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散文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6日

  讀作家散文,可以提高我們的對散文的鑑賞能力。那讀者感悟到哪些方法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背影》這篇散文通過描寫父親送兒子遠行的一幕,表現了父子之間的真摯情感;《匆匆》講述了時間流逝之快,並且時間不能倒流,朱自清散文集讀後感。告訴我們:昨天是作廢的支票,明天是未發行的債務,只有今天才是黃金。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襯托荷花,描寫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

  而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為一個剛剛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張開了眼,遍地的野花彷彿是天上的星星眨著眼。風,不再像冬天那樣寒冷,像母親的手,輕輕地撫摸著萬物。在溫暖的春風中,孩子們高興得放著風箏。在春天,春雨是尋常的,它滋潤著世間的萬物。

  篇二

  經過我東擠西擠的時間,我終於看完了這本書。這本散文中大部分都是先敘後議的結構,先完整的講完一個故事後再在文章的結尾抒情,好似一篇生活故事的讀後感。並且語言張曉風通俗,好似正在與讀者對話。

  這裡面有吸引人的故事,也有深含哲理的議論。有一篇文章最適合現代的人去品讀――《最單純的生活必須品》,這是篇作者在《森林王子》中的一句經典語言:“讓我們得到最單純的生活必須品”的感悟。我可以設想一下問一個城裡的孩子或鄉下的孩子,人生存最基本的三要素是什麼?城裡的孩子一定會不屑一顧地回答:“不就是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嗎?”鄉下孩子聽了一定會茫然地說:“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是啥?不就是豬油、雞蛋和糖嗎?人不吃那些照樣能活。俺只知人生存只要柴火、水和糧食。”你更認同那一個?若你不明白什麼是最單純的生活必須品。就想想,五千年前人們走遍天下要帶什麼?不就和鄉下孩子回答的差不多嗎?而現在人們出遊,就要帶上一大堆——什麼防晒的,防蚊的,防野獸的,防……當然還有衣服、碗,筷……也許你會認為是現代人想得周到,把什麼都考慮到了。其實是古人認為一些意外都是可以抵抗的,重要的是人要活下去。

  回想當今,人們對城市生活的物質生活的厭倦了。都開上車去找個青山綠水的地方去放鬆,殊不知自己把城市的汙染帶進了青山綠水。現在城市的發展都在想著人定勝天,要用人的力量去改變世界,其實這也是把自己發展的快樂建立在大地的痛苦之上。除了城市建設方面,一些城市的水和空氣都在受到汙染。我們想要吃的純淨水都含有亂七八糟的雜質。為博人們歡心的“水”,美其名叫成各種好聽的飲料讓人們痴迷得不能自拔。在人們生活的周圍是飽含懸浮顆粒與雜質的“風”。看看周圍多少人受著現在生活帶來的疾病的煎熬。

  在小學六年級的一次科技發展的有利有弊的辨論上,我果斷的站在反方的立場上。我列舉了世上許多發明所帶來的副作用。如電腦讓人失去思考能力、汽車讓人們的行走能力退化,電視讓人失去溝通能力……生活上雖然帶來了方便卻以喪失我們的基本能力為代價。

  畢淑敏的這篇文章頗有道家的反璞歸真思想,讓許多現代人開始深思:“這是我們要的生活嗎?”

  篇三

  年前陪女兒去圖書室借書,看到了一本《秦腔》。因為本地晚報正連載賈平凹的同名小說,自己也沒機會看,此時便抽出來翻閱。發現有好多的作者,不明就裡,由於在報紙上只一點點,也不知具體內容,於是就把這書借了。等回家再看封面,是“賈平凹”三字後邊還有一個小小的“等”字。翻開細讀,才知道這是陝西作家群向建國四十五年的獻禮――陝西作家散文集。不過“既借之,則讀之”,在春節回老家不能上網的日子裡,這本書就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第一篇是柳青的《鄰居瑣事》,雖然沒有註明寫作日期,但一看內容就是五十年代入合作社時期的產物。我們的作品,總是代有或深或淺的時代烙印。沒什麼興趣,再回到目錄,看到了“路遙離去的時刻”,立刻產生興趣,找到149頁,認真讀了下去。

