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學習記好基礎知識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初一學習要如何記好語文的基礎知識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一*** 認真學好課本。

  從命題走向來看,課內閱讀試題比例呈頹勢,似乎不需要下功夫學習課文了,其實大謬不然。筆者認為,課文不但需要學,而且要努力學好、用好。理由如下:其一,中考與高考畢竟不同。高考前,全國各省舉行的語文畢業會考,屬於合格性的考試,考試主要內容是課本上的;高考則是選撥性的考試,考試內容都是課外的。而目前全國各地的中考基本是兩考合一***即畢業考與升學考合一***,因此,僅就語文閱讀試題 ***特別是畢業部分***而言,課文應占一席之地,從全捲來看雖然課內閱讀的比重不大,但也不可掉以輕心口因為考試作為目前最公正合理的選撥人才的手段,有時一分之差,就可能決定一個考生的前途和命運。這才是不容迴避的現實。

  其二,課文是“例子”,是傳授課文知識、訓練語文能力、進行人文教育、培養審美情趣的主要憑藉。中考閱讀試題主要考閱讀理解能力。這種能力的形成離不開課文的閱讀實踐。語文學習要舉一反三。試問,如果沒有課內的“一”,哪有課外的“三”?完全離開課文,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素質教育的實施,也就成了水中月、鏡中花。

  其三,中考閱讀試題的選材雖葉然重在課外,但是課外材料的難易費度與課內相當。課外閱讀試題考查言的知識點與能力點,均在課內訓練三過。有人說“試題在課外,答案在課主內”正是這個道理。可見,學好課文有助於解答課外閱讀的試題。

  當然,閱讀能力的提高,僅僅靠課內幾篇課文的學習,還是遠遠平不夠的。我們應該一隻眼睛盯在課世內,一隻眼睛盯在課外,在認真學好課內的“海明威”的基礎上,力求多閱讀一些課外的“海明威”,從而拓寬視野,豐富知識,增強閱讀能當力。

  ***二***下面是一些具體問題的打基礎的方法。

  1、字音、字型問題:每次在書中***任何書***遇到不認識的字,都要查字典。推薦《錯別字自測手冊》。另外,多做一些這方面的練習,把出錯的地方記到一個本子上,以後多翻翻。這些知識很瑣碎,要儘量避免自己在這方面的漏洞。

  2、成語:經常翻翻成語詞典,比如〈現代漢語小字典〉。每年的中考都有一道成語辨析題。

  3、經常做些基礎知識的題,比如修辭手法、修改病句、語言運用方面***主要是句子的銜接、得體,句子的仿寫等,這幾年句子的仿寫成了考試的重點之一***的。 每天的中考的單項選擇題都不出這些範圍。

  4、文學常識方面。文學常識方面,注意平時多積累一些常見的名句,也可以通過一些練習來突擊。 默寫名句是中考的必考內容,近年來還出現了“理解性默寫”的題型。比如03年天津的中考題:請你從下面所羅列的作者中任選兩位,分別寫出一則課文中表達他們的志趣,追求,或展現他們的胸懷、抱負的名言警句,意思要相對完整。***2分***作者:孟子、諸葛亮、王勃、范仲淹、周敦頤、蘇軾。

  5、選擇一些典型的詩詞作鑑賞訓練 所謂典型是指被用作鑑賞訓練的詩作應具有意象清楚、意境明確、情感突出、傳承性強***如唐宋詩詞***等特點。當然,選詩應以律詩、絕句為主,選詞則應以小令中調為主。 另外,建議讀一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有助於啟人心智,提高詩歌鑑賞能力。 注意,詩歌鑑賞的題目並不是每一個省份都考,有些地區的中考是不考詩歌鑑賞的。

