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重症醫學相關論文
綜合重症與專科重症有著各自獨立的發展路線,在急危重症的救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症醫學相關論文,供大家參考。
重症醫學相關論文範文一:淺談重症醫學科管理
【摘要】 重症醫學科危重患者病情變化的錯綜複雜和診治方法的特殊性,對重症醫學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嚴格的管理制度,並對專業人員技術及素質相應提出更高的標準。
【關鍵詞】 重症醫學 管理探討
一 危重病醫學
危重病醫學,是一門新興的臨床醫學,是醫學進步的重要標誌之一。重症醫學科是研究各種危及生命的病理生理狀態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其方法學一門臨床一級醫學學科。它通過對各種原因導致危及生命或處於危險的病理生理狀態並且有一個或多個器官與系統功能障礙的危重病人,及時採取系統的,高質量的醫學監護和救治手段,應用先進的診斷,檢測,監護和治療裝置與技術,對病情進行連續,動態,定性和定量觀察,並通過各種有效的干預措施,為危重病人提供全面規範有效的生命支援,以最大程度挽救病人生命,改善病人生存後的生命質量,ICU即重症監護病房,是重症醫學科的臨床基地,是醫院集中監護和救治危重病人的醫療病區。重症醫學科,也是獨立的醫學學會學科,在醫學會中屬於危重病學會。我院ICU是個年輕的新型科室,創建於2006年,共有10張病床。近年來隨著我院蓬勃飛速地發展,重症醫學科走上了正規化專業發展道路。
重症監護病房,作為危重病醫學專科的臨床基地,是醫院中危重病人和某些手術後高危病人的集中管理科室,其病人來自臨床各科,也是醫院臨床各科室的堅強後盾,只要患者的生命體徵不穩,有生命危險就應該送入ICU進行監護治療。危重病醫學的特徵,決定了ICU對危重病患者,必須有連續,動態和定量監護觀察的同時,對病人進行積極治療。處理上既要做到快速,連續,又要準確,精細和全面,以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的生命。ICU的主要病人來源是醫院內危重病患者。大多數患者病情複雜,涉及多系統,變化快,臨床治療要求準確果斷,深入理解這些關係掌握其變化規律及處理方法,對提高臨床各級醫護人員的醫療技術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因此,ICU也是醫院臨床醫師醫學技能的重要培訓基地。
二 嚴格的管理制度
ICU嚴格執行三級醫師查房制度,病歷書寫制度,病歷討論制度,請示報告制度,危重病人搶救制度及會診制度等現有院級規章制度,在此基礎上ICU進一步制定相應工作制度和細則,改進及完善本科室的診療常規。包括;ICU的收住指徵,出入ICU交接班制度。ICU病人的評估制度,ICU病人管理制度,抗生素應用原則及更加嚴格消毒隔離等預防感染的規章制度;多種耐藥菌感染管理制度,呼吸機相關肺炎和導管相關感染控制措施,ICU探視制度等。ICU病床實行全程護理,由專職護理人員負責,不設陪護。ICU病人病情危重,抵抗力差,為減少感染機會,一般安排家屬定時,定入並穿指定隔離服裝入室探視。
三 ICU醫護人員專業要求
ICU醫師應經過嚴格的專業理論和技術培訓,以勝任對重症患者進行各項檢測與治療要求。ICU醫師應經過規範相關學科輪轉培訓。 ICU醫師必須具備掌握醫學科相關生理病理學知識,ICU相關,臨床藥理學知識和倫理學概念。ICU醫師應掌握重症患者主要器官,系統功能檢測和支援的理論與技能。ICU醫師除一般臨床監護和治療技術外,應具備獨立完成監測和常規急救技術的能力。如;氣管插管,深靜脈置管等,掌握各種搶救治療儀器的使用,如;呼吸機,監護儀,除顫儀等,ICU護士必須經過嚴格專業培訓,熟練掌握重症護理理論和技能。
四 科學管理
學科的規範化和系統管理是科學發展的基礎。重症醫學科集中了有生命危險的患者,要降低這些患者死亡率,不僅需要堅實的學術基礎和先進的治療手段,而上需要團隊合作與有效的執行力。重症醫學科的工作特點是團隊工作。在專業方面首先有正確的醫療理念,要有不斷提高這個團隊的工作效率,這些理念不僅要被自身團隊的每個人所接受,並真正要消化吸收。這樣才能使這個團隊成為具有共同語言,合作默契的整體。重症醫學科的人員組成,模式,工作程式,對重症疾病的認識程度,對裝置的掌握能力,醫院其他科室的專業水平設及科室之間合作,都對重症醫學科具體工作的實施有重大影響。
五 探討
