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謙虛而成功的名人事例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句名言。那麼,又有哪些名人因為謙虛而被世人所記住的呢?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不恥下問的故事
春秋時期,衛國有個人叫孔圉,勤奮好學,而且很謙虛。他死了以後,衛國的國君為了表彰他,並讓後人學習他的好學精神,就賜給他一個"文"的稱號,所以,後來人們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有個學生叫子貢,也是衛國人。他認為孔圉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稱他為"孔文子",似乎是有點評價過高了。他想來想去,覺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請教。
子貢說:"那個孔文子並沒有什麼了不起,憑什麼要賜給他“文”的稱號?"
孔子回答說:"孔圉聰明好學,勇於向地位和學識不如自己的人虛心請教,而不會感到丟臉,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賜給他“文”的稱號。"子貢聽孔子這樣一說,猛然省悟,頓時感到心悅誠服。
篇2:謙虛的大畫家
19世紀的法國名畫家貝羅尼到瑞士度假,每天仍然揹著畫夾到各地去寫生。
有一天,他在日內瓦湖邊用心畫畫兒,來了三位英國女遊客,他的畫兒,便在一旁指手畫腳地批評起來,一個說這兒不好,一個說那兒不對,貝羅尼都一一修改過來,末了還跟她們說了聲"謝謝"。
第二天,貝羅尼有事到另一個地方去,恰巧又碰到昨天那三位婦女,她們正交頭接耳不知在討論些什麼。那三個英國婦女看到了他,便朝他走過來,問他:"先生,我們聽說大畫家貝羅尼正在這兒度假,所以特地來拜訪他。請問你知不知道他現在在什麼地方?"
貝羅尼朝她們微微彎腰,回答說:"不敢當,我就是貝羅尼。"
三位英國婦女大吃一驚,想起昨天的不禮貌,一個個紅著臉跑掉了。
篇3:孫叔敖謙而受益
孫叔敖成為楚國政府部門的長官,全國上上下下的吏民全都來道賀。但惟有一老者,穿著粗布衣,戴著白色帽子,最後來到孫府。他不是祝賀,而是弔問。孫叔敖並沒有怪罪他,反而正衣帽非常禮貌地出去見他,對他說:"楚王不知道我無德無才,是個不肖之了徒,讓我擔政府長官,使吏民都來道賀,而先生獨來弔問,難道有什麼說法嗎?"老者說:"當然有說法。身份已經很高貴但對人態度驕橫的,百姓會除掉他;官位已經很尊貴但擅攬大權 的,國君厭惡他;俸祿已經很豐厚但還不知足的,是不能長久下去的。"孫叔敖再次拜謝說:"敬受命,希望能聽到閣下更多的教誨。"老者說:"官位越高而越應該沒有架子,官職越大而越應該小心,俸祿越豐厚越應該謹慎地不敢多多取。你能嚴謹地遵守這三條,足可以使楚國大治了。"孫叔敖因為謙恭待人,無意之中獲得了三條貴意見。
篇4:晏嬰居功不驕
春秋時政治家晏嬰用一匹駕車良馬贖了奴僕越石父的身,將他帶回齊國。到齊國後,晏子對越石父招呼沒打,就回家了。越石父很生氣,要與晏嬰斷絕交往。晏子派人說:"我與先生並沒有交往,我看你可憐,贖你回來,你還不滿足嗎?"越石父說:"聽說君子最大的痛苦是找不到知己。我地位低下,沒有人瞭解我。你把我贖回來,我以為遇到了知音。可你這樣這辭而別,和僱我當僕人又有何區別呢,還不如繼續讓我當僕人去!"晏子聽到這樣的話,趕快去見越石父,以尊貴的朋友對待他,以恭敬的態度對他說:"前兩天只見到先生的容貌,今天才瞭解先生的志向。聽說君子不因小誤會而絕情,請給我一個改過的機會吧!"越石父激動地說:"這樣做我反而不敢當了。"為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是:俗人有功德於人,便露出驕矜之色。而晏嬰把一個奴僕從卑賤中救出來,又能畢恭畢敬地對待,這才叫不俗。而這也正是晏嬰之所以成為一個成功的偉大政治家之原因。
篇5:洪邁失言自愧
南宋著名史學家、學者,《容齋隨筆》的著者洪邁在翰林院時,有一次值班,趕上為皇帝起草詔書的事紛至沓來,從旱晨到傍晚,起草了20多件詔書。完成任務後,在庭院間漫步,碰到一個老人在花陰之下休息。洪邁問他是誰,老人回答:"我是京師人,世代做翰林院吏,現在80多了。而今我孫子又當了院吏,因此在這裡養老。"老人藉此機會又說:"聽說今日文書很多,學士一定大勞神了。"洪邁願聽這些話,說:"今天起草了20多件詔書,都已經完成了。"老人又讚頌地說:"學士才思敏捷,真不多見。"洪邁非常得意,驕矜之色溢於言表,誇口說:"蘇東坡大學士也不過寫得這麼快吧!"老人先是點頭表示同意,接著不無惋惜地嘆氣說:"是啊,蘇東坡學士敏捷也不過如此,只是他沒用翻檢書冊罷了。"洪邁羞愧得臉紅,自知失言。他以此為鑑戒,在向客人說起這件事,形容當時的心情時說:"人不可以自我誇耀,當時假如有地縫的話,我也會鑽進去了。"
關於勤奮獲得成功的名人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