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古詩賞析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古詩詞便是其中一朵煥發著永恆魅力的奇葩。古詩詞作為教學素材由來已久,在七年級語文教學中享有很高的地位。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語文七年級下冊古詩賞析蘇教版,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古詩賞析
一、《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聞鐘磬音。
⒈既寫出自然之景,又寫出心靈之境的詩句: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⒉既是寫景的過程又是悟性的過程的詩句: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f
3、寫出了禪院幽靜的環境,以及這幽景給人生的啟示的句子: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4..尾聯表面上是進一步寫禪院的幽靜,實際上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答:尾聯表面上是進一步寫禪院的幽靜,實際上是以聲靜來襯寫自己的心靜,抒發自己萬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5.古人評詩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那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詩眼”分別是“悅”“空”。“悅”是說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鳥的性情歡悅。“空”是說潭水清澈,臨潭顧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雜念***消除淨盡。“悅”“空”兩字表現了環境的幽靜,寫出了人的心情與山光水色相應。
6、這首詩著眼於表現禪寺後院深幽寂靜的環境,主要運用了以聲寫靜的手法。詩中以動襯靜的詩句是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聲。
7、詩的頷聯後來衍化為成語“曲徑通幽”,它隱含了什麼哲理?
要達到能夠領悟妙道的勝境,先得走過一段曲折的道路。或隱喻了人的品性高潔,情趣高雅,心志淡泊。
8、“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中的“深”字歷來為人所稱道,請說說你對這個詞的理解。
寫出禪院中花木繁盛的樣子,表現了禪院中幽深安靜的環境。
二、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1.把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壯闊而又生動的詩句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2.“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好在何處?
既有實寫,又有虛寫,“坼”、“浮”把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壯闊而又生動。
3.首聯點明登臨之意。有人認為表達喜悅之情,有人評價暗含抑鬱悲涼。你同意哪種看法?說說理由。***中考指南***答:***1***種看法,認為表達作者喜悅之情,因為作者早就盼望登上岳陽樓,今天初次登上,自然滿含喜悅之情。***2***種看法,認為作者暗含抑鬱悲涼之情,因為杜甫一生懷才不遇,結合“親朋無一字”“憑軒涕泗流”可知此時作者的坎坷落拓,在平淡的敘述中寄予了作者深沉和抑鬱和壯志難酬的感慨。
4.這首詩歷來被稱為意境開闊雄偉之作,請結合頷聯和尾聯具體分析。
答:頷聯將洞庭湖的廣闊無邊、水勢浩翰描繪得雄奇壯觀。尾聯突出詩人雖孤寂多病,但仍心憂天下的博大胸襟,兩聯上下襯托,相得益彰。
5、這首詩是如何來寫景的?寫出了洞庭湖怎樣的特點?
示例:這首詩是三四句寫景,既是實寫,又寓想像。寫出了洞庭湖壯闊和氣勢恢弘的特點。
6、杜甫“憑軒涕泗流”的原因是什麼?說說你的看法。
示例:與親朋失去聯絡,而且自己年老多病,孤單寂寞;更重要的是國家風雨飄搖,天下到處兵荒馬亂。是個人的顛沛流離和國家的動盪不安促使著詩人“憑軒涕泗流”。
三、蟬 唐朝 虞世南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1.“飲清露”象徵著什麼?象徵人的品格高潔。
2.後兩句隱喻的深層意義是什麼? 答:做官做人應該立身高處,品行高潔者,不需藉助外
力,自能聲名遠播。
3、“居高”的“高”有哪兩層含義?
一是實指蟬所居的梧桐樹高,二是暗指“飲清露”的品格之高。
四、孤雁 唐朝 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1. 古人有一詩之眼與一詩之骨的說法:詩眼,指詩中最能表現情感意味、精神內涵的詞***字眼***;詩骨,指詩中處於核心地位、起統率作用的句。上面這首詩,其詩眼是 孤。
2.詩歌的抒情主人翁往往是自己。這首詩都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都表現了詩人孤獨淒涼的羈旅之情。
3.詩中野鴉無意緒 ,鳴噪自紛紛的作用是什麼?請簡析。
答: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意思是野鴉毫無愁緒,雜亂的吵嚷個不停:用野鴉的無憂無慮、熱鬧非常來反襯孤雁的寂寞、愁苦。
4、詩人以雁自比,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詩中哪句話最能體現這種感情?