  6、文言文:首先學好課內的知識,因為每年的中考文言文閱讀材料都是出自課內,相對比較簡單,把重點的文言文課文掌握好就可以了。其次建議讀讀《古文觀止》。

  你可以買一本比較好的參考書來看。

  ***二***

  這是每一個以語文為交際工具和學習工具的人都會面臨的問題。對於中學生來說,這個問題尤其重要;對於當今的中學生來說,解決這個問題不但很重要,而且很緊迫。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近百年來的現代語文教育,特別是近20年來的語文教學,從總體上看是失敗的。許多人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直至走上工作崗位,還沒有真正掌握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具體表現在:在嚴肅的場合與別人進行言語交際時語言羅嗦,詞不達意;提筆寫點東西,不會組織語言,準確性、連貫性都很差;文體感也沒有,寫出的文章“四不像”等等。

  怎樣學習語文,這是方法問題。掌握正確、科學的語文學習方法,越早越好,最遲也要在剛上初中時就懂得和掌握。剛上初中的學生,年齡小,語文老師有責任、有義務告訴他們怎樣學習語文,並要求他們照著去做。令人遺憾的是,許多語文老師沒有盡到這個責任和義務***也許連他們自己也不明白呢***,學生便只好在“黑暗中摸索”。結果呢?悟性好一點兒的,還學得差不多,大部分人卻白白地浪費掉許多寶貴的光陰,失去了學習語文的最佳時機。如果有人初中畢業上了高中,還不會學習語文,那麼他還會浪費掉更多的寶貴的光陰,失去更多的學習時機,就很危險了,他可能一輩子都掌握不了語文這個工具。今天我來給同學們作這個報告,按理說有些晚了;但古人說“亡羊補牢,未為晚也”,所以儘管晚了一點兒,只要大家照著我講的去辦,至少可以避免再浪費時間。下面我們就開始談這個問題。

  一個人要真正獲得較強的語文能力,一般有兩個途徑:一個是“習得”,一個是“學得”。所謂“習得”,是指通過學習者自己讀背、領悟、寫作而獲得。所謂“學得”,是指在語文課堂上經過語文老師指導學習而獲得。在“習得”和“學得”兩者之中,“習得”是主要的,是內因;“學得”是外因,它只對“習得”起推進作用。我們這樣來理解兩者的關係,是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的。結合個體語文實踐來看,也可以證明我們的理解是不錯的。過去許多著名作家、文章高手,沒有經過學校教育,沒有專門的語文老師指導,只是靠自己不斷地讀背、領悟而吸收,又靠自己不斷地練習寫作,不是也成功了嗎?可見“習得”的重要,這是大家必須明白的。如此說來,也許有人要問:既然這樣,學校開設語文課幹什麼?要語文老師幹什麼?不開設語文課,你們語文老師不是就失業了嗎?我說,不是這個道理。學校不是怕語文老師失業才開設語文課的,而是為了讓學生更好、更快地學習語文才開設語文課、聘請語文老師的。語文能力的自然“習得”雖然是主要的,起決定作用的,但它又是非系統的,良莠混雜的,緩慢的;而在此基礎上,如果經過語文老師專門指導,就可以使學生少走彎路或不走彎路,從而快速而有效地掌握語文這種工具,這便是外因“學得”的作用。語文學習中“習得”和“學得”的關係就是這樣:“習得”是基礎,是主體;“學得”是幫助,是推進器。

  然而,現代語文教育恰恰在這一點上違背了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係,“學得”佔據了統治地位,忽視“習得”甚至乾脆放棄它。其典型表現是:從小學三年級起,語文課堂上就以老師講解分析為主,很少讓學生讀背課文,校園裡幾乎聽不到琅琅的讀書聲。一篇課文學完了,許多學生連讀都讀不下去,只記得幾條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等,就這些還不是自己思考領悟出來的,而是老師講出來的。這種以“學得”沖淡乃至代替“習得”的做法造成的後果怎樣呢?學生的閱讀能力沒有了,寫作能力也沒有了,使整個語文教育歸於失敗。

初一蘇教版語文上冊生字詞重點複習資料
七年級下冊語文課堂練習冊答案蘇教版
相關知識
初一語文學習記好基礎知識方法
初一語文第二單元基礎知識複習題
初一語文學習的好習慣
初中語文須掌握的基礎知識
初一語文學習方法全面指導
關於初一語文學習方法表
初一語文學習方法要素
初一語文學習的原則
初一語文學習方法指導建議
初一語文學習方法指導經驗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