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對子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1日

  對子我們在生活當中隨處可見,那關於對子有哪些經典的故事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許將童年妙對

  許將一O四五--一一一一年福建閩縣今福州人。宋仁宗喜佑八年一O六三年中首名狀元。他小時候聰明靈悟,勤奮好學才氣橫溢,是聞名遐邇的“小神童”。

  許將九歲那年夏天,跟隨族親遊覽白巖山後,返回途中,因食乾糧,口渴難當,於是向正在菜園圍籬笆的老伯討茶喝。籬笆老人,早就知道,站在面前的這個小孩,是當地有名的“小神童”,並沒有馬上給茶,卻提出條件對他說:“小哥,要喝茶當然可以,但要請你對對,我有一個藏在心裡多年,對不出來的上聯,你把下聯對出來,我才給茶。”

  小許將雖然口渴得很,但卻懂得尊重長者,就很有禮貌謙遜地說:“請老伯賜教,讓小童見識見識。”

  這位老伯,就以自己圍籬笆的事,念出上聯:

  一籬二緯三樁囿菜園,園種春夏秋冬菜;

  與許將交遊的族親中,不乏文人雅土,他們聽了上聯,一時應對無句,幫不了小許將的忙,乾著急,擔心他對不上。才思敏捷的小許將,眨眨眼,拍拍小腦袋瓜,不慌不忙地對了下聯:

  百架千層萬卷疊書館,館藏古今中外書。

  許將話剛說完,眾人拍手稱妙。圍籬笆的老伯聽了,也暗暗佩服。“對得不錯,但不知他是偶然而得,還是實有其才。”心想,再出一對試試。於是,老伯開口說:“小哥,讓我再賜教一對如何?”小許將喝不到茶,口更渴了。但還是耐著性子,恭恭敬敬地回答:“敬請老伯教誨”。老伯就以他們今天遊覽勝地白巖山為題,侃侃念道:

  白巖白霧白玫瑰,如觀玉皿;

  同遊者聽了上聯,知道老伯用的是復字的修辭手法,絞盡腦汁,想助小許將一臂之力。然而,小許將可是心中有數,他回顧今日登山遊覽的情景,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又重現在眼前:蓮花巖上的託紅寺,紅寺映朝霞;玳瑁峰上盛開的紅杜鵑,他想到這裡,立刻得了下聯,就慢條斯里對道:

  紅寺紅霞紅杜鵑,若賞金屏。

  老伯聽了,高興得翹起大拇指,連聲稱妙。即刻端出上等白巖茶,小許將接過茶,正想喝,那老伯邊叫:“慢!”邊在茶杯裡,加上香噴噴的茉莉花。就在這時,老伯發現上弦月影,映入茶杯中,見景生情,又叫一聲:“慢!再對一聯。”隨著唸了出來:

  茶飲客吞杯中月;

  這上聯,不但難住同遊的文人雅士,而且也確實難住了小許將。這時,小許將手捧香氣誘人的茗茶,不敢往嘴裡送,他低頭苦苦思索,難得佳句,只好抬頭,向四處尋找答對的素材,當他發現水井畔,有一位大嫂在吊水,一時開竅!高興地大叫:“有對了!”接著朗聲念道:

  水抽人吊井中星。

  眾人齊聲叫好,聽得老伯也高興得連鬍鬚都翹起來,再次高喊:“慢,小哥!”大家一怔,以為他又要出難題了。原來他愛才心喜,笑呵呵地,又往許將茶杯裡,添上桂圓肉,然後說:“小神童名不虛傳,來日一定中狀元啊!”

  許將中狀元后,先後曾任編修,龍圖閣侍判,龍圖閣直學士、翰林學土、尚書左丞、右丞等職、知泰州今甘肅省天水縣、揚州今江蘇省江都縣、鄆州今出東省平東鯀等地。熙寧七年一O二四年,契丹以二十萬大兵逼代州今山西省雁門縣,朝廷命許將北上為使,與契丹談判。許將閱讀大量資料,廣博聞記,做好充分準備。談判中,舌戰對方,隨問隨答,對答如流,弄得對方膛目結舌,終於談判成功,免遭外患。

  :楊繼盛巧對趣話

  楊繼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對”著稱的名人。出生於河北容城,嘉靖進土。相傳他“每作對,人輒稱善”。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很多他的巧對佳話。

  傳說,楊繼盛剛剛入私塾讀書的時候,有一天,來了一個年紀較大的學生,私塾先生,看見這麼大年紀的人,也來求學,就出了一個對子相嘲:

  老學生

  誰知話一說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楊繼盛不假思索地接過來:

  小進士

  那位嘲笑“老學生”的先生聽後,大吃一驚,說:“此兒小小年紀,竟聰穎如此,將來必有出息!”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學生們,學生們作陣交戰的遊戲玩耍。正玩在興頭上,不料先生突然回來,大家慌忙四處藏匿。先生大怒,挨個地罰跪,並出對;

