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冊語文學問和智慧教案
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備課是很重要的環節,備好課才能上好課。為此,下面不妨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人教版,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人教版
一、學習目標:
1.正確把握學問與智慧的關係,學會在學習中以智慧籠罩學問、透視學問、運用學問。
2.學習本文運用多種論證方法進行論證,分析論述過程。
3.體會文章形象說理,語言充滿智慧,並注意積累。
二、學習重點:
1.弄清“學問”和“智慧”的區別與聯絡,理解作者所說的“我們不但需要學問,而且更需要智慧”的學習觀。
2.運用多種論證方法進行論證;
3.優美語言的積累。
三、學習難點:
品味優美的語言
四、學法:
1.朗讀法: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文字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
2.設疑、合作探究法:對重點語句組織討論分析,進而理解文章主旨 。
五、學習流程:
一課前預習: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譬如 犀銳 陶冶 晦塞 要塞 瓶塞
探驪得珠 矻矻窮年 鞭辟入裡 無關巨集旨
寸積銖累 新陳代謝 物競天擇 字字珠璣
2.解釋下列詞語:
探驪得珠: 。
無關巨集旨: 。
鞭辟入裡: 。
浮光掠影: 。
融會貫通: 。
讀破五車: 。
寸積銖累: 。
3.瞭解作者。
羅家倫1897-1969,1928年8月至1930年5月出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漢族,字志希,祖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西進賢。1914年考入上海復旦公學,1917年進北京大學文科。1920年赴美留學。1922年起,又相繼留學英、德、法等國。1928年8月,南京國民政府正式接管清華學校,改稱國立清華大學,直轄於教育部。9月,羅家倫受命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他在校期間,增聘名師,裁併學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汰冗員,結束舊制留美預備部,停辦國學研究院,創設與大學各系相關聯的研究所,對清華大學的發展有所建樹。但他作風專斷,不尊重師生意見,引起師生的"驅羅"運動,被迫辭職。主要著作有《新人生觀》、《文化教育與青年》等。
4.瞭解積累關於學問與智慧關係的一些名言:
智慧的可靠標誌就是能夠在平凡中發現奇蹟。——愛默生
知識能夠誘發智慧,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但它不等於就是智慧。
——【 日】池田大作
知識越多越驕傲,智慧越高越謙虛。——【美】柯珀
知識反不如機智來得重要。 ——L·A
多詐的人渺視學問,愚魯的人羨慕學問,聰明的人運用學問。 ——【英】培 根
5.反覆朗讀課文,找出每段中心句。
二課堂學習:
一、匯入新課,介紹寫作背景:
二、交流預習
三、整體感知:
1.解題,理清文章的思路。
弄清論點與論題的區別,論題是文章論述的物件,而論點是作者就論述的物件所闡明的觀點、主張。論點:①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②是明確的判斷;③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論點不能是疑問句或是一個短語。本文題目是論題。
明確:
2.速讀課文,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找出中心論點。
1請同學們大聲朗讀此文,試著給每一段找出中心句。
2交流
3從中可見,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麼?在文中什麼位置提出的?
中心論點:
中心論點在 提出。
四、研讀探究:
一研讀文章的第1、2節思考:
1.既然學問與智慧有顯然的區別,那麼什麼是學問,什麼是智慧呢?兩者誰更重要?
2.學問與智慧是兩個抽象深奧的概念,為了將這兩個概念闡述得通俗易懂,易被接受,為了突出智慧比學問更重要,作者運用了哪一種修辭手法來闡述的,有什麼作用?
3.在同一個人的身上,如果只有學問而沒有智慧,會怎麼樣?相反如果沒有智慧只有學問又是怎麼樣?
明確:
二研讀文章的第3段—第6段。
1.學問與智慧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兩者之間又有著一定的聯絡,表現在什麼地方呢?
2.為什麼說“學問離不開智慧”?
3.為了證明“有智慧者,探驪得珠,找到核心所在”這個觀點,作者還列舉了哪三個人的事例,?有什麼作用?
三 思考文章中還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及其作用。交流總結歸納:
第3節運用了 ,還運用了 和 的方法。將沒有智慧的人研究學問取得的效果和有智慧的人研究學問取得的效果進行 ,對比鮮明,引用赫胥黎、愛因斯坦的話,強調了“見人所未見” 是大智慧者的重要的思想特徵。
第4節論述了讀書、著書都要講智慧。運用了 的方法。
第5節論述“智慧也不能離開學問”,運用了 和 的方法。
將無學問的智慧是浮光掠影,瞬起瞬滅和從學問中產生出來的智慧是最靠得住,最為清澈,最可寶貴進行 ;將無學問的智慧比喻成“ ”、“ ”,儘管外表五光十色,但瞬起瞬滅。又將從學問中產生出來的智慧比喻成“ ”、“ ”,因為這是“有根底的智慧,才是最靠得住的,最為清澈,最為寶貴。”對比鮮明,比喻形象生動、貼切恰當,有很強的說服力量。
第6節把學問比喻為“ ”,把智慧比喻為“ ”,運用 論證生動形象地闡述了學問與智慧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關係。
四品味語言,積累語言:本文能受讀者喜愛,除了擁有正確的觀點,還在於充滿了智慧的語言。
1.找出你認為最優美的一句加以賞析並背熟。
1教者出示
例句:惟有從學問中鍛煉出來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滅的肥皂泡;他永遠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斷地從水底上湧。
賞析: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闡述了“從學問中產生出來的智慧才是有根底的智慧,才能最靠得住”這一道理。
2學生討論交流。
2.仿寫。要注意句式、修辭及兩者的相互關係。任選一題
1例句:若是把學問比作建築材料,那麼智慧便是建築師的匠心.
