讀文章最後部分,簡要說出每句話的內容。

  第1句話:結論是我們要拿來。第2句話:拿來主義的具體做法。第3句話:拿來主義的結果。第4句話:拿來主義者應具備的條件。第5句話:從反面指出拿來主義的意義。

  提問:這一段共5句話,如果這5句話是5個問題的答案,那麼應該是哪5個問題“思考和練習”二?

  明確:①究竟應該怎樣對待文化遺產?②對文化遺產應該怎樣區別對待?③正確對待文化遺產有什麼積極意義?④要處理好文化遺產我們必須具備哪些條件?⑤實行“拿來主義”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

  6.總結全文,加深理解。

  1提取要點,歸納中心:本文批判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賣國主義政策和一些人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態度,闡明瞭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確的繼承和借鑑乃是建設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魯迅對文化遺產的見解,跟毛澤東同志“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排洩其糟粕,吸收其精華”的意見是一致的。時至今日,這篇文章仍然放射著思想光輝,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鑑。

  2由學生討論,歸納寫作特點。①先破後立,破立結合;②運用貼切的比喻闡明抽象、深奧的道理;③語言犀利、幽默。每一條要求能舉出例項,並結合自己的感悟作簡要分析。

  7.佈置作業 :運用“拿來主義”觀點,寫一篇分析課外閱讀的古代或外四文學作品的短文。

  《拿來主義》教學原文

  中國一向是所謂“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後,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在,成了什麼都是“送去主義”了。別的且不說罷,單是學藝上的東西,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後事如何”;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徵主義”,此後是順便到歐洲傳道。我在這裡不想討論梅博士演藝和象徵主義的關係,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

  但我們沒有人根據了“禮尚往來”的儀節,說道:拿來!

  當然,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中國也不是,雖然有人說,掘起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但是,幾百年之後呢?幾百年之後,我們當然是化為魂靈,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獄,但我們的子孫是在的,所以還應該給他們留下一點禮品。要不然,則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

  這種獎賞,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這是“拋給”的,說得冠冕些,可以稱之為“送來”,我在這裡不想舉出例項。

  我在這裡也並不想對於“送去”再說什麼,否則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但我們被“送來”的東西嚇怕了。先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後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於是連清醒的青年們,也對於洋貨發生了恐怖。其實,這正是因為那是“送來”的,而不是“拿來”的緣故。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譬如罷,我們之中的一個窮青年,因為祖上的陰功姑且讓我這麼說說罷,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問他是騙來的,搶來的,或合法繼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換來的。那麼,怎麼辦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但是,如果反對這宅子的舊主人,怕給他的東西染汙了,徘徊不敢走進門,是孱頭;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算是儲存自己的清白,則是昏蛋。不過因為原是羨慕這宅子的舊主人的,而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進臥室,大吸剩下的鴉片,那當然更是廢物。“拿來主義”者是全不這樣的。

  他佔有,挑選。看見魚翅,並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只要有養料,也和朋友們像蘿蔔白菜一樣的吃掉,只不用它來宴大賓;看見鴉片,也不當眾摔在茅廁裡,以見其徹底革命,只送到藥房裡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只有煙槍和煙燈,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21,阿剌伯的煙具都不同,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粹,倘使揹著周遊世界,一定會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餘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還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為是,要不然,“拿來主義”怕未免有些危機。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麼,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六月四日。

  拿來主義讀後感

  “拿來”的反義詞是“送去”,既然有了“送去”,也該有“送來”。“拿來”與“送來”的真正區別是:一個主動,一個被動。這區別小則相差無幾,大則天淵之別。

  同樣是開啟中國的大門,為何“改革開放”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而“鴉片戰爭”卻成為了中國人的恥辱?這是因為“改革開放”是拿來的,而“鴉片戰爭”是送來的。

  我們作為學生也應該明白這一道理:要主動學習,而不要被老師和家長牽著鼻子走。拿一個現實一點的例子來看,同一班學生,一部分勤奮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生肯定成績好,而每天老師都要留堂的同學的成績並好不到哪裡去,這就是“主動”與“被動”的差別,我不否認有先天的因素在,但我相信這也是極少數的。

  同樣是學習,我們也該弄清“我要學”還是“要我學”

  送來太多,也許會感到厭煩,甚至恐懼,學習也一樣。我們厭煩、恐懼學習,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拿來可以量度而為,所以我們不妨把學習當作一種興趣或一件樂事,我們何必這樣勞累身心呢?慢慢“拿來”,天長日久,“拿”的多了,成績也就上去了。

  二

  魯迅先生曾對“拿來主義”做過一番評論:“我們要學會取捨,對於好的東西,諸如西方的先進技術,我們要“取”,要拿來。對於又好又壞的我們可以取他好的一面,如鴉片,同送入藥房,對於無用的“姨太太”我們要舍。

  的確,當今正處於改革開放時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我們要學會取捨,正如同開啟一扇窗,我們既要呼吸新鮮空氣,又要防止飛蟲進入紗窗。

  現代人喜歡包裝自己,將自己包成“洋”貨,自以為很前衛,很“酷”,卻不知其實不過是取別人的糟粕。

  曾有一則報導:一家方便麵廠有幾百萬向國外購得一套製造方便麵的流水機器,結果安裝不了,一問才知是國外被淘汰的七十年代的機器。如此“取”的損失可真是代價慘痛,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孔子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古人尚且如此,那我們呢?

  如果說我們“取其糟粕”只是讓我們丟失面子,那麼那家廠的“取其糟粕”便讓國家蒙受巨大損失。如此的“借鑑”要不得。我們要學會該怎樣“拿來”!

 

  在現代開放的經濟浪潮中,會有更多的新鮮事物進入,而我們青少年處於可塑性較強階段,好奇心強,且模仿能力強,所以我們要學會取捨,取其精華,舍其糟粕。


用字母表示數的應用的教學反思
五年級下冊白楊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拿來主義優秀教案設計
木蘭詩語文優秀教案設計
《散步》教學反思優秀教案設計
彩墨家園小學美術優秀教案設計
幼兒園寒冷的冬天大班優秀教案設計
幼兒園體育課玩沙包優秀教案設計
有關幼兒歌曲優秀教案設計
朱德的扁擔優秀教案設計
找春天優秀教案設計
早操優秀教案設計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