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英語閱讀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初中英語教學中不可少的教學環節,也是提高教師教學質量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和途徑,新課程作用下的英語教學反思是教育者對教學資源的深層優化,更有利於英語課堂教學的時效性。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參考。
篇一
初中英語新教材中閱讀材料的分量比不斷地增加。課文的形式有對話、短文、書信、故事、日記等;篇幅由200個左右逐漸增加至300多個詞;題材涉及到校內外生活、勞動、衛生保健、體育運動、節日、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的道德風尚等。還有一些課文反映了人口教育、環境保護、宇宙飛行、名人生平事蹟等。
轉換法就是為使學生在閱讀課文過程中獲取資訊和加工資訊更加容易而採取的各種措施。只要能夠把文字形式的文章內容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的方法都稱之為轉換法,它不是一個固定的方法,而是多種手段的總稱。轉換法克服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考察學生的
理解程度,而忽視了學生閱讀文章的過程,以及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的錯誤傾向。
下面是我在教學過程中所採取的幾種轉換手法。
一、列表
列表就是對閱讀文章中的內容進行分類、對比、排列。當學生拿到一篇長達200多甚至300多個單詞的文章,而且文章中數字繁多,時間、場景變化快。學生在閱讀時會丟三落四,感到無從下手,從心理角度考慮,會產生一定的心理障礙比如厭煩情緒,學困生乾脆把文
章甩在一邊。如果教師把課文內容列成表格,讓學生在閱讀中邊讀邊填表格。這樣,不但可以通過填表瞭解文章內容,而且培養了學生的閱讀技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使文章簡單、明瞭,學生易於理解。如:“Standing Room Only”,是一篇有關世界人口的閱讀
文章。這一課教學目的是在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人口教育。文章的寫作特點是用數字來顯示人口速度及不同時期、世界人口逐年增加的情況。整篇文章出現人口數學十個,在講這篇文章時,我就設計了以下兩個表格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填寫。一是根據課文內容填寫人口增長速度。二是根據課文內容填寫不同時間的世界人口增長情況。填完表之後,讓學生口頭說出人口增長的速度和世界人口增長的情況。然後再結合插圖。提出以下兩個問題:1.Why will there be standing room only On earth?2.Why will there not be enough space for angbody else?最後,教師在學生基本掌握文章意思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人口教育。教師提問:What are we going to do?或what shall we do?這時學生踴躍發言,課堂學習氣氛達到了高潮。
二、做筆記
老師要求學生在閱讀文章過程中把自己認為重要的內容先記錄下來,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做筆記回答老師事先準備好的問題。採取這種形式能夠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判斷、思維能力和養成良好的做筆記習慣。
三、根據課文內容繪圖或設計畫圖
如果文章的內容是描述一個地方一個城市的位置,老師可讓學生根據內容畫出這個地方的平面圖或這個城市的地圖,並標出重要的地理位置。如果文章的人物繁多,場景變化多,老師也可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根據內容設計圖畫,通過這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和合理推測能力。教師在設計閱讀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幾種情況:1儘量提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及主體結構。2設計的閱讀形式要與文章的內容及體裁相一致。3指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操作,而不是閱讀完再進行活動。4如果學生對老師的要求不清楚,老師要提前做示範。5提倡學生進行創造性發揮,合理推測。6及時給學生以合理的評估。
四、實施分層教學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徑
在大力推廣素質教育的21世紀,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位學生都得到良好的發展。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只按中等發展水平教學,存在著很大弊端。具體每一堂英語課,學習好的學生“吃不飽”,對學習的單詞,習慣用法,對話及課文熟練掌握後感覺內容簡單,而失去學習壓力,缺乏上進心。而成績落後的學生,則“吃不消”,按中等生標準要求他們,他們覺得單詞難記,習慣用語語法掌握不了,更談不上英語對話了,於是他們死記硬背
學一下,難題越來越多,漸漸感到學英語枯燥無味,從而喪失信心。因此,必須分層教學,把每堂課的教學目標分為好、中、差三類,根據不同目標進行練習、考核,從而使每位學生獲得成功。
五、個別指導是因材施教的有效形式
