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青春奮鬥的文章
牛頓說:“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肯努力奮鬥,是沒有不成功的”,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唯有義無反顧,才能勇往直前
作者:莊姜姜
【1】
經過觀察,我發現那些沒有弄明白自己追求的人,往往比那些朝著目標堅定前進的人更容易感到疲憊。後者往往是一天工作12個小時都少有抱怨,
前者卻明明一事無成,還總在感嘆生活不易,前路艱難。
我想這大概是因為,他們沒有選擇自己真正想走的路,才會特別容易覺得“不值得”。
年輕的時候往往太浮誇,總想把自己所有擅長的事情都做一遍好讓別人都知道。
慢慢長大卻發現,即使一件事你可做到120分,它也未必是你想要的;而另一件事你只做到80分,若放棄了,便會永遠不快樂。
愛情,夢想,都是太感性的東西,沒法用回報來衡量。
但最後的最後,往往也正是這些義無反顧的勇氣,才為我們帶來了最好的驚喜。
所以,在你出發前,請挑個你最想到達的目的地吧——就像選擇戀人那樣忠貞堅決。
唯有義無反顧,才能一往直前。
【2】
無論胸懷多少壯闊的夢想,最終都要落實到每一步的努力上。
可是努力談何容易?
是人便會有惰性,這惰性往往體現在一切溫柔的情懷上:
早晨離不開被窩,飯桌上放不下筷子,行動時邁不動腳步,該有所作為時施展不開拳腳。
——你可以被這惰性困住一下子,甚至一陣子,但絕不能被困住太久。
太久都叫不醒你的,一定不是真正的夢想。
我的書桌上曾經貼著一句話:
“你總幻想自己會做一番大事,讓所有人跌破眼鏡,可事實是你連早點起床都做不到。”
那是我最頹廢的時候寫給自己的,想要起點積極的警示作用。
可等後來,真的弄明白了想要為之努力的夢想,卻不用任何話語激勵,拼起來誰都叫不了停,有事兒惦記著,睡覺都睡得不爽。
最努力看書、寫文章的時候,每天都在沒完沒了地閱讀和輸入文字,幾乎連續一個月沒有充足的時間保證吃飯和睡眠。
周圍有朋友勸我:“為什麼要這麼著急?我們還年輕。”
可是我沒有辦法停止。
我懼怕每一天的我不夠努力,夢想就會離我遠一點。我懼怕這樣蓋著被子矇頭睡了一夜,我的靈感就會少一些。
——我不敢停止,更不想停止。
因為我知道,我幸運地走在一條正確的路上。
【3】
這樣停不下來的例子還有太多。
我認識的一個男生,高中時候成績不錯,結果高考失利,去了一個三本學校。
渾渾噩噩地過了三年多,突然覺醒自己不想過得這樣混賬,便一刻不停地、迫切地想證明自己優秀給別人看。
他選擇了一所名校的頂尖專業考研——跨學校跨考區又跨專業。大家都說難度太大,不承想,他卻像打了雞血一樣只知道往前拼。
一開始因太久沒學習不習慣,他總覺得坐不住,本能地想站起來走到教室外面透透氣。
他一咬牙,索性在學校後面的工地上偷偷拿了四塊磚頭,綁在自己鞋帶兩邊,想從桌子上站起來都抬不起腳。
還有一個學姐,機械系出身,畢業後卻找了一份夢寐以求的諮詢工作。
剛進公司什麼都不懂,跟客戶聊幾句就卡住,每個細小的事情都急著問同事,以至於人家都覺得煩,懶得為她解釋。
於是她每天把自己遇見的問題都記下來,晚上回到自己狹小的出租屋裡,翻著買來的書,開著電腦,一個個找答案,時常弄到三四點,早上七點鐘
又準時去上班。
就這樣神奇地度過了慘不忍睹的三個月,她奇蹟般地搞定了一單重要的生意,在公司裡也迅速站穩了腳跟。
那些在你看來毫不費力卻優秀無比的人,其實沒有一個不是非常努力。
好在,每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過後,都會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
當你真正渴望到達一個地方的時候,你會開始拼命換算努力同幸福的轉換,根本沒有時間思考其他。
“青春為什麼這麼短暫?”
——這往往是我在賴床時抱著被子嚷嚷的話。
“所以才要更加努力,趕快做完必須做的事,然後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呀!”
