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離騷課文的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屈原的《離騷》道盡了愛國者的憂國之殤,即使已經過了千年,仍能從其字裡行間感觸到屈原的陣陣悲涼,仍能觸碰到他冰涼的淚水。下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偉大的詩人,所作;離騷;是現存第一篇巨集偉壯麗的抒情長詩。詩人思想的燦爛光芒閃耀在全詩的字裡行間。

  屈原在二十六歲就做了楚懷王的左徒,為楚國建立了法度,辦理外交,使楚國勢趨富強,並一度成為六國聯合抗秦的領導。經過這一系列的政治實踐,認清了楚國的發展前途,在於富強與獨立,這就是他所謂的美政。他希望楚國能夠沿著這條理想的道路走下去,達到最終的強大。

  屈原具有強烈的參政意識,但現實世界的黑暗使他只得把自己不能實現的;存君興國;的美政理想寄詠於詩。美政理想的崇高目標是實現大一統,詩中所描述的上下求索,四方神遊的所在,幾乎包括神話傳說中整個中國的遼闊疆土和廣大空間,這正是作者嚮往一統天下的形象表現。

  同時他又為祖國積極培養人才;餘既滋蘭於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他設想一個聖君賢陳相結合的政治局面;曰兩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可是楚國的貴族政治已日趨沒落,楚懷王及其子襄王都是昏君,秦國張儀以重金收買了嫉妒屈原的大臣及懷王的寵妃鄭袖,造成了一個全面的政治攻勢。

  他對混沌的政治局面加以斥責,不顧遭到更嚴峻的迫害。;亦與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而轉念一想,,又何必死呢。不如;及行迷之未遠;,;退將修復吾初服;。但屈原畢竟是個有政治理想的人,他無法面對混濁不堪的局勢退而獨善其身。朝廷中沒有同道之人,就連自己最貼心的女伴也勸自己明哲保身。現實中他是如此孤獨,無處申訴內心的憂愁和痛苦,無奈之下,;就重華而陳詞;。他的心緒仍不見平靜,他仍舊一再抽泣,;沾餘襟之浪浪;。這淚是一個充滿理想抱負的男人在理想破滅之時,在失意、悲痛、被世界遺棄之時流下的淚水。;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屈原回首再回首,拭淚又拭淚,最後終於抱起岸邊的一塊記錄了楚國建國、輝煌、中落的歷史的江石投入了奔騰怒吼的滔滔江水。

  天地不言,唯有江水嗚咽。

  歷史並不為一個悲憤文人的死而有所改變,但屈原在滿懷絕望投江的剎那,心中是否有一絲解脫,是否閃現過一絲希望的火光呢?

  ***二***:

  蒼涼的黃昏下,你獨咽斷那楚楚南天。千古登臨,被玩弄的餘暉,散落在歷史的深淵,微薰成殷紅的一片。

  黃昏老去,遺落殘陽。沉澱在湘水中的愁怨,被紅塵腐蝕的歲月醞釀……

  風不懂,雨亦不懂。

  長劍在腰,卻無法劃破紅塵鎖鏈,只撩蘆葦,惹清風,為你搖晃蒼白的頭顱……

  公元前278年壬月初,在這個九毒之首的毒月,蒼天一角的眼淚為你稀釋了苟且偷生的痛苦,冰徹透骨的湘水,徹底凍結了令尹子蘭和靳尚對你的仇視,漫天的流言被楚頃襄王的昏庸冷到了極點。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你的本色沒有被奸臣的謊言摧毀,你毅然抱石投江,你的反抗與無奈被歲月沉甸甸地搖晃……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下下而求索”,你不願輕易地放棄。楚國的盛強還被你的忠心勾勒著。

  你堅持到了最後一刻,卻在這湘水中得到了永生的寂寞。

  風雲不再,歷史仍流。你那深愛的楚國山河,早已繽飛、銷盡……江山換了,你的心也還隨江山變嗎?你無法再回答。但千古流韻的《離騷》中,飄逸著你的堅毅與頑強,偉大的愛國情懷似一股風,在華夏血脈中穿遊!是的,踏過五千年的風霜雨露,你始終都沒有變過!

  在紅塵俗世中,你不願做任人擺佈的棋子。汩羅江畔,你為了堅持自己的本色,寧願做荒野沒有歸宿的靈魂……

  微雨的黃昏中,為了自己本色的生存,我們義無反顧,在一片雪地上前行,看那燈火搖曳著生命,直至衰老……

  ***三***:

  汨羅江畔,滾滾江流,滿懷一腔報國熱情的他,愁眉緊鎖地徜徉在江邊,秦國攻破楚國,國家即將覆亡,此時的屈原悲憤憂鬱,有再大的理想,有再遠的抱負,此時也只能化為烏有。面對殘酷的現實,他毅然決然地投入汨羅江,結束了自己坎坷的人生。清風拂過汨羅江邊,留下了屈原的壯志和不朽的詩篇-《離騷》。

  東漢學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所解釋的離別憂愁之說,他說:‘離,別也、騷,愁也。”從題目的角度看,詩詞中定會飽含詩人的憂與愁。在詩人生活的那個年代,楚懷王未能拋棄穢濁的行為,國家處在危急時刻,屈原為了拯救危難之國寫下此詩。詩人在詩的一開始寫了自己的身世背景。當我初次品讀這首詞時,我有著一個疑問,難道詩人寫此的目的,只是為了表達自己有高貴的出身嗎?仔細品讀,仔細思考,從詩人的言語中流露出詩人無比的莊重自愛,正是這些才賦予詩人美好的品質,是詩人愛國主義思想的來源,也是詩人積極進取的動力來源。“香花香草”、“扈江離”“佩秋蘭”這一個個鮮活的意象,充分表現出詩人的高尚情操和愛國之情。透過詩的意境,我們可以想象一幅畫面:詩人熱愛著生活,珍惜著時間,因為他擔心時間的流逝,所以朝夕必爭。早上採山崗上的木蘭花,晚上摘小舟邊的宿莽。孜孜不倦地培養品德,目的只有一,那就是要報效自己偉大的祖國。

  詩人希望楚國能像騎上駿馬一樣,在正確的大道上奮力賓士,自己則願意奉獻出一切在前面帶路。詩人這樣的理想一定激勵著我們每個人。如今,我們偉大的祖國已經建國六十週年,回憶祖國走過的風雨歷程:中國共產黨經過艱難卓絕的鬥爭,終於開創了歷史的新紀元。作為當代青少年,我們又應如何為自己祖國做出什麼了?屈原便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好榜樣。時刻為祖國著想,維護祖國利益,像我們中學生尤其應該多關心國家大事。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祖國一定會在我們的努力下,成為屹立在世界東方之林的一顆常青樹。

靜女讀書筆記
教師弟子規讀後感
相關知識
高一離騷課文的讀後感
徐志摩散文的讀後感
讀徐志摩散文的讀後感
讀林清玄散文的讀後感兩篇
關於豐子愷的散文的讀後感
小學語文的讀後感範文
散文的讀後感怎麼寫
關於劉墉散文的讀後感
勵志美文的讀後感
雷鋒作文的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