  藏形匿影;

  叫學生對,先對出者免罰,對不出的繼續罰跪。只見楊繼盛微微一笑,答對:

  顯姓揚名。

  先生臉上的怒氣,頓時一掃而光,驚呼:“此乃絕對也!”伸手將楊繼盛拉起來。從此,楊繼盛擅對出了名。在私塾從師十年間,楊繼盛還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對聯。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體元來做客。剛好家裡沒有酒,到酒店去買,湊巧酒也賣完了。辛體元出了上聯戲道:

  無酒是窮主;

  只聽見一個略帶稚氣的聲音回答:

  有兒為名臣。

  辛體元眼光一掃,原來應對竟是小繼盛,不禁嘖嘖稱讚。楊繼盛長大後,果然成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員外郎。當時奸相嚴嵩專政,楊繼盛因為忠苜敢言,一年之內四次被貶。最後一次,被貶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彈劾嚴嵩,結果被陷害入獄,受盡酷刑後,慘遭殺害。

  鐵肩擔道義;     辣手著文章。

  這副傳頌千古的名聯,就是楊繼盛在獄中寫下的。對聯鏗鏘有力,表現出他那蕩蕩襟懷,錚錚鐵骨。

  :賣柴童妙對進家塾

  明朝時,江蘇省吳縣,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盤。施盤家裡很窮,上不起學,他五歲開始,就上山砍柴、割草賣錢!同時,利用時間,偷偷地,向村裡的一位老秀才,學習認字、讀書、吟詩、作對。施盤九歲那年,他進城賣柴,路過一傢俬塾,聽著裡面傳出來的朗朗書聲,他好想進私塾當一名學生。恰好此時,私塾的主人張都憲坐轎回家,發現了小施盤,張都憲問他,站在這裡幹什麼,小施盤囁嚅地,說出了自己想進私塾讀書的願望。張合憲一聽,哈哈大笑說:“窮小子也想進我傢俬塾唸書,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經小施盤再三懇求,張都憲這才說:“這樣吧,我出一上聯,只要你能對上,我可以破例讓私塾老師收你。”張合憲出的上聯是:

  新月如弓,殘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這上聯連用四個“弓”字,兩個“月”、“弦”字。張都憲認為這下子,一定難倒這個賣柴童。沒想到,小施盤聽了上聯,笑嘻嘻地說“學費我出不起,對對子,可難不倒我。”他略加思忖,便對出下聯:

  朝霞似錦,暮霞似錦,東川錦,西川錦。

  施盤對出的下聯,連用四個“錦”字,兩個“霞”、“川”字,完全符合張都憲上聯的要求,而且用“朝”、“暮”對“新”、“殘”,用“東”、“西”對“上”、“下”,十分工整,張都憲只好讓他進私塾唸書了。

  切瓜分客

  明代年輕文學家蔣燾,小的時候,才思敏捷,對答如流,蜚聲鄉里。

  有一天,他的爺爺,帶他到一座廟裡去玩。蔣燾從高高的臺階上往下跳,三蹦兩跳地到了下邊。爺爺見了,笑著說:

  三跳,跳下地;

  蔣燾在下邊一抬頭,正好看見樹上;有隻小鳥“撲哧”一聲,飛上天去了,他馬上對了一句:

  一飛,飛上天。

  爺爺聽了很高興,連連贊好。

  有一次,他父親的朋友來訪,他們圍坐在客廳吟詩、聯對,忽然烏雲密佈,接著,括起大風,一會兒,就下起大雨,雨點“劈哩拍啦”地打在窗戶上。客人中,有一人看見窗戶紙上的雨點印兒,觸景生情,出一上聯求對:

  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

  這上聯的意思是說,這會兒,冰涼的雨點,打在窗戶上,東邊窗戶上有雨點,西邊窗戶上也有雨點。從文字上講,巧就巧在“凍雨”的“凍”字,是由“東”和兩點組成,“灑窗”的“灑”字是由“西”和三點組成。這樣,聯意既說明了當時雨打窗戶的情景,又說明了“凍”“灑”兩字的組成。這樣,下聯就不大好對。要求後半句說的事,與前半句說的事,互有關聯,還得拼成前半句的第一、三兩個字,可真夠難的。在座客人苦思冥想,絞盡腦汁,難以應對,客廳一時沉默。

  這時,僕人送上瓜來,蔣燾的父親,連忙切瓜分片,請客人吃瓜。站在一旁看父親切瓜,客人們吃瓜的蔣燾,即景生情,高聲說:“我來對下聯”。接著吟道:

  切瓜分客,橫七刀豎八刀。

  一語既出,滿座驚歎。蔣燾對下聯的前半句“切瓜分客”,說的是當時吃瓜的事。後半句“橫七刀”、“豎八刀”既是指切瓜,又跟前半句有直接關係。同時“七”、“刀”左右橫看,合起來,是前半句的第一個字“切”;“八”“刀”上下豎著,合起來是第三個字“分”。真是妙語雙關,興趣盎然。客人們皆讚歎不已。