——這是我起床開始新的一天時,自己給自己的回答。
【4】
生命中需要那麼一種純粹的勇敢,去灌溉你心裡最美的那朵玫瑰花。
不斷向前奔跑的努力,聽上去或許很辛苦;可等到你真正找到了這種勇敢,你只會覺得這持續的努力是種莫大的快樂,甚至幸運。
我們會覺得焦灼痛苦,往往是因為我們追求的是“比別人更好”,而不是“比昨天的自己”更好。
就算生活有快樂也有失落,但只要有所收穫,便是值得慶賀的。
只要一直在前進,在嶄新的每一刻裡,你會不斷髮現自己更加精彩的可能。
曾經的你在遠方,最好的你在路上。
:舒適區終有一天會毀掉青春
作者:李尚龍
在大城市裡,搞廢一個人的方式特別簡單,給你一個安靜狹小的空間,給你一根網線,最好再加一個外賣電話。好了,你開始廢了。
以自己為圓心,自己的手為半徑,開始畫個圓。你會發現所有需要的東西,都在這個圓圈裡。
這個圈,叫做舒適圈。
這一個月我一直在全國各地出差,回到北京,見到一個許久沒見的朋友,一起去ktv唱歌,他剛剛被公司解僱。我問他,一個月沒見,最近忙啥呢。
他說,沒忙啥,呆著呢。
我問他,啥叫呆著。
他撓了撓頭,說,我也不知道,就覺得時間好快,這一個月啥也沒幹就過去了。
旁邊的朋友在創業,整天焦頭爛額,於是問,啥意思,還能有這種狀態,一個月不知道做了什麼?我要給你點一首歌《時間都去哪了》……
他說,滾。
我說,其實我特別能理解你,你這個月是不是覺得自己過得特別無憂無慮,恨不得連電話都想丟了。
他說,電話還是得要的,不過確實電話每次響起還是有點緊張,總覺得自己安穩的小世界要被打破啦。
我點點頭,想起了《肖申克救贖》裡的一句話:這些牆挺有意思,一開始你牴觸它,然後你習慣它,最後你不得不依賴它,這就是institutionalization體制化。
人有一種習慣,就是總喜歡在舒適熟悉的環境呆著,這種“舒適區”一旦被建立,就會變得無比依賴,慢慢地愛上了周圍的牆,戀上了這舒適的小屋,從而不願意飛出去看看,怕看到外面熙熙攘攘的世界。
其實舒適區本身沒問題,就像家一樣,溫暖舒服,每個人都有。但如果家的力量太強而放棄了去外面看看的夢想,是挺可惜的。我們都有過想出去看看然後被爸媽叫停的時刻,但大多數堅持出遠門的孩子,也沒有忘記過回家的路,回家後,不過眼界開了,知道世界變大了,明白自己渺小了而已,最重要的是,他們開始著手下一次旅行的計劃了。
看,他們的舒適區,就這麼變大了。
我想起另一個朋友,畢業去了一家國企上班,每天朝九晚四,日子像上了發條一樣,有規律無意義,只有週末,才像被賦予了靈魂一樣,穿著打扮逛街約會去了。
我跟她聊過舒適區,她告訴我,我這才不是舒適區,我可是每天都要按時工作的,而且我從來不遲到不早退,很規律很努力的。
我說,那工作一年了,感覺到自己有什麼變化嗎?
她想了想,說,你別說,好像還真沒有。
其實,舒適區分為兩種,一種是成天無所事事,另一種更可怕,因為很難意識到,就是無意義有規律的迴圈。而後者,更是許多人的生活狀態:看起來很努力,看起來很累很忙,不過是重複無意義的迴圈著,這樣的生活,過著過著只會覺得舒服,卻沒有本質的變化。
我曾經見到一個在醫院門口收費的哥們,每天擺著一副臭臉,誰也不能多問他一個問題,否則他會大發雷霆。可是他一下班,臉上就露出了笑容。後來,我明白了,只有下班後,他才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區,開始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所以,只有一個人舒適區被打破,才能見到突破和卓越,從而帶來持久的幸福。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沒有功勞,也就沒有苦勞》,說這個時代的高手不再是默默無聞埋頭努力的人,而是那些不可替代有創造力的人,所以,那些總是在舒適區中溫水煮青蛙的人,終究會被這個時代淘汰,不過是時間問題。
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牆,甚至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圍城,就像每個遠行的人,也都記得回家的路。不過,人的區別不過是圍城的大小而已。
人應該要有一顆願意挑戰的心,有一個喜歡探索的心態,學著做一些沒做過的事,嘗試見一些沒見過的人,試著在生活中埋一些彩蛋。
我特別怕自己在年輕的日子裡,把日子過成發條,只剩下滴答滴答。於是,從開始工作第一天起,就沒有坐過班,即使是現在創業,董事會非要求坐班,我也斷然拒絕。甚至有一段時間鬧得很僵,他們問我為什麼這麼不願意全心投入這份工作?
