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歷史複習要點川教版
對時間的價值沒有沒有深切認識的人,決不會堅韌勤勉複習七年級歷史知識要點。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唐朝的對外文化交流
一、唐與日本
1、唐朝時,日本派使節到唐朝
目的:密切兩國關係,學習唐朝先進的經濟文化。
代表人物:空海、阿倍仲麻呂、吉備真備。
2、鑑真:唐朝時為中日兩國交流作出突出貢獻的僧人。他六次東渡日本,促進了日本佛學、醫學、建築和雕塑水平的提高。
二、唐與天竺
1、中國古代稱印度半島為天竺。
2、①玄奘從長安出發,到天竺。
②他學習佛學,求取佛經,他和他的弟子還把旅途見聞寫成《大唐西域記》。
③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貢獻。
④玄奘是著名高僧、旅行家和佛學翻譯家。
三、為什麼說唐朝是一個開放的社會?
表現:選官制度開放、民族政策開放、對外交往開放、文學藝術開放。
四、唐朝對外實行什麼政策?這一政策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對唐朝自身有何重要歷史意義?
1、對外政策:開放。
2、主要表現:①日本遣使來華;②鑑真東渡日本傳法;③玄奘西行取經;
3、歷史意義:①促進了唐朝經濟文化的發展;②豐富了唐朝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
五、材料題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在著名的諫臣魏徵去世後,唐太宗曾感慨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材料三 在談到民族關係問題時,唐太宗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回答問題:
***1*** 材料一的比喻含義是什麼?百姓好像江河水一樣,能承載皇帝的統治也能推翻皇帝的統治。
***2*** 材料二中的“以古為鏡”和“以人為鏡”各是什麼意思?人用銅作鏡子,可以把衣服、帽子穿
戴得整齊端正;用人作鏡子,可以明白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3*** 材料三中的“中華”和“夷狄”分別指什麼?這句話表明了唐太宗的什麼意思?中華指生活
在中原地區的漢族,夷狄指少數民族,這句話表明唐太宗實行恩威並施的民族政策。
***二***
遼、宋、西夏、金的並立
一、遼、北宋、西夏的建立
1、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定都上京;947年耶律德光改國號為遼。
2、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驛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史稱北宋。
3、1038年,党項族首領元昊建立大夏,定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史稱西夏。
二、遼、西夏與北宋的戰與和
1、1005年,北宋與遼議和,訂立“澶淵之盟”,從此邊境穩定,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楊家將***。 2、1044年,西夏與北宋達成和議,雙方在交界地帶設定貿易市場,互通有無,維持了長期的和平關係。
三、南宋和金的對持
1、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上京***黑龍江阿城***。
2、1125年滅遼,1127年滅北宋。擄走宋微宗、宋欽宗。
3、1127年,趙構稱帝,定都臨安***浙江杭州***,史稱南宋。趙構就是宋高宗。
4、1141年,南宋與金訂立和約,此後雙方戰事基本停息。岳飛是抗金英雄。
四、北宋與遼、西夏的戰與和給各方帶來的影響。
①戰爭給雙方帶來損失。
②和好使雙方邊境相對穩定,有利於經濟文化交流,並維持了長久的和平關係。
③北宋每年向遼夏交納大量歲幣,成為北宋積貧積弱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
南方經濟的發展
一、南方經濟發展的表現:
1、農業:
①南方的灌溉技術和耕作技術有很大提高,圩田、梯田擴大了耕地面積。
②南方水稻產量大幅度增長***蘇州、湖州***。
③原產北方的小麥、粟、豆在南方擴大種植。
④棉花種植面積擴大,成為南方重要的經濟作物。
2、手工業:
①南宋時,棉紡織業在南方興起;成為我國古代重要的手工業行業。
②南方制瓷業發展很快,景德鎮成為著名的瓷業中心;
3、商業:
①北宋時商業發達,在四川地區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②南宋時發行的紙幣叫會子。
③臨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最大的商業都市。
④海外貿易活躍,海港主要有廣州、泉州等,政府設市舶司管理
二、經濟重心南移***07***
1、南移經過:
從夏商到秦漢,我國經濟重心一直在北方。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開始南移;唐朝中期後南移加快。兩宋時南方已成為全國經濟重心。
2、南移原因: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遷
②遷入人口帶來先進工具,耕作技術和優良品種
③南方相對安定的政治環境
七年級歷史下冊複習知識要點川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