作者寫孤雁自比,表現了他孤悽憂慮的羈旅之情。“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最能體現這種感情。
五、鷓鴣 唐朝 鄭谷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
遊子乍聞徵袖溼,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1、 這首詩首聯詠其形,以華貴的山雞類比,寫出鷓鴣的“喜暖”的習性、斑斕的羽色。頷聯詠其聲,以青草湖邊迷濛的雨色、黃陵廟裡飄零的落花等景物加以襯托,使鷓鴣的啼聲倍覺悲涼。頸聯寫遊子佳人聞其聲而觸動情懷。尾聯寫鷓鴣在苦竹叢中尋覓暖巢,襯托出詩人羈旅相思之愁。
2、這首詠物詩重在表現鷓鴣的啼聲哀怨悽切,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哪句話最能體現這種感情?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嗎?
抒發了遊子的鄉愁旅思。“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遊子在雨昏花落之時,湖邊古廟之中,聞鷓鴣之啼,倍感其聲之哀怨悽惻。
六、《沁園春 雪》
上闋
①上闋描寫的是北國雪景,用哪些語句描寫北國雪景的?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②這些描寫語句中哪些句子總寫北方雪景?作者對雪景的描述,由哪個詞領起?它統領了哪些句子?這些詞句創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情懷?
前三句總寫雪景,把讀者帶入一個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裡。“望”字統領了以下句子“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創造了一個廣闊博大的意境,體現了詩人雪中賞雪的豪邁情懷。
③上闋在景物描寫,是以動靜、虛實相結合的方式寫出來的,你能找出來嗎?
“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由下而上,一靜一動,意境開闊,氣魄巨集偉,格調非凡。
實寫的是望到的“長城”、“黃河”、“山脈”、“高原”等景觀,尤其是“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寫出地域的遼闊。而虛寫的是“須晴日”後紅裝素裹的壯麗景色。“須”字表明雪後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寫出了雪後景象的清朗、嬌豔、多姿多彩。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雲,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雲海茫茫,雪山巍巍,蒼松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豔多姿!
④作者把空間寫得如此廣闊,把景色寫得如此壯麗,除了以上表現手法之外,還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請你找一找。
如“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運用比喻、擬人、誇張手法,達到絕妙的意境主要有三方面因素:***1***視覺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遠,山丘連綿起伏,遠看的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2***精神因素。作者意氣風發,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機勃勃。***3***時代因素。中國革命正在蓬勃發展,中國人民正在奮起抗日,賦予群山、高原以頑強的性格,可以體現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
小結:作者如同頂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懷博大寬廣,他的氣魄雄偉曠達。作者的感情充滿喜悅,豪邁奮發,充滿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下闋
①作者由眼前的景物聯想到了哪些內容?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顯然,“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是承上啟下的過渡句。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折腰”本來是鞠躬、傾倒的意思,這裡有讚頌、讚美的意思,而它比“讚美”程度更深,感情更強烈,更能體現出無數英雄為祖國的壯麗山河而傾倒之情。
②“引”也是個領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們有什麼共性?
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們都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人物,是無數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有雄才大略,立下了赫赫戰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但也有不足,“惜”字委婉的批評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的欠缺。當然,他們的不足是由於時代、階級侷限造成的,這裡表現了後來者居上的偉大氣概。***
③那麼誰是真正的英雄?為什麼這麼說?
真正的英雄是今朝的“風流人物”,新時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傑出的才能,更偉大的抱負的人,應該是人民群眾,也應該是領導人民群眾進行鬥爭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還應該是詩人自身。這是詩人的自信和自勵,是他們決心登上歷史舞臺的威武雄壯的宣言。這是全詞的主旨所在。
④作者在下闋為什麼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
⑤找出全詞點明主旨的句子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讚揚當代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峰,點明瞭主題。
5、總結這首詞的層次與思路 。
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裡,大氣磅礴,曠達豪邁;
下闋轉入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
全詞將寫景、抒情、議論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
下一頁分享>>>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古詩閱讀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