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十則有感高中人教版
讀完《論語十則》,你有什麼感悟?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讀論語十則有感篇一
《論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文化遺產,在歷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論語》不僅影響了中國歷史兩千多年,而且在世界範圍內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被稱為東方的《聖經》。我讀論語的時間不長,也沒有通篇詳細的讀,但是卻在字裡行間已經被孔子深深的感動,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 他的一生甚至都沒有一部自己的著作,僅憑著學生們記錄他言行的這部《論語》就能讓我們如此受用終生。 開啟《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這樣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涉及政治、哲學、教育、倫理、文學、藝術和道德修養等各方面,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建國已六十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歲月,弘揚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優秀傳統文化,應該是“守成期”,順理成章的天命。其實,儒學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不僅可與守成,亦可催人進取,儒家文化中蘊含的對現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僅是為某個階級服務的政治哲學,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學。儒學在歷史發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運懸於一線之際卻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為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潛能,那是超乎政治倫理之上,鮮活在平常日用之間,本於生命,積極進取,追求成功的永恆精神。人生,要有積極的心態,明確的目標,靠堅持不懈地努力行動來獲取成功,這是天地自然社會賦予人類亙古不變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終極目標、整體主題。而這些,卻是孔子給我們的啟示。
讀論語十則有感篇二
《論語十則》主要講兩大方面:一是講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二是講有關於思想修養方面的。《論語》使我懂得如何處世待人,教給了我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
其中有幾句論語,我受益非淺。
“溫故而知新。”這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它的意思是:溫習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我對這句話有較深的體會:我時常會拿起小學時的課本來複習,每次複習後,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有時還能發現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識,由此可見覆習的重要性,何樂而不為呢??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講的是處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討厭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別人的身上。不是嗎?自己不喜歡的事或物,怎麼可以強施到別人身上呢??舉個例子吧:開學時,xx要發新課本給同學,如果她/他發現有一本課本缺了個角或有破損,就馬上發給了別人,這就是錯誤的做法。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間該多麼的美好,多麼的和諧啊!!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會知道松柏是最後落葉的。讀了這句話,可想而知,松柏是多麼堅韌不拔,是那麼經得起惡劣環境的考驗。我們不正需要這種精神嗎??不論在如何惡劣的環境中,都應該堅強不屈,高風亮節!!抗戰英烈吉鴻昌,面對著敵人的酷刑,毫不畏懼,大義凜然;烈士羅學瓚在獄中堅強不屈,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共產黨員賈起面對國民黨的嚴刑拷打,但他沉著冷靜,英勇不屈,嚴守黨的祕密……這些烈士,他們這種堅強不屈的品格,是多麼令人肅然起敬!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但是我們決不能退縮,應該堅強面對,鼓起勇氣戰勝困難,勇往直前!!
通過學習《論語十則》,使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得去克服它;還懂得了處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讀論語十則有感篇三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它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纂而成,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它涉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看來,我認為《論語》主要涉及了做人的道理,學習和教育的道理,為政之理,禮的道理。
首先,做人的道理。第一,做人要正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也就是說只有正直的人才能在世上生存,不正直的人只會在僥倖躲避災難的的境況下才能生存。第二,做人要有仁德。“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仁德的人安於仁,聰明的人實行仁也會得到好處。但是對於仁德孔子的要求似乎是很高的,他的心目中“仁者”幾乎可以與神是同一級別的。第三,做人要孝,孝不僅是在生活中對父母的孝敬,也是對父母的關心也暗含了關心自己。
其次,學習及教育的道理。第一,學習態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求學習是建立在愛好,以學為樂的基礎上。“默而識之,學而不厭”,“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習不能感到滿足,學習要虛心求教“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只有學習態度端正了,才能將學習進行的更深更透。第二,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同時強調學與思的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求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同時精益求精則又是一種學習方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對於現在的學生又是很適用的學習方法。最後《論語》使我明確了學習的目標,“非為個人的功名利祿,非為個人的身死榮辱”,“士志於道”,“朝聞道,夕死可矣”。學習的目的在於對道義的追求,“學以致用”也是孔子提到的學習目的。
再次,教育思想:教育即教書育人。而當今社會的教育工作者,似乎只在履行前一個任務,忘卻了“育人”,不成材要成人這句古語告誡我們:育人是在教書之上的。孔子還重視誘導式教學啟發式教育,要求學生觸類旁通,希望弟子能舉一反三。
最後,為政之道:“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民有恥且格”。為政之人要用仁德;為政之法用道德用禮教來教化百姓,這樣百姓安居樂業。只有仁德才能
得天下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仁德的君子,人民會信服;他們從政,自然安邦定國。再次為政不能貪圖蠅小之利,眼前之利棄大局未來之長遠利益於不顧。“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當然,讀及《論語》,我不得不說凡事都有正反面。《論語》中關於禮的說法,我卻不敢苟同;森嚴的等級觀,孔子太過於追求周朝的禮樂制度,卻沒有看到春秋取代周其實是歷史的進步。這也啟示了我們不要偏聽偏信,不要固執己見,在變換中認清形勢,把握時代的潮流。
最後,我只想說《論語》值得一生珍藏,一輩子去閱讀。
鄂教版刺蝟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