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角的分類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7日
  今天的內容比較少,講授結束後,我讓學生一遍書,然後問學生有沒有什麼問題或是什麼不明白的地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分類》教學反思關於“角”,學生在二年級已有初步的接觸,但是大都屬於直觀的描述,現在是在二年級的基礎上恰當抽象出圖形的特徵,系統學習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等等。角的分類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角、周角,根據角的度數分類,區分直角、平角、銳角、鈍角和周角。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對常見的角的分類的知識,生活中接觸很少,顯得比較抽象。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而數學來源於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是探索問題的廣闊天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因此,我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 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後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使他們獲得主動探究數學快樂的快樂。
 
  我根據學生們已有的鐘表的認識,首先讓學生看鐘說出在幾時整,時針和分針成90度的角?在幾時整,時針和分針成180度的角?學生很快得出3時或9時成90度,6時整成180度。然後我讓學生說出2時整,時針和分針成多少度角?當時有少數幾個同學說出來了,並且說出了不同的想法。有個同學說3點整,時針和分針成90度,而3點時,分針走了3格,即3格是90度,那麼1格就是30度,因此2時整的時候,時針和分針成60度的角;還有個同學說時針從12點再走到12點,走了360度,而鐘面上有12格,因此每一格就是30度,所以2時整的時候,時針和分針成60度角。接下來我又問9∶30時成多少度角?結果好多同學上當了,都以為是形成了直角,最後全班只有一個同學答對了,他的小結讓許多同學頓悟,原來,時針與分針都是在運動的,只是時針走得慢,分針走得快而已。在探究活動中,同學們形成了初步的資訊收集能力、分析能力,並切身體會到自己探究成果的樂趣,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探究大千世界的慾望。
 
  在本課的結束部分,我與學生一起尋找生活中的角,將課本的知識有效地進行了延伸。總之,關於角的分類的知識,我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範文二
 
  《角的分類》是學生已經學習了有關角的知識,有了度量角的簡單基礎。直角、銳角、鈍角是學生經常見到的角,關於它們的定義應通過學生在分類後進行比較、想象、推理後正確的敘述出來。在學生對角已經認識的基礎上,呈現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周角等圖形。在分類思想的指導下,三個特殊角同時出現,形成一個問題的模組,為學生的思維提供時間和空間。
 
  1、導學生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教學問題,啟用生活經驗。
 
  讓學生充分體驗 數學來源於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是探索問題的廣闊天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很多數學規律、數學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們的原型,學生善於捕捉生活素材,教師儘量提供學習空間,使學生能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獲得主動探究數學的快樂!通過“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身上找角”,使學生覺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絡,增進了學生對數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2、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促進數學思考。
 
  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操作中理解知識,發展思維。一改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大膽放手,變過去的單純看教師演示為學生自己動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本節課設計“找”、“說”、“做”的環節,幫助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認識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學習興趣較為濃厚,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表達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要求學生用活動角轉出一個自己喜歡的銳角,說說什麼樣的角叫銳角。再轉出一個直角,同樣要求量一量,再得出結論。教學鈍角的時候,同樣也要經歷這個過程。教學周角時,我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學具轉動的邊,木條繞著它的一端轉了一圈,由此得出一週角是360度。
 
  在探索新知??角的分類部分的教學環節,由於根據不同的標準,必然有不同的分類結果。另外由於中年級的學生分析、歸納、概括能力較弱,難免出現思維的漏洞,邏輯的錯誤,這就需要老師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時間,合作學習的機會,相互交流的平臺。於是,老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再以小組為單位彙報交流。這樣,學生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認識數學,解決問題,在小組交流中發現思維的漏洞,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
 
  不足之處,在教學周角時,沒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周角的形成過程,及這個360度怎麼得出的,沒有和學生好好探討。如果能用多媒體慢慢演示,讓學生觀察的是它轉過的範圍。可以這樣:先轉到直角的位置,提問:現在是什麼角,是多少度?繼續轉到平角的位置,提問:現在是什麼角,是多少度?由此得出,周角是360度,一週角是2個平角,4個直角。
 
  範文三
 
  《角的分類》是人教驗教材第七冊第二單元的內容,《角的分類》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學會根據角的度數區分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和周角,並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關係,培養學生實際操作和觀察比較能力。在分類思想的指導下,三個特殊角同時出現,形成一個問題的模組,為學生的思維提供時間和空間。《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是同一課時的兩個內容,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所以我分了兩個課時。
 
  首先讓學生充分體驗 數學來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實踐中,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很多數學規律、數學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們的原型,學生善於捕捉生活素材,教師儘量提供學習空間,使學生能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獲得主動探究數學的快樂!通過“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身上找角”,使學生覺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絡,增進了學生對數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其次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操作中理解知識,發展思維。一改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大膽放手,變過去的單純看教師演示為學生自己動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本節課設計“找”、“說”、“做”的環節,幫助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認識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學習興趣較為濃厚,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表達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要求學生用活動角轉出一個自己喜歡的銳角,說說什麼樣的角叫銳角。再轉出一個直角,同樣要求量一量,再得出結論。教學鈍角的時候,同樣也要經歷這個過程。教學周角時,我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學具轉動的邊,木條繞著它的一端轉了一圈,由此得出一週角是360度。
 
  在探索新知角的分類部分的教學環節,由於根據不同的標準,必然有不同的分類結果。另外由於中年級的學生分析、歸納、概括能力較弱,難免出現思維的漏洞,邏輯的錯誤,這就需要老師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時間,合作學習的機會,相互交流的平臺。於是,老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再以小組為單位彙報交流。這樣,學生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認識數學,解決問題,在小組交流中發現思維的漏洞,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


語文小小商店教學反思
小小商店教學教師反思
相關知識
數學角的分類教學反思
角的分類教學反思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分類教學設計
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
數學角的畫法教學反思
數學角平分線教學反思
數學角的認識教學反思
數學角平分線教學反思範文
初一數學角的計算教學視訊
初一數學角的計算教學視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