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天文學是怎樣的
天文學***英語:Astronomy***,是觀察和研究宇宙間天體的學科,它研究天體的分佈、運動、位置、狀態、結構、組成、性質及起源和演化,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那麼?
元朝天文學簡介
元朝的科學技術達到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學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光耀千古。元朝時,領先於世界的阿拉伯與波斯科學技術傳入中國,原因恐怕在於元朝的帝國有實力征調大批阿拉伯、波斯等地的科學、技術精英前來中國。這些精英掌握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他們大多是伊斯蘭教徒。
這些伊斯蘭教徒和其他先前來華穆斯林一道,與中國其他一些民族經過長時間的融合,遂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回。回回把阿拉伯與波斯甚至希臘與羅馬的天文、數學、化學、地理、醫學、文學、哲學、歷史等各方面知識在中國加以傳播和介紹,其中尤以天文、數學等科技圖書最多。應該說這些人類文明成果,尤其是一些自然科學技術知識出現在元朝時期的中國,具有特別的意義。因為幾千年來,中國在傳統上一貫推崇“學而優則仕”及“重文章輕科技”的思想,例如締造天府之國的李冰父子,遠遠無法與孔孟、朱熹等思想家或理學家,以及蘇軾之類的文學家相提並論。但是這種狀況在元朝卻有所不同。
元朝重視自然科學的發展,其發展狀況也是歷朝歷代所不具備的,由於元代高度的鼓勵貿易的自由及其特殊的超大疆域,所以形成了一類特殊的科學家隊伍,這支隊伍與中國本土的科學家一起把元代的科技水平推向了世界的頂峰。所以,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這些鮮為人知的外來支援者身上。
元朝的天文學具有濃厚的“吸收”色彩,但是可以肯定地說,在元朝,天文學方面的科學技術造詣是世界水平的。元世祖忽必烈在尚未登基之前,就徵招“回回”為星學者。他們翻譯及帶來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優努斯***也譯做尤尼***的《哈基姆星表》***也譯作《哈基姆歷數書》***等天文學著作。這些在當時都是世界上比較先進的天文圖書,他們的引進讓中國研究天文學的科學家們開闊了眼界,給中國天文學帶來了活力。
公元1260年,元朝仿造金人的舊制,設立司天臺;1271正式設立回回司天臺,1312設立回回司天監。後來還任用了一大批以札馬剌丁為代表的天文學家管理此類工作。札馬剌丁等一批天文學家先後在這裡工作,為中國天文歷算的完善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些天文學家們不僅帶來或使用一批先進的天文儀器***主要來自阿拉伯及波斯***,而且還設計並製造了許多先進的天文儀器。
札馬剌丁自己製作的天文儀器有多環儀、方位儀、斜緯儀、平緯儀、天球儀、地球儀,觀象儀等7種。這些儀器,當時在世界上是罕見的。研究科學史的英國李約瑟博士在談及地球儀時說:“除公元前2世紀馬洛斯的克拉特斯古地球儀***已失傳***外,沒有比馬廷·貝海姆1492年的紀錄更早的人。”可是札馬剌丁的地球儀卻誕生於1267年,比馬廷·貝海姆的記錄整整早了225年。
札馬剌丁的地球儀是球狀的,體現了寰球這一科學概念與設想。這無疑對中國傳統的“天圓地方”觀念進行了勇敢的否定,這可以與當時布魯諾提出的觀點相提並論,只不過布魯諾沒有札馬剌丁幸運,他最終被當時統治歐洲的教廷燒死。這與當時元朝寬鬆的科技政策是沒法比的。 這時,我們本土的科學家,在天文學方面,也是成績斐然的。天文學家郭守敬設計、製造了簡儀、仰儀和圭表等天文儀器,比丹麥人第谷的同樣的儀器要早300年。同時,他主張以實際觀測為依據,在全國各地建立了規模龐大的天文監測網。另外,郭守敬還設計、製造了大型計時儀器——七燈漏***大明殿燈漏***,該儀器是反映中國古代計時機械製造技術水平的代表作。
承懿公主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