充分發揮ICU的作用,ICU室內的患者多屬急,危重症患者急要進行及時,正確有效地搶救治療,延誤即會加重病情,甚至會失去搶救機會,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我科充分利用ICU配備的先進儀器裝置和訓練有素專業監護人員,將重症患者收入ICU進行監護治療,針對不同病情分別進行,復甦,心電,呼吸監護,血氧飽和度監測,血氣分析,機械通氣,微量輸液泵應用等,在危重患者的搶救治療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重症醫學科內容包括,人,財,物,時間和技術五要素。有機地將這五要素結合起來,並通過管理措施提高各要素質量及工作效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需求的不斷增大及危重病醫學的不斷髮展,我院ICU也不斷髮展,更新,ICU的發展提高了醫院的綜合實力,提高了醫院危重患者的搶救水平,提高了醫院醫護人員的整體醫療水平,提高了醫院應對突發醫療事件能力,提高了醫院開展各種高難 技術能力,提高了醫院醫療裝置的使用率,提高了醫院經濟效益,提高醫院的社會聲望。
ICU作為重症醫學科的臨床基地,正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隨著學術指南性檔案的增加和內容的逐漸完善,重症醫學科的發展及ICU的工作規範化正向新階段的邁進。新時代對社會和科學所提出新要求,永遠是學科發展強大動力。
參 考 文 獻
[1]佔群,馮永文.吳穎川等中型綜合醫院SICU的管理與建設,臨床麻醉雜誌,1996,12,***5***;256.
[2]劉大為.重症醫學的學術內涵建設與發展[J],中國危重症急救醫學,2009.1,***1***;1-2.
[3]吳國芳.重症監護護理專業隊伍的培養,實用醫技雜誌,2004,1***1***;90.
[4]肖正倫,覃鐵和,黎毅敏.論危重症監護醫學與ICU,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32-33
重症醫學相關論文範文二:重症醫學的規範
【關鍵詞】 NFDEA重症醫學;學科規範;學科發展
重症醫學***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狀態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其診治方法的臨床學科。重症加強治療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醫學學科的臨床基地,對因各種原因導致的一個或多個器官與系統的功能障礙、危及生命或具有潛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以及時提供系統的、高質量的醫學監護和救治技術,是醫院集中監護和救治重症患者的專業科室。ICU應用先進的診斷、監護和治療裝置與技術對患者病情進行連續、動態的定性和定量的觀察,並通過有效的干預措施,為重症患者提供規範的、高質量的生命支援,從而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援技術水平直接反映醫院的綜合救治能力,體現醫院的整體醫療實力,是醫院現代化的重要標誌。重症醫學學科規範和發展是社會現代化與醫學學科發展的必然趨勢[1]。
1 推動CCM發展的相關因素
推動CCM發展的相關因素包括:人類對危及生命的嚴重疾患或併發症發生機制的深入認識;衰竭臟器功能的支援與治療手段的完善;高科技含量的先進技術在檢測、監護與治療領域的廣泛應用;人口老齡化對醫療服務由低層次向更高層次轉換的壓力[2-6]。我國的CCM是20世紀80年代開始逐漸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尤其是經過2003年的SARS和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等突發性災難事件,ICU的特殊醫療功能,專職醫師和護士的專業水平以及CCM的存在意義,終於贏得了社會的認可。CCM的發展更加系統化、規範化。ICU在全國範圍內得到了普及,科室建制及人員梯隊組成也更加規範,各地CCM分會的規模逐漸發展,學術水平明顯提高。
2 學科管理的規範化和系統化
學科的規範化和系統化管理是學科發展的基礎。重症醫學科集中了有生命危險的患者,要降低這些患者的死亡率,不僅需要堅實的學術基礎和先進的治療手段,而且需要團隊合作與有效的執行力。作為迅速發展的學科,CCM有著廣泛的發展前景和強大的發展動力[7]。
2.1 重症醫學科對團隊的要求
