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成功的作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2日

  1:

  今日的中國社會,人們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我也想談談自己對孩子教育的點滴認識,與大家共同商榷。

  孩子成長不能急

  我親戚家的孩子閆雲偉,是個好孩子,是個好學生;讀小學的時候,一到六年級,都是班裡頭一、二名的學生;十三歲那年,他滿懷信心地開始了初中的學習生活。

  閆雲偉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比較高,對孩子的學習成績的要求比較高;一有比較大的考試,就把眼睛盯在孩子的考試成績上:如果孩子的考試成績可心,就歡天喜地;如果孩子的考試成績不可心,就對孩子急躁、發脾氣;不去實際考察孩子的學習基礎、學習方法、學習程度、學習環境,不去幫助孩子實際的逐步的提高學習成績;父母的做法,使孩子逐漸產生了緊張、恐懼、虛榮的心理,使孩子學習變得不踏實,學習成績反而不斷下降,起了反作用。

  閆雲偉父母的做法,犯了急於求成的錯誤。

  讓我們先重溫一下《揠苗助長》的寓言故事:

  《揠苗助長》中的老漢,認不清種子、土地等差別,不承認種子、土地等差別,攀比心強,虛榮心強,急於求成,幹出了違背客觀規律的揠苗助長的蠢事,自食了適得其反的後果。如果老漢認清自家種子、土地等項與鄰家有差別,虛心承認自家種子、土地等項與鄰家有差別;無攀比心,無虛榮心,不急於求成,尊重客觀規律;勤於澆水、除草、施肥,耐心呵護小苗,他家收成也有可能超過鄰家。

  孩子成長與禾苗生長有相似的規律;要認清孩子的實際,要承認孩子的實際;不要攀比,不要虛榮,不急於求成;要尊重客觀規律,要立足現實,勤奮學習,虛心求教,跌倒爬起,不屈不折,勇往直前,往往能有好成績。

  顯然,閆雲偉父母及閆雲偉自己犯了《揠苗助長》老漢同樣的急於求成的錯誤。世事的發展變化,皆有自己的程序和必然的規律性,隨著程序和時間的推進,必有結果;不可急躁,不可強求,不可虛榮;要踏實,要努力,要尊重客觀規律;最終,大多可以達到目的。

  莫把孩子看成車

  今天上午,趙紅梅女士來我所就醫,說她胸痛;她還激動地講述了跟孩子生氣後而胸痛的經過……

  她為什麼會生氣呢?

  很顯然,孩子的想法、做法與她的想法做法不同,不符合她的想法、做法;她太強太暴,容納不了不同的想法做法。

  那麼,她為什麼會氣得胸痛呢?她因為孩子不聽自己的話,她產生了暴怒的思想活動;暴怒的思想活動,能聚攏與其相應的傷害人體健康的資訊和能量***到人體內外***,使人體氣逆、氣滯,使人頭暈、胸痛***氣逆則頭暈;氣滯則胸痛***。

  趙紅而梅女士的做法正確嗎?

  我認為不對:孩子是微小的宇宙的組成部分,有自己獨立的命運、前程、思維,應當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做法;趙紅梅女士應當多加引導,少加強力、暴力、獨斷,儘量給孩子創造自由發展的空間;不能把孩子看成有方向盤的車,把父母看成車的方向盤;如果那樣的話,孩子成了受他***她***人控制的沒有自由發展的“車”;離開了方向盤,就不知自己的航向,成了行屍走肉般的“費車”,是十分可怕的!

  儘量讓孩子獨立

  作為鄉村醫生,我常到人家去往診。有一次,我到李家去看病,趕上李家十來歲的兒子做作業。李家兒子拿著作業問媽媽:“大雁的‘雁’字咋寫的?”媽媽說:“自己查字典去!”兒子自己拿起字典,翻了一會兒,說:“媽媽,我找到了!”媽媽說:“哎,好了!”

  我贊成李家媽媽的做法。

  媽媽讓孩子自己動手,能夠培養孩子自己的動手動腦的能力;媽媽的做法,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各種能力,有利於孩子的成長進步。

  又有一次,我到蘭家去看病,趕上蘭家十多歲的兒子餓了,要吃飯。孩子媽媽說:“自己去炒兩個雞蛋,再炒點飯!”蘭家孩子自己去忙乎了一陣子,端來了一碗大米飯,和一碗雞蛋醬,高興的拿給媽媽看;媽媽看吵得有糊味的飯和蛋,滿臉高興地說:“兒子,炒的挺好,以後火頭兒再輕一點兒,就更好了!”

