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職名稱變遷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5日

  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封建王朝官職稱謂與變遷

  【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後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如漢初劉邦既封皇子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為王,彭越為樑王,英布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為陳王;唐郭子儀被封為汾陽郡王;清太祖努爾哈赤封其子阿濟格為英親王,多鐸為豫親王,豪格為肅親王。再如宋代寇準封萊國公,王安石封荊國公,司馬光為溫國公;明代李善長封韓國公,李文忠封曹國公,劉基封誠意伯,王陽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國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鴻章封一等肅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與宰相通稱,簡稱“相”。如《陳涉世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廣《廉頗藺相如列傳》:“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錄後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如宋代趙普、文彥博等曾被加太師銜。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顏太師以兵解”,顏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師銜,故稱。再如明代張居正曾有八個虛銜,最後加太子太師銜;清代洪承疇也被加封太子太師銜,其實並未給太子講過課。

  【太傅】參見“太師”條。古代“三公”之一。又指“東宮三師”之一,如賈誼曾先後任皇子長沙王、樑懷王的老師,故封為太傅。後逐漸成為虛銜,如曾國藩、曾國荃、左宗棠、李鴻章死後都被迫贈太傅。

  【少保】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後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職,故稱。其二,古代稱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為“東宮三少”,後也逐漸成為虛銜。

  【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沒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如《張衡傳》:“上書乞骸骨,徵拜尚書。”再如大書法家顏真卿曾任吏部尚書,詩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書,,史可法曾任兵部尚書。

  【學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祕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承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如《指南錄後序》“以資政殿學士行”,這是文天祥辭掉丞相後授予的官職;《譚嗣同》“君以學士徐公致靖薦”,徐致靖當時任翰林院侍讀學士,這是專給帝王講學的官職。白居易、歐陽修、蘇軾、司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學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為趙將……拜為上卿。”

  【大將軍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如漢高祖以韓信為大將軍,漢武帝以衛青為大將軍。魏晉以後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於戰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後即廢除。《張衡傳》“大將軍鄧騭奇其才”,鄧騭當時為漢和帝的大將軍。

  【參知政事】又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框密副使合稱“宰執”。宋代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職。《訓儉示康》“參政魯公為諫官”,“魯公”指宋真宗時的魯宗道。《譚嗣同》“參預新政者,猶唐宋之參知政事,實宰相之職”。

  【軍機大臣】軍機處是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被稱為“樞臣”。清末漢人只有左宗棠、張之洞、袁世凱等短時間地任過軍機大臣。《譚嗣同》“時軍機大臣剛毅監斬”。

  【軍機章京】參見“軍機大臣”條。是軍機處的辦事人員,軍機大臣的屬官,被稱為“小軍機”。《譚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銜軍機章京,與楊銳、林旭、劉光第同參預新政。”

  【御史】本為史官,如《廉頗藺相如列傳》“秦御史前書曰”,“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秦以後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子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韓愈曾任監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僉都御史。再如《記王忠肅公翱事》“公為都御史,與太監某守遼寧”,王翱當時任都察院長官。

  古代官職變遷稱謂考

  一、授予、提升官職類

  加:加封,在原來官銜上加上某種榮銜,可享受某種特權。如:張合“特進”加封之官銜。《失街亭》

  徵:由皇帝徵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如 公車特徵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張衡傳》

  闢:①由中央官署徵聘,然後向上薦舉。如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闢被徵召公府不就。《張衡傳》  ②帝王召見並授予官職

