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高效課堂教學計劃和反思
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或高效性課堂的簡稱。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地理高效課堂教學計劃:
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構建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在必行。本學期我校被確定為“六模組‘3+X’建構式課堂”教學模式實驗基地。按照學校的安排部署,在上學期推行 “六模組‘3+X’建構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本學期繼續推進並積極實施高效課堂學科模式化、校本化構建,堅持以學生為本,變“教中心”為“學中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地理學科組根據學校教導處和教研組要求,根據本學科的特點,特制訂計劃如下:
一、高效課堂改革思路
1.以“六模組‘3+X’建構式課堂”教學模式為指導,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變“教中心”為“學中心”課堂教學模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參與狀態,變教案為導案、學案,以有效的導促進高效的學。研究不同課型的高效模式,探索科學的高效課堂評價機制,形成政治課高效課堂模式,真正變講堂為學堂。
2.以兩個實驗班為重點,全面推進“六模組‘3+X’建構式課堂”教學模式,其他各班積極跟進,積累經驗。在探索實驗的基礎上,不斷修正完善並最後使之學科化、校本化。
二、推進計劃
第一階段:思想動員階段。本階段目標:轉變思想,提高認識,達成構建高效課堂的共識。
通過參加全區高效課堂培訓,聽專家講座,觀看視訊資料以及組內探討,讓每一位老師切切實實感覺到構建高效課堂,勢在必行。
第二階段:學習研討階段。
本階段目標:討論學習,剖析問題,研究我校改革課堂教學、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本組老師初步掌握運用“六模組‘3+X’建構式課堂”教學模式。
工作任務:兩個實驗班的老師培訓學生,轉變學生的思想,做好動員,講清要求,讓學生初步適應新的上課方式***學習方式***,積極配合教師,課堂上用大量的時間自己學,替代以前大量的老師講。先把學生引入高效課堂***學堂***。
第三階段:探索實驗階段
本階段目標:在實驗班大膽實踐“六模組‘3+X’建構式課堂”教學模式,引入導學案、分組學習、捆綁式評價等要素,積極探索構建高效課堂,為全面推進高效課堂積累經驗。非實驗班級教師也要按學校要求,每週上不少於總課時一般的高效課,積極嘗試,共同探索適合學習的高效課堂模式,努力使高效模式學科化,校本化,並在第八週寫出實驗成果報告。
三、基本課型:新授課、複習課
四、基本模式
***一***新授課
1.模式:①激趣匯入②呈現目標、任務導學③自學檢查,發現問題④適度拓展,突破重難點⑤強化訓練,當堂達標課堂基本環節:自學——展示——反饋。
2.流程
***1***激趣匯入***3分鐘*** ①目的:結合學科特點,提升學生能力,培養學生注重對生活、和生產有用的地理常識的關注,逐步培養學生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形式:師生共同參與。
***2***呈現目標、任務導學***5分鐘***
***3***自學檢測,發現問題***10分鐘***
①閱讀教材,根據學習目標,自主學習。
②小組合作探究。
③練習自測
④組長梳理存在問題。
【注意事項】
A.制訂目標要準確簡明,要從能力、知識、情感態度三個方面去把握,做到知識問題化。
B.展示目標,重難點時,速度要慢,以便學生領會教師的意圖。
C.教學目標的制定要適應學生年齡水平與經驗背景,與學生需要和興趣相結合等。
***4***教師答疑、點撥,突破重難點***10分鐘***
①目的:通過學生自學、探究梳理出主要問題,教師進行點撥、更正、補充,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品質。
②形式:學生展示,教師點撥、補充、更正,進一步講解。
③內容:
A.解決本課中及探究中存在的重難點問題。
B.歸納知識框架,培養學生分析能力。
***5***強化訓練,當堂達標、組內評價***10分鐘***
①訓練題展示:
②教師出示答案***見多媒體***,交換評閱
③組內學生互動、質疑、釋疑、評價。***得分80 以上為A ;60 -80為B;60以下為C*** ④個人得分______ 等級______ 組內個人得分______ ***組內個人得分計算公式:4人總分÷4﹢ 個人得分 ***
⑤教師釋疑、總結