我跟他們說,不去坐班不是不全力投入,相反,很多人每天坐八小時一週坐五天,也就幹了十個小時的活,搞得自己也鬱悶。而我給我自己安排時間,是主動的,工作十個小時,效率可能是二十個小時的。
後來,我拿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不坐班效率反而更高,我能用大把屬於自己的時間做許多事情,跨了幾個領域,這些領域能互相協作,而且都做得不錯。
其實,我還有個原因不願意坐班,就是我特別瞭解自己的惰性,一旦我的日子變得循規蹈矩每天都有固定的方式方法,慢慢地就失去這麼強的創造力和闖勁兒。我怕自己習慣了一種生活模式,換了環境就不適應了。
不過是想趁著年輕,趁著還沒定型,多去看看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想讓自己更強大點,強大到能在任何一個環境都能活得下來。
至於舒適區,等我老了,拼不動了再回去過吧。
我其實不贊同年輕人剛畢業就走進寫字樓的一個辦公室參與寫字樓政治,我希望他們能多出去看看,哪怕這個業務很累很忙需要顛沛流離居無定所,也最好不要在剛畢業就用青春年華在辦公室建造起了一個舒適區,然後讓這個舒適區一點點的殘害著本應躁動的青春。
關於走出舒適區,並不是盲目的辭職,相反,你應該有一份保底活下來的工作,除此之外,一定要給自己生活中埋下一些彩蛋:去吃一次沒吃過的超辣雞翅;去表白一個只見過一次的姑娘;去看一本一直想看的書;和閨蜜去一個不是旅遊景點的地方;去毫無保留的爛醉一次;去看一場能喚起回憶的演唱會。
寫到這裡,我忽然想到電影《七號房間的禮物》那隻被監獄防護網攔住的氣球,和那對父親和女兒渴望自由的眼神。這世界上還有這麼多人奮力去追求著自由,而我們已經有了這麼自由的軀體,為何不去努力拆掉思維裡的牆,自由地飛出去看看這世界的模樣。
所以,別讓舒適區毀掉青春,相反,應該趁著青春,去圍牆的外面看看,你要相信,固步自封的人,舒適區會越來越小,終有一天,會發現世界早無安腳之處。真正的強者,他們在年輕的時候,經歷了滄桑,化解了迷茫,學會了堅強,懂得了療傷,他們在哪裡都能活,哪裡都是舒適區,哪裡都是自己的天堂。
願年輕的我們,都是後者,能不顧一切的闖蕩。
:請你拼盡全力,擺脫對他人的依賴
文:蘇聽風
Y一度曾是同學們曾經非常羨慕的物件,他的父母十分能幹,在他是少年時就開始做起了不錯的生意,Y可以說是在一種家境優越的環境下長大。
成年之後,Y讓欣賞的一點就是他並沒有養成一副養尊處優的習慣,他跟許多的我們一樣,去到大城市,謀求自己的工作。他確實有十分努力的找工作,而每一項工作,都是以月為單位的工齡。當然,他從不愁下個月的房租,下一頓飯錢,所以他總是可以瀟灑的換著各類新工作。
當他“看透”了一切工作的無趣之後,他去創業了。在他創業的同時,他的父母在老家已經幫他買好了房子和車子。創業一如工作一樣是無趣的,起起落落之中,Y總是說,要靠個人的奮鬥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末了,也總會補一句,如果都做不成,那還是可以回家做家裡的生意的。在他反反覆覆抱著這樣想法的近4年時間裡,他家的生意已經變得蕭條。
旁觀者大概一下子就能看清事實情況:Y無論做什麼,他都時時刻刻地看著自己的後路。或許說,他時時刻刻的依賴感已深入骨髓。他不能堅持的完成一項工作,他不能全力以赴的去開創一份事業。不是因為他能力不夠,而是因為他從來沒想過拼盡全力去實現自己想要的生活。
