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時代特徵有哪些
人際交往是人的活動內容之一,是人的社會屬性。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印記著時代特徵。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時代特徵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時代特徵:開放性
人際交往的開放性。人際交往是人的活動內容之一,是人的社會屬性。社會是由人構成的,個人又是群體的成員,在社會群體中的每個人必然要和其他人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發生種種聯絡,以表達興趣愛好、思想觀念、理想追求,獲得友誼,滿足自己的某種需求。無論是改革開放前的大學生還是當代大學生都概莫能外。但是,不同之處在於,改革開放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多從性格、情趣、理想出發,在平淡的交往中獲得幫助,在真誠的交往中結成友誼,交往沒有鮮明的目的性,交往的範圍基本限於同學之中。當代大學生失去了畢業後由國家包分配的無憂無慮的優厚條件,現實引導他們人際交往的範圍從學校擴充套件到社會可以接觸的人群,而且具有強烈的社會擴充套件意識,這是為了將來走向社會尋求職業做必要的準備。他們交往中雖然也是以性格、情趣為基礎的,但是為了尋職就業也會不情願地跨越這個基礎,導致交往的鬆散性、不牢固性,因此交往中的不夠真誠是必然的。現代社會的開放性,決定當代大學生交往的開放性,或由於經濟原因或為了開闊視野、鍛鍊自己,他們不再死守課堂和書本,而是走出校園積極接觸社會,打工、兼職甚至創業預演,這對於解決經濟困難、豐富社會閱歷和實踐經驗無疑是好事,但是社會上各種不健康的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思想意識、生活追求較為普遍地滑落。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時代特徵:功利性
人際交往的功利性。改革開放以前的大學生,在相對封閉和計劃經濟的社會環境中,他們的人際交往是在平淡自然中進行的,不帶有鮮明目的性,也很少有功利性的痕跡。當代大學生生長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的社會環境中,市場經濟的逐利性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他們,一些人在交往中的利益雙贏、利益置換色彩十分突出。從交往開始利弊關係權衡到交往過程利益平衡,都突出了一種利益關係。在爭取入黨、擔當學生幹部、評選三好學生、獲取獎學金、留校工作等活動中,往往採取社會上通常慣用的方法,包括找關係、拉關係、請客送禮等,以達到自己的功利目的。他們是功利主義的受害者,同時又是功利主義的傳播者,功利性成為當今社會乃至當代大學生交往中不可迴避的問題。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時代特徵:現代性
人際交往手段的現代性。改革開放以前的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基本侷限於面對面地與同學交談、接觸。而當代大學生除了交往的這種直接性外,還具有交往的間接性的特點,利用現代網路技術交往較為普遍。20世紀80年代後,在中國內地勃然興起並快速發展的電子資訊科技,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節奏和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來,電腦和行動電話已經普及,進入千家萬戶,使人們享受到了發展的成果,也感受到了時代快速變化的氣息。
當代大學生是富有知識、思想、興趣、活力的特殊群體,站在時代前頭學習、利用和掌握現代先進技術是其他群體所不及的,在超乎尋常地積極利用網路幫助學習的同時,開展人際交往,去認知社會、成熟自我、發展自我,校內尤其校外網咖生意火爆,關注的群體多是學生。交往的內容各有特色,有的結交同異性朋友,目的是為了獲得友誼,從對方那裡獲得所需要的相關資訊;有的是為了尋求異性感情,從而建立伴侶關係;有的是為了毫無意義地尋求精神上的刺激,填補心靈上的空虛;有的是為了從對方那裡獲得信任的同時,索取相關知識,以助學業;有的是為了索取有價值的職業資訊,為將來走向社會做鋪墊;有的是為了獲取市場資訊,為亦學亦商做準備,或為了開展網上經營,融 入商海。
顯然,網路技術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對個人和社會都產生了重要影響。為開拓大學生的視野,增強他們的經濟意識和獨立意識,加速他們的社會化程序,提供了全新而快速的交際手段。但是,網路使得當代大學生帶來了引起黨和國家關注的一些問題,使本來受到社會上不健康因素的影響而產生的浮躁心理更加突出,使僅為了完成學業而無專業深入追求的心理進一步膨脹,使他們已有的獨立自由意識擴大而變成自由主義,我行我素,組織紀律淡化,加大了學校管理的難度。同時,產生網路依賴疾病不鮮見,網上氾濫的各種灰暗資訊及生活方式,摧殘了一些不能辨別是非的大學生的心靈,阻礙了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