***6***作業佈置及預習提示***2分鐘***
***二*** 複習課
1.模式:自主練習、合作糾錯、歸納點撥、達標檢測學生在複習課導學案指導下,以學生的“自主練習、合作糾錯、歸納點撥、達標檢測”為模式,學生在課堂上通過精彩的練習、糾錯、點撥、提升***學生解決不了的老師重點講解***等環節展示自己的個性,獲得知識和能力。
2.課堂基本環節:做一做——議一議——講一講——練一練。
總之,構建高效課堂,我們儘管是“摸著石頭過河”,會遇到不少問題和困難,但為了解放學生、快樂學生、發展學生,為了解放自己、幸福自己、成就自己,為了公園路中學、為了安定教育的長遠發展、為了更多學生的明天,我們必須身先士卒,大膽創新,開拓進取。
八年級地理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伴隨著初中地理教學課堂的不斷改革,雖然中學地理一直為“副科”,但由於學科內容主要是反映通俗易懂的生活實際,故而深受學生的喜愛。再加上宜春市的初中地理學科也被納入中考考試之列中,所以對地理教師而言,機遇和挑戰並存。受開課時數的限制,地理課堂上師生交流的時間不多,這就迫使教師想方設法去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結合自身實際以最佳的策略在短短的45分鐘內完成好師生互動,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本人在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方面粗淺的做法是:
一、課前調研準備
本著課堂高效的原則,地理教師在無意之中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為了上好地理課,課前教師應該瞭解的至少有班級學生資源、年級教師資源和社會新聞時事資源。
1、掌握學生的班級特點、區域特點。
不同學校的生源質量不同,教學終端的目標不同,教育教學方法也不一樣。就算是同一所學校由於班科搭配的原因,班級學習風氣,班級目標導向也有差異。因此不同的班級特點決定著不同的授課方式。再則,生活在不同地區的學生感受的社會知識儲備也有所不同。主城區的學生、城鄉結合部的學生、農村中學的學生三者之間因家庭原因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在城市區域地理和鄉村地理的感受各有側重。教師在授課前務必掌握這一地理資訊。
2、調查當地學生的主要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同班級的群體有其主要的興趣方向。教師在瞭解了學生的興趣點後充分採用相應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不斷擴充套件深化這些興趣點,就可以達到教學的目的。另外,教師有意識地以趣味性和挑戰性的地理教學方式讓學生髮現並建立一些興趣點,這樣,學生的穩固、長久的興趣就上升為維繫地理學習的長久動力。
3、調查不同的學科知識安排進度。在初中文化學科體系中在知識內容上有關聯。特別是語文、政治、英語、歷史、生物、物理這些學科和地理的區域性聯絡較多。如果教師在地理課堂有意識地拓展同期學過的其它學科的相關知識,這就既培養了學生的知識連結能力,又能反映地理綜合學科的部分特色。
4、調查蒐集當今的時事要聞。學生的學習積累中所得到的地理知識比例大體是這樣的情況:地理課堂上的理性知識佔80%,課外的感性知識佔80%。而地理學習需要大量的感性知識作為支撐。我們這就需要讓學生建立一個敏銳的大腦。學生通過上網、看電視、讀報紙、看雜誌等多種媒介瞭解社會時事要聞,擴充知識的同時注重引導學生從地理的角度進行點評。另外在課前三分鐘給學生髮言的機會,擴大影響,發揮其積極性與創造性,同時也讓廣大學生關心生活中的地理,印證生活離不開地理知識,地理的現象與問題來源於生活實際的道理。這樣建立起開放性的課堂學習系統後,師生教學相長的準備工作就初步完成。
二、課前教學設計準備
課前的教學設計是學生上好地理課的關鍵,也是教師運用最佳策略的智慧結晶。在設計教案時教師要注意突破三點:
1、目標性——教師授課目標應清晰。在每堂地理課堂上師生需要完成哪些教學目標,怎樣完成教學目標。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吃透教材,考慮好每段小結,在學生每個階段的活動之後能夠給予學生一個簡潔、精闢、深刻的評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其產生認識上的飛躍,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教學過程達到最佳狀態,利於教與學的穩定平衡。相反,如果教師事先不作認真的準備,對教學理解不深不透,講述時則含混不清,層次不明,繁瑣不切要害,使學生摸不著頭腦,就會使教學過程偏離原定的教學目標,使教學系統趨向於不穩定狀態,導致教學的混亂和失敗。