  路遙,是我最熟悉的當代作家。從《人生》知曉,到《平凡的世界》的敬仰。尤其是讀了他關於《平凡的世界》的創作手記《早晨,從中午開始》後。當年,他的離世,媒體中用了“英年早逝”,並給中國的知識分子敲響了健康的警鐘。我一直主觀地認為,他是猝死,也就是心臟病吧。今天,讀到陝西作協副主席兼祕書長的曉雷寫的這篇《路遙離去的時刻》,才真正知道了他是患了肝腹水,也就是寫《平凡的世界》勞累過度引起的。他在寫完《平凡的世界》上篇後,已經勞累不堪,為了保持思路,他繼續了第二部和第三部的創作,以至於累垮了身體,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在這篇文章裡,作者從路遙病危搶救無效開始,寫到了路遙的創作天才,善於思考,勤奮;寫到了自己和路遙的友誼;寫到了作家的勞動就是“賣腦汁”、“熬人油”;寫到了路遙離奇的得病方式,早晨還揹著揹包去延安,下午居然下不來火車,直接被送去醫院……從這些包含淚水的敘述中,我彷彿看到了作者與一個躺著失去生命的軀體,在靜靜對話……。忍不住一次次流淚……

  再回到目錄,看到的是曾剛憶柳青的《戰士、黨員、作家》。關於柳青,學現代文學史時知道他著有《創業史》,稍深的印象還是來自於路遙的《早晨,從中午開始》。路遙就是從柳青有生之年沒有完成《創業史》下集的遺憾,才決定自己要在40歲前完成一部長篇。如今,曾剛先生用飽含感情的筆端,寫出了和柳青在38年相識,在***時期受迫害,到粉碎“四人幫”後帶病寫作,到78年逝世等40餘年文學創作,充分表達了柳青不愧為《戰士、黨員、作家》。

  看到陳忠實的名字,立刻翻開了他的文章《汽笛※布鞋※紅腰帶》。這是作家用第三人稱寫的關於自己在人生第一個本命年中,令自己命運發生變化的三件事。12歲的他要去中考,母親給他做了逢凶化吉保佑平安的紅腰帶。在路上,他的布鞋磨透了,腳後跟都流出了血,疼的走不下去了。正想打退堂鼓的時候,聽到了一聲汽笛。那聲音,鼓起了他向前追趕的勇氣……

  知道陳忠實,是因為讀了他的《白鹿原》。雖然故事吸引人,還有點神祕色彩,但畢竟年代久遠,不如描寫反映當代生活的《平凡的世界》能夠令人產生共鳴。但他的這篇關於人生的散文,卻讓人記憶深刻。

  第四篇印象深的,應該是賈平凹的《秦腔》了。這篇散文,作家用自己特殊的幽默語言,真正寫出了存在於三秦大地經久不衰的地方劇種《秦腔》的特色。讀到精妙處,忍不住笑出聲來。尤其是那些調皮的孩子爬在樹上,聽得忘乎所以,鼓掌時摔下來,跌在人家頭上,挨一頓臭罵;爬到草垛裡睡著了,醒來後戲已散,月正斜,只好跑回家叫門,等等,勾起自己小時候聽戲的回憶。晚飯時,把那些關於唱戲和聽戲而產生的故事講給丈夫女兒,聽得矜持的丈夫發出會心的微笑,女兒哈哈著,眼淚都出來了,說如果有機會去陝西,一定要聽一次《秦腔》。正巧家裡有一套前幾年的《走遍中國》的光碟,趕緊翻看,真的有關於《秦腔》的。塞進VCD後,那粗獷、豪放的唱腔就響了起來,把我們母女倆帶進了蒼涼跌宕的黃土高原。

  還有路遙的《作家的勞動》,說出了文學創作的艱苦性和作家必須養成的優良品格……

  看完幾篇熟悉作家的文章後,才認真從頭讀了起來。由於是陝西作家群的精選作品,篇篇都是各自的代表作,雖然喜愛,卻不能一一介紹。但從這74篇文章裡,我們看到了這一方神奇的土地,養育了一個怎樣龐大的作家群體。也看到了陝西的風土人情,加上《走遍中國》的陝西篇的視覺形象,更是把自己不安分的心帶到了那遙遠的地方,恨不能立即去把那裡的風土人情一一觀看體驗。

  這偶然借到的一本書,為我打開了一個神奇的視窗,讓我對那一片熱土,如此神往。
 

愛蓮說讀後感
走進和諧的春天讀後感
相關知識
作家散文讀後感
周作人散文讀後感
周作人散文讀後感3篇
梁實秋的散文讀後感作文
丁立梅散文讀後感作文
名家短篇散文讀後感
畢淑敏散文讀後感作文精選
汪曾祺散文讀後感作文
汪曾祺散文讀後感作文
匆匆散文讀後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