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傳統文化的作文素材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統文化的作文素材

  何為忠孝仁義?何為信禮智勇?現在只有在臺北的大街看路牌才能見到它們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維護的那個軼序不再回來,也切斷了我們與"忠孝仁義"的關聯。"信禮智勇"好歹還是一個各社會通用的生存哲學和基本要求,但我們嫁接了西方的價值理念,在儒家的詞語外殼下,內涵不再。

  古人曾把道德修養視為人生的終極追求,不過,在全球化的今天,個人奮鬥、快樂、自由通通比道德來得重要;現在的孩子還有很多別的事要忙。

  [四書五經]

  從前,作為書生15歲之前便要把四書五經爛熟於心,幾乎都是群"拜經教",他們對經典的瞭解,足以讓今天的古代文學博士生絕望。1912年1月19日,當國民政府第一任教育總長下令"小學堂讀經一律廢止"的時候,這是一個解放思想的壯舉;作為後果,近一個世紀後,已經沒有多少人回答得出來什麼是四書五經了。孩子對以《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易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為代表的古代中國的支柱思想體系,一頭霧水。現在,舒乙在北京創辦了一家現代私塾館,專門教授四書五經。

  [任俠之氣]

  何為任俠?是"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義之所當,千金散盡不後悔;情之所鍾,世俗禮法如糞土;興之所在,與君痛飲三百杯";是"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是荊軻、是聶政、是專諸、是李白、是一飯之恩的漂母、是救過伍子胥的漁女。不過,今天他們都在風中消散。再不見獨行萬里為曾允朋友一諾的男人,再也沒有了"拼將一生休,盡君今日歡"的女子。高曉鬆在他《青春無悔》的文案裡這樣幽幽地寫道。

  從小就被教導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別人,何來的狂狷豪邁之氣?何來風流灑脫的風骨?從來沒有過年少輕狂,青春就是不完整的青春,讀再多的金庸古龍也不管用。

  [匹夫有責]

  對家庭負責、對族人負責、對國家和民族負責、為看不見摸不著的社會風氣負責……。這是古人肩上的N座大山。而今天,我們既沒有為別人奉獻的義務,也沒有權利向別人索取,只能為自己負責。《大學》開篇就說"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在今天成為鏡花水月,顧炎武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和平時期更像是一句空談。於是,我們堅持不長大,看日本漫畫,聽Twins,玩PUPA或HelloKitty,穿滿身口袋的闊腳褲,口號是"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咄咄逼人的自由氾濫,讓責任感處處失守。而年方10歲的那一撥孩子,耳濡目染的是這一代人放任自流、無限延長的青春期,他們怎麼會知道責任感是何物呢?

  [詩詞曲賦]

  如果上世紀90年代的孩子們是從周杰倫的《東風破》裡才開始接觸到古典詩詞之美,是不是有點遲了?《全唐詩》有42863首,《全宋詞》有19990首,李白有詩900餘首,陸游有詩6000多首,這還只是中國詩詞曲賦的一點零頭。然而,我們直到中學畢業所背的還不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二月春風似剪刀"這樣的小情調,如何讓我們愛慕上我們的浩瀚詩海呢?

  不是說古典詩詞應被廣泛應用,但它從我們的視野裡大跨度地撤退、消失,就是這個社會審美能力的喪失。一個從小就被"涉江採芙蓉"、"嫋情絲吹來閒庭院"、"醉裡挑燈看劍"這樣的情韻滋養著的孩子,他們長大以後,心靈或許不至於那麼麻木、冷漠。

  [琴棋書畫]

  現在,年輕有為的形象是年少多金,高學歷、高收入、高消費,懂得如何賺錢還要懂得如何花錢,再也不是納蘭容若那種精通琴棋書畫的濁世佳公子了。成人的價值取向在下一代人身上覆制,甚至強化。學琴***指的是鋼琴而非古箏***一定要考級,下棋除非是想成為常昊那樣的國手,書畫是少年宮的常備專案,為的是升學時加分……那種初始的風雅在父母們的雞毛撣子和考級的壓力下,已經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們唯美的形狀了。

