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學習有哪些教育功能及基礎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0日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也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以下是由小編整理合作學習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合作學習的簡介

  合作學習是20世紀 70年代初興起於美國,並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由於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併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自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我國也出現了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驗,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合作學習是一種結構化的、系統的學習策略,由2—6名能力各異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小組學習目標,在促進每個人的學習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體成績,獲取小組獎勵。

  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

  目標結構理論是多伊奇M.Deutsch,1949在勒溫的群體動力學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這一理論認為:在團體中,由於對個體達到目的獎勵方式不同,導致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方式也不同。多伊奇將這些方式分為三種:相互促進方式,相互對抗方式,相互獨立方式。這些不同的作用方式對個體的心理過程和行為方式產生不同的影響。

  多伊奇認為目標結構主要有三種類型:合作型、競爭型和個體化型。

  1.合作型目標結構指的是,團體成員有著共同的目標,只有當所有成員都達到目標時,個體自身才能達到目標,獲得成功。若團體中有一個人達不到目標,其他人也達不到自己的目標。在這種條件下,團體成員之間必定會形成積極的相互促進關係,以一種既有利於自己成功又有利於同伴成功的方式活動。2.競爭目標結構指的是,個體之間的目標具有對抗性。在團體中,只有當其他人達不到目標時,某個個體有可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取得成功。如果其他人成功了,則削弱了某個個體成功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同伴之間的關係是對抗、消極的。每個個體都只按一種對自己有益的方式活動,但對於其他個體來說則是無益的甚至是有害的,以增加自己成功的可能性。3.個體化目標結構指的是,個體是否達到目標與其他同伴是否達到目標無關,個體注重的是自己的任務的完成情況和自身的進步幅度。因此,個體尋求一種對自我有益的結果,而並不在意其他個體是否達到他們自己的目標。個體之間形成的聯絡是相互獨立、互不干擾的。

  多伊奇在自己實驗研究的基礎上指出,合作型目標結構使得團體成員之間的交往更為頻繁,他相互幫助,相互鼓勵,每一名成員都更大程度感受到自尊和被其他成員所接納,因此使得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更為積極,成就水平也提高得更快。在這些方面均優於競爭和個體化目標結構。

  由此可見,多伊奇的合作目標結構設了這樣一種情境,只有當小組成功時,小組成員才能達到他們各自的目標。因此,為了達到他們自己的目標,小組成員必須相互幫助以獲得小組的成功。也就是說,這種在小組成績的基礎上進行獎勵的方式創設了積極的人際關係,它使小組成員對同組同伴所做出的努力給予積極的社會強化,如表揚和鼓勵。這是在傳統的競爭目標結構的課堂上所沒有的。

  另外,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社會地位的變化也是學生的學習動力之一。斯萊文Slavin,1978發現,在傳統教學班級中地位很低的學生由於合作小組的成就而獲得了他們的社會地位。也就是說由於合作小組成員在學業上成功導致了成績水平低的學生社會地位的變化。同時,科爾曼Coleman,1961還發現對於成績水平較好的學生來說,由於在幫助其他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使他們成為小組的“領導階層”,這一社會地位的變化也會使他們更為自豪和更有信心,從而付出更多的努力進行自身的學習和幫助同伴成功。

  同時,在合作學習研究的過程中,許多研究者發現傳統的競爭教學方式主要存在著兩個問題。首先,競爭獎勵結構所提供的成功機會很少,只有少數人取勝,而大多數人以失敗告終。只有那些成績十分優秀的學生才能取得成功,獲得獎勵的機會。而對於成績中等和低等的學生來說,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因而使他們對學習失去了信心,不再有學習的積極性。其次,競爭的獎勵系統所形成的同伴關係也干擾了學生的學業努力。因為少數學生的成功會減少大多數學生的成功機會,所以同伴之間往往相互排斥甚至相互敵對,有時甚至對成績水平高的“教師的寵兒”進行責難,干擾了他的繼續努力。至於個體化教學,則完全忽視了形成積極的同伴關係這一環節。

  很明顯,合作目標結構創設了學生之間積極的同伴關係,而這種積極的同伴關係對學生的學習又產生了積極而且意義深遠的影響。

  合作學習的教育功能

  1、培養合作精神。從客觀上看,世界各國的教育都在強調合作,人類今後所面臨的問題越來越複雜,要解決這些問題,光靠個人力量已很難實現。因此,當代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而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加重缺少形成這種意識的氛圍,而合作學習無疑是這種能力培養的最佳途徑。由4人或6人組成的學習小組,要想在整個班級中取得優異成績,就必須精誠合作,將個人融入這個小小的集體中,一切以集體利益為出發點,經過長時間的培養,學習的合作能力肯定會大大提高。