很多現代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都認為教學不應以中等程度的學生為目標,而應以全班的每一個學生為目標,應該使全班教學和個別教學的實行最優的結合。個別指導重點是優等生和學困生。
篇二
在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是比較難教的部分,也是極為重要的部分,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快速準確地理解和獲悉外語語言的能力。在各種英語考試中,也都把閱讀理解當作主要測試專案大約佔題40%,這就要求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技能。
英語的五大基本功包括:聽、說、讀、寫。讀包括朗讀與閱讀。閱讀又分為泛讀與精讀。快速瀏覽,瞭解文章大意,找出文章所給資訊點為泛讀;在此基礎上掌握重點單詞,短語及句型。能概括文章段落大意及中心思想,能翻譯文章為精讀。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既要注重培養他們的泛讀能力,更應該培養他們的精讀能力,注意兩種能力相結合。初中教學進入八年級以後就出現了較長篇幅的文章、大量生成的詞彙。科技型、說明型、議論型、人物傳記型閱讀文字也日益增多,而初中學生所學知識膚淺,詞彙量小,分析問題也不夠深入。教師在較長文章的課堂教學中也要注意整體性的把握。讓文字閱讀與語言應用緊密結合。目前,英語學習兩級分化比較嚴重,我們農村的英語教學又成了初中英語教學的新問題。學生底子薄、習慣差、這就更要求農村教師在教法和對學生學習的指導上進行探索和研究。以下是我對閱讀教學的一些看法:閱讀前:
1.教師可適當介紹與閱讀內容有關的社會、歷史、人文、自然背景,特別是與我國不同的英美等西方國家的歷史地理和風俗習慣資料;
2.摘要介紹部分有礙於課文理解的生詞。並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如果遇到可能猜得出的生詞一定要去猜測,而不要忙於查詞典;
3.引導學生根據文章標題、插圖和有關問題討論並預測文章內容;
4.最後教師最好提出一兩個能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指導性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
閱讀時,可分為計時閱讀,快速閱讀和細節閱讀。通過幾個層次的閱讀理解培養學生的能力,強化讀取資訊的意識,為鞏固和運用知識打下了基礎。
1.快速閱讀scan指定的內容用眼讀而不是用嘴讀,逐句讀而不是逐字讀;
2.提問好、中、差各層次的學生,問題要圍繞中心思想mainidea;
3.提出細節性問題,讓學生獲取有關what,where,when,why,who,how等基本事實以及start,process,end總體過程脈絡;
4.細讀:佈置任務,反覆閱讀課文,反覆思考;
5.分小組討論問題答案,然後全班檢查答案。讀完後
1.鼓勵學生用簡略的方式表述自己對文章的見解和領會,而不是複述課文;不要糾正學生的語音、語法錯誤,哪怕比較嚴重;
2.在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檢查學生對生詞的猜測情況,既然是猜,能沾邊達意就行。
3.把語言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圍繞已學課文開展各種形式的口頭交流活動。比如可以複述課文,分角色扮演,討論某個問題,調查一個專案,採訪相關人士、仿寫與課文相關的話題等;也可動筆對課文進行改寫,列提綱、評述等。具體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總之,教學方法多種多樣,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以學生髮展為本,促進他們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篇三
根據我個人學習和教學實踐,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分析、判斷能力。我在英語日常閱讀課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創造性地實施了“問題情景教學法”的嘗試,形成了以下的認識:
1.“語言點問題”的設計與作用。根據閱讀課文材料,老師精心設計部分“小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的語言知識的展現,這些問題淺而易懂,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或聽力訓練,瞭解材料內容,很快找到問題的答案,有成功感,提高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
2.“整體理解性問題”的設計與作用。隨著詞彙、語言點的處理,老師再精心設計部分“大問題”,促使學生加強對段落的理解,理順事件發生的順序,人物行為,加深對文章整體的把握,獲取中心意思。同時,根據學生對問題的回答,老師可精選幾個重點段落,篇章,引導學生加強朗讀,在朗讀中猜測生詞、難句的意思,加深對句子章節、文章的理解,體驗作者意圖、態度、感受。從而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和分析能力
3.“趣味思考性問題”的設計與作用。在處理了語言點知識,對文章整體認識後,老師可精心設計一些激發學生興趣問題,有些問題可讓學生相互討論。進一步促使學生去了解作者觀點、態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資訊能力。預測事件情節發展或後果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分析、判斷能力。而這些問題往往也是平時考試中常出現的難度較大的問題。
八年級英語月考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