  小於謙答對顯文才

  于謙,一三九八——一四五七字廷益,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水樂進土,著名的民族英雄1。他幼年時就勤奮好學,志向高遠。讀書過目即誦,對句出口皆成。有一次,于謙的母親,把他的頭髮,梳成雙髻上學,一天,被一個叫蘭古春的僧人看到了。蘭古春針對他的模樣,就戲弄他說:

  牛頭喜得生牛角;

  于謙立即應對:

  狗嘴何曾出象牙。

  蘭古春自討沒趣,匆匆而去。于謙回家後,對母親說:“今後不能再替我梳雙髻了。過了數日,蘭古春恰巧又路過學堂,看到于謙的頭髮梳成三岔,於是再次戲道:

  三角如架鼓;

  于謙隨聲就應:

  一禿似擂槌。

  蘭古春贊其才思敏捷,對於謙的老師說:“這孩子長大後,必定是國家的楝樑。”

  有一年清明節,于謙隨家中大人去祖墳掃墓,路過鳳凰臺時,他的叔父,出了個上聯讓他對,聯文是:

  今朝同上鳳凰臺;

  于謙馬上應對:

  他年獨佔麒麟閣。

  大人們聽了,對這一抱負甚大的對句驚喜不已,他的叔父說:“此小兒,乃是我們家的千里駒啊!”

  掃墓返回的路上,經過一座牌坊,上面寫著三個字:癸辛街

  于謙的叔父說:這三個字的地名,前面兩個字屬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要對個地名對,恐怕不容易。”不料,小於謙用三國演義中,所寫到的陝西地名,對道:

  子午臺

  他的叔父和族人們,聽了更加驚訝欣喜,因為這一地名,前兩字正好是地支即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中的兩個字,與癸辛街恰成一佳對。

  過了兩年,于謙成了縣學生員。當時,有一巡按,到他家鄉的一座寺院遊玩。隨從官員中,有一人指著殿中佛像道:

  三尊大佛,坐獅、坐象、坐蓮花;

  一時無人對出。于謙剛好也在場,他隨口應道:

  一介書生,攀鳳、攀龍、攀桂子。

  眾人無不拍手稱妙。

  注:1明正統十四一四四九年秋,瓦刺蒙古一部落入侵,英宗被俘。當時,任兵部尚書的于謙,擁立景帝,反對南遷,並親自督戰,擊敗瓦刺軍,使當時局勢轉危為安,故稱其為民族英雄。

  焉知魚不化為龍

  明代學者邱浚,一四一八--一四九五字仲深,瓊山今廣東瓊山人。幼年在學堂唸書,一天,大雨滂沱,有的座位漏雨,大家爭坐不漏雨的座位,當時和邱浚爭座位的,是一個當地顯貴的兒子,兩人互不相讓,爭得面紅耳赤。老師看見了說:“你倆不要爭,我有一句五字聯,能對上的坐好位。”接著念道:

  細雨肩頭滴;

  顯貴的兒子一聽,目瞪口呆,對不上來,邱浚卻胸有成竹地,對道:

  青雲足下生。

  老師聽了,只好把不漏雨的座位,讓給邱浚。

  顯貴的兒子不服氣,放學回家,將爭座位的事,向父親哭訴。顯貴聽了大怒,即差人把邱浚叫到家裡來,一見面,就氣急敗壞地喝道:

  誰謂犬能欺得虎!

  邱浚鄙視一笑,從容答道:

  焉知魚不化為龍?

  顯貴一聽,嚇了一跳,知小邱浚非等閒之輩,長大後定有出息,無話可說,只好放他回去。

  邱浚長大後,果真大有出息。他於景泰年間中進士,授編修,成化年間為國子祭酒。孝宗即位,任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機務。他天性好學,反對“文尚險怪”,熟悉國家典故。他認為夏德秀編寫的《大學衍義》中,治國平天下的條目不夠完備,於是博採群書1,加以補充,稱為《大學衍義補》。晚年右目失明,乃堅持閱讀,披覽不輟。

  注:1夏德秀二七八--三三五南宋大臣,學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慶元進士。其哲學觀點繼承二程、朱熹之說,主張:“收放心,養德性”。著有《西山文集》、《大學衍義》等。
 

開工奠基儀式對子
關於創業勵志對子
相關知識
經典對子故事
教育孩子經典的小故事
啟發孩子的經典勵志故事
孩子的短篇經典勵志故事
給孩子講的經典勵志故事
教育孩子的勵志經典例項故事
影響孩子一生的世界經典童話故事
孩子終身受益的啟蒙經典寓言故事
聰明孩子必讀的經典寓言故事
小鴨子的經典兒童故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