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愛心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9月20日

   捐宅興學貴天下:范仲淹

  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曾在其名作《岳陽樓記》中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言明心志。這種以民為先的思想,既是范仲淹身為政治家所堅持的理念,也是文正公作為慈善家,實踐於其一生善行中的大德。

  范仲淹自幼家境貧寒。少年讀書於長白山僧舍的時候,范仲淹每天只熬一鍋粥。待到第二天粥凝固成餅後,他便用刀將“粥餅”切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就著十數根鹹菜,權當飯食。范仲淹幼時發奮於貧窮中的這段經歷,不僅給後人留下一個“斷齏畫粥”的故事,也使范仲淹終生體恤窮人的疾苦。

  身居高官之後,范仲淹雖然薪俸豐厚,卻依然勤儉。他把自己積攢下的大量家財拿出來,在家鄉蘇州郊外的吳、長兩縣購買土地近千畝,以地力所得救濟當地的窮人,使他們“日有食,歲有衣”。這千畝田地因此被人們譽為“義田”。當地凡有人家婚喪嫁娶,范仲淹都會拿出錢來資助。對於鰥寡孤獨之人,范仲淹還會定期給予賙濟。范仲淹的家鄉因而也被人們稱作“義莊”。

  除了扶貧濟困,范仲淹還非常熱心於贊助蘇州的教育事業。《范文正公全集》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范仲淹在蘇州南園購得一處草木蔥蘢,溪水環繞的好地。原本范仲淹是想在此建設自家的住宅。當房屋建好後,范仲淹請來一位風水先生。先生探查了一番,連誇此地風水好,稱若久居此處“必踵生公卿”,也就是說範家住在這裡可以世世代代出高官顯貴。范仲淹聽後卻說,“吾家有其貴,孰若天下之士鹹教育於此,貴將無已焉”***我家獨享此處的富貴,不如讓普天下的人都能來這裡讀書,這豈不是能出更多的貴人***。於是范仲淹毫不猶豫的將房地獻出,奏請朝廷批准設立了蘇州學文廟,以期培養出更多的人才。范仲淹捐宅興學的舉動在當時影響極大,以至當地富戶紛紛效仿。據說“吳學”日後的興盛即得益於此,並有了“蘇學天下第一”的說法。

   乞討興學,瑰行奇節:武訓

  武訓也許是中國歷史上最為人稱頌的乞丐,他曾用乞討興學的義舉,為後世留下了又一個有關中國仁善精神的傳奇。

  武訓,原名武七,清末山東堂邑人,自小家境貧窮,三歲喪父,故幼時起便以乞討度日。每次討來食物,武七都先侍奉母親,因而被稱為“孝乞”。七歲的時候,武七的母親也去世了。此後,武七便一邊乞討一邊為富人家做工。由於不識字,武七曾被一個僱主騙去工錢。這讓武七決心興辦義學。為了積攢辦學的費用,武七白天在街市上乞討時不惜以醜態譁眾以獲施捨,晚上則為人紡織麻線掙取佣金。

  幾年過後,武七攢夠了六千文錢。一天,他來到當地一個富人家,跪在門外要見主人。這家主人讓僕人用錢把武七打發走,不料武七卻說:“若見不到主人,我就在這裡長跪不起。”主人無奈,只好來見武七。武七說:“乞丐武七有求於貴人,請您一定答應我!”主人問:“你是想要錢嗎?”武七答道:“不,我不是想向您討錢,而是有錢要送到您這裡!”這個富人感到非常奇怪。武七接著說:“我現在有六千文錢,想存到您這樣的富貴人家裡,由您經營,日後希望您能給我些利息。”這家主人見錢並不多,便答應了武七的請求。此後,武七每攢夠一千文錢都存到這家,而他由此所獲的息金也隨之增加,本息積累終至白銀幾百兩。

  光緒十四年***1888年***,武七出資四千餘吊在堂邑柳林莊辦起了第一座義塾。他高薪聘請塾師授課,併到窮人家去跪求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免費讀書。開學那天,武七拜見了每一位老師和學生,並擺下豐盛的酒宴款待他們。武七自覺身份卑微,不便入座,所以就請來了當地有聲望的名人陪席。而武七本人則?a href='//' target='_blank'>懷孕┎懈?7埂F餃丈峽危?淦咭捕嗟揭遨尤ヌ絞櫻??嚼鮮η詵蓯誑危??愎虻匕菪唬?羰怯齙桔郵π傅』蜓??巴媯?淦呔統す蠆黃穡?骼崛捌淝諉恪Jι?虼碩級暈淦叻淺>次範?桓依遼ⅰ?/p>

  後來,武七又靠乞討所得興辦了陶館、臨清兩所義塾。山東巡撫張曜得知武七乞討興學的義舉後,賜名為“訓”,並奏請朝廷賜武訓“樂善好施”匾。據說光緒帝甚至還賞武訓穿黃馬褂,以行表彰。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五十九歲的武訓在為家鄉留下三座學堂後,長辭於臨清義塾中。據《清史稿》記載,武訓在彌留之際,還在聽著學童們的誦讀之聲,直至含笑離去。近現代的很多名人,如梁啟超、馮玉祥、陶行知等,都曾為武訓撰文,講述一個義丐乞討興學的感人故事,讚譽長傳於世尚善尚仁的民族精神。

   三散千金的文財神:范蠡

  范蠡是春秋戰國之際著名的政治家、謀略家。在有關范蠡的故事裡,他的名字似乎更多地是與其輔佐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十餘年,並最終打敗吳王夫差的政治、軍事活動聯絡在一起。然而歷史上的范蠡其實還是一位非常富有並廣佈善舉的慈善家。

  據《史記》記載,范蠡在幫助勾踐雪會稽之恥,平滅吳國之後,便辭官引退,遊走各國。范蠡頗具經商才幹。他在行至齊國後,便以鴟夷子皮為化名從事商業買賣。很快,范蠡就積累下千金家財,成了齊國的首富。齊王得知范蠡的才能,便拜他為相。然而,手執相印的范蠡卻想到了更多生活於貧困之中的百姓。於是他將財富全部接濟窮人,辭去了相職,重以布衣之身前往陶地。陶地位於齊、宋、衛國的交界處,范蠡認為這裡是天下的中心,與各國交通便利,在此貿易必可致富。於是他又化名陶朱公,再次開始經商。果然,陶朱公不久後便大獲其利,家產第二次累至千金。但是他發現,陶地同樣有許多人貧苦不堪。於是范蠡又一次將千金散盡,資助窮人。據說范蠡在十九年的從商經歷中曾“三至千金”。他的才幹使他幾乎每到一地都能富甲一方,然而對天下窮人的悲憫卻又讓范蠡每一次都將千金鉅富傾囊贈出。在佈施財富之餘,范蠡還不忘傳授人們經商獲利的方法,希望藉此為窮人找到致富的門路。

  儘管史家已在典籍中將范蠡贊為“富好行其德者”─—一個與人們通常印象中“為富者必不仁”截然相反的評價,後世百姓還是以獨特的方式在民間紀念著慈善家陶朱公─—在范蠡身後,人們已將他奉為文財神,以此企盼哪一天陶朱公也將財富和經商智慧散至自己的家門。

古代悲慘的愛情故事
中國傳統文化故事作文
相關知識
古代愛心故事
感人虐心的古代愛情故事
短篇感人的古代愛情故事
感人的古代愛情故事
古代愛情故事傳說
古代愛情故事
中國古代愛情故事精選
古代愛情故事傳說精選
關於愛心故事精選
經典的古代傳說故事大全