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最長鐵路
您知道全世界哪條鐵路隧道最長嗎?小編為此深入瞭解了一下,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吧!
大瑤山隧道
大瑤山隧道是中國已通車的最長雙線電氣化鐵路隧道,其長度在世界鐵路隧道中列第10位。位於廣東省北部韶關市西北坪石至樂昌間的京廣鐵路衡廣***衡陽-廣州***複線上,自北向南穿越大瑤山,全長14295米。隧道埋深70至910米,雙線鐵路電力牽引斷面,由於採用截彎取直的長隧道設計方案,隧道建成後,比既有鐵路坪石至樂昌間縮短約15公里。開挖大瑤山隧道,推行了國外最先進的設計和施工的方法--"新奧法"。採用80年代國內外最先進的大型機械,實現了主要工序--鑽爆、支護、裝運三條機械化作業線。
曾經是中國最長的鐵路隧道。隧道動用了4000多名工人歷時5年,於1987年5月6日貫通,是當時中國最長的鐵路隧道。大瑤山隧道的開通,縮短鐵路路程了近15公里,火車時速從50公里增至100公里以上,加強了嶺南地區與內地的交通聯絡。
1981年11月開工到***12月建成。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大瑤山隧道從縱斷面上看上去,設計成人字形,即隧道的中間高,兩頭低。因為在修建長隧道時,要考慮到排水、出碴和運輸供料的方便,設計成人字形便於向兩頭排水和出碴。隧道在施工中,有三個斜井和一個豎井通向正洞,以利施工和通風。
隧道採用"三斜一豎"的施工方案,隧道中部穿過的465米長的9#斷層地段,最大湧水量每晝夜高達4200噸,是整座隧道的控制地段。隧道全面運用新奧法原理施工,最高單口獨頭月成洞217雙線米。隧道施工全是機械化,用大型機械進行全斷面和大斷面的開挖。並採用複合襯砌技術,施工時進行光面爆破後,採用錨噴初期支護和二次模注混凝土襯砌,中間加一層厚二毫米的軟聚氯乙烯塑料板作為防水層。這一新技術的採用,對隧道建成後將會起到有效的防漏水作用。隨著這條隧道的建成和衡廣複線的通車,這條線的通過能力將會會提高近一倍。大瑤山雙線電氣化隧道位於京廣線坪石、樂昌間粵北南嶺瑤山山區,是修建衡廣第二線的重點工程,長14,295千米。隧道施工採用4條斜井和豎井分段開挖,洞內採用複合式襯砌結構,按新奧法施工。同時採用配套的大型現代化機械,實現爆、裝、運和噴錨支護、混凝土襯砌全面機械化流水作業。
施工人員先後克服了大瑤山一號隧道施工中遇到的40多次湧水湧泥險情,避免了8次嚴重的災害性突水、突泥事故,順利通過了13條大斷層等不良地質段。在2006年特大洪災和2008年年初冰雪災害損失工期近6個月的情況下,施工人員仍保持了快速施工進度,並且創下了我國超大斷面隧道鑽爆法施工單月掘進284米的新紀錄。在隧道從開工到貫通的3年間,建設者們未失一兵一卒,未發生過一次塌方、突泥、突水等災害性事故。為保證大瑤山隧道的質量,建設者們在進場施工之始就建起了高標準的中心試驗室,對進場的所有材料執行嚴格檢驗制度,記錄下運輸材料的車牌號、生產廠家、批號、數量。技術人員們還對每一批次的水泥、鋼筋,每一車粉煤灰等材料都在使用前先進行試驗,確認合格後才投入使用。瑤山隧道於1981年11月1日開工,從此拉開了衡廣複線坪樂段正式施工的序幕。
1988年11月26日全線雙通。 以大瑤山隧道施工為標誌,三處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新奧法原理、先進裝置--液壓鑽孔鑿巖臺車和大型裝載運輸機械,大膽實施深孔爆破和全斷面、半斷面開挖,實現了隧道施工的開挖、運輸、襯砌、注漿4條機械化系列,從而結束了舊式手工操作、分部開挖的施工方法。施工技術、隊伍素質、管理水平都發生了質的飛躍。施工期間,國內外專家、學者、中央、國務院和省、部級領導,不斷來工地視察和考察,對其工程質量、建設速度和職工們的吃苦耐勞精神,多次給予高度評價。1985年10月11日,萬副和中央書記處書記胡啟立親臨大瑤山隧道出口掌子面視察,萬副當即在洞口揮筆書贈題詞:"開路先鋒"。
軍都山隧道
軍都山隧道是中國第一座過載鐵路雙線隧道,位於北京市延慶縣東南,燕山北麓,大秦鐵路延慶車站與鐵爐村車站之間。全長8460米,僅次於米花嶺隧道,是我國已運營的第三座長大鐵路隧道。隧道地質構造較為複雜,進口端有670米黃土砂質粘土段,從拱頂到地表面的埋深厚度僅有12~23米,最薄地段只有3.6米;出口端有70米是洪積塊石土堆積層,然後是長約500米的風化花崗岩,並有煌斑岩侵入,節理髮育,有地下水;其餘地段為岩漿岩,巖體較完整,但有四條影響較大的斷層通過隧道。
隧道每晝夜湧水量約為13200立方米。由於隧道長、工期短、難度大,除進出口正洞工區外,確定選用"三斜一平"的施工方案,以增加施工面,達到長洞短做。為解決3號斜井至出口段長達4083米地段的通風、排水和施工問題,在出口設定兩公里長的平行導坑。全隧道開挖工作量為92萬立方米,混凝土圬工量為20萬立方米。同大瑤山隧道一樣,軍都山隧道也採用"新奧法"原則指導設計與施工,充分調動圍巖的自承能力,實現大斷面快速掘進,併為大型施工機械提供寬闊的操作空間。
本著先進、高效、實用的原則,選用引進一批大型裝置,完善系列配套。以單臂每分鐘鑽進1.5~2米的全液壓二臂、三臂和四臂鑿巖臺車鑽爆開挖;用1.4~5立方米大斗裝載機,配20噸自卸汽車及6~8立方米礦車、稜式礦車等出碴;全斷面或半斷面掘進,正洞用無軌運輸,斜井用有軌運輸;用機械手進行噴射混凝土初期支護;二次襯砌,是在洞外工廠拌合混凝土以後,用6立方米混凝土輸送車運至施工面,再用混凝土泵泵進12米全液壓模板襯砌臺車內,使隧道邊牆、拱部一次成型。以上裝置的高效率配套,組成破巖、裝運、支護的三條流水作業線。
軍都山隧道進口端有670米長的一段,位於淺埋和黃土砂層中,其中有170米範圍的拱部還通過中等密實的細砂層,地下水位在邊牆中部,就地質條件而言,這一段不能形成自然拱,在國內隧道修建史上沒有先例,是施工中難度較大的關鍵之一。對黃土段,主要採用小導管超前支護法、小導管注漿超前支護法和插板法施工。三種支護法使隧道頂部形成一個低強度的混凝土保護拱,然後進行開挖。
對黃土層的含水段,用洞外井點降水。共設定18個降水鑽孔,安裝9臺深井潛水泵抽水,截擋地下水補給來源,降低地下水位,保證含水段施工時基本乾燥,順利通過了覆蓋僅3.6米的隧道淺埋地段。對其它斷層和破碎帶,堅持"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計劃用釺探、物探等手段,預測地質和水文地感情況,據以施工。軍都山隧道1985年1月正式開工,***通車。
豪夫的童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