  [孔融讓梨]

  "孔融為什麼讓梨?""是因為大的梨是壞的。"那個古執而陳腐的孔融如果聽到現在的孩子這樣回答,肯定氣得在棺材裡跳起來。是的,傳統的道德正規化正在流失。90年代的孩子被教導:不勞動者不得食。他們幾乎從懂事開始就置身於競爭當中,天生就是達爾文主義者。三年級的孩子每週要上40節課,每天要練3小時的琴,六年級的孩子每天做功課到深夜12點,初二的孩子課外還要參加數學競賽、英語演講比賽、學生會競選……。他如何能夠說:同學,第一名我不要,讓給你吧?

  沒人會感激孔融。只是,當整個社會都開始認同"謙遜使人落後"這種工業文明的價值觀的時候,中國古人那種曾有過的溫潤如玉的人格魅力,也就湮沒了。

  民俗文化素材

  《鄉下紙牌》

  在寂寞的日子裡,忽然想起鄉下紙牌來,窄窄長長的那種,只有手指那麼寬,一大把拿在手裡,像拿著一朵菊花。一屋子的祖母、外祖母,每人手裡拿著一朵菊花,無聲無息地坐在淅瀝的雨聲裡,坐在蕭瑟的秋風中,一任白露、霜降這樣的節令在窗外飛逝。

  很多上了年紀的鄉下女人迷戀紙牌,我祖母就是其中之一。她們稱之為抹紙牌,是抹,一點聲音也沒有。隨便找一處有天井的老房子就行,就在懸著醃肉、艾葉、粽葉的天井裡擺開了桌子。紙牌拿在手裡,黑白兩色套印著奇怪的圖案,咒語似的,神祕莫測。常見一個女人隔一段時間提一隻元寶籃來一次,鬼頭鬼腦的,怕被人揭發販賣賭博用品。揭開藍布巾,才發現元寶籃裡躺著一把把捆紮好的青色紙牌,像一捆捆小菜秧,也像豆腐店裡的百頁。我祖母其實並不清閒,鄉下的祖母們都是這樣:如果是春天,她要趕早踩著露水去菜園,拔幾棵蒜,炒田螺或臘肉;採一把青菜薹,順手再捋一些青白的韭菜花,好給孫子炒蛋吃。她們年年月月如此,卻並不怨煩,因為有紙牌,日子便過得有滋有味,好像一上午的忙碌只不過是一個過程,只是為了下午能平心靜氣地坐著抹紙牌;好像年輕時生兒育女的勞頓也只是一個過程,只是為了到晚年能靜靜地抹紙牌。

  春天,雨亂燈昏的路上,老房子裡到處都有抹紙牌的女人,杏花桃花開得有些撩人,田蛙跳到後門口來了。接下來是夏天,抹紙牌不行,天熱,蚊子也多。秋風一起,祖母們就笑了,六七十歲的老人喚著各自的乳名無聲無息地坐在一起。房頂上大雁正在往南飛,紅紅黃黃的烏桕葉落滿瓦溝,蜻蜓落在芝麻秸上,一隻花蝴蝶飛進來,又從視窗飛出去。輸和贏都是次要的,日月能這樣靜悄悄地過,該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呀!紙牌也有吸引我們這些孩子的時候,比如她們用季節性的鄉土小吃作錢的替代品,到最後再換算成錢。春天,蠶豆上市,一顆蠶豆代表一分錢,秋天就用炒蠶豆或炒蠶豆,我有時候看到祖母面前蠶豆越來越少,替她著急,就偷吃別人的蠶豆,結果賬算不對引起她們互相埋怨。我還見她們用屋外盛開的桃花或秋天金黃的烏桕葉代替錢。特別是經霜的烏桕葉子,金黃金黃的,真像金幣一樣。但有時候捎著黃葉的秋風會猛然破門而入,這時候牌桌往往大亂。冬天用得最多的是荸薺,紫紅的長著芽嘴的荸薺在小油燈下像畫家桌上的靜物一樣。我有時候也得到一顆,不吃,一直在手心裡焐暖,然後荸薺連同我一起在祖母取暖的火桶上沉沉睡去。半夜開門回家,哇,一場雪下得好大啊!雪也是悄悄來的,雪光將我童年映照得像童話一樣純潔。

