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數學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7日

  不知道有沒有同學,聽過這樣一句話"得數學者得天下",確實,在大型考試中,數學的分數很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存在問題

  一個學期又結束了,作為初三畢業班的數學老師,我深感肩上的壓力之大,責任之重是空前的。目前,對於初三這個重要的學習階段,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起到很大的作用是值得我們思考的。經過一個學期的觀察和反思,我覺得目前在學生的學習中常出現以下學習的情況:

  一、多數情況下,也比較擅長提出啟發性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思考,但問題提出後沒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甚至不留思維空間,往往習慣於自問自答,急於說出結果.顯然,學生對題目只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引發學生的深思,就不能給學生深刻的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學生對於做過的題一點印象也沒有。

  二、我在備課的時候對問題已備選了一個或幾個解決方案,但教學中的不確定因素很多,當學生的思路與我的思路相左或學生的想法不切實際時,往往因為時間關係,有時會採取迴避、壓制措施,使學生的求異思維、批判思維、創造性思維被束縛。

  三、對問題的坡度設定的還有待研究,坡度過大,導致思維卡殼,學生的思維活動不能深入進行而流於形式。

  ——對策

  1.對過多的題,進行適當的篩選。

  2.還給學生一片思維空間,讓學生受到適當的“挫折”教育,以加深對問題的認識。

  3.學生有不同想法單獨與教師交談,好的想法給予鼓勵並加以推廣;不對的想法,給予單獨的指正。這樣,學生即可以大膽放心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又可以把一些教學中漏洞補上。

  4.精心設定問題的坡度,使學生步步深入,並探究出規律。課堂上注意課堂節奏,儘量讓中下游的學生跟上老師的步伐,多給學生自己練習的時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做到不僅是老師完成任務,還要學生完成任務。

  另外,摺疊問題、動點問題、圖形變換問題是近年來的熱點問題,學生有些陌生感,引導學生在摺疊、移位時,應該注意前後的線段、角的相等關係。作為發散學生思維的一個重要手段,應該注重多種方法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相信經過我的不懈努力,加上學生的合作,一定會不斷取得進步

  篇2

  在初三數學教學工作的,我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許多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運算準確性差,對於一些常見的題目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錯誤,平時教學中總感到這些簡單的問題不需要再多強調,但事實上卻是問題嚴重之處,所以 ,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雙基”教學,及時糾錯 ,查漏補缺。

  首先糾錯要及時,課堂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上課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積極動口、動手。可利用提問或板演等多種方式得到學生的反饋資訊,一般我們應把提問、解答、講評、改錯緊密的結合為一體,不要把講評和改錯拖得太長。最好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及時反饋在一日為好。

  其次糾錯要準確,在教學中必須經常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困難和要求,積極熱情地幫他們釋疑解難,使他們體會到師長的溫暖,嘗試到因積極與老師配合、真實地提供資訊而嚐到學習進步的甜頭。

  另外糾錯要靈活,我們在教學中可採用靈活多樣的糾錯形式。必須提前設計糾錯方案,也可預測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瞭解到錯誤的原因,認真分析其問題的實質,然後有針對性地實施糾錯方案。在作業的檢查過程中,要求進一步落實學生是否存在抄作業現象,是否認真訂正作業。總之,把糾錯一定要落在實處。

  總之,在教學中,糾錯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也是不可缺少的工作。要做好這項工作,除了主動給學生輔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讓學生想學,愛學,樂學,還必須要有持之以恆,不厭其煩的精神。

  篇3

  近二十年的中學數學教師,經歷了不同版本的數學教學工作,應該說每種教材都體現著不同時代的特點,完成了這一時代的使命。現就我個人對數學新課程下如何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1.傳統的教材過分的強調了數學的單一性、工具性等特點。

  傳統數學教學認為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但學習過程中學生感覺理論性太強了,且有部分內容沒有實用價值性,忽略了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絡,人為的編制一些飄渺的、沒有實際意義的偏題、難題、怪題、導致學生耗掉了大量的時間,結果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卻喪失了,部分學生的思維停滯在閉門造車的水平上。另外由於應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數學課程的本來面目,數學被認為就是做題,題海戰術是教師和學生應付考試的最有力武器,歪曲了數學原應有的過程:經歷、體驗、探索等。這樣反而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2.《新課程標準》***以下稱標準***的理念以及人教版教材的特點:

  《新課程標準》在教育理念上迎合了時代的特點。首先學生是人,是知識的載體,過分枯燥乏味的單一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的中學生,他們需要的是合作、民主、開放式的教學,同時也具有強烈的參與探究意識。《新課程標準》在教學理念上就體現了時代性,可用性實用性的特點。“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就體現了數學的實用性,使數學不再脫離實際,而和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數學因材施教,真正有數學天賦的學生會有與眾不同的作為。具體目標中增加了“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同時也指出數學不單純是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新數學中教師不單純教,學生不單純學。新數學教材上增加了各種練習形式和大量精美的插圖,生動形象的語言,顯得圖文並茂,直觀形象,情節生動。如做一做、聽一聽、說一說、試一試、想一想、練一練等,特別是青少年學生喜聞樂見的擬人化的卡通形象的出現,更符合孩子們的口味。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積極的成分,也是學習活動中最基本的內驅力因素,如教材中“遊戲是否公平”、“跟我學”、“試試看”等極富情趣和創意的字詞會令我們身不由已的進入數學的世界。新課程的實施像一場及時的春雨,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一接觸新教材,我們可以立即感覺到撲面而來的新數學、新氣息、新思想、新理念,不僅給教師很大觸動,也給學生帶來了一種學習的渴望,更為廣大教師、學生提供了學習和發展的機會。

  3、教師教學形式及教學方法的轉變。

  以往的教學是教師的表演舞臺,教師是策劃者、實施者,有著說一不二的權威。學生則是被動的接受者,一個裝載的機器,機械的接受著指令。而《標準》下的教學方法以及形式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不在是單一的教,學生也不是單一的學,師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圍中共同探究,有著一種潤物無聲的意境。恰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計算能力等得到了發展,同時合作意識、參與意識也增強了,師生關係也得到了改善。試問,這樣的教學模式又怎能不被人接受呢?

  當然,任何一種新的事物的出現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有些教師認為新的人教版的教材過於凌亂,知識不繫統。我粗淺的認為這正是新教材的又一特點,它將初中的數學知識內容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人們的認知規律,分年段來完成,是可取之舉。

初一記事隨筆作文
初三班主任教育隨筆
相關知識
初三數學隨筆
初三數學教學隨筆作文
初一到初三數學知識點歸納有哪些
初一到初三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
初三數學重點知識點總結歸納
初三老師隨筆
初三數學總複習教案以及複習計劃
初三數學總複習教案以及複習策略
初三作文隨筆
初中科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