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教案是七年級生物教師為了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具體的安排、設計的一種教學文書。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北師大七年級上生物教案
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科學觀察的一般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瞭解生物的基本特徵。
2.過程與方法: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教學活動,逐漸培養學生觀察、口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學生成為既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又能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的人。
二、教學重點:1、生物的多樣性;2、生物的特徵
難點:1、遺傳的多樣性; 2、應激性 3、新陳代謝的概念
三、教學方法:交流活動法、談話法、歸納法
四、教學用具:圖片、掛圖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引導學生根據書上提供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和已有的生物學知識,說明生物的特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抽題討論***如果學生人多可兩組一題***小組選出組長、記錄員、發言人。小組研究討論結束後,可研究討論其他組的題。待各組完成後,各組派代表向全班彙報,最後可以安排本小組同學補充發言,而後其他小組同學再發言補充***教師除了組織學生的活動,可以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參與他們的討論和研究***。
地球上有山川、河流、江海湖泊以及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那在這些地方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存著,那是不是地球上的每個角落都有生命存在呢?
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園。範圍:在海平面以下約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約10000M這間,包括大氣圈的下層、整個水圈和岩石圈上層。
***一***物種多樣性
講解: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 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動物、細菌、真菌、病毒等。你們知道在生物圈的三個圈層中都有哪些生物生活嗎?我們來做一個活動,全班分為三大組,每組代表一個生物圈層,試著將你熟悉的這個生物圈層的生物名稱寫在一張紙上,再與小組的夥伴交流一下,去掉重複的,統計你們小組總共列出多少種生物。
活動:交流物種多樣性資料
目的要求:豐富對物種多樣性的認識
過程:1、將全班分組***約4-5人一組***推選組長。
2、各組同學將熟悉的生物名稱寫在紙上,相互交流統計組內共列舉出多少種生物
3、全班各組分別展示和交流統計結果
4、教師將收集的資料展示
討論:1、上述生物生活的環境怎樣的?
2、為什麼生物會如此多種多樣
結論: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動物、真菌、細菌、病毒等,約200多萬種,其中70%動物,22%植物和
真菌,5%單細胞生物
***二***遺傳多樣性
講解:地球上生活著這麼多的生物, 物種具有多樣性,下面我想請大家分析一下物種多樣性的原因。 ***學生閱讀課文並討論***
總結:生物表現出來的外在差異,可以用基因的差別來解釋。兩種生物體內的眾多基因中只要有少量的差異,那這兩種生物的外在表現就有很大差別,所以我們說物種多樣性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遺傳的多樣性。
***三***生態系統多樣性
講解:通過我們前面的探討,我們知道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科學家們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環境統稱為生態系統,所以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閱讀後發言***
回答:生態系統有大有小,最大的是生物圈,比生物圈小的是陸地生態系統、溼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
回答:還可以繼續劃分為次級生態系統,小到一片森林、一個花園、一塊農田,都可以稱為一個生態系統。 總結:經過同學們的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生物圈中的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我們的地球生機盎然的根本,很難想像地球上只有人類會是什麼樣子。所以,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保護身邊的每一棵小草、每一個小動物,為生物多樣性盡我們的一份力。
1、生態系統:種類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生物與環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構成了生態系統。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小結:地球上的生物種類繁多,構成生物多樣性***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
性***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
第2課時
匯入:地球上的生物形形色色多種多樣,但卻有著共同的生物特徵,是什麼樣的生物特徵呢?
一、生物的特徵:
演示:觀察一滴水中的生命
1、在學校附近的池塘中取一些水樣,放在燒杯中
2、用滴管吸取一些水樣,滴加1-2滴於載玻片中央,加上蓋玻片。
3、利用顯微鏡觀察水樣
學生觀察現象、討論:在水樣中,即有生物,也有非生物,從中你看到了多少種生物?
你是如何區別水滴中的生物與非生物的?
