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陶朱公范蠡事蹟
范蠡是越王勾踐成功復國的一個功臣,是為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為越王勾踐身邊的一名謀士,也是一名出色的商人,為人博學多才,謙遜有禮,懂得明哲保身,深受世人好評。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范蠡被世人冠以“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典型人物,他前後三次散盡財物,或是救濟貧困的家人,或是給困苦的百姓,對於財物從不吝嗇,即使散盡錢財,憑藉其能力又很快能聚集財物,成為富甲之人。
且說范蠡從越國離開到了齊國,在這裡帶著家人進行苦耕勞作,不出數年便家財萬貫,成為名人,齊國人聽說范蠡精明的頭腦,便讓他出任齊國宰相,擁有很多財富。但沒出三年,范蠡因位居高位深感不安,便辭官而去,自己的財物均散給以前的鄰居們和需要幫助的人,帶著重要的財物而去。
隨後范蠡便到了貿易中樞的地段定陶,范蠡對這裡考察了一番,認為是貿易的最佳地點,經濟繁榮、商業往來頻繁,是一個重要的商業通道,在這裡可以致富,於是范蠡便自稱“陶朱公”,在這裡范蠡發揮他先進的經濟之道,貿易流通十分謹慎,很看重時機,隨沒過多久便家財上億。
歷史上陶朱公范蠡三聚三散
范蠡和文種等人成功幫助勾踐報仇復國,立了大功的他被勾踐封為上,嘉賞眾多財寶,范蠡可謂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地位。但甚有遠見的范蠡為了明哲保身,便瀟灑辭官,放棄這高官厚祿,將所得財寶分給友人等,自己攜帶少量錢財而走,不再回來,這是范蠡的一聚一散。
這二聚二散說的是范蠡離開越國到了齊國之後,更名改姓為“鴟夷子皮”,後文獻中記載范蠡“耕於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居無幾何,致產數十萬。”遂得到齊國百姓推崇為相,認為其賢能。但范蠡深知朝政艱險,且當初為了遠離逃離越國,現如今怎會再次踏入虎穴呢。
而且當時齊王為傀儡皇帝,政權掌握在宰相田常手中,范蠡為人精明怎會不知道田常送來宰相印只是逢場作戲呢,遂拒之。而後將自己財產分予鄉鄰,遷至定陶。
在定陶沒多久,范蠡以定陶的地理優勢行商,再次成為家財萬貫之人。後家中次子在楚地犯了殺人罪,便讓家中兒子帶著一車黃金前去探望,本該小兒子去辦此事,但無奈大兒子堅持要去,之後只帶著次子屍體而歸。范蠡早知會有此結果,因大兒子深知錢財不易得,而小兒子勝在家庭富裕時,不知如此,本來范蠡派小兒子去是因其能捨錢財。這便是范蠡的三聚三散。
春秋末年范蠡經商的故事
范蠡一生的政治抱負起于越國也終於越國,幫助勾踐滅了吳國成為一方霸主後,深知功高蓋主的危險便辭官而去。范蠡學識驚人,博覽群書,學識廣泛,對經商之道很有見解,頗有遠見,卓爾不凡的經濟活動使范蠡家財萬貫。
范蠡一開始離開越國到了齊國之地,在這裡賺了他的第一桶金,逐漸名聲漸大,不凡的經濟頭腦被齊國人看中,便進宮當了為期三年的宰相。這次也依舊是范蠡主動提出辭職的,他深知一介布衣能官至宰相實屬不易,為免禍事便離去。
為避免政事,范蠡到了陶地定居***後人為紀念范蠡稱此地為定陶***。范蠡做生意主張掌握時機,把握現有資源,通過交換賺取利潤。
一次范蠡到一個鎮上經商,這裡有大禹治水疏通河道後,留下的大湖,遂百姓於此居住,安居樂業。范蠡很快發現當地盛產核桃、野味等山貨,由其缺少食鹽、日用品等,范蠡由此發現商機,便高價收購當地山貨,經過分類等將這些山貨售往各地,而後再回購食鹽等物品賣到此地,一來一往,范蠡賺取了很多。
故這個行為吸引了更多商家像范蠡學習,帶動了此地的經濟發展,也帶動了該地百姓的供貨的積極性,漸漸的人們都變得富有起來。范蠡的生意經,不僅能使他自己變得富裕,也很好的帶動經濟發展,與民同富。
秦昭襄王為什麼殺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