若是把學問比作 ,那麼智慧便是 。
若是把學問比作 ,那麼智慧便是 。
2例句: “惟有從學問中鍛煉出來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滅的肥皂泡;他永遠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從水底上湧。”
從“友誼 · 理解”、“成功 · 失敗”、“幸福 · 苦難”三組詞語中任選一組造一個句子
例如:
五、課堂檢測。
1.根據文章內容填空。
這篇文章為我們談論的論題是 ,在作者看來學問是 ,
智慧是 , 它們之間的關係是_ 。作者對此持的觀點是即中心論點
2.本文的觀點給你哪些啟示?
六、佈置作業。
1.根據解釋寫出詞語。
:比喻做文章能抓住關鍵。
:不涉主旨。指意義不大或關係不大。
:深入剖析,進入最裡層。形容能透徹說明問題,切中要害。
:參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徹的領悟。
2.下列標點符號錯誤的是
A.我們可以把書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智慧的;一類是無智慧的。
B.韓文公的“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更為讀書人所向往。
C.近來,地處中東的敘利亞國內形勢動盪,其局勢何去何從,目前尚難預料。
D.“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3.閱讀《品味瑕疵》,根據要求回答後面問題。每題3分
品味瑕疵
①我國有“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諺語,英諺也有“世上沒有不長雜草的花園”之說。由此看來,任何事物都有缺點,都有瑕疵。如何對待這些瑕疵,卻因人而異:有些人斤斤計較,換得的是不滿和不快樂,而有些人卻學會品味瑕疵,從而收穫了很多。
②瑕疵鑄就了別樣的美。最美女神維納斯,成就其美的,不是無瑕絕倫的美貌,不是藝術家高超的技藝,而是一雙無法修復的手臂。兩隻殘缺的手臂,卻激發了人們無窮的想象力,從而成就了一種撼人心魄的藝術美。月缺是瑕疵,但是“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中那一彎如鉤的月,卻把李煜的國破家亡之恨、孤獨寂寞之情渲染得如此傳神,從而寫出了深深觸動我們內心的悽清之美。正是瑕疵,醞釀出這些別樣的風景。
③瑕疵也能超過完美,創造奇蹟。在美國有個叫拉里恩的玩具商人開辦了一家玩具娃娃公司,設計了一個可愛的娃娃名為Bratz,卻總是無法超越完美的經典——誕生於1959年的芭比。當他為此苦惱時,他那只有7歲的孩子不小心把幾滴墨水濺到娃娃臉上,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對這個臉上有瑕疵 的娃娃,孩子反而更喜歡了。“你不覺得他跟我很像嗎?看他那一臉的雀斑,很可愛!”他的孩子指著娃娃臉上的汙漬說。拉里恩得到啟發,大膽地設計了有五位成員的娃娃組合,最主要的是她們臉上都有一些雀斑,這就是如今的Bratz。經過十年的發展,拉里恩用持續市場銷量說明了Bratz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玩具娃娃。美國《時代》雜誌這樣評價說:“拉里恩創造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用瑕疵超越了完美的經典!”
④品味瑕疵,能戰勝挫折,獲得更大成功。司馬遷身受大刑之辱,成為了他人生中抹不去的瑕疵,可他並沒有因此消沉,卻將此作為激勵自己的動力,奮筆疾書,夜以繼日,終於完成了《史記》而聲譽斐然。卓別林因為相貌醜陋而被很多工作拒絕,但在喜劇方面逐漸顯露出了他的優秀之處,從此,一位著名喜劇大師誕生了。正是他的瑕疵成就了他的事業。然而也有一些人卻不是這樣,比如一些運動員在自己事業上升時期,為了有個完美的結局,想方設法迴避該有的挑戰,早早結束運動生涯,失去了獲得更大成功的機會。因此,有時瑕疵雖然使我們的人生不完美,卻激發出更大的能量,綻放出更美麗的花朵。
⑤尼采說:“追求完美是正常而有缺憾的人性。”允許瑕疵的存在,是人生淡然的大智慧。學會品味瑕疵,才能感受到不完美的完美,才能創造奇蹟,才會收穫更大的成功。
1閱讀全文,請你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
2下面是對本文的有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引用兩句諺語,目的是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會有瑕疵,我們應該正確看待這些瑕疵,從而逐步走向“完人”。
B.用最美女神維納斯的例子,是為了證明“兩隻殘缺的手臂,產生了撼人心魄的藝術美”這個觀點。
C.本文采用“先總說,後分說,再總說”的論證結構,有力地證明了作者的觀點。
D.第③段的事例說明了一個道理:有瑕疵的玩具,就能超越完美的經典。
3第④段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請你指出一種,結合具體內容,談談它的作用。
4我們生活當中也會有 “瑕疵”,你肯定有感受。請你舉出一例,運用文中的觀點,談談你的看法。
的人
1.九年級上冊《學問和智慧》教案及原文
2.九年級課文故鄉預習教學設計
3.初一語文《夏》教學設計及原文
初三上冊語文傅雷家書兩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