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公務員申論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優秀的申論範文閱讀能夠幫助青海省備考公務員的考生提高寫作能力,因此範文參考尤為重要,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一

  以健全的防災減災機制撐起保護傘

  我國自古就是自然災害最為頻發的國家之一,當今,在全球氣候變化異常的背景下,中國面臨的災害形勢也愈加嚴峻複雜,災害損失也日趨嚴重。遠至汶川、玉樹、舟曲,近至蘆川、餘姚颱風……無數的不幸充斥著我們的記憶,無數的不幸教會我們警惕。預防和減輕災害,需要遵循規律,從事前防禦、事中應對、事後補救三方面著眼,建立健全科學完善的防災減災工作機制。

  事前防禦,建立科學的防災預警機制。科學技術是監測、預報災害的利器,一個資訊全面、功能先進、覆蓋面廣的災情監測、評估系統在防災減災上必不可少。這就要求我們一要提高自然災害監測、預報的科技水平,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災害監測預報技術,推動預警裝置的更新換代。二要氣象、國土、水利等部門落實責任,對地質、氣象變化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及時釋出災害預警資訊;進一步加強合作,促進資訊的交流與溝通。三要建立以基層社群、村社為基礎的省、市、縣、鄉、村、社6級監測體系,群眾與政府相結合,地方與中央相協作,積極發揮群眾防災預警作用,做到群防群測。

  事中應對,建立科學的應急救災機制。地質災害具有隱蔽性和突發性,防不勝防,這就要求我們在災害突然降臨時,備有完善的應急機制。首先,各級政府在規劃之初即將應急救災工作考慮在內,建設與地方實際相適應的應急避險基礎設施,各地必須設有專門的避難場所,以便災害到來時第一時間轉移群眾,保障群眾生命安全。其次,地方各級政府要制定詳細、具體的應急救災工作流程,明確各部門職責,確保應急救災的各項工作能在第一時間啟動並得到落實。最後,軍隊、醫療等單位平時定期開展應急救災演習,熟練救災工作流程,加強協作,保持警惕,增強防災救災工作意識。

  事後補救,建立科學的災後保障機制。災後保障是抗災工作重要的收尾工作,更是邁向新生活的第一步。災後保障工作主要分為災後援助和災後重建兩方面。在災後援助工作中,一要及時疏通道路,保證援助物資運輸通道暢通,確保救災物資輸送及時;二要建立以政府為主,各類社會組織及個人為輔的援助體制,隨時釋出受災地區資訊,鼓勵社會各界關注災情,充分發揮社會救援力量。災後重建工作要以受災地方政府為主導,負責制定與地方實際相適應的重建規劃,各級政府相輔助,在政策上對受災地區有所傾斜,確保重建工作的順利進行。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災難讓我們愈加堅強,創痛後當時刻警惕,用科學機制為人的生命和社會安全撐起保護傘,使社會越來越尊重生命,願意並且能夠為安全付出更多的成本,我們必將從災難中獲得快速前行的力量。

  二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更好服務國計民生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建立現代金融體系,是黨的做出的戰略部署,也是促進巨集觀經濟穩定、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過去兩年中,金融改革在浙江率先起步,2012年初春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成功獲批,2013年餘額寶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崛起,都讓我們聽到了金融體制深層次改革啟動的隱隱雷聲。

  不可否認,金融業是現代市場經濟的核心,具有牽一髮動全身的全域性效應,是振興經濟全域性的催化劑,若處理不慎也會成為撼動全域性的火藥桶。因此,國內外經濟形勢越是錯綜複雜,經濟社會發展壓力越是加大,就越需重視金融體制改革的獨特關鍵作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將強烈激發我國的經濟潛能,大幅開拓我國經濟發展空間,創造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我國傳統的金融體制是在我國實行計劃經濟的條件上建立的,它適應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其特點是高度壟斷,主要為國有企業服務。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由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傳統的金融體制也開始邁開改革的步伐。但是,由於種種因素的限制,金融體制的改革及金融業的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高度壟斷沒有完全打破,中小企業金融機構較少,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發展緩慢。這些體制性缺陷,造成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影響稀缺資金的配置效率,不僅傷害我國經濟健康執行,而且威脅到長期穩定發展,所以,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已刻不容緩。

