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清明習俗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8日

  清明節這樣一個節日,最主要的習俗就是掃墓。當然,還有其他的習俗,這就要根據各地區風俗習慣了。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老北京清明習俗,歡迎大家閱讀。

  老北京清明習俗1:祭祖掃墓

  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自古以來,清明掃墓不光是紀念自己的祖先,對歷史上為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人民都會紀念他。清明節祭掃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紀念碑,已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形式。

  老北京清明習俗2:插柳

  “清明一霎又今朝,聽得沿街賣柳條。相約比鄰諸姊妹,一枝斜插綠雲翹。”這首詩所描述的是古代清明插柳的習俗。民諺中還有這樣的話:“清明不插柳,紅顏變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那麼,為什麼要在清明節期間插柳呢?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一說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二說是為了為了避邪。三說是為了紀念介子推。四說是為了預報天氣。

  關於插柳可以預報天氣的說法由來已久。古諺就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俗話也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而在生活上,柳條是插在土壤中就能成活。柳條插到哪裡,就活到哪裡。只要年年插柳,便可處處成蔭。

  明清時代,不僅插柳於門,而且簪柳於首。簪柳在不同地區風俗有所不同,或男女皆戴,或婦女戴,或兒童戴,以戴柳為柳毛、柳尖、嫩柳、柳葉等。簪柳的用意有些不同說法,一般認為是為了保持青春。

  老北京清明習俗3:放風箏、盪鞦韆

  清明時節還有放風箏、盪鞦韆等習俗,這是健身活動,亦是那時的遊樂活動,白居易在《春遊》一詩中就說過:“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風箏最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已用於軍事,用放飛風箏傳資訊,明清後轉為宮廷娛樂併為平民遊樂玩具,因古時在風箏上裝置響笛或洋皮小鼓等風吹髮出似箏之聲而稱“風箏”之名,老北京時風箏製作更為精巧,那時有被稱為“曹氏風箏”、“風箏金”、“風箏哈”、“風箏馬”等流派的風箏。

  曹雪芹對風箏頗有研究,還曾寫過一本《南鶴北鳶考工志》的書呢,書中記錄了他放飛製作風箏的經驗與體會。風箏可在廟會集市上購買,也有自家制作的,如兒童自制的稱為“屁股簾”的簡易風箏。陽春三月在郊外山野或四合院內外廣闊之地放風箏,沐浴著陽光,吸著清新空氣,或拉線奔跑或昂首仰視從而心曠神怡,人體氣血暢通。

  這項活動至今仍受廣大百姓喜愛,常見在天安門廣場和城內外廣闊地區有各式各樣的風箏在藍天白雲中翱翔。至於盪鞦韆曾是宮廷內和貴族家園林中的設施是婦女孩子們流行的一項遊樂活動,如今早已成為百姓的健身活動專案。

  老北京清明習俗4:叩拜城隍爺

  在這一天要去城隍廟燒香叩拜求籤還願問卜,在明清民國時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廟,香火亦以那時最盛。城隍廟裡供奉的“城隍爺”,是那時百姓信奉灶王爺、財神爺外最信奉的神佛。

  這個“爺”其實就是一個城、一個縣的“不管部”部長,城隍廟在每年的鬼節——清明節開放時,人們紛紛前往求願,為天旱求雨***多雨時求晴***,出門求平安、有病企求康復,為死者祈禱冥福等諸事焚香拜神,那時廟會內外異常熱鬧,廟內有戲臺演戲,廟外商品貨什雜陳。

揚州清明節的習俗文化有哪些
山東清明節的食俗介紹
相關知識
老北京清明習俗介紹
老北京中秋習俗
老北京春節習俗
清明節有什麼習俗介紹
濟寧地區清明節習俗介紹
清明節的由來起源傳說和傳統習俗介紹
為什麼清明節要碰蛋習俗介紹
北京清明旅遊的好去處
北京清明節好去處
義烏清明習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