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的奇怪髮型
宋元時代,除了中原政權以外,還有一些少數民族的政權,女真族建立的金朝還有契丹人建立的遼都是宋朝很頭痛的物件。契丹人野蠻而且未開化,這從他們奇怪的髮型中就可以看出來。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契丹人到底什麼樣,歷史文獻中的記載與我們現在看到的圖片可以互相佐證:《契丹國志·兵馬制度》中這樣記載:“又有渤海首領大舍利高模漢兵,步騎萬餘人,並髡髮左衽,竊為契丹之飾。 ”“髡髮左衽”是古人對契丹人總體形象的高度概括,這也成為這一民族在中華民族歷史當中特別顯著的特徵,以至於北宋時期的沈括對此也有過記述,此後,有很多專家學者進行過專門研究。商周以來,在我國中原地區,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觀念開始在社會上廣泛流行,所以漢族無論男女都蓄髮,並把髡髮看作是對人身的一種侮辱,由此產生一種刑罰就是剃去頭髮,叫做“髡刑”,對此《史記》、《漢書》都有記載。不過,我們現在稱契丹的髡髮習俗早已沒有了上述意味。
契丹人為什麼喜歡髡髮左衽
髡髮成為契丹的典型特徵,更主要是因為其他民族在與漢族融合的過程中,髮式都發生了很大改變,而契丹在其活躍於中國歷史當中的千餘年間,這一習慣一直未曾改變。通過史料的發掘,我們現在知道,契丹人的髡髮是全民族的。
其中男人和兒童髡髮的樣式最多,其中的一種只在額頭上方留一小撮頭髮,其餘全部剃掉,俗稱為“木梳背兒”式的兒童髮式,直到現在我們仍可見到。《走進遼河文明》,裡面描述的考古實證契丹婦女的髡髮樣式:剃去前額至耳鬢沿邊部分頭髮,其他未經剪剃的長髮,在頭頂用繩帶結紮在一起,另外在左側分出一小綹長髮,編成髮辮,繞前額再盤迴頭頂,壓在頭頂的束髮上,與束髮紮在一起,耳後及腦後的長髮向身後下披。
有史學家稱,契丹男女老幼追求輕便利落的髮式特徵,與中原地區較為守舊的髮式相比,更具有靈活多變性,體現出契丹民族的勃勃生機和活力。
有人依此推測認為,遠古牧人乘馬馳逐,披散的頭髮容易遮擋視線,故而將其剃去或結辮,以便馬上行止。那麼,再將契丹婦女不亞於男子的征戰故事結合起來看,髡髮樣式展現的正是一個幹練務實的馬上民族形象。
契丹人古怪的髮型是為了適應他們遊牧習慣的產物,對於一個馬上民族來說,美貌啊,頭髮啊,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由、方便,還有生存。
王安石辭妾是什麼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