  不容忽視的是,新形勢下深化金融體制改革要更加註重頂層設計,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金融服務的新要求。

  因此來說,一方面要全面深化農村金融改革,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繼續推動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改革,發展農村型金融組織和小額信貸,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的改制和增資擴股,培育多元化金融市場主體,並推動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存款類金融機構對縣域經濟的信貸支援,將每年新增存款一定比例投放到農業或涉農領域。同時要加快金融業制度和產品創新,不斷拓展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提升金融活力和創新能力。

  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設和完善社群金融服務組織體系,深化中小商業銀行改革,促進地方性中小商業銀行更加專注於社群居民和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提高其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競爭能力。同時要加強巨集觀統籌指導,營造良好金融環境,要著力構建巨集觀審慎政策框架和完善監管體系,維護金融穩定,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是中國邁向金融強國的必經之路。要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出臺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措施,支援實體經濟發展,促進巨集觀經濟穩定,持續加強管理創新、業務創新、產品創新、流程創新和資訊系統創新,形成銀行、證券、保險及其他金融業協調發展的社會氛圍,推動銀行業金融體系與經濟社會良性互動。

  三

  理念、制度、方式“三創新” 實現社會管理“新突破”

  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是改革開放新階段面臨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創新社會管理,不單是維穩行為、管控行為和部門行為,更重要的是執政行為、人本行為和社會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說,創新社會管理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人民安居樂業。

  當前,我國的社會管理還面臨諸多問題,重管理輕服務、重指令輕傾聽、重壓制輕疏導等陳舊思維長期存在,管理體制格局與快速變動的社會結構、日趨複雜化的利益結構和人民的多元化需求還有很多不相適應的地方,社會管理方式方法上還存在簡單粗暴等情況,例如一些地區強制進行“打狗”,動輒清理“低端服務行業”。這些問題容易造成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外地人與本地居民之間、企業與工人之間等等的深度隔閡,甚至引發重大的群體性事件,不利於社會的穩定。為了構建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格局,實現社會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學化,要從理念、制度、方式上實現創新,突破社會管理的“瓶頸”。

  在觀念轉變上做文章,實現理念創新。社會管理的過程,就是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管理理念的變化決定著矛盾化解的質量。在一些社會管理領域,還存在著“被動式管理”、“單向約束”等管理理念。創新社會管理,各級領導幹部要從傳統的“整治命令”思維轉變到“寓管理於服務之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切實貫徹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知民情、解民憂、化民怨、暖民心作為經常性工作,情況掌握在基層、問題解決在基層、矛盾化解在基層、工作推動在基層、感情融洽在基層,使人民群眾經濟上有成就感、政治上有優越感、生活上有歸屬感、精神上有愉悅感、保障上有安全感。

  在體制機制上出實招,實現制度創新。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域性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我國社會管理中政府採取“包打天下”、“單打獨鬥”的做法,在實際工作中長期存在“各管一段”互不銜接和“共管一段”責任不清等問題,越位、錯位與缺位等現象也時有發生。創新社會管理,要深化對城鄉管理體制、社群管理體制、社會組織管理體制、公共資源投入管理體制的改革,調動一切有利於社會和諧的積極因素,明確各部門、各主體權責,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機制。

  在手段方法上下功夫,實現方式創新。在社會管理中,有些領導幹部還是習慣於運用高壓的“硬”手段,不習慣用溝通協調、道德約束、自律互律的“軟”手段,容易造成幹部與群眾之間矛盾的激化,甚至導致群體性事件的出現。創新社會管理,要善於運用群眾路線的工作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務的方式,儘可能通過平等的對話、溝通、協商、協調等辦法,從習慣於事後“滅火”轉變到源頭“防火”,從青睞硬性行政手段轉變到重視運用經濟、文化、行政、道德、科技等綜合手段,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

  創新社會管理,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也是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性出發確定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我們要在觀念轉變上做文章,在體制機制上出實招,在手段方法上下功夫,大膽創新,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良好局面。

內蒙古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
甘肅公務員考試申論範文三篇
相關知識
青海省公務員申論範文
海南省公務員申論範文
浙江省公務員申論範文
浙江省公務員申論範文參考
山東省公務員申論範文精選
四川省公務員申論範文
河北省公務員申論範文
河南省公務員申論範文
湖北省公務員申論範文
新疆省公務員申論範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