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讀書筆記手抄報
讀書是反思性的理性活動,是提高思維能力的基本手段;讀書又是一種高尚的文化生活,是陶冶性情、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徑。做讀書的手抄報,可以提升青少年對讀書的興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
最近,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深深地體會到了海倫·凱勒堅強不屈的精神。有人說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是海倫·凱勒。在書中,海倫說:“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的確,正因為這句話感觸了我。
海倫是不幸的,她出生19個月就失去視覺和聽覺,也讓她變得古怪、粗暴、無禮,直到她的莎莉文老師教她認字,學習,才使她振作起來,與人溝通。當她感悟到“水”——這個她所認識的第一個字後,便開始對一切有了強烈的渴求,開始了迫不及待地認字、閱讀。她把學習當作了爬山,跌到了再起來,總會有一點進步。這些知識,像一道火光,點亮了海倫心中的燈。
書中,這點點知識讓我明白了:要用勇敢去接受生活的困難,去挑戰生命極限的勇氣,用愛心去擁抱世界!小時候雙目失明,怎麼看醫生也沒有用。但她沒有放棄,依舊認真學習知識。更讓我懂得了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會去享受生活。只要我們抱著追求,懷著友善,人生將會增添許多歡樂,許多幸福。
海倫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但又有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動告訴我們;只要不放棄,就一定能成功!
圖一
圖二
圖三
童年的讀書筆記
作者介紹: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生於俄國中部的尼日尼?諾夫戈羅德城,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勤勞善良的母親因無法養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過童年。他只上過三年學,十一歲就走向社會,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當過學徒工、搬運工、守夜人、麵包工等。十六歲時,他隻身來到喀山,進入了“社會大學”,在與命運的爭鬥中它深入俄國社會得罪底層,和各個階層、各種人物接觸,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從而不斷的豐富了它的社會知識和生活經驗。
1905至1907年,高爾基積極投身譽為大的無產階級革命,1906年寫成了長篇小說《母親》。《母親》真實地反映了20世紀初俄國風起雲湧的工人運動,表現了俄國工人階級從自發走向自覺的鬥爭過程,被列寧稱讚為一本“非常及時的書”.十月革命後,高爾基寫出了他最著名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內容介紹:
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最初發表1913年,它既是作者童年至青年時期生平的自述,也是舉世公認的藝術珍品,是作者根據自己親身的生活經歷,對俄羅斯19世紀末期社會政治生活所描繪的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這一形象即是作者早年生活的寫照,也是俄國人民,特別是處於社會下層的勞動人民經過磨練後走向新生活的典型。
好詞摘錄:
忽如其來、飄忽、興趣盎然、熠熠生輝
好句摘錄:
伏爾加河藍色的水面上,桔紅色的輪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張張金色的葉片則緩緩順流漂下。
我非常害怕外祖父,總覺得他的綠眼珠無時無刻不在盯著我看。
那曲子激昂中含著憂傷,彷彿是從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盪在房間中。
經常有人聽見了他們的歌聲從窗戶底下停下來看著他們,那一張張仰起的面孔讓我想起沒洗的髒盤子。
好段摘錄:
“唉,你們這些人啊……!”他常常這樣忽如其來地嘆氣,也不知在感嘆什麼。“人啊……”的尾音總是被他拉得長長的。
茨岡臉色紅紅地走到廚房中間,像一團火焰般地跳動起來:兩手高高揚起,腳步快得讓人難以分辨,襯衫抖動著,像燃燒一般發出燦爛地光輝。他放縱地舞著,彷彿開啟門讓他出去他就能跳遍全城!大家都被他感染,跟著他顫動起來。
歌唱中,外祖母時而前進,時而後退,時而飛旋,青春瞬間回到了她的身上,令她呈現出一種鮮花綻放般的美麗。每個人都被她吸引住了。
我的感想:
作者將主人公當時所處的骯髒的環境寫得很到位,在語言描寫上很有功夫。使文章生動,令人身臨其境,對美與醜及人複雜的感情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
我的讀書故事手抄報圖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