2、針對性——首先教學內容是面向全體,重點突出,突破難點。教師應根據以往的教學實踐,瞭解學生容易在什麼地方出問題,對教學的這些關鍵點,教師應提前構思好教學方案,設計好問題,引導學生渡過難關。當然這也是教師在學生以往反饋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經驗豐富的教師為什麼一般教學效果較好,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道理也就在這裡。其次,教育全體學生,但要針對最大群體的學生,這樣以牽前引後,擴大學生吸收面。我這樣講的最大原因是目前學校的班級建構人數的問題突出。在班級授課制的形式中,現在的初中每個班的人數大都超過了40人,30人的小班化教學出現比例很小。在教學人數比例過多的前提下,課堂40分鐘的分配應突出學生整群中的最大群體。從初步實踐來看,這樣的收效最大。
3、高效性——課堂45分鐘時間裡應高效地達到或接近目標。這就意味著要最大化地利用好時間成本。學生是能動的主體,他們在想學的前提下,潛意識裡計算著在時間一定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消化最多的知識;或者是在知識一定的情況下,怎樣利用最少的時間。這種時間利用的效用都體現著高效性。如果教師沒有合理的安排,多出的時間他們會按照自己的習慣來消費。所以,教師教學要想體現出高效性,關鍵在於如何擴充知識容量或者如何擴充套件思維的空間。在一般情況下,這兩者應相互協調為宜。
三、實現思維的交融,達到教學的最優化
教學的關鍵在課堂,課堂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主戰場。而課堂也是師生思維火花的交融之地。
要實現思維的交融,首先教師要修煉精湛的語言。知識的傳授,師生的交流都是通過語言來傳達的,從某種意義講,教師語言能力的高低可以決定大部分學生學習地理興趣大小。因此要求教師必須提高教學語言應用能力,儘可能多的使用風趣、生動、幽默的語言,還可以採用特殊地理語言,如地理謎語、諺語、成語、別稱、詩歌、歌曲等。只有吸引了學生,知識流才能進入學生的頭腦,思路才能開啟。
其次,開展多種途徑的教學方式,建立多形式的資訊交換平臺,學生思路才能通暢。在教學中,教師應採取啟發式談話、自學、提問、師生討論,要求學生回答或繪畫地圖,以及巡視課堂作業,個別指導等多種形式,保證學生與教師、同學之間資訊交換的暢通;同時還包括在教學中促使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儲備***包括舊有知識,其它學科知識以及社會實踐知識等***與新知識之間的聯絡,使學生大腦中各子系統所儲備的資訊聯絡起來。這對於學生學習進步是有重要意義的。
再則,提醒或強化學生在40分鐘內完成知識過手。由於地理評價目前只是筆試成績,所以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再好的記憶力也不如正確的筆記記得正確。所以教師應培養學具備在最短的時間記好筆記的能力。另外,在記筆記的基礎上,調動五官刺激大腦,該用眼睛定位置的注意觀察與比較;該用嘴巴大聲讀的做到朗朗上口,該用耳朵聽的做到聲聲如耳的地步。在這種高要求之下同時引導學生思考,拓展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學生提問,要求學生答疑,教師最後補充解答總結。特別是每堂課中教師要緊緊抓住學生智慧的閃光點進行放大,鼓勵學生參與自評與相互評價。比如說學生的提問好在哪裡,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這就使學生在地理學習中受到同學的尊重與讚揚。這是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也是培養了除筆試能力外最易被忽略的規範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習了地理能準確完整地說的出來,這是平時教學過程中的一大重點,也是真正意義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快捷方式。
四、課外實現創新與常規相結合。
創新思維要解決的是地理教學實踐中的新問題新情況,常規性的思維解決的是重複出現的問題和情況。每節課都會留下個別遺憾,創造性地解決常規問題是對教師教育水平的考查。不論何種思維的訓練都要針對優秀生、中等生和後進生這樣的群體。每個班都有優秀生、中等生和後進生,所以開展好非同步目標教學也很關鍵。大膽嘗試,在課外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不同的任務,目的是讓聰明的孩子更優秀,讓普通的孩子更自信!這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動力,他們往往能反饋出我們意料之外的成績。如果這一目標能做好,也就能大致實現創新思維與常規性思維的結合。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分享的全部內容,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八年級地理會考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