  我贊成蘭家媽媽的做法。

  媽媽讓孩子自己動手,能夠培養孩子自己的生存能力,也能間接促進其他各種能力的提高,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類似李家媽媽、蘭家媽媽的做法,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我認為:孩子的培養,應當儘量放開手腳,儘量讓孩子獨立;讓孩子獨立去學習,讓孩子獨立去做各種事情;不但學習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做其他事情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而且,各種能力之間可以互相滲透,共同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有了能力,孩子在未來的獨立生存中,會處於優勢,能讓父母放心。

  2:

  “望子成龍”是每位父母共同的心願,但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如願以償。孩子的成功與否不僅取決於天賦,又有後天教育的問題。天賦是難以改變的,而後天的教育則大有可為,並可以彌補先天不足。使你的孩子日趨完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除了接受學校的教育外,父母的影響則是最持久、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為家長應如何教育孩子呢?

  一、愛孩子

  天下父母誰會不愛自己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愛並不能被孩子所接受和認可。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急功近利,恨不得能讓孩子一下子就成才揚名,因而採取一些條條框框約束孩子,不許這樣,不許那樣,並且還冠冕堂皇地說這麼做都是為孩子。作為孩子,他的智力和認知水平是有限的,要他體諒父母的這種苦心並付諸行動未免要求過高。在孩子們的眼中,愛不是訓斥,不是因學習成績不好或是做錯了事導致的拳棒相加;而是一個親切的擁抱,和風細雨的交談,循循善誘的開導,一個淡淡的微笑和一點小小的安慰。這樣可以增進你與孩子的感情,使你的孩子不再對你敬而遠之,也可以使你的孩子不再懼怕你;而變得喜歡你,也不會出現你一抬手就躲的局面了。我認為家長給予孩子的不單單是修改作業等一些小事,而是對孩子的一種關愛與引導,同時更是一種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正所謂好的習慣可以使人受益終生。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把孩子的壞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當發現孩子有一點錯誤的矛頭時,就應及時制止,這樣做才是對孩子負責任。

  另外,愛孩子也可以讓你的孩子在錯誤中成長。有些家長在早上一醒來就開始嘮叨,快點起床,不然要遲到;認真刷牙,不然要長蟲牙;一定要吃雞蛋,喝牛奶,不然營養不良。孩子放學一回來,又開始嘮叨:這手、衣服怎麼這麼髒,快點洗手,快去做作業;快點吃;快點睡覺。無數個快點,無數個不對,無數個指責,成堆的禁止出錯的語言讓孩子喘不過氣來。於是,有的孩子開始緊張怕出錯,有的則產生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讓我做的,我偏要做。久而久之,你的孩子就管不住了,對於這種情況,你不妨試試換一種方法與他交談,比如說:今天起床比昨天快了一分鐘,這是你今天表現最好的地方,媽媽獎勵你一杯牛奶。我想,這樣的話語孩子比較願意接受。再如,看到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很少的作業也要很長時間完成,你可以說:今天你已經能夠主動地寫作業了,有進步,既然有進步,那麼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這點作業還難嗎?小孩子都喜歡錶揚,儘管有一些話語對於我們來說是謊言,但我們出於良好的目的,也是無可厚非的。二、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孩子

  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動圈子,隨之產生自己的喜怒哀樂,他需要有自己的傾訴物件。父母即使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拿出一定的時間與孩子呆在一起。不要看電視,不要讀報紙,也不要聽音樂,專心致志地與孩子互相交流,傾聽孩子的心聲,解除他們的疑慮,適時的加以引導。對於工作繁忙的父母來說可能有一些困難,但是應儘量做到,哪怕睡前拿出幾分鐘的時間也可以。如問問孩子在校一天的學習情況;一天你都做了什麼?有哪些進步?短短的幾句,足以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的關心,從而增進大人與孩子的溝通,另外,很多家長經常給孩子買衣服、買玩具,但極少會給孩子訂閱報刊雜誌。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孩子會終生受益,孩子不停地閱讀,就永遠不停。

  3:

  在教育:傑出父母只做三件事 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情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

  顯然,“什麼都做”和“什麼都不做”都過於極端,失之偏頗,並不可取。傑出的父母從來都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更明確地說,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關鍵在於“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瞭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瞭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瞭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癒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件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

  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3、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

  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

  不過,研究者發現,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

  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製造“機器”……父母若採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象,背後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後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的

  孩子缺乏求知慾,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疑、感恩、發奮、發憤等都是疏通和啟發孩子求知慾的通道。而對於孩子來說,所謂競爭優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已。心情、開竅、暗示、遐想、砥礪、計劃是激發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

  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於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須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幫助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寫作文等。

  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步入了一個新的誤區,即盲信盲從甚至痴迷於所謂成功教子的家教經驗,但這些經驗聽著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並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複雜,抓好了親子關係、習慣培養、學習這三件大事,父母成為傑出的父母,孩子成為傑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幻了。

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作文徵文
怎樣教育孩子正確人生觀
相關知識
教育孩子成功的作文
教育孩子成功的案例_成功教育孩子的事例
父母教育孩子成功的方法有哪些
古代教育孩子成功的事例有哪些
教育孩子成功的心得體會分享
教育孩子成功的事蹟有哪些
教育孩子成功的例子有哪些
教育孩子成功的書籍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成功的例子有哪些
歷史上嚴厲教育孩子成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