重症醫學科的工作特點是團隊工作***team work***。在專業方面首先要有正確的醫療理念,要不斷提高這個團隊的工作效率,這些理念不僅要被自身團隊的每個人所接受,並真正地被消化吸收。這樣才能使這個團隊成為具有共同語言、合作默契的集體[8]。重症醫學科的人員組成、模式、工作程式、對重症疾病的認識程度、對裝置的掌控能力、醫院其他科室的專業水平以及科室之間的合作,都對重症醫學科具體工作的實施有重大影響[9]。近幾年來,我國CCM發展的大事一件接著一件,2008年7月4日國家對CCM的學科進行了認定,在學科分類標準中將CCM作為臨床醫學二級學科,並建立了CCM的學科程式碼——320.58;2009年1月19日衛生部頒發了關於在《醫療機構的診療科目名錄》中增加“重症醫學科”為一級診療科目,隨後頒佈了《重症醫學科設定與管理規範》;CCM專業人員晉升第一次開始了本專業統一報名考試等。所有這些對我國CCM事業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標誌著我國CCM事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規範化、系統化的新階段,是我國衛生事業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
2.2 重症醫學科的規範管理[10]
2.2.1 基本要求
①我國三級和有條件的二級醫院均應設立重症醫學科,重症醫學科屬於臨床獨立學科,直屬醫院職能部門直接領導。ICU是重症醫學學科的臨床基地。②ICU必須配備足夠數量、受過專門訓練、掌握重症醫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術、具備獨立工作能力的專職醫護人員。③ICU必須配置必要的監護和治療裝置,接收醫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2.2.2 ICU的規模
ICU的病床數量根據醫院等級和實際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該ICU服務病床數或醫院病床總數的2%~8%為宜,可根據實際需要適當增加。從醫療運作角度考慮,每個ICU管理單元以8~12張床位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為宜,超過80%則表明ICU的床位數不能滿足醫院的臨床需要,應該擴大規模。
2.2.3 ICU的人員配備
①醫師與床位配備比例:ICU專科醫師的固定編制人數與床位數之比為0.8~1∶1以上。ICU日常工作中可有部分輪科、進修醫師。ICU醫師組成應包括高階、中級和初級醫師,每個管理單元必須至少配備一名具有高階職稱的醫師全面負責醫療工作。②護士與床位數配備比例:ICU專科護士的固定編制人數與床位數之比為2.5~3∶1以上。③其它:ICU可以根據需要配備適當數量的醫療輔助人員,有條件的醫院可配備相關的技術與維修人員。
2.2.4 ICU醫護人員專業要求
①ICU醫師應經過嚴格的專業理論和技術培訓,以勝任對重症患者進行各項監測與治療的要求。②ICU醫師應經過規範化的相關學科輪轉培訓。③ICU醫師必須具備重症醫學相關理論知識,掌握重要臟器和系統的相關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學知識、ICU相關的臨床藥理學知識和倫理學概念。④ICU醫師應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統功能監測和支援的理論與技能:***1***復甦;***2***休克;***3***呼吸功能衰竭;***4***心功能不全、嚴重心律失常;***5***急性腎功能不全;***6***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7***嚴重肝功能障礙;***8***胃腸功能障礙與消化道大出血;***9***急性凝血功能障礙;***10***嚴重內分泌與代謝紊亂;***11***水電解質與酸鹼平衡紊亂;***12***腸內與腸外營養支援;***13***鎮靜與鎮痛;***14***嚴重感染;***15***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16***免疫功能紊亂。⑤ICU醫師除一般臨床監護和治療技術外,應具備獨立完成以下監測與支援技術的能力:***1***心肺復甦術;***2***人工氣道建立與管理;***3***機械通氣技術;***4***纖維支氣管鏡技術;***5***深靜脈及動脈置管技術;***6***血流動力學監測技術;***7***胸穿、心包穿刺術及胸腔閉式引流術;***8***電覆律與心臟除顫術;***9***床旁臨時心臟起搏技術;***10***持續血液淨化技術;***11***疾病危重程度評估方法。⑥ICU醫師每年至少參加1次省級或省級以上重症醫學相關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專案的學習,不斷加強知識更新。⑦ICU護士必須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熟練掌握重症護理基本理論和技能,經過專科考核合格後,才能獨立上崗。
2.3 ICU的醫療管理