或許在向前人生的道路上,有這麼一條後退是一大幸事。它是一個港灣、一個懷抱,隨時讓你覺得安全放心。然而,它也像是一個蛀蟲一樣,在不知不覺中一點一點地侵蝕你的生命力。
我曾深有體會。
在我還是很年輕剛出來工作的時候,我第一個工作的地方是我堂哥介紹的,是一個做鞋的外貿工廠。他當時已經是一個部門主管了。所以,我幾乎是能過免面試的機會就直接上班了,儘管在鞋廠剛開始的基層工作十分勞累,但確實沒有什麼壓力。身邊的同事都對我照顧有加,複雜的事情一般也不會有人為難我,在這種被關照的環境中,我度過了快一年的時光。
堂哥因為自己職業的發展,他跳槽到另一家企業上班。以我的能力,並沒有資格去哪裡上班。在他走後,我的世界空然就黑暗了,曾經友善的同事變得面目可憎,部分複雜的事都成了我的工作。我在充滿“惡意”的世界裡煎熬了二週,鼓起勇氣打算再次投奔堂哥。我大聲地跟他哭訴我的遭遇,細數著我被“欺負”的經歷。在我說完這些後,堂哥很平靜地跟我說,這些事他都知道。他說,部門的哪些人,並沒有因為他的離開而故意來針對一個不足輕重的小姑娘。正常的工作環境本來就如此,有矛盾、有紛爭、有委屈。曾經我沒有體驗到,是因為他幫我解決了很多麻煩,以至於我在這一年中並沒有太多長進,反而對這種並不“正常”的工作環境形成了依賴。
我在哭訴中回憶了曾經的工作經歷,堂哥說的沒錯。我曾經多次在工作中遇到問題,就開始找他,或許讓他解決、或者讓他出主意。自始至終,我從來沒有獨立、自主地解決過問題,面對過問題。我的依賴在潛移默化中產生,我卻毫無察覺。“你要開始學習面對你工作中的麻煩,學習和別人友好相處,擺脫對別人的依賴。職業生涯和人生經歷是十分漫長的,你不能一直想要別人給你安全感。”
堂哥的話如當頭棒喝,讓我更加的傷心的哭了起來。那會的哭,已不再是因為遇到工作的麻煩而哭,而是害怕這無知的未來而難過。意味著我的工作的生活狀態,都要重新開始了。我知道,如果我再次向堂哥求助的話,他一定會心軟出手幫我的,他要麼去解決我的問題,要麼讓我再次跟著他工作。那時,突然有一個聲音跟說,不可以這樣做。我要擺脫這種依賴,即便以後或許要哭更多次。
接下來,我依然覺得我的辦公室時充滿著“惡意”,我時常有想走人或是求助於堂的衝動,但在強烈的自尊心的壓制下,到底沒有這麼做。我開始接愛別人的“為難”,虛心請教我曾經不想學習的工作方法,加班加點完成別人不願意做的麻煩事。我也會再次的傷心痛哭,但無助感一次次減弱,我越來越明白,任何事,唯有自己付出耐心和努力去面對,最終都會成功。
如今,再次回憶這段並不美好的往事,回想起堂哥跟我說的話,就十分感謝他對我的良苦用心。他對我說的“擺脫對他人的依賴”,一直的印在我的腦海裡,在我成長的歲月中,我經歷著愛情、工作、生活的種種變動,但無論何時何地,總是要遵循著一個原則,就是不依附於他人而生活。
歌德曾說:“我們雖可以靠父母和親戚的庇護而成長,倚賴兄弟和好友,借交遊的扶助,因愛人而得到幸福,但是無論怎樣,歸根結底人還是要依賴自己。”我們可以經由他人獲得幫助、獲取支援,但無論如何,都無法從他人身上獲取持續的生存力量。這一股能支撐你自己不斷向前的力量,只有自己能產生。只有你自己產生的力量,才是安全又長久的。
無論你現在是處在情愛中的依賴、職場中的依賴、生活中的依賴,都請你,儘早地拼盡全力如當年的我一樣,擺脫出來。
田徑教練員培訓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