  2、培養交往能力。社會越發展,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就越明顯。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增強了交往,形成了初步的社交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是同學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交流知識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相互溝通情感的過程。此過程促進了學生交往能力的提高,使學生既能“忘情”投入,又能規範、約束和指導自己的課堂行為。

  3、培養創新精神。釋放學生的創造力是當今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對於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來說,教學不應當是傳道,教學必須是伴隨著喜悅與感動的探究發現過程,或是伴隨著驚異的問題解決過程。合作學習由於採用的是異質分組方式,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知識面寬度都不一致,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間、師生間的互相啟發、相互討論,都會將另一些同學的思維導向一個新的領域,出現一些新的視角,提出一些值得爭論的問題。可以肯定,這樣一個知識不斷生成、不斷建構、具有創造性的過程,要比傳授性教學更受學生歡迎,更有利於學生素質提高。

  4、培養競爭意識。當今社會無處不存在著激烈的競爭,作為勞動力再生產基礎的學校,就應該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使之成為具有較強的上進心、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合作學習將整個班級分為若干個小組,在問題的討論與解決過程中,組與組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競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競爭意識會逐漸增強。班級可以看作是社會一個小的縮影,在這個小社會中培養出的競爭意識,對學生們進入未來的大社會,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5、培養平等意識。在學校裡,每個班級中都存在著歧視性、階層性的結構,如性別的男與女、體力的強與弱、長相的美與醜、家庭的貧與富、能力的高與低、尤其是學習成績的好與差等等的差異與對立。這樣一來,建立民主平等型集體的任務,尤顯突出。在合作學習中採用異質分組的方式,將不同學習能力、學習興趣、性別、個性的學生分配在同一組內,同學們可以相互啟發、補充,不存在誰更行、誰更聰明的問題,大家都是討論成員之一。這樣,學生之間的關係會更平等,更民主,更有利於一個良好班集體的形成。

  6、培養承受能力。無論我們在學習中、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失敗的機會總是比成功的要多。失敗是一種常見的挫折,挫折可以使一個人徹底消沉、憂鬱下去,從此一蹶不振,也可以使人激發其潛力,去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一個人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越高,他成就的事業也就越大。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組內真誠地合作,組織公平競爭,在合作與競爭過程中逐步完善人格,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7、激勵主動學習。合作學習能使學生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參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一些問題放手讓小組合作討論,這時的學生已主動參與了學習。在合作討論中,學生或多或少都會得到一些結論,注意這些結論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是學生在合作討論中得出來的。如果沒有完全解決問題,教師稍加點撥,學生對方法、結論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這其中有自己的學習成果。

  合作學習的合作方式

  1、問題式合作學習。問題式合作學習是指教師和學生互相提問、互為解答、互作教師、既答疑解難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一種合作學習形式。這種合作學習模式又可分為生問生答、生問師答、師問生答,搶答式知識競賽等形式。在實施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徵設定問題。

  2、表演式合作學習。表演式合作學習即通過表演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品質,或作為課堂的小結形式,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3、討論式合作學習。討論式合作學習即讓學生對某一內容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實施自我教育,以達到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

  4、論文式合作學習。論文式合作學習是指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實踐,並指導學生以論文的形式彙報社會實踐的結果。此類活動一般每學期舉行2至3次,重點放在寒暑假。

  5、學科式合作學習。學科式合作學習是指將幾門學科聯合起來開展合作學習。如語文課學了與春天有關的文章,可讓各學習小組圍繞春天去畫春天、唱春天、頌春天、找與春天相關的各種資料、觀察與春天相關的各種事物等,最後寫成活動總結。


合作學習的教育功能

黑洞有哪些主要介紹及表現形式
行政行為有哪些主要特徵及內涵
相關知識
合作學習有哪些教育功能及基礎
支付寶有哪些主要功能及分類
家長教育孩子學習有哪些經驗
教育孩子學習有哪些方法與技巧
如何教育孩子學習有哪些方法
初中政治學習有哪些心得體會
英語學習有哪些策略與技巧
關於學習有哪些實用有效的學習經驗
如何讓孩子主動學習有哪些方法
武術基本功基本動作練習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