2.3.1 ICU必須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制定各類人員的工作職責,規範診療常規。除執行政府和醫院臨床醫療的各種制度外,還應制訂以下符合ICU相關工作特徵的制度:***1***醫療質量控制制度;***2***臨床診療及醫療護理操作常規;***3***患者轉入、轉出ICU制度;***4***抗生素使用制度;***5***血液與血液製品使用制度;***6***搶救裝置操作、管理制度;***7***特殊藥品管理制度;***8***院內感染控制制度;***9***不良醫療事件防範與報告制度;***10***疑難重症患者會診制度;***11***醫患溝通制度;***12***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人員緊急召集制度。
2.3.2 ICU醫生負責制
ICU的患者由ICU醫生負責管理。患者的相關專科情況,ICU醫生應該與專科醫生共同協商處理。
2.3.3 ICU的收治範圍
①急性、可逆、已經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經過ICU的嚴密監護和加強治療短期內可能得到康復的患者。②存在各種高危因素,具有潛在生命危險,經過ICU嚴密的監護和隨時有效治療可能減少死亡風險的患者。③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礎上,出現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經過ICU的嚴密監護和治療可能恢復到原來狀態的患者。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終末狀態、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從ICU的監護治療中獲得益處的患者,一般不是ICU的收治範圍。
2.4 ICU病房建設標準
2.4.1 ICU地理位置
應該有特殊的,設置於方便患者轉運、檢查和治療的區域並考慮以下因素:接近主要服務物件病區、手術室、影像學科、化驗室和血庫等,在橫向無法實現“接近”時,應該考慮樓上樓下的縱向“接近”。
2.4.2 ICU開放式病床
每床的佔地面積為15~18m2;每個ICU最少配備一個單間病房,面積為18~25m2。每個ICU中的正壓和負壓隔離病房的設立,可以根據患者專科來源和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決定,通常配備負壓隔離病房1~2間。鼓勵在人力資源充足的條件下,多設計單間或分隔式病房。
2.4.3 ICU的基本輔助用房
包括醫師辦公室、主任辦公室、工作人員休息室、中央工作站、治療室、配藥室、儀器室、更衣室、清潔室、汙廢物處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有條件的ICU可配置其他輔助用房,包括示教室、家屬接待室、實驗室、營養準備室等。輔助用房面積與病房面積之比應達到1.5∶1以上。
2.4.3 ICU的整體佈局
應該使放置病床的醫療區域、醫療輔助用房區域、汙物處理區域和醫務人員生活輔助用房區域等有相對的獨立性,以減少彼此之間的互相干擾並有利於感染的控制。
2.4.5 ICU的通風、採光條件
有條件者最好裝配氣流方向從上到下的空氣淨化系統,能獨立控制室內的溫度和溼度。醫療區域內的溫度應維持在***24±1.5***℃左右。每個單間的空氣調節系統應該獨立控制。安裝足夠的感應式洗手設施和手部消毒裝置,單間每床1套,開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
2.4.6 ICU的醫療流向
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員流動和物流在內的醫療流向,最好通過不同的進出通道實現,以最大限度減少各種干擾和交叉感染。
2.4.7 ICU病房建築裝飾
必須遵循不產塵、不積塵、耐腐蝕、防潮防黴、防靜電、容易清潔和符合消防要求的總原則。
2.4.8 ICU的設計要求
應該滿足提供醫護人員便利的觀察條件和在必要時儘快接觸患者的通道。
2.4.9 ICU的噪音要求
除了患者的呼叫訊號、監護儀器的報警聲外,電話鈴聲、印表機等儀器發出的聲音等均屬於ICU的噪音。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情況下,這些聲音應儘可能減少到最小的水平。根據國際噪音協會的建議,ICU白天的噪音最好不要超過45分貝***A***,傍晚40分貝***A***,夜晚20分貝***A***。地面覆蓋物、牆壁和天花板應該儘量採用高吸音的建築材料。
淺談中醫美容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