  薦、舉:由地方官向中央選拔委以官職。如 君以學士徐公致靖薦。《譚》

  進:⑴推薦。如 臣進西門豹。⑵出來做官。如① 是進亦憂。《嶽》  ②乃令重黎舉夔於草莽之中而進之。《傳》

  選: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如 更選將官。《譚》

  察:考察和推薦。如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陳情表》

  封:帝王將爵位或土地賜給臣子。如 ①周公子封於魯,為方百里也。《孟子告子下》  ②封功臣皆為列侯。《後漢書 光武帝紀》

  當:任,充當。如 當侍東宮。擔任侍奉太子的職務

  拜:授予官職,任命。如 拜臣郎中。

  除:拜官,授職指辭舊職任新職如 除臣冼馬。

  授:授給,起。如 即軍中拜授。

  點:指派。如可汗大點兵。

  起:由民間徵聘或罷官後再授官職。起用,出任,做官。如 辛苦遭逢起一經。《零》

  簡:任命,選拔。如①簡能而用之。《思》②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

  升:升官。如旋升寧夏道。《譚》

  擢:提拔,選拔。如 擢瑞戶部主事。《海》

  拔:提升本來沒有官職的人。如 過蒙拔擢。《陳》

  陟:提升,提拔。如 陟罰臧否。《出》

  賞:由皇上特旨頒佈,賜於臣下官職爵位。如 賞袁世凱‘侍郎’。

  二、調動官職

  遷:①升遷。②調動官職,改任。③降職。如 遷我京職。《肅》。再遷為太史令。

  轉:調任。如 再轉為太史令。

  徙:調任。如①徙齊王信為楚王。②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衡》

  調:調動,調遷,調升。如 婿竟不調。《肅》

  移:特指調任。如 貶潮洲刺史,移袁洲刺史。

  補:補充空缺官職。

  改:改任官職。

  三、兼職,代理

  兼:兼任。如餘除右丞相兼樞祕史。

  領:兼任較低的官職。如 又領揚州刺史。《晉書•謝安傳》

  行:代理官職,指比本職低的兼職。如 太祖行備武將軍。《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署、理:代理、暫任。如 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權:暫代官職。如時韓愈吏部權京兆尹。

  攝:兼理,尤指暫兼。

  守:兼理,指本職高的兼職。

  判:中樞官兼任地方官。

  知:同判。

  護:上級官員離職,由次一級官員守護印信代行職權。

  假:代理或非正式的官職。如假司馬。

  四、降職,罷免類

  貶:降職。如 貶連州刺史。

  謫、適:被罰流放或降職。如 ①滕子京謫守巴陵郡。②謫居臥病潯陽城。③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謫戍:有罪人被押送到邊遠地方去駐防。如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

  出:①京官外調。如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②由家居而出任官。

  放:特指京官改任外官地方官。如 放寧夏道

  黜:廢,貶退。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賞。

  絀:通黜,廢棄,貶退。如 屈平既絀。

  左遷:降職貶官。如 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遷:流放,放逐。如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

  奪:削除,罷免。如 脅服奪其官。《雞》

  罷、免:罷除、停職。如 ①竇太后大怒,乃罷逐趙綰、王臧。②免官削爵。

  革:革除。如 革職查辦。

  廢:黜廢,罷官。如 不勝其任者廢免。

  去:被調離。如自去史職,五載復還。

  解龜:罷官因古代官印上方的印紐常做成龜形,稱“龜紐”,故有其稱

  乞骸骨:舊時官員年老自請退休,如 上書乞骸骨。《衡》

  五、其它

  復:指恢復舊職。如再轉復為太史令。

  下車:官吏初到任。衡下車新上任,治威嚴。

  仕宦:做官。如仕宦於臺閣。仕官:任官職,做官。

  用事:執政,掌權。當權。如① 並慰告其軍中用事者。②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屈》③趙太后新用事。《觸》

  贈:對官員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員授予職稱封銜。如贈太子太保。《海》

  視事:官吏到職開始工作處理政事。如 視事三年。《衡》

  登朝:指做朝廷的官。

  赴:赴任。

  退:辭去或失去官職。如 ①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九章》②退亦憂。

  致仕:①官員退休。②交還官職。如②永寧元年,稱病上書致仕。

  致政:①歸還政權。②辭官卸職。如昔為錢塘長,今則致政矣。
 

古代官職爵位有哪些
古代官職級別表
相關知識
古代官職名稱變遷
刺史中國古代官職名
古代官職變動詞語
古代官職排名皇上下來是什麼
古代官職升遷任免的詞語是什麼
古代官職爵位有哪些
古代官職級別表
古代官職及職務
古代官職及其職務
高考語文文言文的官職名稱詞語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