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自然博物館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是中國綜合性自然歷史博物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簡介

  是中國綜合性自然歷史博物館,其前身為1930年盧作孚先生創辦的"中國西部科學院",以及1943年由十餘家全國性學術機構聯合組建的"中國西部博物館"。1949年以後,先後改建為西南人民科學館、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館、重慶市博物館自然部。1981年改為現名。

  舊館位於重慶市枇杷山正街74號,新館位於重慶市北碚區文星灣42號。新館初步計劃有室外展示內容,包括叢林迷宮、鳥語森林、蝴蝶谷、奇石陣、四季花卉和按級旅遊景點的標準修建遊客服務中心。

  的前身是中國西部博物館,因歷史變遷,現為兩地格局,設《脊椎動物》、《古生物進化》、《恐龍世界》三個基本陳列。新館位於重慶市北碚新城,基本陳列由《地球奧祕》、《生命激流》、《恐龍世界》、《生物永珍》、《生態家園》、《西部富源》、《山水都市》7大板塊組成。該館現有藏品11萬餘件,涵蓋動物、植物、古生物、古人類、舊石器、地質礦產、岩石、土壤等八大學科,以系統收藏中生代各類恐龍化石和西部地區豐富多樣的脊椎動物標本為主要特色。

  二、資料

  中國綜合性自然歷史博物館,曾位於重慶市枇杷山正街74號,新館位於重慶市北碚區文星灣42號。新館初步計劃有室外展示內容,包括叢林迷宮、鳥語森林、蝴蝶谷、奇石陣、四季花卉和按級旅遊景點的標準修建遊客服務中心。

  三、歷史

  

  為了秉承孫中山先生科學救國理念:"旨在科學的探討,以開發中國西部自然資源,改變中國西部的落後、封閉狀況,有助於國家建設,富裕人民生活",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先生在1930年建立了中國西部科學院。當時的中國共有3家科學院,但天津和大連的分別由英國人和日本人舉辦,只有中國西部科學院是由中國人自己建立的。其創始人盧作孚先生自任院長,下設理化、地質、生物、農林4個研究所,同時兼辦圖書館***現北碚區圖書館***和學校***現兼善中學***以及一批工礦實業。

  中國西部科學院以服務社會為目的先後在廣大西部地區***重慶、四川、雲南、貴州、西康、甘肅、青海***開展大規模的動物、動植物、地質礦產資源調查,墾殖荒地,培育森林,進行作物和畜種改良,其科研成果被廣泛採用。

  抗日戰爭爆發後,隨著國民政府遷往重慶,大批國內知名科學家隨同中央研究院來到北碚,許多社會名流如梁漱溟、晏陽初、老舍、梁實秋、竺可楨等都曾在北碚工作過。中國西部科學院不僅傾其所能幫助來渝的學術科研機構迅速恢復了工作,而且中國西部科學院的科研人員還與在北碚的科學家們一道,冒著敵機的狂轟濫炸,日夜攻關,解決戰時的科技難題,為奪取抗戰勝利和戰後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1943年,由中國西部科學院及在渝的中央研究院、經濟部、農林部、教育部所轄十三個科研院所聯合發起籌建中國西部科學博物館,博物館的陳列館就設在中國西部科學院大樓***惠宇樓***內。籌備處公推著名地質學家,後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的翁文譚先生和盧作孚任籌備委員會正、副主任委員。博物館設總務、工礦、農林、生物、地質,醫藥衛生、氣象、地理7個組。據不完全統計,40餘位國內著名科學家參與了博物館籌建,包括黃及清、趙九章、楊鍾健、王家楫等14位建國後的中科院院士和學部委員在中國西部科學院工作過。這批專家學者後來成為我國相關學科的建立人,為新中國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1949年重慶解放後,中國西部博物館由西南文教部接管,1952年改名為西南人民科學館,1953年併入後來組建的重慶市博物館。1991年恢復獨立建制,中國西部科學院舊址成為其陳列館。

  中國西部科學院暨西部博物館舊址位於重慶市北碚區文星灣42號,是重慶市首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先後被中國科協、重慶市府、北碚區命名為青少年科普和德育教育基地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81年改為。

  四、藏品

  

  館藏地質礦產、古生物、動物、植物、土壤和舊石器等標本近 7萬件,模式標本和其他珍稀標本 100餘件。四川地區不同門類、不同時代的代表性恐龍化石標本都有收藏,已裝架展出的骨架標本有8具,同時還收藏有100餘件恐龍足印化石標本。此外,館藏維氏中國古鱉***晚侏羅世***是世界最早發現的鱉類化石之一;蛇頸龜標本是除歐洲之外少有發現的珍品;成渝龜是中國已知最早龜類的代表,在同類的世界記錄中也屬罕見,其化石對研究早期龜類演化具有重要意義。動物標本有國家保護動物大熊貓、牛羚、金絲猴、小熊貓、雪豹、毛冠鹿、綠尾虹雉、大鯢***娃娃魚***等標本。植物標本包括221科、1500餘屬、2400餘種,有不少是珍稀植物標本。

  館藏還有有動物、植物、古生物、古人類、舊石器、地礦、岩石、土壤等八大學科標本10萬餘件,特別是中生代的古生物化石,如各種恐龍骨骼、腳印、蛋等化石、以及魚龍、蜥蜴、鱷、龜鱉、魚、鳥、植物和各時代的無脊椎動物等化石,藏品的數量和質量居於全國同類博物館之前列。現已裝架的恐龍骨骼化石標本就有15具之多。舊石器和古人類標本達1000餘件,其中巫山出土的距今200萬年的更新世早期人類化石和巨猿動物群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標本。館藏標本中還有魚類、兩棲、爬行、獸類、鳥類、昆蟲等現生動物標本2000多種,4000餘件,涵蓋絕大多數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植物標本有215科,1246屬,2230餘種,其中國家級保護植物如銀杉、桫欏、珙桐、水杉等46種被收藏。該館利用豐富的展品,經常舉辦多種大型陳列和流動性展覽。如"恐龍化石陳列"、"脊椎動物陳列"、"蝶類展覽"和"遠古生命奇觀--古生物進化暨恐龍知識科普展",該館辦有"四川恐龍化石陳列"、"四川脊椎動物陳列"、"生物進化展覽"、"恐龍化石對外展出回國彙報展覽"等。此外,還辟有動、植物教學參考室和其他臨時展覽。 對青少年及成人進行科學知識普及教育。

 

 的人還:

1.重慶元旦親子游好去處

2.重慶風景名勝導遊詞4篇

3.重慶統景溫泉導遊詞

4.重慶神農架導遊詞3篇

5.夏令營閉幕式領導致辭5篇***2***

6.鳳仙花怎麼養 鳳仙花的價值***2

甘熙故居導遊詞
電力工業發展歷史
相關知識
重慶自然博物館
自然博物館觀後感三篇
柏林自然博物館
參觀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感受_上海自然博物館觀後感
自然博物館小隨筆
浙江自然博物館
大連自然博物館簡介
陝西自然博物館簡介
森暉自然博物館簡介
大連自然博物館基本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