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住院期間的健康指導
【摘要】 闡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間進行健康指導的內容,包括防止上呼吸道感染、營養調理、緩解期呼吸功能鍛鍊、氧療等內容,有效地幫助病人預防併發症,促進自我保健,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期間;健康指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我國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據調查[1],90%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缺乏與疾病相關的知識,部分患者5~10年後可發展為肺心病,10%的患者併發消化性潰瘍。因此,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指導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間進行健康指導,有效地幫助病人預防併發症,促進自我保健,提高生活質量。
1 臨床資料
選擇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科住院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並屬本地段公費醫療的30例進行觀察和追蹤調查。被調查者年齡53~58歲,其中男27例,女3例。2005年1月-2011年12月,30例患者中有22例住院6次,8例住院9次,平均每人每年住院2.27次。2007年1月起,對住院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和出院後定期隨訪,並設***。2007年1月-2011年12月,同是這30例患者,有18例住院2次,12例住院3次,平均每人每年住院僅0.8次。30例患者中無1例出現併發症,2例死於***。
2 健康指導
2.1 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2.1.1 清除呼吸道阻塞
老年患者痰液和氣管內分泌物多,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增加通氣阻力,加重感染和呼吸困難。因此,指導患者每天保證足夠的飲水量***1000~1500ml***和進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就非常重要。方法***1***深吸氣後屏氣,然後突然咳嗽,可排出大氣管內的痰液。***2***先指導患者進行深的腹式呼吸,先以鼻吸氣,然後將嘴縮成吹口哨樣將氣撥出。吹時迅速,吹氣後用鼻吸氣。當患者掌握了這種呼吸方法後,就可開始吸氣法咳嗽。先做4~5次上述深呼吸,然後張口伸舌進行咳嗽,咳嗽至少2次。痰液咳出後,可放鬆體力,稍稍休息片刻,再進行深呼吸練習,練習後再咳嗽,儘量排出痰液。
2.1.2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活動即感氣喘加重,大多數患者不敢進行鍛鍊。指導患者在緩解期根據心肺功能決定運動量,進行鍛鍊。鍛鍊的形式應結合日常生活活動,如行走、慢跑、登樓、踏車、家務勞動等,鍛鍊初始,一般堅持5~10min,以較輕的運動負荷來逐漸增加運動次數,每天4~5次,逐漸適應後再延長時間為20~30min。
2.1.3 耐寒鍛鍊
耐寒鍛鍊應從夏天開始,先用冷水毛巾擦頭面部,逐漸擴充套件到四肢。對體質較好、耐受力強、呼吸功能Ⅲ級以下者,可堅持到冬季。面部及四肢冷水摩擦可增強面板對寒冷的適應力,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減少冬季發病次數,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2.1.4 預防感冒
注意環境及氣溫變化,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和及時更換汗溼的衣服;注意居室空氣流通,可用食醋燻蒸,預防感冒,食醋用量5~10ml/m3稀釋一倍後溫水加熱蒸乾。如出現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應及時就醫用藥,防止感染向下蔓延。緩解期堅持用支氣管擴張劑如β2興奮劑、茶鹼類等,以減少急性發作。
2.2 營養調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併發營養不良發生率為27%~71%。其原因為攝入量不足,進餐時血氧飽和度下降10%,可引起氣喘、厭食、膈肌下降,使胃容量減少;缺氧和高碳酸血癥等造成胃腸淤血;抗生素和茶鹼類藥物對胃黏膜刺激等。營養不良又可降低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易發生呼吸肌疲勞,進而發生***。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應以低糖、高蛋白、高脂肪飲食為好。如:牛奶、牛肉、雞蛋、豬肉等,少量多餐,不出現腹脹、腹瀉為度。一般每天所需的總熱量中,蛋白質佔15%~18%,脂肪佔22%~25%,碳水化合物佔55%~58%,必要時加靜脈營養。
2.3 緩解期呼吸功能鍛鍊
2.3.1 縮脣腹式呼吸
肺氣腫患者可通過腹式呼吸以增加膈肌活動來提高肺活量,縮脣呼吸科減慢呼氣,延緩小氣道陷閉而改善呼吸功能,因而縮脣腹式呼吸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患者取立位,亦可取坐位或臥位,一手放在前胸,另一手放在腹部,先縮脣,腹內收,胸前傾,由口徐徐呼氣,此時切勿用力,然後用鼻吸氣,並儘量挺腹,胸部不動。吸與呼時間之比為2:1或3:1,7~8次/min,每日鍛鍊2次,每次10~20min。
2.3.2 控制性深呼吸法
採取坐位、臥位或側臥位,排除雜念,姿勢自然,放鬆全身肌肉,緩慢深吸氣至最大肺容量後排氣。開始時為2~5s,逐漸增加到10s,然後緩慢呼氣,連續做10~20次。此法或增加肺活量、肺總量及肺泡通氣,改善吸入氣體分佈不均狀態為低氧現象,提高氣體交換功能。護士先給患者示教,然後請患者回教,直到掌握此法。要讓患者堅持鍛鍊,只有持之以恆才能有效。
2.4 氧療
目的在於糾正組織缺氧,降低肺動脈高壓,延緩右心衰的發生,增強人對生活的耐受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於通氣能力下降和通氣/血流比例失調等原因,均可導致PaO2下降和PaCO2升高。因此,長期氧療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復的主要治療措施。但大多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缺氧耐受性強及對本身疾病和治療不瞭解,認為吸氧越多越好或暫時不吸氧影響不大或感到氣促時才吸氧,這些因素都會造成氧療失敗甚至加重病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尤其伴II型呼衰患者***吸入高濃度氧時減弱了缺氧對主動脈體和頸動脈體化學感受器的刺激作用,使呼吸中樞失去了外周低氧的驅動作用,使呼吸變淺變慢,二氧化碳排出減少,造成二氧化碳瀦留增加,最後導致呼吸中樞麻痺以致死亡。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要持續***15h/d***低濃度***25%~30%***,低流量***1~2ml/min***吸入氧。注意事項:做好防震、防火;每週更換2次溼化瓶內液體;氧氣裝置每週消毒1次,每天更換吸氧管1次。把與疾病有關的知識及鍛鍊方法列印成小冊子,在住院期間反覆給患者講解、示教,直到患者理解、掌握。出院時把小冊子發給患者,從而真正達到宣傳的目的。
血尿的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