應激性:促動水滴,裡面的生物有反應。含羞草、叫別人的名字,他會迴應
生長:水滴中的生物有大有小。小貓長大
繁殖:蜻蜓點水
新陳代謝:排洩、流汗、飢餓感
小結:地球上的生物形色多種多樣,但它們卻有著共同的生命特徵就是應激性、生長、繁殖和新陳代謝。 作業:課外補充題1、2
教學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
[摘要]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改變代寫論文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構課堂,重建教學。教學反思主要集中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運用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研究學生如何學的一個過程。它能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發展,不斷提升專業水平,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一、教學反思的含義
教學反思,即教師以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為思考物件,對自己所做出的行動、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的反思能力決定著他們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有關研究證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和創造性地反思他們教學中的重要過程,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因此,“教學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G.J.Posner***十分簡潔地提出了教師成長的規律:“經驗+反思=成長”,並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教師如果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其發展將大受限制。
二、教學反思的內容
1.反思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我們在制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時,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三個維度”——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來講,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適用性更廣,永續性更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必須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並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
2.反思教學活動是否“溝通”和“合作”
成功的教學過程,應該形成多種多樣的、多層面、多維度的溝通情境和溝通關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而是與學生平起平坐的一員;教學便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應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都作為平等的一員在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
3.反思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為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字,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同時,教師也是教材的建設者。本次課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實驗性質,不是定論,不是新教條,不是不允許質疑的結論,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發展和完善。因此,在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在“課後反思”中作為專題內容加以記錄,既積累經驗又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設性的意見,使教師、教材和學生成為課程中和諧的統一體。
4.反思教學過程是否存在著“內傷”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謂的“好課”標準的同時,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討論是否富有成效?有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的變化?學生的創造性何在?對這些“內傷”必須認真回顧、仔細梳理、深刻反思、無情剖析,並對症下藥,才能找出改進策略。
5.反思教學過程中是否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會於不經意間產生出“奇思妙想”、生髮出創新火花,教師不僅應在課堂上及時將這些細微之處流露出來的資訊捕捉、加以重組整合,並藉機引發學生開展討論,給課堂帶來一份精彩,給學生帶來幾分自信;更應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提煉,既為教研積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教學的寶貴資料,以資研究和共享。
6.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
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秉賦優點,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類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性格各異的學生爭奇鬥豔,各領風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與機會。
三、教學反思的運用
1.用心體會,發現問題
發現問題,是實現“教學反思”的首要任務。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問題,主要有教師在課堂教學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實際接受狀態存在的差異,具體表現為學生“吃不飽”或“吃不了”。在目前實行的大班教學中,任務教學方法總是隻能適合部分學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學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學生的“吃不飽”或“吃不了”。如何使這種現象得以緩解,需要教師細心體會,對自己的教學程序、教學方法、學生的參與度等諸方面及時保持有意識的反省,在此過程中不斷髮現問題。只有對教學各環節進行細心體會,才能發現問題,為進一步解決問題打好基礎。
2.悉心溝通,嘗試改進
成功地尋找出問題癥結所在,往往與教師和學生的溝通程度有關。如果缺乏溝通,即使發現問題,也較難把握住問題出現的原因,更難提出較好的改進方案。
師生間溝通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言語的,也可以是非言語的。例如,在講授遺傳學知識時,我們可以通過提問和觀察學生的面部表情等,來了解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對形狀、顯***隱***性基因、顯***隱***性形狀等知識,進而可以對教學程序作出正確的評價,同時有意識地調整教學計劃和時間安排,以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應該說,課堂教學中,言語與非言語交流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明確教學中的問題,進一步提出可行性的改進方案。同時,通過教師的言語與非言語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可以很好地感染學生,以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努力學習,一發現溝通過程中的問題,就立即想法去糾正。
3.潛心研究,調整反思
調整反思,即觀察、反思新的教學方法或補救措施的實際效果。可以說,調整反思是嘗試改進的延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研究原有的問題是否已經較好地解決,如果已解決,教師則應針對嘗試改進的成功方法,主動尋求進一步強化的方式和手段,以鞏固自己已經形成的好的教學行為,防止原有問題再次出現。如果發現新的問題,謹慎地追尋新問題的實質,針對新問題再次嘗試另外的教學方法或其它改進措施。例如,在學習“人體各器官在體內的分佈”一節中,我們發現學生往往缺乏聯絡自身的觀點,將人體各器官與自身分裂開來,所以在對這方面的知識進行教學時,要聯絡實際、結合學生自己的身體來學。例如,認識胃在腹腔中的部位,不能直接提問,應該提醒學生“當你吃飯以後,哪裡有飽腹感?指給老師看看。這個部位是在腹腔的哪裡?”學生對這樣的教學方法比較容易接受,也願意積極參與。所以要成功地調整反思,教師不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學行為,而且還要悉心揣摩學生的心理價值取向。
實踐表明,教學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首先要求教師對教學有自覺的意識,在不斷嘗試教學反思的過程中培養自己對教學活動的自我評價的習慣和能力,以及對教學過程進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時養成對學生的敏感性。這樣,教師的監控能力不斷得以提高,面對教學過程中各種問題都可以應對自如。
北師大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