  現在在江南一些鄉鎮上,偶爾還能看到那種鄉下紙牌,和青花瓷壇、桃紅紙包著的酥糖放在一起,像一些散亂的令人傷感的往事。每當我見到它們,總要想起我逝世多年的祖母,也總能聞到農耕深處散發出來的鄉土芬芳。

  民俗文化素材

  《談“目連戲”》

  吾鄉有一種民眾戲劇,名“目連戲”,或稱曰《目連救母》。每到夏天,城坊鄉村醵資演戲,以敬鬼神,禳災厲,並以自娛樂。所演之戲有徽班,亂彈高調等本地班;有“大戲”,有目連戲。末後一種為純民眾的,所演只有一齣戲,即《目連救母》,所用言語系道地土話,所著服裝皆極簡陋陳舊,故俗稱衣冠不整為“目連行頭”。演戲的人皆非職業的優伶,大抵系水村的農夫,也有木工瓦匠舟子轎伕之流混雜其中,臨時組織成班,到了秋風起時,便即解散,各做自己的事去了。

  這些場面中有名的,有“背瘋婦”,一人扮面如女子,胸前彆著一老人頭,飾為老翁背其病媳而行。有“泥水作打牆”,瓦匠終於把自己封進牆裡去。有“挑水”,訴說道:“當初說好的是十六文一擔,後來不知怎樣一弄,變成了一文十六擔。”所以挑了一天只有三文錢的工資。有“張蠻打爹”,張蠻的爹被打,對眾說道:“從前我們打爹的時候,爹逃了就算了。現在呢,爹逃了還是追著要打!”這正是常見的“世道衰微,人心不古”兩句話的最妙的通俗解釋。又有人走進富室廳堂裡,見所掛堂幅高聲念道:“太陽出起紅繃繃,新婦滹浴公來張。公公唉,甮來張;婆婆也有哼,唔,‘唐伯虎題’!高雅,高雅!”

  這些滑稽當然不很“高雅”,然而多是壯健的,與士流之扭捏不同,這可以說是民眾的滑稽趣味的特色。我們如從頭至尾地看目連戲一遍,可以瞭解不少的民間趣味和思想。這雖然是原始的為多,但實在是國民性的一斑,在我們的趣味思想上並不是絕無關係,所以我們知道一點也很有益處。

  還有一層,在我們所知道的範圍以內,這是中國現存的唯一的宗教劇。因為目連戲的使人喜看的地方雖是其中的許多滑稽的場面,全本的目的卻顯然是在表揚佛法,仔細想起來說是水陸道場或道士的“鍊度”的一種戲劇化也不為過。我們不知道在印度有無這種戲劇的宗教儀式,或者是在中國發生的國貨,也未可知,總之不愧為宗教劇之一樣,是很可注意的。滑稽分子的喧賓奪主,原是自然的趨勢,正如外國劇間狂言的發生一樣,也如僧道作法事時之唱生旦小戲同一情形罷。

  可惜我十四歲時離開故鄉,最近看見目連戲也已在二十年前,而且又只一小部分,所以記憶不清了。倘有篤志的學會,應該趁此刻舊風俗還未消滅的時期,資遣熟悉情形的人去調查一回,把指令碼記錄下來,於學術方面當不無裨益。英國弗來則博士竭力提倡研究野蠻生活,以為南北極探險等還可以稍緩,因為那裡的冰反正不見得就會融化。中國的蒙藏回苗各族生活固然大值得研究,就是本族裡也很多可以研究的東西,或者可以說還沒有東西曾經好好地整理研究過,現在只等研究的人了。


寫天空的作文素材精選
團結就是力量的作文素材
相關知識
關於少數民族傳統節日的作文
民俗傳統文化的作文素材
保護民族傳統文化的作文
保護民族傳統文化的作文
寫傳統文化的作文剪紙
寫傳統文化的作文
小學生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
有關傳統文化的作文高中作文
關於描寫傳承傳統文化的作文
關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作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